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今天話題:祭祀祭品

http://img.91ddcc.com/14213935027829.jpg
祭祀祭品分述如下:
牲禮: 
牲禮有三牲五牲之分。
五牲為豬肉、雞、鴨、魚、卵(或其他一物代之),用於較大的祭祀。
三牲為五牲中的三牲如豬肉、雞、魚用於日常一般的祭祀。此外祭孔子,寺廟供牛。
大祭典民間有供豬的習慣,俗稱划豬公。
又有小三牲者,以豬肉小片代用大片豬肉,以雞卵代用雞,以魷魚代用魚,用於拜神將、神兵等簡略的祭祀。
另外菜飯是膳食菜料糕十二種及飯,用於供拜祖先(公媽)。
菜碗是素食菜料十二種用於拜釋迦、觀音、彌勒。
果食是水果、餅之類,用於一般的祭祀。
更有在三牲五牲之外再羅列豐富的山珍海味。茶酒:獻茶獻酒祭祀,尢以酒為不可缺。
俗云:拜神無酒擲無笞,意即非酒不能使神滿意。戰時鄉間一時不得酒,則以生米泡水代之,叫米酒。
拜神供三杯,拜祖先供獻七杯、九杯、十一杯不等。獻茶即供清茶三杯,也有乾茶藥供獻的。
供獻的日子,一般家庭是初一.十五日,也有每逢三,六 九日,也有每日供奉者。
金銀紙
金銀紙即指祭拜用的冥紙。其原料紙,從前是用福紙(福州產的竹紙),大南平,小南平,元甲(均溫州紙),惟現多用台產紙類。
製法是把原料紙二三百張,放在厚木板上,用刀切成所需的紙形,然由女工在切好的紙張中央貼上錫箔,此即銀紙。
金紙則在銀紙的錫箔處刷了赤菜糊後加刷了金藥(以槐花、礬、庚油混煮的色劑),使之呈金色。又用紅膏油(呂宋菜、礬、庚油混煮的)蓋上各種木印版畫。
金銀紙的計算單位,是記有尺寸的木棒量出其厚度,每一百六十數為一千,少即稱百。
金銀紙分類分列於後:
金紙:天金:拜天公用,有大天金、中天金、小天金之別。
刈金:一般拜神用,布大箔刈金,中箔刈金兩種。
壽金:用於神佛誕辰,祈福,有大花壽金、二花壽金兩種。
福金:拜土地公用,或稱土地公金。
中金:驅邪,祭神鬼用。
另有太極金、盆金等較少用。
銀紙:大銀:祭鬼或祖先忌辰及喪葬用,有、大箔大銀、中筍大銀、小箔大銀三種。
小銀;拜祖先或祭鬼差用。
紙錢:金白錢用於神的部屬兵卒,或於清明供在墓上,係紙面上打有橫列點線十二條的黃
色紙。
庫錢:喪葬時燒化或放入棺,係紙面上打有十餘條的白紙,三十張一封稱為一萬。
高紙:黃色紙用於謝神,白色紙用於喪葬。
準紙錢、經衣:祭好兄弟即無祀陰魂或驅邪祭神鬼用。
床母衣:拜床母用,或稱婆姐衣,係五色紙。
甲馬:用於送神及迎神,供作神馬及神明甲冑燒化。

春祭祖大典 3/12 寶光崇正 舉行春季祭祖大典 祭拜先聖先賢 為了表現虔誠敬意 所有執事人員需歷經數次排練 任何小細節都務求完美 藉此感恩於先聖先賢的犧牲奉獻 供桌上色香味俱全的祭品 有如滿漢全席 全是道親們為了呈現敬意 而用心準備的菜肴 大典前一天 道親們也扶老攜幼 齊聚禮堂 一同製作上千個紅龜粿與草仔粿 來做為祭祀的供品 中國人是最重視孝道的民族 祭祖大典尊循古禮 為的就是要表現出 莊嚴隆重的祭祖儀式與虔誠的道心 除了感念先聖先賢的付出 更表現出我們對祖先的一片孝心 https://www.facebook.com/skycatch.tv/
標準 YouTube 授權
2016春祭祖大典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今天話題:民俗:台灣信仰三教混合(孔孟大道統一世界)

今天話題:民俗:台灣信仰三教混合(孔孟大道統一世界)
               

儒、道、佛三教中,因道教在民間信仰的影響較大,導致三教混合,其在台灣的

如道教多又仿玉皇上帝擬為釋迦,或以太乙救苦天尊、雷聲普化天尊擬為文珠、情形,三教混合最顯著的現象為,神佛的混淆。普賢,又將觀音菩薩稱為,觀音同一祭神的多種名稱亦出自三教混合的結果。

例如:關羽佛教稱為,文衡聖帝,道教稱之翊漢天尊,協天大帝或山西夫子,佛教又稱蓋天古佛。媽等皆為佛、道混合者。


他如:呂洞賓儒教稱之孚佑帝君或純陽天子道教卻稱之妙道天尊或呂仙祖,又佛教另稱之文神佛既然如此混同,祠廟亦多帶道教的色彩,以致純然的儒教祠廟不多。

屬於純粹的儒教祠廟僅有少數孔子廟、節孝祠、文昌、家廟及祀文昌帝的書院或關帝廟而已,其祀五文昌者,因已道教化不能視做文廟,再如佛教亦不准供拜葷肉,在台灣祀佛,齊堂及施主廟中,後者卻不拒一般人 供祭葷肉,雖被解釋此為以供奉佛祖部下的神軍神兵,然則亦不外乎三教混合的結果。


台灣的寺廟計有:廟、祠、宮、寺、壇、岩、院、庵、殿、洞、山、廳、亭、閣、社、園、厝、樓、寮、館等多種名稱,除了少數之外,均無從分區其屬教別,又有太子爺廟、王爺廟等雜教的寺廟。(以上資料取之於台灣民俗)


台灣人的信仰方式

台灣社會以道教為中心,三教混合的諸神為敬拜對象,除基督教信徒以外,對諸神信仰,都抱差不多的觀念。

台灣寺廟的祭神因儒、道、佛、三教並馳,為數甚多,通常在一座寺廟內就有好幾尊的神像,令人難於分辨,原來據民間信仰,以為神界組織實與人間組織相同,因此祭神有主神、屬神、客神的分別。
主神包括統一神、一般神、地方神、雜神或行政神、司法神、職業神。

屬神包括配偶神(神之妻妾)、配祀神(神之部下)、挾祀神(神之婢妃)、隸祀神(神之工僕)、分身神(神之代理。

客神有:同祀(友神或幕僚神)、寄祀(來賓格的神)等。

又祭神區別為:天神、地祇、人鬼。

天神有:被視為神中之至尊的玉皇上帝,以及日月星辰,風伯、雨師、司中、司命、司民、司神,五顯大帝,三官大帝。

地祇即是:土地、社稜、五祀、五岳、百物之神。

人鬼即指:先王、功臣、先公、先祖、及其他歷史人物等。

且同一神也有不同的俗稱謚號,如:玉皇大帝稱天公、天公祖、天帝、昊天上帝、元始天尊、王爺稱千歲爺、代天巡狩等,足見其複雜不易分清。
祀拜類別:

祀拜係敬神崇神的表示。

所謂敬神,即敬天尊祖,崇德報功。

求神在個人方面,即祈求消災,降福、富貴長命,團體方面,即祈禱風調雨順,合境平安。


以下略逑各種情形敬神:可分,表敬、謝恩、謝罪。

避崇幾種表敬:是對神佛崇敬之意,係一般最普遍的拜神方式,供奉清茶.水果.糕餅.上香點燭。

謝恩:是於祈願後病癒或達成目的,為報謝神恩祭祀者,供物通例要比當初祈願時增加幾倍,這種謝恩的祭祀為數最多,老人壽辰及年青人結婚均有謝神。

為求病癒祭煞的「豎符」,為改運的「補運」,寺廟落成時的「安龍謝」。

謝罪:是於罹病或要悔改前非時的祭拜。罹病則請道士「祭送」,此外尚有命相上「帶流蝦」的 婦女祈求安產的所謂「送流蝦」「安胎」,因「動土」衝犯罹病祭煞的「祭土煞」,旱魃時的「乞雨」等多項。

避崇:是卞建房建墓時,預先請日師,地理師擇定日時方向,以避免神的作崇之謂。

做醮:至於集體的祭祀,如神明誕辰的慶祝祭典,七月普度,祈福祈平安的做醮等,規模都很大。

中做醮者,或稱建醮,醮者大祭之謂,有二日醮,三日醮,甚至有達幾星期者。

年例的,有一年、二年一次,及至十年一次者,臨時的,有寺廟竣工時,為神像佛像開眼所舉行的開光醮,求合境平安的平安醮(或稱起安醮),解火厄的火醮,解水厄的水醮、解瘟 的瘟醮等幾種,均道士祭拜。


祭祀禮儀︰方 式大致,神前排列牲饌祭品,點然神桌蠟燭,神前獻茶三柸,焚香迎神,敬酌第一次酒,擲筶以問神明之降臨,神明已降酌第二次酒,有祈禱於神明者,擲筶以問神 明之諾否,雙手捧持金紙與爆竹拜拱神明察看,焚燒金紙然放爆竹,進第三次酒,擲筶問神明已否餐畢,既畢持酒潑酒金紙火爐。

擲筶 筶有一對,擲於地,一陽一陰為聖筶,俗稱︰卜有筶>係神明許諾的表示。

兩陽為;笑筶;無可無不可,是摸不清的冷笑。

兩陰為怒筶表示神明的怒斥,凶多吉少。

後兩者俗稱卜無筶,則繼續要擲到,卜有筶為止。

求籤詩︰祭祀的習俗,尚有求;求籤詩者,以卜吉凶,又有藥籤者,筶上印有藥方,昔時鄉間患病者多求此藥筶。

敬神即敬天,尊祖、崇德、報功,求神即祈禱消災降福,富貴長命。

祭祀的對象,可歸納於: 有功於民者,成仁取義者,民族的象徵者,慎終道遠而崇拜的祖先,社祀之傳統而信奉者,由於原始的心理信奉的雜神等約有一百多種。
台灣人堅厚不服輸的個性,在這些各式各樣的競藝競技之下,不但勾勒出台灣民間豐厚的生命力,也造就了令人驚豔的地方特色與產業文化。
廟宇,是宗教信仰的所在,是聚落發展的中心,也是民俗文化的發源地。它呈現的不只是在地的歷史沿革,不只是裝飾藝術的極致表現,更包括了人民對這塊土地的熱情與活力。
孔孟大道統一世界
標準 YouTube 授權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