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91)湳底里﹙6﹚

耆老座談會紀實(91湳底里﹙6

湳底里6

時 間:89年5月21日(週日),下午三點至五點

地點︰湳底里龍水宮

出席耆老︰陳灶傳等16名

編號

姓名

住址

電話

生日

01

陳灶傳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9

04-8851095


02

陳炳燈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9

04-8855557


03

陳慶隆

溪湖鎮媽厝里湳底路40-6

04-8815398


04

黃木(日楠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

04-8857971


05-

陳明同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9

04-8855535


06

陳樹根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8

04-8852431


07

陳樹培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9

04-8857187


08

顏瑤漢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23

04-8859275


09

陳啟章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16-3

04-8819000


10

陳松林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29

04-8851082


11

陳深諸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29

04-8855957


12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9

04-8821462


13

溪湖鎮媽厝里湳底路31

04-8857177


14

陳振豊

溪湖鎮媽厝里湳底路27

04-8853252


15

陳宗禮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4

04-8853766


16

陳志堅

溪湖鎮媽厝里湳底路27-3

04-8853225(O)

04-8854947(H)


主持人︰李秀芳

運蔗火車(網路圖)

座談內容︰蔗篰, 二林事件, 三個保正八十斤

主持人:

那第十條咱們這邊的移民村應該是沒有啦,咱們這邊應該是沒有日本人、客家人的移民村啦,那這一條就跳過去了,再來十一條是咱這邊不是有糖廠的鐵枝路經過?

陳慶隆:

以前有啦。

主持人:

溪洲糖廠從這邊經過嘛,現在沒有囉。

眾耆老:

現在廢掉了。

主持人:

現在沒有了嘛,所以咱們以前種的甘蔗,應該是送到溪洲糖廠囉。

眾耆老:

對。

主持人:

那時候都是用牛車載去的嗎?

陳明同:

糖廠這些烏台來載去蔗埕那裡。

主持人:

蔗埕在哪一帶?

陳樹培:

媽厝埔那裡。

主持人:

媽厝埔那裡有一個蔗埕。

陳慶隆:

天橋溜下去到埔那一帶啦。

主持人:

蔗埕在那裡,大家就在那裡把甘蔗捆起來用牛車載到蔗埕,把它搬上烏台運到溪洲糖廠,那有沒有看到有人還用柴馬(註:又稱糖叉)下去挑的?

眾耆老:

沒有。

主持人:

這一種的沒有看過啦。

陳振豊:

這蔗埕是有二處啦,一邊在頂庄。

主持人:

頂庄有一處蔗埕,還有媽厝有一處蔗埕。

陳樹培:

那條鐵路就是通到我們房子後面啦,到頂庄那裡為止啦。

主持人:

那咱們這邊的舊式糖篰哦,有看過用石輪下去硖甘蔗的嗎?有看過那種的嗎?

眾耆老:

沒有。

主持人:

頂庄那裡你們有看過嗎?

眾耆老:

沒有咧。

主持人:

頂庄我上次去問,他們說有兩個石輪在那裡,在高速公路的旁邊。

陳明同:

用石輪在榨甘蔗的,那是私人的糖篰啦。

主持人:

阿伯,你有看過嗎?

陳明同:

那硖的時候我是沒有看過,但是廢掉了之後,那個石輪我有看過。

參考資料(1)

糖篰

1,

2,

3,

網路圖1,古早草寮糖篰2, 硖甘蔗作業3,硤蔗石碖


灣糖分紅糖和白糖兩種,清朝末年先民在蔗田附近蓋一棟棟茅草小屋,稱為糖篰,也就是製糖的地方。

根據文獻記載傳統製糖方式為:
『各製糖廠用兩個石輪,以十二、三頭水牛拖轉石輪,絞榨挾於其間廡禓鶨管將其汁液,導人木槽內,而用鐵鍋蒸煮,初期雖然需要燃料,惟後來則以乾燥甘蔗皮充用,製糖方法簡單。
據云每處的成本,石輪大約一百五十圓,加以小廠房、鐵鍋等費用約二百五十至三百圓,其他如水牛十二、三頭,每頭代價約廿圓至三、四十圓。』
以上說明了傳統製糖的方法與經營的基本規模。

主持人:

在哪一帶?

陳明同:

在巷子口那裡。

主持人:

頂庄高速公路旁邊嘛。

陳明同:

要來湳底的路邊啦。

主持人:

所以你看到的印象就是在哪裡嘛。

陳明同:

那個石車也不見了。

主持人:

對啊,現在看也已經看不到了,所以咱們這邊私人在硖甘蔗的糖篰哦,也是很少哦,現在我們問起來,差不多只有山寮還有頂庄這裡,剩下的就沒問到了,那咱們這邊以前種甘蔗哦,是糖廠那邊強制還是跟我們獎勵的?

眾耆老:

半獎勵半強制的。

主持人:

它強制的方式是說,獎勵你三甲連、六甲連還是怎麼樣的?

陳深諸:

他就規定今年這湖,明年就這湖,規定到的就要種。

陳明同:

  那是委員啦。

主持人:

那時候有總代的原料委員,會來跟你們講,圖已經劃到你的田了,你就要種。

陳明同:

劃到就要種啊。

主持人:

那時候是不是要簽一些什麼合約,表示說你交代我來種這些甘蔗,要簽一張契約書?

陳深諸:

沒有合約啦。

主持人:

沒有合約哦。

陳振豊:

到戰爭哦,後來在那裡,不是說半強制啦,差不多都強制啦,他要叫你種哪裡,你不可以隨便種,以前要是你種別的,公所就會來把農作物挖起來拿掉啦。

主持人:

庄役場(等於現在的鎮公所)就會來拿掉。

陳振豊:

所以他叫你種什麼,你就要種什麼,公所要是指定種什麼,那你要是種別的話,他們會請工人來,像公所的農業部哦,住在後面的樣子,有生長的部分,就會有人來毀掉農作物,再來勝利的時候,以前是會打人咧,那豬你養一養的時候,沒有符合規定,它也會犯法咧。

主持人:

自己不可以養豬。

陳振豊:

養豬他會跟你檢查啊,要入戶口啊,那現在你沒有辦法拿食物給牠吃,不會大啊,說你是忘記了的原因啊,會被抓去打啊,我爸爸也被抓去打啊,那些人也是咱們台灣人,那光復後,他們就跑去躲起來。

楊清仁:

咱們這邊在二林蔗農事件的時候,有人去支援嗎?

參考資料(2)

二林事件 (點入網路看詳文)

保安醫院李應章院長

圖片說明:關心農民疾苦,為農民盡心力的保安醫院李應章院長

二林事件的爆發,主要是因為台中州北斗郡下二林等四庄的蔗農,長期受到林本源製糖會社的壓榨,再加上受到文協對農民的啟蒙教育的影響和鼓舞,決心組織起來,與製糖會社展開鬥爭。

1023日,北斗郡出動百餘名警察,夜間衝到二林、沙山(今彰化縣芳苑鄉)兩庄,檢舉抓捕蔗農及組合的幹部約400多人,但其實衝突的現場連旁觀者也不過200多人而已,卻逮捕了400多人,並肆意加以凌辱、毒打

陳振豊:

二林蔗農反抗事件,我們不知道。

楊清仁:

那在二林蔗農事件後,咱們溪湖有沒有蔗農去抗議,那日本警察就打我們的蔗農,有聽過這種事嗎?

眾耆老:

這不知道啦。

主持人:

所以咱這邊跟糖廠的關係,可能就是強制我們種甘蔗了。

陳振豊:

我當小孩子的時候,我就有種到了。

主持人:

不過這邊種甘蔗的地質有適合嗎,不會太濕嗎?

陳振豊:

我現在還在種,我種甘蔗種了五年,以前是種二年,人說第一笨就是種甘蔗讓會社秤,隨人秤的,隨他們報的。

陳樹培:

秤多少就算多少。

主持人:

他們算多少給我們,那我們就收多少起來。

參考資料(3)

三個保正八十斤

· 第一憨(拿甘蔗去給會社磅)的證據正面

在當時另外有一個俗諺是:「三個保正八十斤。」在當時有一群忍無可忍的農民, 在「保正」陪同下向會社抗議,並要求檢查磅秤,結果發現三個保正站上磅秤,竟然只有八十斤,(斤是指台斤,80台斤等於48公斤),以一個人50公斤去計算,三個保正就會有150公斤,可見製糖會社偷輕偷得多麼嚴重。

(保正是日本時代才有的,工作性質和內容約略為調解地方糾紛、管理里內戶口、稅金、各種救濟、鄰里雜務及政令傳達等,他們要受派出所指揮,雖然是無給職,但可以獲取日本官方許可的鴉片煙牌賣鴉片,也可賣煙草,作為保正的特權。)

所以「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是當時農民自嘲的話,白話一點就是,「天底下第一笨的事就是種甘蔗去給會社秤重。」這句話中充滿無奈,有一種身在殖民地,受到不平等待遇,卻無力反抗的無力感。﹙文網路轉載﹚

陳振豊:

就是不要浪費就對了。

主持人:

那咱們這邊有人在糖廠工作嗎?

陳慶隆:

以前有啦,現在也有啦。

主持人:

都差不多有多少人啊?

陳慶隆:

三、四個啦。

主持人:

不多啦,都是忠覺里那邊比較多嘛。

陳振豊:

對,他們那邊較多。

主持人:

那我們這邊是做什麼工作比較多?咱們這邊去糖廠做的工作都是什麼比較多?

陳慶隆:

我所知道的是開車的樣子。

主持人:

開火車。

陳樹培:

對,和修理火車。

主持人:

都這方面的比較多就對了。

陳慶隆:

不是啦,只有一兩個而已啦。

陳炳燈:

去糖廠的做工作的,忠覺里那一帶的人比較多啦。

主持人:

那第十二條有要補充的嗎,那再請問一個問題哦,糖廠的地聽說是跟劉厝的人買的哦?

陳炳燈:

這不知道。

主持人:

不知道哦,比較不了解就對了,那第十三條,咱們現今主要的產業,剛剛有說了,就是葡萄為主,還有一些稻子……

未完待續

下回訪問湳底里耆老們(7)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