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103)旅遊寫真簿:山東煙台,蓬萊



格主報告: 嗣後上網記事 以短文 為主,配合多量圖片,感謝上天賜給我機會,能繼續完成我身為先代人應盡傳承使命心願。
日日感恩!!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103)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日據戰時下台灣人的生活(5)
克難衣.食及黑市趣聞
農民在田裡耕作,夏天以破衣遮身尚可渡過,至於冬天只好用布袋(裝米袋),以兩條繩索穿孔固定布袋,將兩條繩索掛在雙肩禦寒,此仍該時代在田間常有看到的場景,女人則以撕內裾補肩頭方式,補家族破衣。
至昭和十八年(1943)左右社頭方面,用鳳梨纖維織出硬碰碰的布料,雖不柔軟,可是很耐用,此仍光復後,不久和美地方織出被稱為和美織仔布的前身,和美織仔特色是較柔軟,花樣一律四角目花,光復後甚受歡迎。
黑市交易崛起
戰時米、油、鹽、糖、番仔火、布、主要日用品都設配給制,前面所講以外再補充講幾點:因受配給限制,應運而生的是暗市「當時是用日語稱亞米」米有亞米市(黑市),首先是以物物交換,農民缺穿向都市人以米換布亦日用品,後來才用金錢交易,其價格大約配給的培數,偷殺的亞米豬肉,先向需要客戶注文後,再以零星方式送到家,到了戰爭末期,因空襲繁激,郁市缺乏糧食嚴重,抓亞米市卻非常嚴格,因此有人將整隻豬給以穿衣、穿鞋、戴帽偽裝成嬰孩,用揹帶揹著,上面蓋被仔掩住,暪過關卡成功到台北,據傳聞台北市民,戰爭後期盟軍空襲頻繁,生命危在旦夕,又因房樓何時會被空襲毀廢難測,並以台語有一句俗語:「吃乎死,較贏死無吃」,觀念下用一棟房樓換一隻鵝之趣聞。
在鄉下配給豬肉,希望愈肥肉愈好,其因是煮菜時,只用肥肉擦一擦鍋底就像吃肉之感。
戰時台灣人悲歌(5)
欲吃豬肉靠亞,偷殺豬肉暗上市,賣買偷來甲暗去,被捉充公加罰錢
欠銅缺鐵非常時,大家要鋸鐵窗支,婦女咒咀繳金器,學生動員收銅鐵
到了戰爭的末期,盟軍空襲繁激時,水螺聲陳大家避,行理擔來甲擔去
囝仔驚駭哭啼啼,防空壕內變常居,人心惶惶如等死,觀念多數變偏離
生前有機享口福,勝於家財萬貫祿,戰災家財勢難保,也有高樓換隻鵝
(資料來源:三叔公開講部落格)

回︰日據戰時下台灣人的生活(6)
 ★★★★★★★ 

旅遊寫真簿:山東,煙台

煙臺是中國山東省的東部一個城市,位於膠東半島北部,1984年國務院確定的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是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心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聯合國人居獎獲獎城市。

煙臺位於37°24′N121°16′E。 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 平方千米 ,其中市區面積2643.60平方千米, 海岸線曲長909千米。 瀕臨渤海黃海 ,有包括大小島嶼 63個。 東與威海接壤,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西接濰坊 ,西南與青島毗鄰。

煙臺舊稱“芝罘”。 芝罘, 清代前作之罘,因古之罘山得名,即現在芝罘島內的芝罘山。 據《 史記 》載,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秦始皇東巡,登之罘山 ,始有芝罘之名。 煙臺因開埠年代較早,遂國際通用名稱為芝罘舊稱之音譯Chefoo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標稱煙臺即為“Chefoo”。
 
“煙臺”之名,源於菸臺山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襲擾,在奇山北麓建奇山守禦千戶所城。 同時,在“北山”設熨斗墩,亦稱狼煙墩臺 ,簡稱煙臺,發現敵情時,晝則升煙,夜則舉火,以為警報。 煙臺山由此得名,煙臺市也因煙臺山而得此名。
 
 
 
 
 
 
 
 
 
 
 
 
 
 
 
 
 
 
 
 
 
 
 
 
 
 
 
 
  
煙臺市地形為低山丘陵 最大橫距214公里,最大縱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643.6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線曲長702.5公里,海島曲長206.62公里。
 
 
 
 
 
 
  
蓬萊位於膠東半島最北端,是山東省管轄的縣級市。 瀕臨渤、黃二海,東臨煙台,南接青島,北與天津 、大連等城市及朝鮮半島隔海相望。 轄12個鎮(街)、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及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蓬萊自古就被譽為“人間仙境”,八仙過海的傳說就發生在這裡。
  
黃縣地。 漢元光二年(公元133年) 漢武帝東巡至蓬萊,望神山不遇,築一座小城命名為“蓬萊”。 “漢武帝於此(今蓬萊)望海中蓬萊山,因築城以為名”(《通典》)。 唐置蓬萊縣 1991年11月30日,撤銷蓬萊縣,設立蓬萊市。
 
 
 
 
 
 
 
 
  
要說蓬萊最富有仙氣的地方,當屬蓬萊閣了。 傳說中的八仙過海 ,便發生在此間。
雖然蓬萊閣因為水城與樓閣多是新的,少了些歲月打磨的潤滑,但對於喜歡尋覓仙蹟的人來說,仍不失為一處值得賞玩的風景。 佈滿濃蔭的小道,將一座座屋舍串起。 高大雄偉的廟宇,小巧靈氣的避風亭,以及蓬萊閣最主要的建築———位於丹霞之間的蓬萊閣,無不兼具江南園林的秀美與北方宮殿的豪情。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湧。 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裡,然後各顯神通過海。 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過海;藍采和以花籃技水而渡;韓湘子,呂洞賓、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裡,站在上面逐浪而過。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八仙過海”根據這個傳說而來, 又叫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相比各處亭台樓榭,我更欣賞“無風亭”外的那一片懸崖。 綿延的山崖在大海面前一個收步,變成了帶點凹型的絕壁,絕壁下便是萬傾碧海,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在這裡,一切似乎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下回濰坊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