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62)河東里5 (竹頭仔2)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62)河東里5 (竹頭仔2)

河東里

彰化縣溪湖鎮湖仔內敦素公派下楊姓族群移墾歷程調查研究

15.寺廟︰

無。

16.各房奉祀之神明

雷府千歲︰從大突頭帶回來的,田中央也有拜雷府千歲,這是竹頭仔的公神。擲筊選出頭家爐主輪流奉祀的。

~ 神明由來& 記錄區~-雷府千歲的由來及發源地(祖廟) 點入網路

200971清初時期,航行於台、閩兩地商船,在航海中常遇風浪與海寇之侵犯,乃於船上奉祀神明保佑平安,以解患難,在許多商船中,有奉祀雷府大將爺神像 ...

雷府千歲(網路圖)

清水祖師︰戊戍年大水災楊木老先生檢到的,屬於楊新出老先生他們家族私人奉祀的。

17.戲曲與武館

竹頭仔車鼓陣(八音吹?)︰車鼓陣是在送媽祖的,人數約有十多人,雙丑雙旦、一個扶犁、一個當牛、一個演婆加上吹笛的約有十多人。訪問者問楊新出老先生,今年有五方陣出現,他說不知道這個陣頭。

18.教堂

無。

19.私塾

楊英攸先生的叔公祖楊木有在教漢學,教自己庄內的小孩而已

說明事項︰「楊黃老先生」黃仔叔公祖,老樹的父親,他認識的比較深、比較會解釋,但沒有出來教書。他也當過雷府千歲(楊英攸先生都稱為雷神爺公)的筆生。

20.學校

溪湖國小:光華里

湖西國小:大突里

學區先是溪湖國小(前身為溪湖公學校)後來改湖西國小,因小孩上下學需走經溝圳較深的路,比較危險,僅上一年後就再轉回溪湖國小

21.行政機關

無。

22.交通設施

沒有路。

說明︰我小時候的竹頭仔是沒有路的,都是走溝岸,車沒辦法過,只有人能通過而已。我記得十九歲到會社(註:即今之溪湖糖廠。)工作時,都是走溝岸,冬天的時候走到會社上班,都是一身汗,因為害怕,因為人家都會傳說,溪邊在天黑都會有歹物(惡靈)出來,那時到會社都是早上六點交換班,所以天沒亮就要出門了,下班時天也是都黑了,所以沒賺是沒錢,但要賺的話卻是快怕得要死。

楊新出先生的小兒子楊英攸先生說,他唸溪湖國小時,走到學校一趟的行程約三公里,大概要走一個小時,那時候放學時,都很羨慕住在溪湖街上的小朋友,因為他們都還沒走出校門,住街上的同學就已經在吃飯了,而我們則開始要回家,回家的路途則是感覺很遙遠,晚上黑漆漆,冬天又冷得要死,路又很難走,路上面有牛車輪溝,遇雨天常常滑倒,弄得全身都是泥,由於正路太難走,學生都會去走田埂路或溝岸路。

那時候都是牛車在走正路,溪湖街上有好幾家的牛車店,都在阿公厝六角印打鐵舖那附近,大概有好幾家,當時那附近都是賣農具的店家比較多,至於車店地名由來是不是因為做牛車的緣故,就不清楚了,因為車店那時並沒有牛車店。

牛車(網路圖)

楊英攸先生的太太說剛嫁到竹頭仔時,覺得竹頭仔像迷宮,且非常偏僻,常會迷路,後來有人教她說,從溪湖街上要到竹頭時,通通左轉就對了,要出竹頭仔去到街上時,則通通右轉就對了。這是二十五年前的情形,可見以前更糟糕,聽婆婆說更早以前要騎腳踏車載番茄和韭菜花去街上賣,那個路很難騎腳踏車,扶手都很難扶好,因為有牛車輪溝。

現在道路重劃,就完全不同了。

重劃後往竹頭仔產業道路

23.主要產業(以清末、日據、光復初期、現今為四大期間)

清領時期︰

農業。

備註說明︰沒聽老一輩的說起,不清楚。

日據時期︰

農業。

剛搬回去時,溪埔沒有可供耕種的地,在沒被割走的坪頂加減找些地方來種些東西,通常都是種蕃薯和花生二種,那時候都吃蕃薯簽,沒有米飯可以吃。

後來溪埔慢慢有發草起來,才開始種番薯,種的時候也要用草遮蔭,不然也會被曬死。

會社設立後,有人到會社工作,像楊新出老先生就是一例,他在會社做了二十幾年,做到退休。竹頭仔也有配合會社種甘蔗。

光復初期︰

農業。

光復後有水利灌溉才可以種稻米,之前沒有水利灌溉,甚麼都種不起來,只有少數私人開渠引水灌溉,才種有少量的稻米。

慢慢的在農作方面也有轉作蔬菜,竹頭仔到民國50年左右才有電,可點燈。

現今︰

農業,工廠零星

近二、三十年轉變為工商業社會,竹頭仔的人才又紛紛搬出去外地謀生。以彰化、台北、高雄等都會區為主,年輕一代就學並移民國外的也有。

24.重要歲時節俗記錄表

農曆22日福德正神千秋紀念日︰配合湖仔內二月二迎福德正神暨大王公遶境慶典活動(詳細內容請參照迎神/進香】調查表A1-1-1-90022401)

農曆 3 月23日福安宮媽祖生︰屬於福安宮的信仰圈。

農曆 6 24日雷府王爺(雷神)千秋日︰竹頭仔的神明生。

清水祖師︰楊新出家族私人奉祀,並無特別的祭祀日。

25.神話傳說

、戊戍年大水災要我的阿公他們在說才會知道,因為那時我的爸爸還是小孩子,怎麼會知道呢?他們說戊戍年崩溪看了會怕,因為水都是倒頭滾,一下子都是好幾分地陷下去,人若站在邊上,也都會被捲下去,他們都說是一條滾蛟龍在翻滾,才會這樣。也有聽過割溪前,神明有指定,晚間神火閃過的地方就是要開溪的地方。

乙、以前竹頭仔小孩的童謠:「六月二十四,竹頭仔扮大戲,車店作公忌

26.重要史(古)蹟、文物、五營、避邪物

有看過古契約書,但是否還有保留,不清楚。

28.藝人/僧道/產婆/媒婆受訪者

喪葬(禮生)庄內親族老一輩的過來幫忙。

僧道︰師公就是叫內四塊厝的振仔來。

媒婆︰話能說的就能當媒人,聰仔的父親,楊丕就是個媒人。

產婆︰都是庄內有經驗的老婦人幫忙接生。

參考資料

蠻荒的華崙地區(取材於網路)

蔡其常先生,西元1920年出生

對於華崙地區的地方事務與社會變遷歷程,都有深刻的體認,因此藉機前往訪談。

蔡其常先生談到,在滿清時期,華崙地區景色十分荒涼,時常有土匪出沒,搶人財物、奪人牲畜,百姓生活很不安定;另外,交 通、溉灌、排水設施缺乏,水災、旱災頻仍,挖仔地區初期才一、二十戶,崙仔腳是當時最大的庄頭。日本領台期間,對土匪進行掃盪,歷經十多年,土匪消失,治安較平靜;並進行交通、排水、溉灌等基礎建設,改善村民的生活,華崙地區才漸漸發展成現在的規模。

二溪路的修築
二溪路木麻黃路樹群(網路圖)

昭和三年,開挖鐵路旁的排水溝,並修築二溪路和溪湖橋。「二溪路」是溪湖到二林的主要幹道,原本下雨時路面泥濘不堪,平時少有人經過。昭和六年,日本計畫發 起推廣糖業農業,鼓勵台灣種植甘蔗製糖。二林地區廣植甘蔗,為方便運送甘蔗到糖廠,於是將二溪路加以拓寬,並且修築「溪湖橋」,以利運送甘蔗車輛出入。

橫渡大水溪
早期無堤防的濁水溪(網路圖)

「舊 濁水溪」俗稱「大水溪」,是華崙社區與溪湖相隔的界限,原本是普通的小溪流,在戊戌年發生大水災,濁水溪河道由萬興西側一度遷移到此。在「溪湖橋」尚未修 築前,村民進出都必須徒手涉水過溪,大水溪溪水湍急,河裡的沙土常移來移去,十分危險。村民在涉水時,會沿著行走過的路徑,邊走邊插菅芒桿,叫做「插 青」。村民循著「插青」前進,避開流沙、急流與坑洞,就能夠平安的渡過。直到蔡其常先生十多歲時,修築過一座木橋,到昭和六年修築二溪路與溪湖橋,華崙到 溪湖的交通才變得方便。

最早的三台車

道路與橋樑 修畢初期,二林、溪湖地區只有一台腳踏車、一台摩托車、和一台汽車。二林「洪仔和尚」較有資力,他買了一台汽車當公共巴士,車上總是載著一二十人,經過狹窄的木橋出入溪湖,這情形很有趣。

挖仔陳宗道,買一台英國製的腳踏車,像是鋁製的,村民都很好奇兩個輪子怎麼能跑?

溪湖陳萬居到日本留過學,回台以後當公共 醫師,他有一部摩托車,是日本製造的,往來各個庄頭幫人看病,村子裡的狗聽到摩托車聲,群起而吠,令人毛骨悚然,至今印象還十分深刻。當時,雖然生活困苦,但民生需求簡單,只要有一部腳踏車可以騎,就算是很高級的享受。

河東里竹頭仔訪問結束。

下回訪問河東里外四塊厝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61)河東里4 (竹頭仔1)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61)河東里4 (竹頭仔1)

河東里

彰化縣溪湖鎮湖仔內敦素公派下楊姓族群移墾歷程調查研究

【村庄/社區】調查記錄表A1-8 編號A1-90072108

1調查基地

竹頭仔 (今河東里之一部分)

調查人

李秀芳

2行政隸屬

以相關官方文獻資料整理為主

調查日期

90 721

3.()


調查日期



調查日期


04-

一校日期

90 81日(書信往返)


二校日期


4聚落型態

▓散村 □集村 □其它

姓名

出生年月日

性別

電話

住址

主要受訪項目

訪談時間

楊新出

明治47421

02-25932472

台北市蘭州街129-24

各項內容

1400

1600

楊英攸

41年次

02-25932472

台北市蘭州街129-24

各項內容

1400

1600

楊林月鳳

44年次

02-25932472

台北市蘭州街129-24

道路及產業

1400

1600

楊篤恭

18/9/5

048-853058

溪湖鎮湖西里二溪路一段276



5自然環境

聽老一輩的說,我們是因戊戍年大水災從竹頭仔搬到內四塊厝的,民國十二、三年搬回去的時候,西邊有個沙崙仔很高,約有二、三十公尺高,很長,後來不知不覺的就不見了,只剩下一個小沙崙仔。

坪頂上面都是沙地,聚落的所在地,沒有湳窟。

那條溪就是沙崙到代馬中間那條。因為水水災河床刮沙刮深向代馬那邊,這邊才積起溪埔,才有人耕種,剛開始時溪埔都沒有發草,只有一些砂子和石頭仔,坪頂人家若有欠用或要蓋房子時,都會去篩砂石來用,如果出太陽的話,打赤腳是沒有辦法工作的,需要穿草鞋,不然沒辦法經過。

聽說代馬要渡河到竹頭仔來,以前有竹筏,從代馬開始划過來,一邊划一邊流到外四塊厝才能上岸。

以前從竹頭仔要到汴頭才有房子人家住,不然都沒有人煙。

參考資料

溪湖鎮重要歷史 (4)1898年戊戌年大水災() 2,日文揭示板。快刀乱麻を断つ。(點入網路)

...在西勢厝南邊,在舊濁水溪中心點的,北邊與南邊都有被流走,南邊比較多,在戊戍年大水災有三個庄頭都被流走。 西勢厝南邊、埤頭鄉,塗厝厝整庄被流走,豐崙村就是... - 相關資訊

6.老地名

竹頭仔大概分成三個部分,我們住的地方偏東邊,叫東邊,中間是老平叔他們,阿炭他們,屬於中間,稱為西邊(這是以我們住的地方的稱呼來看),西邊再過去的地方就是沙崙仔。西邊還沒到沙崙的地方有個小地名叫六分仔,有聚落的地方叫坪頂,南邊屬於溪埔(或溪底)。

在竹頭仔田地的範圍,還有一個庄頭稱為牛埔港,但於戊戍年大水災被沖毀了。崙仔厝湖和牛埔港距離不遠,但沒有相連,牛埔港比較靠近竹頭仔,崙仔厝比較靠近田中央,位於田中央的東南方,以前應該有人住,沙仔湖靠近番婆里。

7.族群分布動態

我們家就是戊戍年大水災時被水割走,才會搬到內四塊厝(現在的湖東里),那時整個竹頭仔的人都搬光了,搬到四塊厝的有十多戶,後來先搬回去的是西邊的楊林,火間的父親,他們什麼時候搬回去的我不清楚,反正我懂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回去在那裡了,「中軌」(台語,段的意思。)有位叫代仔,阿博、湖仔的父親,他們家和楊林他們家是最早搬回去的,本來戊戍年大水災時他們是搬到大突頭。

當初因為戊戍年大水災搬出的有到港尾、萬興、大突、汴頭、竹圍仔、內四塊厝、角樹腳、頂寮….

搬回竹頭仔時,就是在各人的土地上蓋房子,沒被大水割走的坪頂還有各人的土地,所以就各自回去重新蓋竹管厝。戊戍年大水災後溪水都還很大,常有水患,所以大家都不敢搬回去,直到聽說溪頭那邊水往西邊的溪流去,往竹頭仔這邊的溪頭就積起沙來,水才不會常常淹起來,所以竹頭仔的人聽了以後才敢搬回來,搬回來是什麼時候我就不知道了,應該很久了,我們家搬回去竹頭仔時我大概是1213歲,我是民國前一年出生的,後來陸陸續續大家都搬回去了,人口又增加,但二、三十年來,工商業發達,又都紛紛搬出去不少人。

以前的竹頭仔是屬於田中央,不屬於河東里。

住在竹頭仔的人以楊姓為主,都是同祖先,不同姓的是佃農,姓吳,其餘外姓還有姓陳的亦是佃農。

8.平面配置暨交通路線簡圖

請參見附件資料。

早期1950年代竹頭仔人過溪至港尾庄,利用如上圖簡陋竹材橋通往,牛車必須渉水過溪。

9.建築形式

當時剛搬回去時,都是蓋竹管厝,牆壁用竹篾編造糊上牛糞或泥土,擋風用。那時沒有瓦厝的,像乞丐寮一樣,格局都是正身護龍,三合院居多。到光復後,才慢慢有人蓋磚造房子的。

楊新出老先生他們家的竹管厝是拆內四塊厝早期的五分仔車站來蓋的。

古早厝三種

10.相鄰村落

東:西勢厝、草埔︰西北:外四塊厝(河東里)西南:溪埔,舊濁水溪南邊就是二林

北:車店庄、田中里。

11.友好鄰村

和鄰近村庄,關係都很好,尤其是車店庄,楊新出老先生說車店庄的老一輩的都很疼他。

原因說明:「楊瑞」瑞仔伯、銅仔伯,曾任里長、保正,因我們歷代都奉公守法,所以里長們都很喜歡我們。

12.敵對鄰村

無。

13.通婚情況

通婚範圍沒有特定的地方。

14.水利設施

從番婆庄三塊厝那裡引來的一條水圳,是水利會開的。

備註:民生用水是鑿水井取水。

15.寺廟︰

無。

16.各房奉祀之神明

雷府千歲︰從大突頭帶回來的,田中央也有拜雷府千歲,這是竹頭仔的公神。擲筊選出頭家爐主輪流奉祀的。

千歲由來 - Yahoo!奇摩知識+ (點入網路)

雷府千歲的由來及發源地啊祖廟在哪上網找ㄉ神像怎麼都長ㄉ不一樣提供真實ㄉ神像圖片

清水祖師︰戊戍年大水災楊木老先生檢到的,屬於楊新出老先生他們家族私人奉祀的。

17.戲曲與武館

竹頭仔車鼓陣(八音吹?)︰車鼓陣是在送媽祖的,人數約有十多人,雙丑雙旦、一個扶犁、一個當牛、一個演婆加上吹笛的約有十多人。訪問者問楊新出老先生,今年有五方陣出現,他說不知道這個陣頭。

18.教堂

無。

19.私塾

楊英攸先生的叔公祖楊木有在教漢學,教自己庄內的小孩而已

說明事項︰「楊黃老先生」黃仔叔公祖,老樹的父親,他認識的比較深、比較會解釋,但沒有出來教書。他也當過雷府千歲(楊英攸先生都稱為雷神爺公)的筆生。

20.學校

溪湖國小:光華里

湖西國小:大突里

學區先是溪湖國小(前身為溪湖公學校)後來改湖西國小,因小孩上下學需走經溝圳較深的路,比較危險,僅上一年後就再轉回溪湖國小

21.行政機關

無。

22.交通設施

沒有路。

說明︰我小時候的竹頭仔是沒有路的,都是走溝岸,車沒辦法過,只有人能通過而已。我記得十九歲到會社(註:即今之溪湖糖廠。)工作時,都是走溝岸,冬天的時候走到會社上班,都是一身汗,因為害怕,因為人家都會傳說,溪邊在天黑都會有歹物(惡靈)出來,那時到會社都是早上六點交換班,所以天沒亮就要出門了,下班時天也是都黑了,所以沒賺是沒錢,但要賺的話卻是快怕得要死。

楊新出先生的小兒子楊英攸先生說,他唸溪湖國小時,走到學校一趟的行程約三公里,大概要走一個小時,那時候放學時,都很羨慕住在溪湖街上的小朋友,因為他們都還沒走出校門,住街上的同學就已經在吃飯了,而我們則開始要回家,回家的路途則是感覺很遙遠,晚上黑漆漆,冬天又冷得要死,路又很難走,路上面有牛車輪溝,遇雨天常常滑倒,弄得全身都是泥,由於正路太難走,學生都會去走田埂路或溝岸路。

那時候都是牛車在走正路,溪湖街上有好幾家的牛車店,都在阿公厝六角印打鐵舖那附近,大概有好幾家,當時那附近都是賣農具的店家比較多,至於車店地名由來是不是因為做牛車的緣故,就不清楚了,因為車店那時並沒有牛車店。

楊英攸先生的太太說剛嫁到竹頭仔時,覺得竹頭仔像迷宮,且非常偏僻,常會迷路,後來有人教她說,從溪湖街上要到竹頭時,通通左轉就對了,要出竹頭仔去到街上時,則通通右轉就對了。這是二十五年前的情形,可見以前更糟糕,聽婆婆說更早以前要騎腳踏車載番茄和韭菜花去街上賣,那個路很難騎腳踏車,扶手都很難扶好,因為有牛車輪溝。

現在道路重劃,就完全不同了。

末完待續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60)河東里(車店3)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60)河東里(車店3)

田野黎明

河東里:訪問日期:民國89326日下午2點半至四點

地點︰受訪者自宅

訪問耆老︰楊有利 年齡︰八十三歲

主訪人︰劉麗慈

訪談內容︰

彰化縣溪湖鎮湖仔內敦素公派下楊姓族群移墾歷程調查研究

23.主要產業(以清末、日據、光復初期、現今為四大期間)

清領時期︰

大部分都是佃農︰

日據時期︰

大部分都是佃農︰以前有配合糖廠插甘蔗,現在也有,但是現在少,以前就較多。以前是用獎勵,委員獎勵插,到非常時期才有強制。以前日本人有的是強制插,要插就整湖就要插完,這湖五十甲若要插,都要插,不能不插。(楊有利口述)

光復初期︰

大部分都是佃農︰後來三七五減租才改變原有的情況。早期農民有種蔬菜,都是臨時想到那就種到那,菜心、刈菜、高麗菜等幾種,一樣種一點點,沒有像現在種那麼多。那時大都擔菜頭去賣,以前都是用擔的,沒有鐵馬(腳踏車)、也沒有車子。(聽說楊有利他們家族是車店庄的大地主,有地讓人耕作,三七五減租也有地被放領

現今︰

農工商都有。農業的部分以稻作和蔬菜輪作,工廠有裕香食品公司、福耀玻璃公司、上製公司及幾家小型私人工廠、和彰化縣肉品市場。

現在的產業很多樣,菜花、蔥仔、荷蘭豆。現在的菜就是有很多樣。

餐飲業的溪湖羊肉爐倒都是我們車店人去開的,阿秀、阿明、阿枝和楊仔頭,都是我們車店庄的人,羊仔稠也在我們這裡,我小的時候,聽說他們在街仔賣羊肉,那時候錢還很厚,一天聽說可以賺進整個米籮的錢呢,他們的羊肉聽說也是到大市去買羊。

現在街上有好幾處在賣羊肉呢,阿明在溪湖國小校門口前、羊仔頭在員鹿路與東環路交叉口角、阿枝在忠溪路、阿秀在果菜市場那裡,可以說溪湖有名的羊肉爐都是我們車店庄的人,他們可以說都是族親,同是庄頭草港人。

溪湖特產羊肉爐(圖網路轉載)

溪湖羊肉爐, 不同於岡山的紅燒羊肉, 溪湖羊肉著名的是 "藥燉" 薑絲" 兩種口味! 藥燉羊肉爐口味很讚, 是每桌上必點的一樣! 如果想吃清湯羊肉爐, 可以點薑絲清湯來個涮羊肉!

24.重要歲時節俗記錄表

農曆22日︰福德正神千秋紀念日︰配合湖仔內二月二迎福德正神暨大王公繞境慶典活動(詳細內容請參照迎神/進香】調查表A1-1-1-90022401)

農曆323日︰媽祖生︰外四塊厝奉祀媽祖在聖母宮

農曆814日︰楊府千歲(主神)︰車店庄中央和庄尾,神明奉祀在第3鄰王爺館,以前是田中巷現在是車店路118號,但以前一個號碼有很多的戶數共用,楊府千歲日是車店庄最熱鬧的節日。

農曆816日︰白府千歲︰白府和邢府都是跟楊府千歲由士代公從大陸請來的。大概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土地公則是晚一些,原來就在王爺館奉祀了。最早是竹管厝,後來改建磚仔厝。產權是大家共有的。在庄尾有買一塊地想蓋王爺館,但沒有在進行。

農曆823日︰刑王爺︰同上。

農曆99日︰太子爺︰後來請來奉祀在王爺館的,大約是民國81年的樣子。

農曆923日︰閭山法主︰埔鹽閭山道院請來的,和太子爺同時裝的。

農曆816日︰夫人媽︰田中里車店頭及車店庄庄頭一年一度的神明生,神明是跟爐主遷移的,在草港奉祀。

25.神話傳說

甲、只聽過伯父說過,戊戌年大水災的時候,車店庄的水淹到門楣,而外四塊厝是一直崩去,所以外四塊厝的庄下()很低,庄頭比較高。那時候外四塊厝的人都很想遷移,但有人說那地方很好最好不要搬。不過這些都是聽說的啦,不是親身看過。

乙、老媽廟在車店,走出庄時,有一間小間的廟,老媽廟不是什麼大間廟,古早是說有一位外省的女人來,沒得休息,七走八走到車店,結果死在車店,後來車店的人蓋一間廟給她。她也是沒有人認,聽說是較沒平安,後來祭拜,許一下願,車店才平安,才蓋一間廟來拜。(楊有利先生口述)。

丙、楊科老先生說,老媽廟來源是有一位女水流屍,不平安,後來楊府千歲指示要蓋一間廟。

丁、竹頭仔和北勢尾都是振興社,師父從路上(在二林西邊)來的,以前都是同一位師父在教。老的師父叫做見智師,他的徒弟叫楊塔。湖東就不是這兩位教的,湖東和中山是同一位師父,這邊就是見智師的師兄弟教的,算是師祖同一位。

26.重要歷史性建築與文物

12鄰的洋樓比較有特色。

二層三合院

2,河東里里長辦公室檔案(43-57)及日據時期公文櫃。(楊永吉先生收藏)

3,楊永吉里幹事老家收藏的石磨和風鼓。(楊永吉先生收藏)

27.風景區︰

美溪路(現代) 河濱公園(現代)在環河路旁,河東里車店庄南方溪湖大排北岸,(舊濁水溪畔)近幾年前才建設好的,屬於車店庄的範圍。

河濱公園

風景區圖10張

28.藝人/僧道/產婆/媒婆報導人

喪葬(禮生)︰楊宗槐先生,目前是楊宗槐先生還有在幫忙比較了解,協助祭拜儀式和告別式的禮生等,其他比較知道的老人家都多數過往了。

喪葬(司儀)︰楊永吉先生38.4.20生,因為我父親從民國58年就當里長,連任四屆,我又有讀點書,所以庄內人就要我拿麥克風當司儀,從那時起我就開始當起司儀,距今已有30年之久了。

因為現在縣府有在訓練禮俗輔導師所以鎮公所現在有提供這種服務。

之前都是公所秘書楊昌鏗在做,楊秘書退休過往後,同事就找我去做司儀了。通常都會有二位禮生配合。

現在公所總共有6組公設司儀在服務,一組有司儀一位禮生

二位,他們可說絕大部分是經由我的指導與鼓勵,及跟我習臨場實務,才放出勤服務。

司儀需能掌控全場,使奠禮能有條不紊的按程序進行,使儀

式能全程保持莊嚴與哀思的氣氛,一場司儀掌控得宜的奠

禮,能使亡者感受到身後最大的哀榮,他的親屬也能做到盡

哀盡孝的人倫本分,對於參加奠禮的晚輩,也能達到教育的功能。

禮生著重的是姿勢,而且必須眼明手快,全程目視祭拜者,以便配合及引導。喪家如有需要,都可向鎮公所申請服務(免費)

現在縣府每年都有在舉辦婚喪禮俗的研習課程,所以年輕一代有興趣都會報名參加參考,老一輩則仍會以傳統習俗為主。

但像訃告的印製都由印製廠亂印一通,未因婚喪、亡者性別、年齡去區分訃告,格式、顏色及用詞遣句等。司儀、禮生通常都很少參與訃告的製作,所以很難改進。

目前火葬情形愈來愈普遍,但還是要看當事人的意見為主,有的家屬還是有傳統觀念,認為祖先土葬才能庇蔭後代子孫。

棺木店︰本里無,福安宮前員鹿路有2家,西環路全國以北也有一家,這三家都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

僧道︰本里無,僧道的部分是專業的,不能亂找人幫忙,就我所了解的,通常都會找公所南邊的道壇,不然就是誦經團,例如王爺宮慈惠堂、西勢里草埔顯光堂、私人的五、六人也有出場的,一般也會請道士,佛教的就會找佛堂,還有如佛光會和溪湖佛教蓮社的助念團。現在請道士壇的還是比例較高。

媒婆︰本里無,現在少了,以前的好像都往生了,連我當時的婚嫁都是由長輩來湊合,而鮮少有專業的媒人婆來中介。我在民國59年結婚的時候,還是很傳統的方式,我的太太是外四塊厝的黃姓人家,透過一位賣鴨毛、鵝毛的小販來牽線介紹的,先到一家布店,彼此看一眼覺得投緣後,再到女方家去相親。

通婚的範圍都由親戚互相介紹比較常見,但都在鄰近地區,溪湖為主。這種婚俗我媽媽是庄內人請教的長輩,只可惜去年已經往生了

產婆︰本里無,但竹北路旁的阿柄伯母可能會了解,她已經有80幾歲了,了不了解要問她才知道

29.報導人資料

姓名

出生年月日

性別

電話

住址

主要報導項目

訪談時間

楊永吉

38/4/20

04-8815132

0932967587

河東里4鄰二溪路二段101

各項訪談項目

90/5/26

楊財福

04-8812305

河東里車店路116

王爺館

90/6/17

楊有利

84

河東里

參考資料

彰化縣肉品市場股份有限公司(點入網路)

www.ccmm.com.tw/market/main.asp - 頁庫存檔類似內容

結果不實用嗎?如果您已登入搜尋服務,可以封鎖 www.ccmm.com.tw 的結果。www.ccmm.com.tw

- 封鎖 www.ccmm.com.tw 的所有結果

確立畜產運銷秩序,調節肉品供需,促進公平交易,以平準價格。 ... 市場設於彰化縣溪湖鎮河東里濱河街七十六號,面積52006公頃,由溪湖鎮公所永久無償提供,地 ...

車店耆老訪問結束。

下次訪問河東里﹙竹頭仔1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