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回顧二.二八事件






身在台灣島上的咱,不管原住民、新住民,早來慢來,同住台灣的居民,都必須知道,咱四百年間,遭受波濤起伏,克服萬難,過去歷史。
並藉此回顧過去能使島民,深省,思考將來,如何祥和相處,同心一致,為台灣前程而努力。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註 1]台灣19472月底發生的大規模民眾反抗政府事件,以及3月至5月間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屠殺台灣人民、捕殺台籍菁英事件[註 2]。其中包括民眾與政府間的衝突、軍隊鎮壓平民、當地人對新移民的攻擊,以及台灣士紳遭軍警捕殺等等情事。
該事件的導火線是1947227日發生在台北市的一件私菸查緝血案而引爆衝突,觸發228日發生台北市民的請願、示威、罷工、罷市。同日,市民聚集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抗議,竟遭公署衛兵開槍射擊,從此該事件由請願轉變成為對抗公署的政治性運動,並爆發自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以來因貪腐失政所累積的民怨,以及台灣人和外省人之間的省籍衝突。抗爭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台灣,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演變為社會運動,最終導致官民間的對抗衝突與軍隊鎮壓。此事件造成許多傷亡,數字眾說紛紜,而各方統計的死亡人數,由數百人、數千人、一萬餘人,至數萬人不等。
二二八事件發生原因極為錯綜複雜,首先由於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期望落空[註 3]。當時統治台灣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註 4]、軍隊紀律不良。在經濟方面,通貨膨脹與 失業等問題嚴重,而不當的管制政策使問題加劇。由於國民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台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 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194612月,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在其台灣情勢報告中,已預測台灣將隨時發生動亂。事件發生 後,情治單位得到陳儀授權進行「反間工作」,組織「忠義服務隊」,利用黑道流氓在台灣各地製造混亂、燒殺擄掠、毆打外省人以擴大事端,製造中央派兵藉口。國民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和緩後又擴大鎮壓屠殺、實施清鄉、逮捕槍決知識菁英和民眾,並且長期拒絕面對真相及承認錯誤[2],使二二八事件影響台灣長達數十年[1]
二二八事件的發生當時與台灣獨立運動並無關係,當時幾乎沒有台獨的倡議,但是當政的國民政府以「陰謀叛亂」、「鼓動暴亂」、「台灣獨立」、「陰謀叛國」、「台灣人與共黨合作」等為由鎮壓,也以藉口捕殺林茂生陳炘洪炎秋張秀哲等懷抱強烈祖國認同的台灣人,使台灣人的祖國夢碎[1],二二八事件也因此成為後來台灣獨立運動興起的重要原因[3]


推薦台灣民主化之路影片

注意:片中關鍵三字"你等會"與"李登輝"注定台灣政權大轉變!!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12) 日戰時體制下的台灣人(1)

可連線網頁的電子書!一書()在手如擁有一探不完、求不盡的圖書寶庫! Google 設為首頁!
【每日】新聞  股市  氣象  星座  政治  (雅虎網)
序 言
身在台灣島上的咱,不管原住民、新住民,早來慢來,同住台灣的居民,都必須知道,咱四百年間,遭受波濤起伏,克服萬難,過去歷史。關于台灣史記的書冊多種,如一一閱讀,非常費時,因此利用退休閒餘,依據各類史記,以通俗的台語七字四句連方式,著重「事」.「時」.「地」配入句內,(因此每句不限七字)以便連結”電腦”尋覓意願詳文,此辛酸錄也可當”索引”作用。
並藉此能使島民,深省過去,思考將來,如何祥和相處,同心一致,為台灣前程而努力。初次以台語四句連來表述,如有,句詞、錯字應更正之處請多多指教。
撰寫人 溪湖三叔公
★★★★★★★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12):
1937中日戰爭起 台灣捲入戰體時 物資被運戰地去 農民拼額半小死
大量米糧被征去 田地冬尾糊蕃薯 三飩蕃薯來充飢 半飽半餓渡日子
米油鹽肉配給制 大口小口記詳細 為肚大家就想計 暗藏米糧成大勢
有的藏在草綑內 也有設法地下抬 自己種作自己栽 不得自由真悲哀
隱糧藏米犯大罪 日本警察真嚴格 想盡辨法來取締 抓著你就大問題
應運而生也咪市 物物交換先開始 以米換物及換衣 不免常穿五彩旗
蕃薯過飩不餓死 無布摭身最可悲 一補再補變彩旗 補久布身變冬衣
配給布料代纖維 FIBRE 是布名字 未洗新衣就破去 褲底一裂無稀奇
農民布袋做農衣 防寒擋雨兩相宜 如此耕農的裝備 戰時田庄常看見
鳳梨纖維較粗絲 瓊麻織布雖較硬 手織布料流行起 涼爽土布渡戰時
洗衣茶粕麻眛子 也用化澱火灰庚 面布破爛變條糸 洗面代用剪舊衣
番火配給無夠用 三飩無火真僥倖 蔗粕切條存火種 鄰居引火傳過間
當年豬牛要登記 合法屠宰上肉市 配給肉類有定期 排隊買肉憶當年
婚喪喜慶配較多 數量有限難應客 鄰居集簿去購買 相扶相助如一家
欲吃豬肉靠也咪 偷殺豬肉暗上市 賣買偷來甲暗去 被捉充公加罰錢 
欠銅缺鐵非常時 大家要摃鐵窗支 婦女咒咀繳金器 學生動員拾銅鐵。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77,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1],也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戰事的起始。事源大日本帝國中國駐屯軍一部在中華民國北平附近的宛平縣進行軍事演習,夜間日本軍隊以有已方士兵失蹤為藉口(部份日籍平民稱中方發射實彈至駐華日軍陣地之內),是故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華民國拒絕後,日本軍隊於78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華民國國軍抵抗。
盧溝橋位於北平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屬河北省宛平縣,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宛平城建於1640年,是捍衛北京城的軍事要塞。
★★★★★★★

參考資料:
zh-yue.wikipedia.org/wiki/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又稱蘆溝橋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係193777號發生喺中國北平嘅盧溝橋嘅中日軍事衝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係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 ...
1936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達成協議共同抗日,兩黨再次走向聯合,亦即係所謂嘅第二次國共合作
(2)戰時体制下的台灣人
油.鹽.米.布.日用品配給制
日本的台灣經營,長期以宗主國「日本的工業」與殖民地「台灣的農業」的基本政策貫徹實行。跨越熱帶與亞熱帶的台灣,稻米三期作也屬可能,加上品種改良的成功,稻米生產的成長順利,甚至被稱為日本的「榖倉」。但是隨著戰爭的擴大而食糧統制成為必要,因而於一九四三年頒佈「台灣食糧管理令」。根據此令而設的 「台灣食糧營團」,開始食糧統制與配給。至此,台灣人首次經驗了食糧的嚴格統制與不足。到那時為止,由傳報的中日戰爭日本一面倒的勝利以及太平洋戰爭初期 日本軍的輝煌戰果,一般台灣人相信日本會戰勝。因此食糧的統制與配給,使他們感到事体嚴重。
苗正條密植器,「糊仔蕃薯」彌補糧食不足
《古早人講一句話》
「時到時擔當,無米炊蕃薯塊湯」遇到事變時勇敢面對,如無米時也可用蕃薯炊湯充饑,一句,勇敢面對事變現實,應臨機應變處事之意。
指古早人,科技未發達時代一般庶民一種聽天由命之無奈心態的一句話。


 
竹製正條密植器 照片取材自網路
(日據時代配合戰時設計「正條密植器」增收約有二成,,台灣光復後仍繼用的農具。)
戰時人類以智慧克服生活難關!
回顧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國內物資多數供應軍事單位,國內物資缺乏嚴重,尤其糧食用配給制,當時日本內地百姓半飫餓渡日
台灣還好,有無受管制蕃薯果腹彌補糧食不足
當時日本政府為增產糧食應急,施行播田新辦法,使用「正條密植器」插秧法,此器構造非常簡單其重點是間隔以官計算尺寸置木輪亦竹片固定造製一種手拉拖拉式器,用此器在水田上從橫拖曳出四角形線條記號,在記號點插 上秧苗,正條密植器,不必播田師父,婦女小孩都能勝任,可彌補人力不足(壯男多數被徵出征),日治戰時以專家估計產量也確實増加約有二成
台灣有得天獨厚條件可耕耘三冬田作,南部可稻作三次,至於中、北部因氣候之因素第三冬只能種植短期性蔬菜、豆類農作物,當時農民施行蔬菜換種植糧食類辦法, 以第二期稻谷收割前於稻株間寄插蕃薯苗條,待收割稻谷後蕃薯苗已經勃勃生長於田間,不久變成綠意盎然的蕃薯園此仍當時所謂「糊仔蕃薯」
到第一期作前(農曆 春節前後)農村就採收「糊仔蕃薯」而忙碌,因短期促成蕃薯大小不一大粒的供人三餐主食用,小粒的蜜做蕃薯乾供為孩子們點心用,亦當牛、豬飼料用,甚至蕃薯藤也可供做牛、豬飼料。
(台語有一句,蕃薯救人無人情,無起眼的蕃薯是台灣人戰時救命的無名英雄)。
古人說「人精難治」,人類用不盡的智慧,克服萬難能永存至今,應感謝天給人類有俱備思維能力的優厚恩賜。

再說廢物利用能源再生問題,當年其他物資銅、鐵金屬類等以獎勵回收供應軍事單位,當時凡是可用金屬類都回收,房屋窗門鐵支多數被徵收,也以比賽方式獎勵學童 回收金屬類,甚至強迫收購婦女金器等,是最澈底回收舊物、廢物,運用資源再生,物盡其用時代,以上是戰時台灣經驗提供為參考。
★★★★★★★
推薦影片(點擊看影片共三片)
www.youtube.com/watch?v=DjzkPFg8UwE
2012518 - 上傳者:kkong332
蘆溝橋Marcopaulo Bridge. ... 盧溝橋事件1937年) 日中戦争の発端by エッグ89924509 ...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11)日治時代的台灣(2)




可連線網頁的電子書!一書()在手如擁有一探不完、求不盡的圖書寶庫! Google 設為首頁!
【每日】新聞  股市  氣象  星座  政治  (雅虎網)
序 言
身在台灣島上的咱,不管原住民、新住民,早來慢來,同住台灣的居民,都必須知道,咱四百年間,遭受波濤起伏,克服萬難,過去歷史。關于台灣史記的書冊多種,如一一閱讀,非常費時,因此利用退休閒餘,依據各類史記,以通俗的台語七字四句連方式,著重「事」.「時」.「地」配入句內,(因此每句不限七字)以便連結”電腦”尋覓意願詳文,此辛酸錄也可當”索引”作用。
並藉此能使島民,深省過去,思考將來,如何祥和相處,同心一致,為台灣前程而努力。初次以台語四句連來表述,如有,句詞、錯字應更正之處請多多指教。
撰寫人 溪湖三叔公
★★★★★★★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11):

19211017  台灣民族意識明 文化協會會成立  渭水奔走而促成
渭水姓蔣擁大志  從醫極力抗日治  抗爭在學就開始  被日拘留十次餘
回顧反帝國主義  1912- 26年止  民族自決湧潮起  台灣人民求自治
林獻堂等為代表  文化協會的名義  促台議會的設置  可說自治萌芽期
1921,7月蔣林見  創協議會示民意  加入會員1022     推林獻堂為總理
會員網羅各層階  醫師律師工商界  地主學生也在內  目標一致欲護台
台灣文化的協會  文化發展美名下  喚醒台胞想詳細  台灣是咱台灣的
協會促使新思想  民族自決大方向  策劃獨立在暗中  目的抗日圖自強
日改派文官總督  田健治郎來主持  1921回復評議會  任台代表入參議
日緩異議論者計  1923成立公益會  任辜顯榮林能徵  正副會長來發話
1934先任辜顥榮  戰爭爆發1842  加進許丙簡朗山  林獻堂入貴族會
帝國主義的日本  假借民主的名分  植民政策依然存  假變政體來欺群
台灣農民佔多數  辛勞養成勤儉路  柔順打拼兼忠厚  被欺壓制都讓步
日本徵收多稅制  農產米糧運內地  農民勤勞像牛馬  宛如日本的奴隸
台灣政治警察制  威風凜凜權力多  被稱大人高姿勢  眾人看他如鬼叉
取締小販舉一例  沿街叫賣杏仁茶  看著警察梏梏爬  碗公槓破四五塊
警察掠來警察衙  雙腳齊齊跪落地  大喚以後不敢賣  可見警察的權勢。
★★★★★★★
參考記事:
 (1)1917年,軍務大臣李秉瑞殉職後全台軍務由李祥甫領導,此時台灣幾乎不再有大規模的武力抗爭行動,隨之而來的,是自發的的社會運動。台灣人組織近代政治社團、文化社團、和社會社團,採用具有清楚政治意識的宗旨,以此結合意識相近、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為運動所設定的目標努力。
1919年,在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改組原先的「啟發會」,成立「新民會」,展開這一階段各項政治運動、社會運動的序幕。隨後有「六三法撤廢運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相繼發起;有《台灣青年(1920)、《台灣》(1922)、《台灣民報(1923)、《台灣戰線》(1930)、《台灣新民報》(1932)、《台灣文藝》(1934)、《台灣新文學》(1935)等刊物的相繼發行。1921年,蔣渭水醫師結合青年學生,以及台灣各地社會領袖,共同成立「台灣文化協會」,成為往後台灣諸多民族運動、社會運動、政治運動的大本營,也是許多社運團體的「母體」。
(2) 文化協會會員從當初就以各階層的台灣人來參加。包括農民、勞動者、學生、上班族、醫師、律師、地主、資產家,甚至有不少的御用紳士也參加在內,均為同一目標而築成統一戰線。創立大會時全員總數有一千二十二人,其中,醫專學生四十九人,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學生(後來的高等農林學生)三十人,台北師範學生一百三十六人,台北工業學生三人,台中商業學生六十六人,這些學生積極份子都在會中起了骨幹作用。
(3) 蔣渭水在一九二五年元旦向民眾大力推銷台灣民報,他說「從這維新的元旦起,大家都要來購讀台灣民報!因為台灣民報是台灣人的民報,是台灣三百六十萬同胞公有底唯一言論機關,是台灣人的靈魂,是台灣人思想的先導,是維新的工具,是自覺覺人的利劑。所以要盼望成為台灣人的,一人就要有一本。這不但是開你智識、廣你見聞,也是盡為台灣人的一份子任務。希望人人在這維新新元旦的時候,去加入文化協會。這文化協會是提攜台灣要到那極自由、極平等、極文明底地位去的工作。文化協會不是文化協會人的文化協會,乃是台灣人的文化協會。
參考記事(下記各題點擊看詳文)

蔣渭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蔣渭水189128193185[ 1]),字雪谷,台灣宜蘭人。為台灣日治時期的醫師與民族運動者,曾創立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是反日本殖民運動運動中,重要的領導領袖[3]



  林獻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獻堂18811022195698),名朝琛,字獻堂,號灌園以字行臺灣臺中霧峰人,出自世家霧峰林家

辜顯榮18662月生於鹿港,是福建泉州惠安移民的第二代。父親辜琴長年病臥在床,不久即病逝,由母親薛麵一手養大。少年時期,追隨進士黃玉書漢學。原為鹿港一名浮浪子,因不容於鄉里而浪跡於台北,當苦力、轎夫。
參考網路記事

 
★★★★★★★
推薦影片: (下記各題點擊看影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