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

在我身邊有兩位活菩薩 (黑白想黑白講)

敬祖與敬神(黑白想黑白講)


在我身邊有兩位活菩薩

祭祖為我國固有的良風,在台灣尤盛。
崇拜祖先是敬神的出發點,不敬祖先,敬神無用。
個人即遠祖連綿不斷廷續下來的種子,代代傳播新種子,使新苗能健壯有力而成,因此祖先代代都派有兩位守護神,在新苗身邊守種育苗,那是活守護神,父母,是比任何神祗,對予我們的庇祐保護都最積極,最盡愛的活菩薩。
育苗必備:
土壤:一粿小種子,萌芽至壯大開花結果,需有適當的土壞來培養,也要充沛的水分來滋潤,更需溫暖的陽光的照射,都全靠兩位活菩薩的賜與及庇護來完成。
土壞可比生存的環境,其環境有高山,平野,土壤也有肥沃與瘦瘠之別。
簡曰:高山靈氣造林木,平野肥沃產五穀,深山鳥獸自由樂,平地六畜逍遙牧。
肥沃地上綠群盛,痠瘠地下埋精靈,肥地四季可收成,瘦地藏玉待琢明。
處境雖各異,都各有所長,其成長只待個人能否握其長處,發揮而定。
水:水分可謂生長的必需,天然,有雨水、泉水、河川、湖泊、等水源。
人為,則有水庫、水井、水道等供應措施。
簡曰:只靠天水難生存,依賴人為來滋潤,供水施肥莫過分,超施肥料苗爛根,
適度灌溉強根基,滋潤苗床常年青,及時降雨福天來,必防暴雨受災害。
育苗應於人為給水,施肥來照顧,偶爾幸得逢時雨來解旱,但單靠雨水滋潤是最不智的期待, 過多的突降而來的水,如暴雨,洪水氾濫,是毀滅苦心培養的苗木之大敵。
陽光:
幼苗只靠地氣,可說只能養其形,形成,缺靈性也不可,因此必需加陽光靈氣照射,育成其「形、靈」俱全的健康苗木。
簡曰:陽光普照溫四季,曠野簷下都受惠,靈氣盈育在身邊,盡納修養莫遲疑,
天靈地氣雙相助,根幹強固枝葉茂,生氣蓬勃萬花開,幼苗育大成良材
上述可為父母育養下代的必備觀念。
土壤代表家庭,水分代表養育,陽光代表教育。

人生
人生有兩不如願:一,出生處不能由自己選擇,出生於富家或王室。
二,壽命也不得任你意願擇,高壽,善終之願。
大地土壤有高山,平地,也有肥、瘦之分,人生同樣身分有貴賤之分,家境也有富貧之別,不管出生何等何級家庭,都各有所長,如種花栽木各有不同栽培法,一樣道理,勿忘俗語有「行行出狀元」乙句話。
有始就有終是天地間的定義,承祖命延續後代,栽培幼苗成材,完成責任後,後段人生是,寡慾淨心,靜待天命之期,命終,如歸鄉,何懼之有,應自我省悟,俗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之道理。首頁
拜祖先祭祖
我:為何有我

; 來自何處,為何有我,有我才有一切可談,因此思宗慕祖是天經地義之道理。我國民風以五代同堂為榮,現代社會已不容此實現,可是只有祟宗尊祖觀念不失,不論 以古式或現代簡式法祭拜祖先,祖先都不怪,很樂意接受祭拜,因最關心咱就是祖先,俗云:子孫食剩的者拜祖,祖也不怪。
我之生命之源,不管來之賢者之傳承或是平人之血脈都是我們尊仰之原祖,賜給我們之生命,我們之軀身,栽培我們生長,建立;有我;之事實。因此為人子孫者,應先感恩於祖先,先敬拜祖先然而為修身,養性來信仰,先賢、至聖之教理、道理,即祟拜諸神佛來受教其悟道之真理。
現代生活環境,欲享有五代同堂是不能強求,以不忘本,思親睦宗的心境下,做到一代親,二代親,三代堂內親,四代祖族親,五代堂族親,以後族群親就是現代社會,同宗族之五代親最理想的觀念。
飲水思源
【我】即祖先延綿下來的命脈,無祖先則無我,無我即萬事皆無。飲水思源食果子拜樹頭,是我們久年來,不忘本不忘恩的傳統德行。
因此人人應先敬祖先為首,後祟拜諸神,才是為人祟神敬佛的順理。
諸神也是人類的祖先,其完美的人格受人敬仰,典範的德行受人祟拜,徹理的聖言受人信仰,是人類無形的精神糧食,人類必敬,必拜其聖理,必從、必修,然而【無我】則何有崇神之本可言。

逢忌,節日祭拜祖先是必行之事,朝夕點香敬祖也不可缺。
目前社會由因過去的農業時代的大家庭制度,轉變為小家庭組織,年青一輩多數為求發展,謀生,多數離鄉背井,住於都市狹窄的公寓,大部份祖先靈位都留住在故鄉老家,出外在異鄉只不忘祖,逢年過節不能歸鄉,就地祭拜,盡子孫之誠敬也是一種的新敬祖方式。

昔時祭祖儀式

昔時祭祖方式非常莊肅,依據【臺灣民俗乙書】轉錄其儀注的詳盡:
通讀生唱。
引讀生唱。
擂鼓一聲,排列祭品。
擂鼓二聲,主祭者至。
擂鼓三聲,陪祭者至。
執事者各事其事。
請主祭者詣盥洗所。
入班。
進布。
班齊。
盥手。
開門。
主祭者就位。
陪祭者就位。
奏樂。
迎神。
跪。
陪祭者跪。
叩首。
再叩首‧六叩首。
興。
跪。
叩首。
再叩首。
九叩首。
行初獻禮。
上香詣酒僔所。
司僔者捧杯酌酒。
跪。
詣始祖考妣諸神位。
奠帛。
獻酒。
酹酒。
再酹酒。
三酹酒。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興。
復位。
行亞獻禮。
行終獻禮(禮儀均同上記)。
行飲福祚受祚禮詣香案前。
跪。
飲福酒。
受福祚。
請讀嘏詞者就位。
樂止。
讀嘏詞。
樂奏。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興。
復位。
送神。
跪。(行至九叩首)通讚清唱,望燎復位,司帛者捧帛,司酌者持酌。
各詣望燎所。
望燎復位。
禮成撤饌。
退班團圓。
以上古禮。
現今社會,隨時代潮流,有大幅度的變遷,事事棄繁就簡,敬祖祭祀儀式也無法以古禮行儀。
台灣社會目前保持,較具遵古儀禮祭祖的是各姓氏宗親會,每年舉行的春秋兩祭,祭典後聚餐俗稱食祖。
祭儀極為隆重當日,龕前神桌上供四果,十二碗、三牲、馬蹄銀、香爐插一對金花。
祭祖往時由主祭,陪祭兩人司儀,主祭由同姓中推選德高者,陪祭由爐主擔任,今改由爐主制,祭典後選次屆爐主。
祭祖儀式的次序如下:
爐主盥手後由左右禮生唱號上香行三獻禮,取盃三次擲酒於圓桌下的茅盆(盆中放砂,中央栽茅者,行此儀表示祖先降臨),禮生讀祝文,爐主讀嘏詞(祖先給予子孫的吉語佳詞)楊家先祖佳詞則,曰昭穋:敦朴侃元節時鴻正,方士文章萬世永昌,儒道浩大千派猶興,自茲以進可立為型。
有深奧勵志之意,以上計三十二字為三十二世楊姓字倫,依通例週而復始(輪完後從頭再輪),供拜酒菜,燒嘏、金銀紙、馬蹄金、祭畢,在廟庭開一年間的會務討論有關祀祖事項,然後開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