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阿狂厝埔仔庭出黑米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阿狂厝埔仔庭出黑米

阿狂厝埔仔庭出黑米
第二次世界戰結束後不久,大既民國36年間傳出,溪湖阿狂厝埔仔庭,出現「萬能仙丹」黑米,阿狂厝埔仔埕是位於湖西里西南角屬九、十鄰,與汴頭里一鄰中間,東榮麵粉工廠東邊,一遍土沙質墓地被稱呼「埔仔埕」,埔邊有一欉大榕樹,樹下有一座「有應公廟」,傳聞非常靈性,有求必應平常香煙不絕。 

起初附近居民傳出,埔仔庭出現黑米,據說能治難病雜症,小鄉鎮傳播之快不到三天全鎮皆知,甚至鄰近鄉鎮也聞風而來,挖掘黑米。

由於當時瘧疾流行,民眾飽受其害,在苦無特效藥 之下,有人將黑米沖泡飲用,居然治癒,消息傳出後,立即吸引南北各地而來的民眾挖掘黑米視為仙米。

黑米出現範圍,在廟仔附近大約三十公尺範圍左右,當時挖掘黑米的人每日人山人海,報紙也有刊登此消息,因此轟動全台,遠方如花蓮也有包遊覽車,專程來挖掘黑米。

當年阿狂厝埔仔庭樹下有座「有應公廟」被信徒重新整修,因此而臨時結市,攤販排埔仔庭周圍,賣香紙攤、飲食攤,也有人專門挖掘黑米賣遊覽客。

此撿「萬能仙丹」黑米大既熱鬧有半年左右才慢慢靜下來。
可惜找不到當年刊登“溪湖阿狂厝出現黑米事件”報紙無存檔無法登載,請參閱,同時間,發生大村「慈雲寺」黑米救世,事蹟報紙報導。
大村鄉也傳出「黑米救世」事蹟
慈雲寺創立於清道光元年,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民眾挖掘黑米。
同年鄰鄉大村鄉也傳出,「黑米救世」事蹟,大村「慈雲寺」成了居民的信仰中心。相傳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瘧疾(寒熱症)肆虐,藥石無效,環境衛生也差,很多流行病與重病無法治瘉,民眾將慈雲寺庭顯現挖得黑米拿來治病,據說吃了黑米後都不藥而癒,非常神奇。
黑米救世的 靈驗傳奇很多,風潮 一直持續一個月,以後即未再出現黑米,如今僅剩在廟中珍藏的七顆,也是慈雲寺之寶。而富麗堂皇、建築宏偉的慈雲寺,在大村社區都是相當醒目的標的
中華日報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觀世音救世事件即將搬上銀幕 慈雲寺黑米傳奇開鏡 【記者吳懿蒼 大村報導】
現在市面上有黑糯米販售,但是, 彰化縣大村鄉有一百八十多年歷史的慈雲寺,在五十四年前,即傳出有「黑米救世」的事件,且轟動一時,也使慈雲寺名聲大噪,迄今該寺尚保有七粒珍貴黑米,以特殊塔型珍藏,吸引許多好奇民眾一探「神奇」。

據慈雲寺主為吳朝花表示,民國三十六年五月十七日,大村村長賴耀崇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夢見觀世音菩薩指示,即在廟庭顯現黑米救世, 他半信半疑到廟庭試挖,果然挖出黑的亮麗如夢境般的的黑米。

由於當時瘧疾流行,民眾飽受其害,在苦無特效之下,有人將黑米沖泡飲用,居然治癒,消息傳出後,立刻吸引南北各地而來的民眾挖掘黑米,造成大轟動。

吳朝花說:黑米救世的靈驗傳奇很多,其中有一位小孩子把挖的三 粒黑米轉售,而去買肉圓吃,結果肚子疼痛不已。顯示不能牟利。

另外有一位黃姓警察要制止挖黑米,說也奇怪,也肚子痛,後由其妻向菩薩懺悔後無藥而癒。

這個黑米出土的風潮一直持續 一個月,以後即未再出現,如今僅剩在廟中珍藏 的七粒,也是該廟之寶。

此鄉野傳記,巧合就是溪湖、大村都是同時黑米出現於寺廟附近!!

(中國時報,聯合報,中華日報 ,員林時報,台灣日報,等都有刊登報導。)
參考資料臺灣民間有應公之小祠
有應公臺灣民間隨處可見的一種小祠,為收埋無主遺骸而建。在路旁、田野、山丘、墳塚,甚在村里、市街皆可見。1919年(大正 8年),身兼臺灣總督府編修官及翻譯官的丸井圭治郎在所撰《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裡就提到:「臺灣民間有應公之小祠,隨處可見,其數實有數千之多。」
這類小廟來源有二種,一是厲祭的故習與厲壇的置設,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載:「按厲壇祭死而無後及為物所害者。春秋傳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一是清代臺灣就有在義塚旁設置無祀祠以祀孤魂之俗,因為義塚為數眾多,無祀祠之置設也隨之而起。沈茂蔭《苗栗縣志》載:「萬善祠,祀義塚孤魂。」義塚多會於墳塚前豎立墓碑,上面刻書「萬善同歸」、「萬善同歸所」、「同歸所」、「萬善同歸墓」等字樣;無祀祠大多以「萬善」為名,如萬善祠、萬善廟、萬善宮等,乃源自「萬善同歸」。
有應公廟是現代臺灣民間對一般無祀祠的通稱,此名源自「有求必應」,《臺灣文化志》中卷:「相傳奉祀香火以慰藉其孤魂者,則祈願所求之事,必有所應。(因廟楣必揭掛「有需必應」之匾,故稱為有應公。)」清代官方祭祀有應公每年凡三祭,即清明日、農曆7月15日與10月1日。但現大多數有應公的祭祀多於集中於7月普度時進行。
一般信眾認為有應公掌偏財之運,故賭徒祭拜者頗多,這也是大家樂盛行後,有應公廟一直香火不絕、演戲酬神夜以繼日的原因。由網路轉載

路旁屍
分類:〔宗教〕 > 〔神明信仰〕 > 〔陰神與鬼魂〕可連結網路參考
台灣有句話罵人俗語:「路旁屍,腳骨大細枝,放屎會牽絲。」意思是:死在路旁沒人理,腳骨大小枝,做人拖泥帶水。

「路旁屍」的意思是死後曝屍荒野無人管,更指為人處世不可萬事做絕,否則死後連後事都無人理會,且死後也不得安寧。

同時路旁屍也有客死異處或異鄉之意,因為身在故鄉,無親無故,死了也沒有人會知道,只能當路邊的無名屍。

在台灣,早期的羅漢腳「有路無厝」、「病無藥,死無蓆」、「死後,無人哭」。活著時舉日無親,四處流浪,死後更無人辦後事,屍體曝露路邊,成所謂「路旁屍」,任由風吹雨淋。

過去民俗傳統,認為無依無靠、無後嗣的鬼魂,因無人祭拜會變成惡鬼,因此有些民間善士就替這些路旁屍加以收埋、蓋小廟且定時祭拜,成了現在有應公廟的由來。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浸水王爺與雨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浸水王爺與雨

溪湖鎮湖東里蘇府王爺生日必有雨奇事
彰化縣溪湖鎮湖東里,有奉祀蘇府王爺,蘇府王爺農曆四月十二日生日一定會落雨,有時前一天很熱,甚至當天日間也晴天,但總會落雨,不在日間,也會在夜間突然落陣雨,每年這天都落雨,很少例外的奇事,因此居民也將蘇府王爺尊稱為「浸水王爺」。

湖 東里(俗稱內四塊厝)地勢低窪,地頭名也被稱為四塊厝湳,昔時北自三塊厝荷包崙三仙國王廟前,南廷續到後溪劉厝一帶,都是低窪沼澤地,每逢下雨就氾濫成災,大水數日不退,農作物嚴重受損,尤其在農曆四月中旬,落雨的機會特別大,因此里內供奉的蘇府王爺生日這天,全庄為祈福平安,舉行盛大祭拜,並以古俗辦流水式宴席大請客,四、五十年前此俗尚在,後因隨社會風氣改變只大祭拜,不請客。

蘇府王爺
訪問:湖東里南天壇負責人洪焜墉先生:神明的事情曾聽老一輩說:以前從一塊木頭雕了三位神尊,包括蘇府大王爺、二王爺、三王爺。大王爺 在鹿港奉天宮、二王爺帶來溪湖湖東里,三王爺在台中,但不記得是哪裡。但是這個說法和鹿港那邊不同,鹿港說我們這裡是從他們那裡分出來的。不過兩座廟關係良好,四、五十年前鹿港蘇府王爺出巡時,第一站就先來我們這裡。

蘇府二王爺原本是我們湖東洪姓族親(敦煌堂,來自泉州府南安縣)的私神,因為戊戌年大水,竹頭仔(今河東里竹頭仔)蔡姓居民遷至本庄,也和洪姓一起拜二王,後來蓋廟後私神就成大家一起拜了。

蘇天宮裡有很多神尊,原本只有蘇府二王爺和清水祖師,原本在南天壇現址放了十多年,民國七十八年開路(常青街),才蓋了蘇天宮。
因為本宮二王爺千秋時,老是會遇到下雨,因此又有「浸水王爺
」之稱。

祭祀活動:
癸巳年爐主、首事捷報
當選之爐主、首事名單。本廟以蘇府二王爺為主神,故以二王爺聖誕為最重要的祭典。
建築概況:
蘇天宮外觀
蘇天宮外觀,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蘇天宮為一座二層樓建築,一進三開間。左右各有一道水泥梯上下樓。廟前增設鐵棚做為拜亭。
一樓正面
蘇天宮正面 
一樓內部
一樓內部
蘇府千歲
蘇府王爺
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
龍邊奉祀五營
龍邊供奉五營
福德正神
土地公
一樓太子爺
一樓太子爺
二樓神房
二樓神房
觀世音菩薩
二樓主祀觀世音菩薩
二樓太子爺
二樓太子爺
   填表人姓名 謝錦鴻
填表日期
2012年11月30日 08時00分

從小就久聞鹿港奉天宮蘇府王爺之盛名,稍長後知道其為臺灣蘇府王爺之開基祖廟。有關該廟王爺之由來,有這麼一段故事:
  王爺泉州人,因佐戚繼光平倭有功,調升內閣,上京途中,夜宿客棧,聞五瘟神之語,遂知因泉民暴殄天物,上天將降禍泉州百姓。王爺大驚!奪五瘟神之瘟疫藥服下而亡,五瘟神將經過情形轉奏天庭,天帝感動,遂赦免泉民之罪,王爺升天為神,為天帝之文判。

   蔡公去祭忠臣廟,此去金科脫了斗;曾子回家日落西,馬到長安留四蹄。
  蔡去掉下面之「祭」;科去掉右邊之「斗」;曾去掉下面之「日」;馬只留四點,合起來近似於「蘇」,因此知王爺之尊姓為蘇,蘇府王爺之信仰從此開基,至於為何分為大、二、三王爺,故事中沒有交代。奉天宮日後甚至還分靈至大陸,香火鼎盛。

傳說︰
蘇府三千歲
『蘇府三千歲』又稱蘇府三王爺,以目前鹿港鎮街內奉祀蘇府王爺的廟宇,其開基祖廟多數可追溯自鹿港奉天宮以及金門伍德宮二廟。
其中奉天宮的信仰活動則是鹿港所有的蘇府王爺信仰中最為興盛的信仰系統。若以耆老傳言之信仰緣起,傳說祀神緣起於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由大王爺率其兩位神弟〈二王、三 王〉的神柴自行漂來,當初神柴即由鹿港東石漁民鄭和尚的先祖所拾獲,因夜發毫光顯靈而開始奉祀。
當時便以神柴遵照王爺的指示而雕刻為大王、二王、三王的神像,並由值年爐主分別供奉著。
至於蘇府三王爺的造型則兼具文武裝束,腳著繡花紅鞋,身材與大王爺相似。      

傳聞鹿港北頭蘇大王開基於康熙年間,而靠海邊的北頭地名係由蘇大王神駕駐留庇佑鄉民,以致形成『北頭』地名,若詳查鹿港各角頭的發展,是可發現『北頭』這個地名,在鹿港發展史上是相當早期便已經出現的地名,而其範圍內所包含的郭厝、後寮仔、東石等次級的角頭地名。
則是經歷區城內人群逐漸聚集興旺起來後,並隨地域族群組成的顯著特色,才再產生的地域再分化之次級地名,清代早期尚未發展出明顯的村落特色來。 
此外,據清代所保留的手抄本中,在清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便已可舉行盛大的南北大總巡,以及在這之前還記錄有『庚戌 四月廿七 祭港』時之神名、牲禮祭品等。
經查清代屬『庚戌』年的有四:
一、是雍正八年〈一七三零〉;
二、是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零〉;
三、是道光三十年〈一八五 零〉;
四、是宣統二年〈一九一零〉,其中三, 四兩個年代皆在道光年間第一次大總巡之後,可以排除這兩個年代的可能性;至於雍正年間時,鹿港尚未正式開放正口,得直到乾隆四十九年才開放與蚶江對渡,故於乾 隆五十五年『庚戌』舉行祭港是最為可能的。 
據此蘇大王的祀奉年代,至少在乾隆年間就已存在了,而上述【彰化縣志】載有廈郊商於清乾隆三十四年創建王爺宮,也可作為另一項相關例證,又前述泉州衙口橋 頭村的水靈殿,更言於清乾隆三年即已迎北頭蘇府大王爺之香火去供奉,又將蘇大王奉祀的年代往前提。
故可推測至少鹿港在發展到清乾隆年間,已有未建廟的北頭蘇府王爺壇和埔頭街廈郊商萬春宮兩間崇奉有蘇府大王爺。蘇府大王爺的造型英偉為文官裝束,腳踏金獅。
蘇府二千歲
『蘇府二千歲』又稱蘇府二王爺,以目前鹿港鎮街內奉祀蘇府王爺的廟宇,其開基祖廟多數可追溯自鹿港奉天宮以及金門伍德宮二廟,其中奉天宮的信仰活動則是鹿港所有的蘇府王爺信仰中最為興盛的信仰系統。若以耆老傳言之信仰緣起,傳說祀神緣起於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由大王爺率其兩位神弟〈二王、三 王〉的神柴自行漂來,當初神柴即由鹿港東石漁民鄭和尚的先祖所拾獲,因夜發毫光顯靈而開始奉祀。當時便以神柴遵照王爺的指示而雕刻為大王、二王、三王的神像,並由值年爐主分別供奉著。蘇府二王爺的造型則高大威武,屬武裝裝束..
『蘇府三千歲』又稱蘇府三王爺,以目前鹿港鎮街內奉祀蘇府王爺的廟宇,其開基祖廟多數可追溯自鹿港奉天宮以及金門伍德宮二廟,其中奉天宮的信仰活動則是鹿港所有的蘇府王爺信仰中最為興盛的信仰系統。若以耆老傳言之信仰緣起,傳說祀神緣起於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由大王爺率其兩位神弟〈二王、三 王〉的神柴自行漂來,當初神柴即由鹿港東石漁民鄭和尚的先祖所拾獲,因夜發毫光顯靈而開始奉祀。當時便以神柴遵照王爺的指示而雕刻為大王、二王、三王的神像,並由值年爐主分別供奉著。至於蘇府三王爺的造型則兼具文武裝束,腳著繡花紅鞋,身材與大王爺相似。
參考影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