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百姓公 (有應公)

百姓公 (有應公)(取材自網路)

台灣人相信「人是骨肉和靈魂的結合」;人在生時,稱做陽間,死後靈魂會存在於另一個世界,稱做陰間;因為在陰間的靈魂,還要過著和生前一樣的生活,所以人 在臨死時,他的子孫都要為他做些「身後事」,例如:焚燒紙錢、紙厝......等物,讓靈魂在陰間,有地方住、有錢花,能安閒地過著陰間的生活。
人死後在陰間生活的靈魂,我們俗稱為「鬼」。有人奉祀的稱為「有緣鬼魂」,而無人奉祀的,稱為「無緣鬼魂」,或稱為「孤魂」,而萬應公廟所祭祀的就是這些 無人奉祀的孤魂。為什麼人們要祭祀這些無緣鬼魂呢?這是因為人們相信:這些孤魂因為無人祭祀,所以無法在陰間安身,因此祂們會擾亂人們的生活,帶來災厄; 而人們為了要能消災解厄,就建造有應公廟來安置這些無緣鬼魂,讓祂們有人祭祀就不會再危害人們的生活。
萬應公,又稱萬善同歸、有應公、萬善公、大眾爺、金斗公、普度公、大墓公、有英公、百姓公、萬恩主、萬恩公、萬善爺、...等。名稱雖然不一,所奉祀的都 是無緣的鬼魂,屬於「陰廟」。這種廟遍佈全省,一個地方至少有幾座,散立在各地的街頭巷尾,或各鄉村的道路旁。這種廟的規模大多很小,有些還供奉著死者的 遺骨。這樣的文化也顯示出臺灣鄉土濃厚的人情味:人在世要過的幸福,人死後也要過得平安。


台灣民俗故事:「有應公」信仰的由來
有些廟宇會有「有應公」的祭祀,有些則稱為「萬善祠」、「萬善公」等,都是將枉死的、無主的孤魂野鬼集於一處的祭拜,希望祂們平安,也希望祂們不要鬧事。
有應公信仰拜些什麼?平埔族原住民有將祖先葬於室內的習慣,後來漢人來了,原族遷移漢人進駐,建屋時自然會挖掘出一些「無主白骨」。
又如上篇故事所說,早期移民來台灣的,還有一些是「偷渡客」。有些人在偷渡的過程中,因為發生船難、或被海盜洗劫,所以在海邊就會有很多的浮屍。他們偷渡來台,當然是沒有登記的,因此也不知道那些屍體到底是誰。
另外有些成功的偷渡客,上了岸卻不知道該投靠誰,又要到處躲避官府的查緝,於是開始流浪,那裡有零工就去打工,成了所謂的「羅漢腳仔」,最後客死他鄉。也沒人替他們料理後事,成了孤魂野鬼。
因此,善心人士就出資蓋廟,集中這些異鄉客,讓他們死後有個棲身之所。然而祭拜的人覺得他們「有求必應」,因此通稱這些為有應公。又有男女之分,而有應公、應媽等稱號。
除此之外,另有收容地方戰亂被殺死眾多遺骸的,稱為義民廟、或大眾廟,男稱大眾爺,女稱大眾媽。總之,台灣的有應公信仰極為盛行,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功德。
資料來源 : 保西風情 http://www.bs1es.tnc.edu.tw/~history/page/p15/p15-10.htm
萬應公廟﹝民間忠烈祠﹞
一般我們統稱這種萬應公廟為「有應廟」,大部分的有應公廟建物不大,它們是台灣不會少見的小廟,你可能早已看過、經過,只是它多數小且不起眼,無意中難引你注意並留下印象,雖是如此,有應公廟卻是台灣漢人移民用群體生命留下的歷史記錄,認識它們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漢民族稱死後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為「有應公」,由於敬畏上天或基於迷信,懼伯鬼魂為害活人,也為了不讓屍體四處曝露影響環境徫生,更是為善做功德,故而有 為他們喪葬的習俗。早期渡海移民台灣者男子多,在男女嚴重失衡的狀態下,無妻無子單身一人的「羅漢腳」特別多,在移墾的過程中或是大自然的天災地變,或是 人類社會赤裸裸的爭鬥下,死後無依無靠的情形很普遍,所以「有應公」也可說是台灣特產之一。(取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