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溪湖史記:第十一單元:電影戲曲:改良戲代替歌仔戲時代


第十一單元:電影戲曲:改良戲代替歌仔戲時代

溪湖民藝戲曲史(3-2
溪湖戲園(戲院)興衰記

改良戲代替歌仔戲時代
溪湖座於昭和十一年(1937)左右曾有日本技藝團「Hanri松岡」來表演記錄,該團主戲是水藝與魔術、舞蹈,另插演,團主Hanri松岡展開紙傘在觀眾席上空走鋼索,並由上方蹲下面背舞台,滑溜到舞台冐險精彩表演,記得小五時由老師帶全班學生去觀賞。

非常珍貴影片1964年,「水藝」也絕傳了,演出的人一個也沒有了。 

「水藝」魔術在日本江戶時代的江戶城鬧區兩國橋一帶演出沸沸騰騰。(和和/大紀元)「水藝」的演出需要大規模的機器,演藝場需要能裝置專用的設備才行。江戶時代走入歷史之後,進入明治時代(1898年至1912年),裝設有「水 藝」演出用的大規模機器的劇場越來越少,所以「水藝」也越來越衰退了。然後,走到1964年,「水藝」也絕傳了,演出的人一個也沒有了。

歌仔戲轉變成改良戲 

1938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歌仔戲,由於傳統戲劇的演出受日本政策制限,部分歌仔戲劇團為求生存,改以「新劇團」、「改良戲」為號召另起爐灶,因此溪湖座也隨時代改為改良戲亦稱新劇團,巡演之戲園。

新劇團編劇將古裝戲思維,編輯在改良戲的主軸中發展劇情,劇情為現代題材,如皇帝改稱社長、太子謂小爺、大臣稱為課長等,以現代服裝演古裝劇,演出時穿著和服或現代服、唱歌仔戲。

初期臺詞跟動作都與歌仔戲相同,後來以台詞、口白代唱歌仔戲調,動作也較寫實化,後唱的方面只插唱當時的流行歌(日歌︰紅色牡丹、白蘭之歌、蘇州夜曲等,台語歌︰雙雁影、白牡丹、雨夜花等),刀劍改為棍棒,也有出現短銃,有這劇團中間插演魔術,專歌手演唱流行歌,增加娛樂性,吸收觀眾。

雖然如此,這類戲劇在當時廣受民眾歡迎,最受歡迎戲目是(義賊廖添丁、林投、周成過台灣等)。
臺灣的改良戲,劇情通常不脫家庭倫理及復仇,義賊兩大主題,並沒有因戲劇形式的翻新而在內容上,反映出當時臺灣在殖民統治下的社會生活面貌。

改良戲是臺灣新劇萌芽學習階段的產物,雖然藝術成就不高,但至少為往後的戲劇文化奠下了一些基礎。

1045年 台灣光復後,被限制歌仔戲再逢生機,在麥寮創立了拱樂社,起初以內台歌仔戲的演出為主,原本在日治時期被禁演的本土戲劇,光復後開放再上演,在國民政府 還未大力推行極具爭議的國語政策之前,這對本土社會應當是極具吸引力的一項娛樂文化發展的機。

拱樂社的全台巡演果然轟動場場爆滿,於是編制不斷擴大從一 團、二團擴張到八團(當時小童星許秀年後來成為與楊麗花配對的盛名小妲),除了拱樂社之外還有別的戲班回復組團巡演,而且這只是內台戲,還有許許多多外台 戲團在台灣各地鄉間遊走不計其數。

一 九五○年代的職業新劇團尚約有20-30團,劇團組合十分複雜、多元,不但有「鐘聲」、「星光」、「黑貓」這類傳統新劇團,也有結合歌舞與新劇表演的歌舞劇團,此外,不少出身歌仔戲班、特技團的演員也活躍於新劇舞臺。

光復後「溪湖座」改名稱「溪湖戲院」隨時代潮流,歌仔戲,新劇團,電影輪流演形成多元化經營,與光復後建造的「大光明戲院(後改名泰山戲院)」互相競爭意識濃厚,尤其爭取,限量日語片、新興起的台語片最激烈。

在一九五○年代後期,台語電影興起之前,新劇與歌仔戲是戲院「內台」最常見的演出,民眾生活中的戲劇,歌仔戲女演員(苦妲愛哭眛、小生戽斗寶桂等在溪湖有相當人氣)。新劇女演員在舞臺的表現也比男演員更耀眼。當時的新劇團完全以票房收入維持劇團生存。

它的興衰不但與近代電影、電視發展有互動關係,也深受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影響,六○年代末新劇終因失去表演舞台。演員多數轉入台語電影界因此,銷聲匿跡。

講古名人的創造

台灣講古名人吳樂天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創造長篇豐富的廖添丁傳奇故事,並於廣播和電視節目中講述,或撰寫成書,大受歡迎。吳樂天講述的廖添丁並非一般江湖上的流氓無賴,而是一名具有抗日思想的知識份子

他自小無母,在十七歲時尋得其父,但四個月後父親又因病逝世,自此成為孤兒。另一名主要角色紅龜仔則是來自香港扒手,因緣際會下與廖添丁相識並結拜兄弟,在整個故事中皆與廖添丁同進共出。

吳樂天的刻畫下,廖添丁的傳奇故事經常與其他同時期台灣地方傳說、史實穿鑿,例如故事廖添丁曾幫助余清芳護送西來庵事件用的火槍;保護台灣米酒配方所有人徐祥教授,至臺北會見美國領事;也與麻豆文旦埔里紹興酒等地方傳說有牽連;且公然向臺灣總督下戰帖,盜取總督官印;仗義資助吳郭魚培育者吳郭清;甚至西螺七嵌故事中的武術阿善師,也與廖添丁有著亦師亦友的關係。



傳奇人物廖添丁資料
廖添丁188352119091118),臺灣府大肚上堡秀水庄(今日臺灣臺中市清水區秀水里)人,是日治時期江湖人物,在19098月開始的三個月內,偷竊搶劫大量北臺灣衙門富豪,後在臺北八里山區與警方搏鬥時,被友人殺死,得年廿六。

廖屢襲官府的行為,似乎表現出反政府思想;且廖添丁多劫親日的門閥士紳,傳聞中也有濟貧的義行,因而被罪犯英雄化,有著「義賊」的稱號。而後在臺灣民間信仰中被神化,又加上戲曲講古的渲染,終於演變為今日臺灣人眼中義賊廖添丁。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