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34)受訪者北勢里耆老魏昆海等14人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34

水牛耕田

北勢里﹙北勢尾﹚ 訪問日期:民國89223日下午3

地點︰魏昆海先生自宅

出席耆老︰魏昆海、楊連基、楊儒坤、楊 清、楊 南、楊錦海、楊金木、

楊萬見、魏金土、楊國隆、楊 寬、楊儒曾、楊 強、楊老義

主持人︰施金山文教基金會 李秀芳

各耆老口述內容整理篇﹙3

7.族群分布動態

大多數是敦素公衍派的後裔,請參照楊篤恭老師編著之「溪湖楊姓敦素公衍派大族譜」。其餘有劉厝的劉姓和魏姓等少數姓氏。姓陳的有二塊廳,姓劉的有四塊廳,姓魏的有二戶,在現今的北勢四巷。

8.平面配置暨交通路線簡圖

請參照附圖六

9.建築形式

最早是屋頂蓋草或甘蔗葉的竹管厝,到日本時代才有比較有的錢人蓋磚仔厝,或是屋頂蓋瓦片,到光復後才慢慢改為磚仔厝,都是三合院,現在也是以三合院居多。

10.相鄰村落

東:大突里

西:埔鹽鄉三省村 西:外四塊厝

北:大突里

西南:車店 南:田中央

11.友好鄰村

以前姓楊的庄頭都很「和」,所以和大突里、田中央、竹頭仔、車店等以姓楊為主的庄頭都很好。另外和媽厝里的三塊厝仔,因為他們的宋江陣也是也是路上村來教的,所以感情也比較好。

12.敵對鄰村

三省村姓施的以前很兇,很鴨霸,侵犯到聖媽宮仔西邊那一條大溝為止,讓北勢尾的人民都無法去三省那邊耕作,直到日據時期才解決,才有辦法去那邊種田,還有和汴頭那邊有一房不合,這是上一輩的事情了,現在已經不會了。

13.通婚情況

以前都是親戚間介紹,以溪湖鎮內或埔鹽、二林等地之閩人為主,永靖、埔心等地區之客籍人士幾乎沒有通婚的情形,曾有不得與後溪陳姓、代馬蔡姓通婚的說法。

14.水利設施

開鑿年代

  這條溝以前是在汴頭分過來的,才又從田中央的中圳起來,來到月里的店仔這裡,才湖西國小整個都覆蓋起來,這條灌溉最近都常常沒水啦,哪不是中庄的木板把你擋住,就是垃圾堆積在那裡,所以湖西國小門口這一條水哦,要用這條水哦,很不方便就對了,算是常常沒水就對了,還有來的水很髒,現在要是沒有在用水,有時候水都很多啦,那要是用水緊的時候,它就沒有水,咱們湖西國小北勢尾,灌溉方面就這條水最不好,人家大突里那條很大咧,通河東里那條也很寬,因為咱北勢尾這條自我種田時候就很了解,要是灌溉用這條水的話,很困難啦,要是像昨天那樣,今天就有水啦,如果明天、後天,天氣好的時候就又沒水了。

分布情形


15.寺廟

廟名

信徒數

地點

電話

聖媽廟

以北勢尾、三省、溪仔墘地區為信仰圈

北勢里北聖路355號(羽展工業對面)


建築形式

單間小廟,坐東朝西

土地公

北勢尾地區為信仰圈

二溪路北勢四巷路口西側


建築形式

單間小廟坐北朝南

16.各房奉祀之神明

所攜神明

渡台祖

房系

奉祀期間

居住戶號地址

來處(來自原籍與否)

林夫人

遠萍公



四柱內三奶夫人

大媽林夫人在列尾頂奉祀。

陳夫人

遠萍公



四柱內三奶夫人


王夫人

遠萍公派下



四柱內三奶夫人

光復初期,有人請來本里賣時,買下奉祀。

林府千歲

章栳公




本來是下竹圍私人奉祀,奉祀至今應有一百多年了,據說是渡台祖章栳公由泉州府南安縣林家庄請來護宅的,後來因為非常靈驗,成為北勢尾的公神明,但無建廟。

17.戲曲與武館

名稱

成立時間

地點

聯絡人

電話

宋江陣

民國42年底

劉有生家中



歌仔戲

民國37年農曆8月15日

楊萬見家中



18.教堂

名稱

信徒數

地點

電話

-------------


-------------


19.私塾

老師

學生數

地點

備註事項

老師是楊禎祥和一位叫做楊永封,那兼職的老師叫做楊世仁


過去北勢尾以歷史來講,以前很少人有讀書,北勢尾早先有設置一間夜學,夜學我們俗稱夜會,這個夜學是設置在北勢尾的庄中央,咱俗語說是一間學園,學生都是住在本庄,所以那時候有流傳這句話,那時候的老師都是義務職的,那時候有在說全職的老師是楊禎祥和一位叫做楊永封,那兼職的老師叫做楊世仁,免費教學又很認真,所以那時候大家很感謝他們三位,現在他們三位都成仙去了,沒有在世上了,還有一些比較藝術的流傳著一句話,「凸皮古錐是桂花,風聲膨影阿甚尚介水,說阿卻是胖子又軟肥,那無去學不識字,那要是認真學習就是咱們楊連基,這是溪湖北勢尾的夜會。

在北勢的北大路,以前要是北勢尾在教漢文的,最出名的就是楊世固,人家都叫他合仔固,他就是楊永封的老爸,他以前就是在教三字經,三字經就是人家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那個時候都是教這個………。他在家裡教,就在北勢尾十三鄰,他以前就是大部分都在教古文和人之初啦,他的兒子叫楊永寬,就是楊永封的小弟,他都教基礎的啦,人之初也是一樣,人之初以前就是咱們歷史的根本,好像人之初又多了舉總統,共和成,復漢土,民國興,現在有多了這四句,以前沒有這四句,你要是最近的人之初買來看,就沒有這四句,早年在教時,沒有這四句,所以再來就是楊水甲,和楊瓦,他們倆人在教就久囉,那時候楊瓦就在二林鎮的萬興開館,所以在北勢尾這一帶由楊世固、楊永封、楊水甲、楊瓦他們四個在教漢文。(魏坤海口述)


20.學校

校名

學生數

地點

電話

湖西國小


英雄祠旁,大突里與北勢尾、田中里交界處。屬於大突里。

--------

21.行政機關

名稱

人員編制

地點

電話

-------------


-------------

--------

22.交通設施

路名

開設年代

說明

後壁車路(今之北聖路)

早期北勢尾唯一的一條通路,稱後壁車路,現在叫北聖路,北聖路就是咱們北勢里到溪湖保齡球館那一條路,出西就是通三省,太平村有的說是朴鼎金啦,和天盛村和石碑村,所以從埔鹽要經過溪湖就是要經過這個北聖路,那要是新水村就是要從大突經過,還有埔鹽鄉的斗車員,後山寮以及福興鄉的三和村,麥厝村鎮平村在古早也是要經過朴鼎金、三省村、北勢尾到溪湖

大概是因為北勢尾在日據時代有當選模範社區哦,得了溪湖鎮第一名,才又開發北勢四巷,和北大路。北大路就是從北勢里開始到大突里,這條叫做北大路,北勢里到大突這一條是南北向。至於北勢二巷、三巷這是原來的路啊。

二溪路那條算是縣路了,通往二林,那到外四塊厝,河東里這個地方,原來也是通到埔鹽那裡去,從外四塊厝河東里那裡進去,也是經過朴鼎金天盛村、蕃薯庄啦石碑村啦,這些都是經過外四塊厝那裡,原早都是從這條北大路經過較多啦!


23.主要產業(以清末、日據、光復初期、現今為四大期間)

期間

業別

從業人口

內容與分布情形

備註

清領時期




務農種田為主。

日據時期

農、編竹器

大多數是佃農

耕作農田多在三省村、溪仔墘、朴鼎金等第。

大部分那時候的農產品就是撒山菁,山菁仔、種蕃薯、種花生,這三項的農產品以外,較慢才有人種甘蔗,種甘蔗要本錢,那時候都是種蕃薯、種花生、種山菁仔比較不用本錢。那時候都整片配合糖廠種甘蔗,整條水圳,水圳頭要是插甘蔗,就是水尾也要插甘蔗。

古早這裡都種田和插甘蔗,有流傳著一些俗語,就是百般生意不值翻草皮,百般武藝不值鋤頭落地,就是說務農的時候,早冬播整堆,晚冬播四堆,因為種田的時候要是早冬,你要是有播田就很快了,那要是晚冬,就是你要去播,那你要是太晚播種的話,所以有在說,播田播立秋,割稻子割到讓你唉唉叫,就是說很不豐收就對了,再來要是要播的美美的,到處暑才播,立秋還有處暑,要是播到處暑,就會播不漂亮,所以以前農業時代哦,這個很要緊,以前沒有氣象在播報哦,都看這天氣,說立秋那年要是有打雷哦,就是說這一年雨水會較多啦,雷敲秋就高湖翹腳捻鬍鬚,要是低湖就剩半坵,就是有那個俗語在說就對了,以前這是古早的諺語啦。

至於竹器多數寄賣或開店自售。

光復初期

務農、編竹器

公地放領後佃農較少

耕作農田多在三省村、溪仔墘、朴鼎金等地。


現今

仍以農業為主



我們這裡是種稻子較多啦,蔬菜類也有。咱們這裡的蘆筍也有啦,高麗菜花、也有種蕃茄啦,苦瓜啦、花椰菜啦,雜菜類的都有啦。每樣菜都有,蔥啦,因為這雜菜類的,咱北勢尾多數都有種啦,雜菜類的北勢尾可能每樣都有種到啦。所以咱北勢尾也是以農業為主就對了。僅有少數工廠。

24.重要歲時節俗記錄表

時間

名稱

代表意義或特殊緣由

農曆22

福德正神千秋紀念日

配合湖仔內二月二迎福德正神暨大王公遶境慶典活動(詳細內容請參照迎神/進香】調查表A1-1-1-90022401)

農曆66

三奶夫人

四柱內奉祀

農曆716

聖媽廟千秋

對於牲畜走丟或生病,非常靈驗。

農曆815

王夫人

四柱內奉祀

農曆 823

林府千歲

本來為下竹圍私人奉祀,後來因非常靈驗,便成為本里的公神明,由全村奉祀,但無建廟。

























未完待續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