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

2012龍年新春特別節目(1)會動清明上河圖影片


網路圖

新春恭喜!! 萬事如意!!

除夕的習俗

網路圖


除夕習俗一拜天公


除夕當天一早,備好鮮花素果祭拜玉皇大帝,祈禱來年順利平安。

除夕習俗二:辭歲


除夕當日午後, 各家張燈結綵,每家備牲醴、祭祀祖先和神明,供品中一定會有發粿和年糕,表示年年高、步步高。還有飯上插春花,稱為「春飯」,春和「剩」諧音,表示「富裕」,這些供品都有吉祥的意義。

除夕習俗三:貼春聯


春聯相傳是由桃符演變而來,而桃符則是用 桃木板在上面畫上門神的圖案。

除夕習俗四:圍爐


祭祀神靈之後,一家大小圍坐一桌吃年夜飯,俗稱「圍爐」。圍爐時所備的菜也都有吉祥意義,如菜頭取意好彩頭。

除夕習俗五:壓歲錢


除夕圍爐 之後,長輩分壓歲錢,將爐周所攤的制錢或另用紅線穿的銅錢一百個作為壓歲錢,現在則以紅紙包紙錢,俗稱「紅包」。

除夕習 俗六:守歲


分過壓歲錢後,一家人圍坐爐邊,歡談達旦,稱做圍爐守歲。民間認為守歲具有為父母祈壽的效用,祈求閤家平安。

圍爐


除夕夜催討債務攻防戰!!


番仔油燈 (網路圖)

關于,除夕夜催討債務民間有很有趣的 習俗,為了躲避此夜催討債務或收賬,無法還債一些人紛紛避去看戲,此夜野台戲演到天亮,所以稱呼為避債戲,人在觀戲中是不得討債的,如硬要討會被在場觀眾毆打,戲演到天亮已是元旦,元旦至初五隔開是不可向人討債的,因此可避幾天被人討債的苦頭。

可是催討人也有一招,不吹熄手提燈火表示尚未隔天,雖是元旦早晨也可討債。這是趣味的討債攻防戰,但純樸善良的我們鄉村甚少發生如此攻防戰,都亙為體諒,和和氣氣過新年

春節特別推薦神奇活生生清明上河圖影片


清明上河圖解說版 (點入網路)

網路圖


清明上河圖》五個篆體字剛勁有力,頗有大家風範。瓊州太守楊如壽作序,畫上寫有“清明上河圖乃宋代之翰林畫史張擇端所作之神品也”等一段文字,字體清秀優美,如行雲流水,亦頗見功力。


(1)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 River of wisdom 1/2 (可能係最好的 live )by saintandyknight 737觀看次數:40,641 (點入網路觀賞)



(2) 高清版《清明上河圖》13︰58分 (點入網路觀賞)

影片紀錄了在香港主辦的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的觀看過程。希望對未能撲飛進舘參觀的有奌慰籍。配樂用的是著名音樂作品:中國音畫《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的原畫長528公分,高24.8公分,最早的版本爲北宋 張擇端所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描繪清明 [1] 宋京城 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開兩部份,一部份是農村,另一部是市集。畫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8頂,樹木170多棵,往來衣著不同,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情節,構圖疏密有致,富 有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這幅畫作對於各種形態的幾何正確描繪性使其負有盛名。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點入網路)

北宋/張擇端 卷/絹本/淺設色畫 縱 31.3 公分 橫 454 公分

北宋《清明上河圖》西元 960 - 1234 年,由“翰林學士趙孟頫”題寫畫名。《清明上河圖》五個篆體字剛勁有力,頗有大家風範。瓊州太守楊如壽作序,畫上寫有“清明上河圖乃宋代之翰林畫史張擇端所作之神品也”等一段文字,字體清秀優美,如行雲流水,亦頗見功力。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的畫卷本幅上,並無畫家本人的款印,確認其作者為張擇端,是根據畫幅後面跋文中金代張著的一段題記。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在宋徽宗朝任翰林畫院畫史。
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用高度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一幅長捲風俗畫。這幅畫為絹本,淡著色,畫幅高 31.3 公分,長 454 公分。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宋徽宗時代首都汴梁(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市俗生活。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北宋/清明上河圖全圖分為三段: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5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輓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裡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裡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將近 5 米長的畫卷裡,共繪了 550 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 560 匹,車、轎 20 多輛,大小船隻 20 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據齊藤謙所撰《拙堂文話·卷八》統計,《清明上河圖》上共有各色人物 1,643 人,動物 208 頭,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1191人)、《紅樓夢》(975人)、《水滸傳》(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繪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圖結束

下次煙花秀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耆老座談會紀實(101)大庭里(8) ﹙3陳屘大庭人﹚


埔鹽鄉中股園(3陳屘大庭人﹚

時間:89年 1 月9日(週日),上午九點半至十一點半

地點︰受訪者自宅

主訪人:李秀芳

訪談內容︰

主訪人:

那您的名聲麻透很遠哦!所以您未嫁之前在大庭里都是繡一些物囉?件做嫁妝

主訪人:

那您的名聲麻透很遠哦!所以您未嫁之前在大庭里都是繡一些物囉?件做嫁妝

屘:

有閒才有繡,要幫忙撒豆箍,我們這裏沒有油車或什麼東西,我的阿兄都用米籮挑過去,我就要跟著撒。我常常去哦,那個畚箕的繩子要弄得短一點,揹著然後用手甩出去,一股一股,很齊全吶!

陳淑娥:

豆箍是那一個地方在榨的?

屘:

到處都有在賣,到處都有,不知道在那裏啦!但是以前在買都買幾百塊,有四、五個兄嫂在刮,把它刮碎刮細。

陳淑貞:

這我囡仔時代攏做有到,拿柴刀把它剁、剁、剁,剁給它碎碎。那個我都有做過!

豆餅︰又名豆箍 (網路圖)

參考資料︰

豆餅- 簡介

豆餅大豆 (主要是黃豆和黑豆) 榨油後的副產品,在各種 植物中營養價值最高。一般來講,每千克豆餅的干物質中消化能均在3000千卡以上, 粗蛋白質含量在40%以上,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高於任何一種餅類飼料。其中畜禽所必需的賴氨酸含量達2.5%~3%,比玉米高10倍。儘管豆餅的營養價值很高,但如在作飼料時不能科學合理使用, 也不能發揮出營養價值高的作用。

屘:

卡早還沒嫁,很好命,啊來這以後很艱苦。剛來的時候有多窮您知道嗎?二個兄弟有一甲多地,公公愛睹博,家庭沒在顧,我被娶來十二日,人就來討錢了,怕我知道,我嫁來的時候,錢不敢排落宬,排六十個銀落宬而已,來到埕就給我拿去,沒拿到房裏給我,害我一直找不到,尾仔阮那個大姑,她作媒人,才給我講,嘿阿爸拿去,看有多窮講。

主訪人:

老阿嬤,我跟您請教一個問題。

屘:

伊咧賣物件?

陳淑娥:

沒啦,伊不是咧賣物件!在講故事而已,沒在賣物件。

主訪人:

阿嬤,沒咧賣物件啦。

陳淑娥:

這是阮爸爸的物件,我跟他拿來,卡早咱兜的,這是咱兜古早的物件啦。

主訪人:

阿嬤,這些物件攏是您兜土地買賣的契書,因為人名不熟、土地位置不清楚,所以看沒,所以要跟您請教一些人名和土地分播的情形。首先是不是可以跟我們講陳厝九兄弟是兜九個?他們的名字又是什麼呢?好比講陳鎮國是誰咧?

屘:

大的是您伯公啦,您那個蔡獻他安公陳進各,那個時陣大家會亂號偏名,我麻不知要如何講,第二是陳法,第三是陳城,也是你的阿公,其它的忘記了!(註2)

陳淑娥:

三姑,阮祖公,你的阿公叫啥咪名?

屘:

陳權,阿嬤白葉,他們最早住在銀碇山的田寮

主訪人:

阿嬤,卡早恁兜的土地攏在那裏?

屘:

忘記了!

陳淑娥:

大突那裏有嗎?

屘:

那裏有三分多!

陳淑娥:

羅厝庄那裏也有,不是嗎?

主訪人:

羅厝庄在那裏?

陳淑娥:

羅厝庄在舊館那裏,也就是現在省立醫院的後面,目前屬於埔心鄉,另外的地在銀碇山田寮那裏,林厝也有,林厝就是高速公路腳,歸庄攏是姓林,我所知現在有這幾處土地,之前的我就不清楚了。三姑,咱兜之前土地攏買在兜?

屘:

恁大伯買車路南那些啦,二分多沒,還有二重湳和芎蕉腳、大庭咱厝的門仔口和後壁,恁阿公買林厝頭前田,港邊三針那二區,銀碇山的窟邊也是!

陳淑娥:

聽講那個窟曾從池底浮出一支大杉起來,咁有?

屘:

那窟怎樣乾旱都有水,很奇怪!

咱兜的人,大家都很勤勞,攏做什麼趁吃我也不知影,我會曉了後,就生活不歹啊!恁阿祖睏一間草寮,你看有多苦憐講,尾仔才從崙仔尾移到大庭,陳賢和他的老爸、阿公賣魚埔,恁大伯陳通攏咧恰人箍桶,大家攏很骨力勤儉。

陳淑娥:

三姑,卡早咱們的芥菜醃漬好後,都拿到那裏去賣呢?

屘:

攏車到員林去賣,恁姑丈去恁兜車芥菜,車十八天,賺十七的銀回來,很高興。阮阿兄多行咧,這個鹹菜桶用杉木切成一塊一塊, 這麼大塊,攏打竹栓,竹栓要用大鼎加鹽炒,炒一炒後再箍桶,炒後再修。阮老爸死了後,交給阮阿兄持家,多儉咧,吃煙的煙屎都收集成一盒,壓一壓再用紙捲一捲,又可以吸了,看有多儉講。

陳淑娥:

卡早咁曾看過置咱這塊圍自早就住在這的人?就是番仔啦!

屘:

我跟你說,阮阿母恰我講,我生那年,我是九月生,日本八月起船,也就是我出生那年,才換日本人來。

主訪人:

阿嬤,您是講您出生那年日本人來,還是您媽媽出生那年,因為日本人統治台灣是從西元一八九五年開始,而阿嬤是民國元年,也就是西元一九一一出生,所以我咧想,有可能是阿嬤的媽媽才對!

陳淑娥:

三姑,您是講恁媽媽出世的時陣,日本人才來是嗎?

屘:

日本八月起船, 我是九月生,那是恁阿嬤咧講啦,日本統治五十年就要過去,啊五十年到他們不過去,才會戰爭。那時陣飛機常來打啊!

陳淑貞:

阿嬤,那陣子空襲,您都跑去那裏躲?

屘:

攏開防空壕給人躲,在籬仔口那裏,那個時陣,大兒子有三歲了。

陳淑娥:

您講穿耳朵的那個?

屘:

一塊蕃薯這麼大塊,削圓,前一塊,後一塊按著,一塊中間削圓柱,尖尖的,一塊挖一個洞,互相栓緊。啊正月初十穿耳日!人講那天穿耳,才不會繁動(註3)。

主訪人:

阿嬤,用啥咪穿耳洞!

屘:

用針和紅線。

陳淑貞:

針有沒有燒一燒?

屘:

那根針可以穿好多人。

陳淑蛾:

,我記得卡早阮阿嬤不是用竹子或是樹枝穿耳朵嗎?

屘:

沒有啦,用雞毛中央那根,先把毛撕掉,再剪一段中央那一枝給它拴住。

陳淑蛾:

您曾看過有人臉上紋面嗎,牙齒塗黑?

屘:

攏不曾看過。

主訪人:

阿嬤,纏小腳的看過嗎?

屘:

阮老母和阮婆婆攏有綁腳。

主訪人:

阿嬤,咱這角圍咁有人咧硤甘蔗?

屘:

插甘蔗哦?曾有過啊。阮咧車甘蔗攏總車十三年,用二隻水牛拖車,一隻卡大隻、一隻卡小隻,一隻卡少錢買的,一隻卡多錢,先來去總代(註4)那裏用甘蔗打訂頭,他拿錢讓我們抓牛,咱們買牛後開始車甘蔗,從十月尾直車,車到媽祖生三月才散篰,一冬賺三百塊,才買一分地。

主訪人:

阿嬤,您攏去兜車甘蔗?

屘:

海口過溪寮、後溪、溪湖啦,攏車到打簾那裏,那裏有個車頭,高厝他們那裏有一個車頭。

主訪人:

阿嬤,您有看過用二顆石頭硤甘蔗嗎?

屘:

不曾,會社不曾去看過。

主訪人:

阿嬤,您是專門咧車甘蔗?咁有插甘蔗,還是咧掘甘蔗或者削甘蔗?

屘:

有啦,阮也有咧插甘蔗,啊是咧剉甘蔗,不是削甘蔗。我給你講,阮揹大兒子去撿甘蔗尾,攏用甘蔗尾圈四角形,中央墊布袋,囝仔才放在中間,來撿一籠甘蔗尾來再看囝仔,二個人剉一股,孤人撿,四支一叢,四支一叢,雙邊撿。

主訪人:

撿甘蔗尾要做什麼?

屘:

飼牛啊,飼二隻牛,早上三點就要起來剪甘蔗尾,剩下的骨要抓龍,拿張椅子坐在牛稠邊抓龍,抓好了再煮吃,煮好才叫起來吃。

陳淑娥:

抓龍是啥?

屘:

抓龍就是那支骨把它抓掉,那支骨不吃,太粗澀牛吃了會累。

這些弄好,再擔一擔蕃薯煮到籬仔口、埕仔,再叫起吃,吃吃ㄟ再來車甘蔗,咱就等候這些囝仔吃飽,中午十點就要後壁揹一個囝仔,肩頭擔邁(註5),擔來甘蔗園給伊吃,下埔再撿甘蔗尾,檢到四、五點,暗囉,再剝甘蔗尾,剝一些放著晚上給牛吃,二隻牛咧吃,著剝十多叢甘蔗尾。剝剝才來煮吃,煮煮才來絪柴,以前沒電火,電火牽不到,不像現在自己接,直直接,若暗,甘蔗葉才拿來灶前絪,絪明天通燒,才擱煮蕃薯。

主訪人:

牛擱吃蕃薯哦?也吃甘蔗葉,吃那麼多?

陳淑貞:

蕃薯煮煮,再擱用灌的!

陳淑娥:

擱有煮麥片,小麥上面那一層皮!

主訪人:

所以牛吃的食物有三種囉?

陳淑娥:

還擱有草!

主訪人:

阿嬤,您的牛車還在嗎?

屘:

牛車已經賣掉五十多年啊。阮老仔講我才住仔著,沒走去。我二十二歲嫁來,車甘蔗車十三年。

牛車運蔗 (網路圖)

主訪人:

阿嬤,您知影舊台幣四萬塊換一萬塊的新台幣某?

屘:

頭起土符一張一萬,算萬ㄟ,用了就用青仔樹,青仔樹一張一佰。那時陣一百斤稻穀換一張土符。

陳淑娥:

三姑,卡早恁攏咧拜啥咪,攏去兜拜?在大庭的時陣。

屘:

後溪的媽祖,頂庄的王爺館,我們那裏若要做什麼都會到王爺館,後溪的人就去媽祖宮,九月初五李厝有一尊某?九月十五那尊才是我們那裏的,刑王爺是頂庄的,那平安就份頂庄,燒金就來媽祖宮,若娶新娘就要請媽祖婆來燒金。

主訪人:

差不多了,阿嬤,我回去整理一下,不懂的再來向您請教,今天很多謝您,多謝!!

屘:

不曉囉,番番。

訪談結束。

註釋:註(1):陳屘女士所說的一分田三百塊,在此被誤聽為一分田二十塊,因此之後錯誤的換算自此刪除。

(2):由於陳家土地買賣文物史料,仍保有相當數量,時間涵蓋清領、日據、光復後初期,為能一一解讀,需先釐清陳家人物系統表,也就是譜牒的整理,但陳屘女士歲數已大,記憶衰退,因此建議可向戶政單位調閱相關資料,以利整理。

(3):「繁動」為台語發音,意思是感染發炎。

(4):「總代」即糖廠組織中的原料委員。

(5):「邁」為台語發音,意思是飯。

未完待續

下回2012過年特別節目(1)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