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1,溪湖口述歷史「七十年我見我聞綜合輯」(二) 2,日文揭示板。

三叔公黑白想黑白講

將 Google 設為首頁!

【每日】新聞 股市 氣象 星座 政治

第一單元︰﹝七十年我見我聞﹞

第二章溪湖墾民開墾史

2)溪湖位置圖.楊姓入墾二林上堡(一)

彰化縣溪湖鎮,位於東經120”26’到120”30.3’度,北緯23”58.15’到23”55.2’度. 剛好位於台灣西部走廊之地理中心點,以漢寶草屯東西向快速道路,貫通中山高速公路,中部第二高速公路,漢寶臺中東西向快速道路及西濱快速道路. 位於台灣中部的人口中心點:一小時車程以內有633.8萬人,占台灣省的36%,台灣島內的29%. 位於彰化縣之中心點:中山高速公路即沿溪湖鎮東境開闢.下溪湖/員林交流道,即進入溪湖鎮,3公里即進入鎮中心 溪湖鎮,位於交通要衝,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近代則可惜尚未發揮其地理優勢.

 

(溪湖鎮於彰化縣位置圖.)

溪湖鎮-..連結網路

溪湖鎮位於台灣彰化縣的地理中心,北為埔鹽鄉,西為二林鎮,南為埤頭鄉、田尾鄉、永靖鄉,東為埔心鄉。南北向有中山高速公路及省道台19線,東西向有縣道148號橫貫…

漢人入墾溪湖厝 (七十年見聞記)

「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誰都難」

清 季一位無名詩人吟出,當年渡台心境,此歌後來被命名為「渡台悲歌」,勸告大陸親友千萬不要走上渡台之路。但是當家園兵荒馬亂,飢餓連連時,終究不得不到海外去試尋一條生路。

先民冒險橫渡黑水溝

台灣恰似鬼門關


千個人去無人轉 知生知死誰都難


渡過黑水溝帆船

當時閩粵兩省,人口早已過剩,謀生困難,聽說台灣地廣又肥,都想來創業開基。如此情況下,康熙年間第一批楊姓移民,離鄉背井,由祖籍福 建,冒險橫渡黑水溝(台灣海峽)來台,當時心境,抱著對桃花源的追尋,也隱含著死生不知的恐懼。登陸台灣西海岸(鹿仔港附近)及北港、麥寮一帶,盼望能尋找到新天地。

清代唐山過台灣路線

踏入台灣,展現在眼前的景觀是,(依據天下雜誌,「發現台灣上冊」描述,1621年台灣)轉載那時台灣多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樹林直長到海邊來。進入森林深處,會發現密樹遮天,大白天黑的像夜晚,只在風吹樹動時,才看得到一線天光,偶一抬頭,可能驚見一隻身形有如兒童的老猿猴高踞樹枝上,圓睜著一對大眼睛:低下頭來,又看見一條長蛇,蜿蜿蜒蜒從腳邊爬過。野生鹿漫山遍野,毫不畏人。島上的原住民至少有十餘種不同,與漢人相處的還不錯,常常用鹿皮、鹿肉,換取漢人的鹽、布、首飾等。是一塊可耕、可獵、可漁的好地方。森林,野生鹿遍野的鹿仔港,鹿港因此而定名。

為欲尋找三條件較齊備的地點,第一件為不離水源,沿舊濁水溪支流,覓尋到一片廣大的,溪邊沙洲平原,此處茅草叢生,高過人身,四周環繞著沙崙,崙上雜木密荿,形成一處小盆地,處處有沼澤、並發現有野生稻,(依據前記發現台灣上冊記載):台灣有野生稻,品種比大陸好,但原住民不善農耕,又沒有農具,稻禾成熟時用手採拔,一甲稻田要幾十天才能採收完,開墾時也用手挖地,產量自然不多。據 渡台楊姓先民老輩傳述:入墾時在四周環繞著沙崙的溪埔盆地平原上,開始,搭草寮、拓荒、開墾、以大陸耕農經驗,在此新天地,除雜草、搬石頭、墾地、種雜 谷,初期生活以採野生稻禾、野菜、捉溪魚蝦、獵野味(野免類)為糧,渡日。經勤耕一段時間後,發覺此未曾經耕耘過的處女地,非常肥沃,不必施肥種植的農作 物,也能有意外的收獲。依據「發現台灣上冊」描述:不論種稻或植蔗,收成都令人驚喜,因為台灣「土地肥沃,不糞種;糞則穗重而仆(施肥的話稻穗會飽滿得倒下來)。」下種後,農民也「聽其自生每畝數倍內地」。

登陸台灣西海岸(鹿仔港附近)

雖擁有如此肥沃大地,但事事常違人意,處在風颱圈下之台灣,風害、水災、繼而發生瘟疫等,困擾了初期移民生活。

本鎮地區舊稱「溪湖厝」,康熙年間大陸墾民陸續入墾,有福建楊姓入墾二林上堡 (湖仔內),陳姓入墾馬芝堡(南港、菜堂、崙仔腳)洪姓入墾馬芝堡(四塊厝),巫姓入墾二林上堡(頂寮),黃姓入墾武西堡(崙子腳頂庄)等來此大肆開墾,本地乃日趨繁榮。到清嘉慶、道光年間,村里逐漸增多。

楊姓入墾二林上堡(一)

楊姓入墾二林上堡(湖仔內)(七十年見聞記)

楊姓渡台入墾溪湖境內,都是楊姓「敦素公」派下,由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二十四、五都夾水頭鄉珠山之麓,於前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陸續遷居來台,將近三百年,因族親相互保護照顧的移民情結下,入墾湖仔內。

所謂「湖仔內」依據日本明治三十七年日本「臨時土地調查局」測製土地圖上,記載的彰化廳二林上堡大突頭庄(大突頭、大突尾)、北勢尾庄、汴頭庄(汴頭、大竹圍、阿狂厝)、甲中央庄(田中央、斗門頭、車店、竹頭仔)、溪湖庄(大厝內、協發內、油車內)等區域內被稱為湖仔內。

現該區域,改稱為溪湖鎮大突里、北勢里、汴,頭里、大竹里、湖西里、田中里、河東里、太平里的一部分、光平里的一部分。

溪湖「湖仔內」一帶,係楊姓由大陸渡台開墾的發源地,可能在台灣楊姓集中最多的地方,現人口佔約全鎮的三分之一。

清初禁止渡台對「溪湖入墾者」的影響(七十年見聞記)

溪湖地區入墾者,本來,一片欣欣向榮氣象,因受1684年清頌令禁止渡台後對於生活、開墾工作,影響甚大。其全令文如下:

一六八四年清在台設縣後頒令:

1, 欲渡船台灣者,先給原籍地方照單,經分巡台廈兵備道稽查,依台灣海防同知審驗批准;潛渡者嚴處。

2, 渡台者不准攜帶家眷;業經渡台者,亦不得招致。

3, 粵地屢為海盜淵藪,以積習未脫,禁其民渡台。

申 請渡台須經三道衙門審核,容易受到刁難,又有諸多限制,膽大的便走上偷渡之路。偷渡的口岸是廈門,半夜乘小漁船到大擔島,轉乘大船,到澎湖,再換大漁船到 台灣,從不受盤查的幽僻小港上岸。偷渡費每人收費白銀六至八兩,遇奸惡的船戶,用濕漏小船收載,數百人擠入艙中,將艙蓋封釘,不使上下,偶值風濤,盡入魚 腹。也有的不肯把船駛到岸邊,名曰「放生」。沙汕斷頭距岸尚遠,行至深處,全身陷入泥淖中,名曰「種芋」。或潮流適漲隨波漂溺,名曰「餌魚」。人為的「放 生」、「種芋」、「餌魚」加上海上的風險,人的命運如同黑水溝不可測知的驚濤駭浪。(資料來源:由發現台灣上冊轉載)

受此禁令後入墾者急劇減少,當初入墾者,都抱著冒險一試的心理來台,多數未帶家眷,單身離鄉(所謂:路漢腳仔),定居後忙於開墾,有機會接家眷同住的不多,大部分都過著單身生活。

1684 - 1788年一百餘年間,除了其中十年(時禁,時解)之外,有九十年之久不准攜眷渡台,使得台灣人口結構嚴重失衡,婦女奇缺。

(依據發現台灣冊記載)

90 年間,歲月會摧人老,湖仔內楊姓入墾者,覺得如此下去後繼無人,就與鄰近異姓(多是溪湖、埔鹽、二林方面)、甚至已漢化平埔族通婚,也有專將北部貧困人家 婦女(北部先來台者眾多有家眷也多)一批大約十餘人,批批帶來眅賣為人之妻。為此當時,只注重能傳宗接代,不計較年歲,以「某大姊坐金交椅」來安慰自已的 比比皆是。

但也無法個個都能成家,無後嗣「路漢腳仔」,多數去世後安奉在小廟「有應公廟」祀拜。那時代流行一句話“紅柿若出頭,羅漢跤(腳)仔目屎流:八月已是深秋,流浪漢看到紅柿,心裡湧出一股無家可歸的悲哀。(該時代,如現在大陸來台的「老芋仔」都是時代產生的辛酸記)。

後來不分族姓,行善者遇到有無人奉祀之「路漢腳仔」,都安奉在小廟內,因此也有稱為「百姓公或萬善堂」。

百姓公廟

1788年渡台禁令解放後,大陸大批親堂前後繼續來台,也有由大陸帶資本,來台投資開發土地者(大地主),此時期正是中部地區農、商業全盛期

楊姓入墾二林上堡湖仔內(一)(七十年見聞記)

楊姓渡台入墾溪湖境內,都是楊姓「敦素公」派下,由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二十四、五都夾水頭鄉珠山之麓,於前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陸續遷居來台,將近三百年,因族親相互保護照顧的移民情結下,入墾湖仔內。

所謂「湖仔內」依據日本明治三十七年日本「臨時土地調查局」測製土地圖上,記載的彰化廳二林上堡大突頭庄(大突頭、大突尾)、北勢尾庄、汴頭庄(汴頭、大竹圍、阿狂厝)、甲中央庄(田中央、斗門頭、車店、竹頭仔)、溪湖庄(大厝內、協發內、油車內)等區域內被稱為湖仔內。

現該區域,改稱為溪湖鎮大突里、北勢里、汴,頭里、大竹里、湖西里、田中里、河東里、太平里的一部分、光平里的一部分。

溪湖「湖仔內」一帶,係楊姓由大陸渡台開墾的發源地,可能在台灣楊姓集中最多的地方,現人口佔約全鎮的三分之一。

楊姓渡台先祖,擬定居湖仔內後,為防止天災,觀察久居附近原住民蕃社,西邊約三公里處有塗仔崙蕃社、東南方有蕃婆社、北方方有投奪社(均為平埔族,所謂熟蕃)他們居處選擇,地形較高之沙崙地帶,地高可防水患,沙崙可防風害之利點。

將取其利點,原住沙洲平坦沼澤地移居至,適於防災的沙崙地帶,集中搭屋居住,用搭屋形容當時住的居處,是以野竹為柱樑、茅草蓋屋頂、菅芒莖編片作壁、簡陋的草寮,故不以用建屋一詞(入墾定居溪湖境內的各姓氏先民,都以草寮為居,因此溪湖境內有,名為山寮、後山寮、頂寮、田寮等村庄名)。

據先民傳述初期集落處,是近溪畔(水源豐富),有野竹的沙崙地,「竹頭仔」並為防風及防衛,四周種植剌竹為圍籬(竹圍)宛如一座竹城,今鎮內尚有大竹圍、竹圍仔、孤竹圍仔、竹仔腳等庄名。

其間大陸親堂分批,由鹿港、北港等港口陸續移民來台,有的落腳於北港附近的朴仔腳等地開墾,大部分是由親堂間直接引進入「湖仔內」,入墾地已有如此慣稱地名。

湖仔內楊姓大部分都以務農為生,部分入墾者兼從事加工農產品業,如麥類加工的牛磨房(從事牛磨磨麥粉、抽麵線、拍大麵、踏麵筋等),油車間(從事壓搾土豆、麻油),土龍間(從事碾米工作),此類工作,都靠人力、獸力(大部分用水牛)從事之。1875年台灣正式開放移民後,各階層親堂人士,紛紛來台,對原只是務農的湖仔內,加添了各種文化氣,色,民間藝文活動(私塾、武術館、管絃誤樂南、北管、子弟戲、辦漢學堂、等)。因此養成後來,湖仔內農家子弟,有機會在社會醫、政、教、工、商界活躍的基礎。

散佈其他各地楊姓親堂遷入溪湖境內史蹟︰

事例一:東房下五房之二房方玉公派下淵源如下:祖宗士琬,予乾隆末年為子孫繁榮計,從祖籍夾水頭渡台省親,于本鎮阿狂厝經三十餘年,其子文綱為從事農地開墾,遷移地廣人稀之北斗鎮北勢寮濁水溪畔。正在擴展家業之際,曾有一次二位幼子萬盾萬葵騎牛越溪險被溪水流亡,其父章群鑒及地緣不佳,非子孫永能安居樂業之地,乃再遷三塊厝--田寮暫住。不久漳泉拚發逃亡於大廉村錢厝宅寄住,後又遷徙至三塊厝--宅尾等地。先祖流浪並無一天高枕深夢之日,至民國前五十一年即咸豐十一年歲次辛酉,十三世萬盾、萬癸依其母領娘李氏之決策擇選三塊厝四三七、四三八番地為永居之址,舉債購地建房安居樂業。(民國五十二年第十五世孫長發撰。)依據:楊家紀念冊文獻鈔(族親篤恭珍藏)。

事例二:轉錄「東房下五房之二房正發公派下遷居阿狂厝歷代先祖墓園落成紀念文」如下:凡天地間各物均有其源安特人類焉。為究其所由生,推本追遠,乃勢之必然也。惟吾祖原籍福建漳州長泰縣至大明正德間先祖敦素分派於泉州南安縣廿八都旋遷於同縣廿四、五都夾水頭珠山之麓。逮前清康熙末季八世祖正發公初入瀛島,卜居嘉義布袋樹林頭。約至乾隆壬甲,九世祖方曹公始以籠挑兩嬰,士老公士德公遷 於斯土為楊氏拓本鎮之先驅也。公篳路藍縷以啟斯土為吾房子孫定萬年之業,復出三子士享公、四子士禹公,四大房子孫分居此已有二百二十多春矣,承先啟後,莫 敢怠焉。為祖瑩年久月累多所荒廢,前歲族人同譏重修,是以令不佞籌備,先以樹林頭公地為基金,復以族人胼胝手足遂以半稔之間,方奏粗略規模。雖非宏麗之業 苟能慰在天之玄靈者感幸莫比也。大哉吾祖宗赤手以殖斯土,其功難且偉矣。追懷先德眷顧來日若履薄冰,凡吾族人惟仁惟孝,澡身沐德,以顧祖名,庶幾能謝祖恩 之萬一焉。阿圳伯也者原為此地之主,先祖曾蒙其贊襄不少特囑每際隹節勿疏祭祀並誌。中華民國五十一年歲次壬寅季冬第十五世孫篤恭恭拜撰,第十六世孫樺雄謹 書。上記事例係有文獻可據入墾者的辛酸實錄之一二例而以。

待續…下單元︰福建楊姓入墾二林上堡湖仔內(二)

今日推薦網路影音片

唱台灣歌.說台灣史音樂會-日治時代14.13分鐘-連結網路

-

★★★★★★★

新設日語專欄

お爺さん達の旅行に役達つ外来語勉強

每日三句外來語

1,ネ—ム。姓名。名稱。

2,ネ—ムプレト—。招牌。商標。製品名稱。

3,ネグリジ女長睡袍套裝睡衣

推薦網路有關日本“昔ばなし”

まんが日本昔ばなし 「養老の滝」影音片10.43 分鐘.. 連結網路

招き猫になったネコ朗讀…連結網路

むかしむかし、江戸の上野の山の下にある乾物屋(かんぶつや)で飼われているネコが、たった一匹、子ネコを生みました。
 その子ネコというのが、何と人間が怒った顔そっくりだったのです。
 何日かすると、乾物屋の主人は、
「何とも気味が悪い。まるで人を恨んでおるような顔じゃ。これでは客も怖がって、店に来なくなる。そんなネコ、早くどこかへ捨ててこい」
と、店の若い者に、お寺の多い寺町に捨てに行かせました。

日本の諺

(にほんのことわざ)

人は見かけによらぬもの

(ひとはみかけによらぬもの)

人非只看外觀而定

人の性質やおこないは、ちょっと外から見ただけでは判断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人的性質.心事,只看一點外觀不能判定。

譯者︰田舍の小()父さん(溪湖三叔公)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