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溪湖巫姓與三山國王廟

溪湖巫姓與三山國王廟 由網路取材(溪湖巫姓的典故)

至於彰化縣溪湖三山國王廟,我們在上面已經將所有溪湖巫姓淵源輪廓大致都了解了大半。這篇文章的最後,溪湖巫厝既然是大家公認最早由饒平五祇巫姓所開墾, 所在地的三山國王廟當然是直接由饒平帶香火到巫厝,這是合情合理合邏輯的。畢竟饒平有豐富的三山國王文化,這是長久累積的自然人文。三山國王文化背後,饒 平還有一塊強而有力的明代《本府告示》碑佐證,這些都不是他處可以取代且彌足珍貴。
關於他們的遷徙和建廟,饒平巫姓雖然複雜,只是台灣饒 平人入墾的時間,各地都有文史記載。要因此而去推翻許多既有歷史資料,那是大費周章且容易徒勞無功的。因此,他們的遷徙和建廟,無論五節嶺巫姓後裔是直接 或如何的輾轉遷徙到巫厝或溪湖,建廟都是入墾後來的事。這是合乎邏輯的。

另一說「三山國王香火」(由網路取材溪湖巫姓的典故)

浮濱鎮五祉村居民多巫、邱姓,巫姓清初由饒北新豐濚西分派大榕社赤嶺鄉五節嶺(今浮濱鎮五祇),字輩是福廣明宗大世可,與興萬勝日月善。元會志士向宏 道,奕懿英明昭文章。清乾隆年間五節嶺巫為樂、巫勤業兄弟二人,攜饒平三山國王香火,在彰化縣鹿港登陸,墾彰化縣溪湖鎮巫厝,建立彰化縣溪湖鎮三山國王廟。但是,溪湖三山國王廟今天稱「霖肇宮」,又稱於明萬曆十四年(西元1586年)創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是全台最古老也是全台三山國王廟的祖廟,這可是天大的誤會,天大的誤會啊!
從歷史淵源看,饒平巫姓在饒北新豐濚西,此時饒北新豐早就有傳統「國王廟」信仰,饒平巫姓在五祇也有三山國王 信仰,後來巫為樂、巫勤業兄弟清代時,遷到台灣又將五祇三山國王信仰傳到台灣,這才是歷史的事實。雖然,彰化溪湖還有其他饒平五祇遷徙去的,但目前所有可靠的資料都是以他們為最早開墾溪湖巫厝。三山國王的信仰在饒平新豐濚西、五祇也有當地的三山國王廟,可為證明。

蛇穴與石鵝傳說

蛇穴與石鵝傳說 由網路取材(溪湖巫姓的典故)

彰化溪湖的巫姓,歷史上經過閩、粵激烈械鬥,也經過異姓之間的衝突。後來巫為樂、巫勤業兄弟寡不敵眾,轉遷彰化縣埔心鄉大溝尾,再遷大華村巫厝。溪湖除 了巫厝巫為樂、巫勤業兄弟以外,還有其他巫姓來台祖,因為早期巫厝就被堪輿家稱為是「七星落地」的好地脈,在巫姓族群在此建庄後就有巫厝之稱。相傳古時候 有人要敗巫厝之風水,就將蛇穴對準巫厝,當地居民獲高人指點,就塑造一對石鵝對抗,以小石充當鵝糞,嚇退靈蛇,居民生活才獲得保障。從此,巫厝又被稱為石鵝的故鄉。今天佇立在巫厝土地公前的一對花崗岩石鵝,為全台所僅有,極具歷史價值。

溪湖頂寮巫姓的信仰

溪湖頂寮巫姓的信仰 由網路取材(溪湖巫姓的典故)
彰化溪湖頂寮巫氏族譜另一個記載是:「明朝時巫茂華移居於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南安,為南安一世祖。」可是南安屬泉州府,鄭成功的原籍就是福建南安縣,為什麼平和縣會冒岀一個南安來,實在令人相當吶悶?
不然,20066月彰化通天宮進香團一行69人,來到平和縣小溪鎮西林村尋根,並到該村侯山宮敬仰先賢,尋根問源。進香團主要由台灣彰化縣居民組 成,其中年齡最大的80多歲,年齡最小的23歲。記者幫我解答了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在很早之前就是在平和小溪,後來因為發大水等原因才搬到南安。後又 經南安輾轉到台灣,我們的「根」就是在平和。
這個進香團就是由彰化縣溪湖鎮頂寮通天宮來的,頂寮又是巫姓聚落,這座通天宮的由來也 就相當值得研究。而鄰近的彰化埤腳庄有一座五通宮,兩座廟祭祀的神都不一樣。溪湖頂寮通天宮今主祀趙府元帥,埤腳五通宮今主祀五顯大帝。這些 都是客家地區,主要是饒平、詔安人。
前面我們談過和饒平巫姓混淆在一起的其他今在南投魚池、埔里、竹山的巫姓族譜就稱:「祖籍為福建省永定縣大溪,渡海經安平移居台南市,後撤離巫厝。」和東螺社原住民遷往南投魚池、埔里、竹山的巫姓關係。而「台南」、「溪湖」、「通天」、「五通」、 「東螺」、「原住民」、「侯山」,串在一起相當有意思。

溪湖巫厝爭奪圳頭的械鬥!!

溪湖巫厝爭奪圳頭的械鬥!!由網路取材(溪湖巫姓的典故)

一、祖籍為潮州府饒平縣元歌都大榕社五節嶺鄉遷台:字輩福廣明宗大世可,與興萬勝日月善。元會志士向宏道,奕懿英明昭文章。
1.
九世祖巫玄儒,於清康熙中葉遷台,墾彰化縣永靖鄉陳厝,後裔十三世巫言雅移居埔心縣羅厝,十五世巫廷議移居埤腳村。(注:世系恐有誤,暫引用原始資料)
2.
十二世巫為樂、巫勤業兄弟二人,於清乾隆年間遷台,在彰化縣鹿港登陸,墾彰化縣溪湖鎮巫厝,清嘉慶年間異姓企圖強佔墾地,雙方激烈械鬥,巫氏兄弟寡不敵 眾,轉遷彰化縣埔心鄉大溝尾,再遷大華村巫厝。又,另有資料為十一世巫勤寶之子巫為榮,於乾隆年間入台並住溪湖巫厝,於嘉慶末年巫厝被陳姓之攻擊,而敗 走於鄰莊埔心大溝尾而定居。十一世巫勸實之子巫為樂於乾隆年間入台,並住於溪湖巫厝,
3.
十四世祖巫文英,於康熙中葉遷台,墾彰化縣武西堡鎮平莊,即今之永靖鄉、田尾鄉一帶。

說彰化溪湖巫姓的淵源相當複雜,主要是溪湖巫姓有一段傳說是:「巫為樂與李姓墾彰化縣下沼澤地帶,溪湖為此地最早開拓者,聚居地分別稱巫厝、李厝之 名,巫氏人家至巫厝後,發生多次爭奪圳頭的械鬥,雖有『頂寮巫姓』前來助陣,後來巫姓人家為免除紛爭,不得不撤離巫厝,遷移埔心庄。」

頂寮巫姓雖然族譜寫來自永定縣

頂寮巫姓雖然族譜寫來自永定縣 由網路取材(溪湖巫姓的典故)

頂寮巫姓雖然現在的巫氏族譜寫來自永定縣,而且同樣的南投縣魚池、埔里巫姓,巫氏族譜也寫來自永定縣。而饒平巫姓世系也是寫來自永定縣,不過,清代政府賜 姓給原住民的時候,同時依他們新姓,也要寫族譜。這樣以後世世代代,久而久之就把原住民身分完全丟棄。今天有一個經過專家學者考據出來的具體例子。它是桃 園霄裡社頭目原名叫做「知母六」,被改賜漢名蕭那英後,族譜就從「蕭那英」為一世寫起,和所有客家人姓蕭的寫一樣的族譜,只是一世前不清楚交代上代是如何 來的。
南投縣魚池、埔里的巫姓

這個平埔族改姓寫族譜的例子,告訴我們,在前面中部原住民的遷徙和賜姓改姓解說中,今天南投縣魚池、埔里的巫姓,相當程度來自原中 部二林社「頂番社」、「番社庄」原住民,而族譜改寫套用相同姓氏族源的族譜套用,應該是可以理解了。至於要接的天衣無縫,我想是很困難的。下面,如果我們 不仔細,很容易會被這一些族譜混淆到,當然幸好我們有一個饒平巫姓做比較,才可以將之顯現出來。
南投縣魚池、埔里的巫姓除了上面巫氏族譜 記載的一段以外,另一個也是稱來自溪湖巫姓的另一個系統,巫永福及其作品《巫翁、巫水公派下族譜》資料中,主要內容是︰「祖籍為福建省永定縣大溪,明末 清初,渡海經安平移居台南市,後於康熙、雍正年間與李姓入墾溪湖鎮巫厝,為最早之溪湖開拓者,經過一番困苦經營後,成為大農莊戶。至嘉慶末年因與陳姓占水 灌田發生械鬥,撤離巫厝,家譜因此失傳。」
這一部分敘述,基本上和饒平大榕社五節嶺遷台的十二世巫為樂、巫勤業兄弟二人,遷溪湖鎮巫厝過程,一模一樣。這樣寫,不禁讓人以為他們是一體的,難道他們也是饒平人嗎?

頂寮巫姓來祖出永定縣巫姓

頂寮巫姓來祖出永定縣巫姓 由網路取材(溪湖巫姓的典故)
關於溪湖頂寮巫姓,根據巫氏族譜載:頂寮巫姓來祖出永定縣巫姓,後裔遷福建漳州府平和縣小溪,有七世巫廷實、巫廷聯兄弟,清乾隆年間,巫廷聯八個兒子,八世 巫仕姜、巫仕居、巫仕貢、巫仕鼎、巫仕魁、巫仕科、巫仕院、巫仕圭兄弟遷台,由鹿港上陸,入墾於溪湖頂寮,現為此地之望族。另巫氏族譜又載:南投縣魚池鄉 新城村、埔里鎮大城里巫姓,也是來自永定縣。淵源是永定大溪培元社巫姓,十世祖六兄弟中的第二房巫育園、巫育元、巫育才、巫育英四兄弟攜眷在乾隆年間,徙居台南市,巫育才移墾南投竹山,其子巫振成於道光年間移墾魚池,此世系後裔現多住南投魚池鄉、埔里鎮,並分派各地等。
有趣的是,今彰化溪湖頂寮庄古代屬二林上堡,二林社又原是彰化地區平埔族巴布薩族東螺社的範圍。經調查今二林鎮有「頂番社」、「番社庄」,現住有部份潘姓人士即原原住民之後代,但世系已無可考。

二林鎮表示以前多次訪談附近耆老口述,其中最為珍貴之佐證有二,其一為番社隔壁萬興村陳樹月先生至今仍然保存著十五嗎舊地契所有的土地出典人均被稱為 「番」,且其中的十四庄舊契出典人都姓「潘」。由文中「與別房番親等無干」及「水田參坵座落土名在番社……」等句應可佐證其為番社庄之土地確有漢番交易情 事。其二為滿清治台後對所歸順之番民曾賜「潘」、「蠻」、「巫」等,其中因「潘」字有「米」有「田」有「水」故廣為番族所喜愛,由二林地政事務所已除戶之 舊戶籍資料中得知「番社」今址為西庄里同安巷十九至廿五號,有二戶潘姓者分別由番社遷出萬興及華崙,而溯及該遷出之潘姓祖先戶籍記載種族欄內確實記著 「熟」字,查清朝戶籍簿種族欄分別以「生」、「熟」、「福」、「粵」,記錄生番、熟番等族性,由以上佐證該潘姓人家及陳樹月先生所收集番族勇仔之典讓地契 為「番社」之拓墾及地名由來下了最嚴謹註腳。典契時間為道光二年(西元1822年)原文如下︰
番族勇仔之典讓地契 由網路取材(溪湖巫姓的典故)
道光貳年參月
立典契人大突 社番潘勇仔有自己開墾水田壹段參坵,坐落土石在番社西勢港仔溝墘,東西南北四至批明,但載在契后。四至明白為界,今因乏銀應用,先盡問房親叔兄弟姪,不欲 承受,情愿將此田外托中引,就典與萬興庄王洋觀廷,出首承典三面議明的,時價佛銀捌大員正。其銀即今日仝中交收足訖,其田隨時踏界交付銀主前去起耕掌管耕 作,不敢阻擋。保此田係是勇仔有自己物業,與別房番親等無干。其田亦無重張典掛他人銀兩為礙,並無交加來歷不明的礙,如有不明,勇仔自己一力抵擋,不干銀 主之事。其田限至丁亥年終,備足契面銀一齊送還取出愿字不得刁難。其田倘日後被大水漂流,不干銀主之事。此係二比甘愿,各無反悔異言生端,恐口無憑,立典 契壹紙付執銀主,日後手炤。
   即日仝中收過契面銀兩足再炤。
                       道光貳年參月
                       代書人  通 事
                       作中人  高 生
                       立典契人 潘勇仔

溪湖鎮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災記

溪湖鎮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災記

溪湖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轟炸目標注重於,軍事基地及工業生產地域,本鎮明治製糖會社,因此被炸的很慘澹,酒精工場全毀,製糖工場的蔗粕場連燒數日,近會社旁邊庄頭「劉厝」也受波及,炸彈投落民宅神明廳,幸得天佑無爆炸,如此神佑一般的事情,庄民大家慶倖而稱奇,感謝上蒼庇佑。

位於會社北邊,往鹿港及員林,小火車鐵道分叉處,電力會社變電所西北角,

沙地上也被投下三彈,也幸無傷人。

據說本鎮西勢厝一農民,牛車滿載稻草,適逢美機來襲,其群機轟轟聲音,驚動水牛,牛突狂奔致壓稻草之杉棒鬆綁,仰天豎伸,美機以為高射炮,回頭猛烈掃射,因此人、牛都被擊斃。

美軍雖曾來襲溪湖,幸市區並無任何損壞,只有出外鎮民,零星傳回來遭不幸消息,多數是被掃射遇難的。

反而位於本鎮北邊福興庄外埔機場,雖是偏僻鄉村,其被空襲慘烈損害是非常大,百姓也被炸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