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1)受訪耆老楊連基

各位網友 久違 即日起回復更新工作,陸續轉載,民國88-89年彰化縣文化中心執行,財團法人施金山文教基金會承辦「溪湖鎮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紀實」敬請各位鄉親共同探討隱藏在民間珍貴故鄉口述歷史故事。

傳承的使命

歷史的形成是累積土地地上世世代代的生活經驗。其中承載著人類的悲歡離合,朝代的興衰成敗及文明凡演進。後世子孫可從歷史中觀察,省思領悟出新智慧而創造出更進步的文明。可見史料對人類永續發展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我們每一個人對歷史應負起保存及留傳下一代的責任。

彰化縣文化局歷年來有計劃去做系統的採訪記錄,以口述歷史的型態保存縣內的史料,已整理出版了四冊。本輯的內容乃以溪湖鎮蔗糖產業發展沿革為主,地方文史為輔,進行口述歷史深度訪談與採集,期許透過耆老的口述,讓我們得以走進時光隧道,回顧歷史內涵,以開拓未來的路。

一本書的誕生是眾人的努力成果,感謝財團法人施金山文教基金會的承辦,及各單位的協助。更要感謝溪湖鎮各耆老將他們的觀察與親身經歷粹煉沉澱的生活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盼這份資料得為歷史文化注入鮮活的考證諮詢力量,且能為後輩們最真實、親切的鄉土教材。

彰化縣文化局

局長 陳慶芳

歷史猶如一面明鏡,鑑古而知今,國之治亂,政之得失,風之儉奢,俗之文野,如果沒有歷史,便無從研究與判斷。

台灣開闢三百餘年來,朝代數易,歷經明鄭、滿清、日人,以至國民正府。明鄭時,荒蠻初闢,百事待舉,文獻不足,乃屬常理。清季,除了官方主修的府、縣志以外,甚少有地方、鄉土史料之彙集。

明治年間,日軍攻台,軍隊中有宗教與教育人員隨隊,分駐各地;教育人員則兼負采風之責,當時所建立的資料,讓後人研究清末的台灣,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到了台灣光復後,國民黨政府,對日本人十分排斥,仇視,凡與日本有關事物之傳播,皆被嚴禁。禁用日文、禁講日語,不少重要資料被焚毀,或是散佚,除了小部份,由有心人偷偷收藏之外,幾乎無痕跡可尋。

鄉土史料之采集,異於一般研究,有其迫切性存在,嘗道「世事滄桑,轉瞬之間,便成歷史。」可見此類工作,由不得一拖再拖,等到需要之時,已找不到痕跡。有鑑於此,施金山文教基金會,乃將有限人力,投入地方史之調查與研究。冀為本土文獻之彙集,盡一份綿薄。

本計劃選擇溪湖為調查對象,有下列諸因:

第一:有關溪湖鄉土史料之調查與研究,至今尚未見有具體成果。

第二:溪湖開發雖早,但一直保持農村聚落型態,其市街之形成,以及將其早期發展地區【湖仔內】及鄰近區域整併成為【溪湖】,係近百年內之事。因此各項資料之取得,可能較為容易。

第三:溪湖糖廠﹝明治製糖株式會社﹞之創設時間,與溪湖市街之形成,係在同一時期。查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成立於明治331210日﹝西元1900﹞,至今剛滿一百零一年,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設溪湖糖廠,高雄縣橋仔頭庄,因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建立,始形成市街﹝據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史﹞。由此推想,溪湖糖廠之設立,與溪湖市街之形成,料必有所牽連。

第四: 至目前,該糖廠退休員工、以及地方耆老,八、九十歲健在者尚多,對昔日情形親經目睹,而有所記憶者,不乏其人,調查容易。

第五:日本領台後,自明治33年起至昭和2年為止,共成立三十七家製糖株式會社。只算台灣製糖株式會社,便有11所、13座製糖工場,2座酒精工場,運蔗鐵路600哩(約1,000公里),年產蔗糖550萬噸。

如果將三十七家製糖株式會社全部合計,其數量之巨,可想而知。查當時製糖工場,遍佈於台灣各地,自南而北以至於東部,可見當時糖業對台灣社經發展與變遷,有關鍵性影響。

故研究溪湖史,如對糖廠著手,因其所牽涉層面必然廣泛,更容易獲得多方面資料,因此決定執行本案。並獲得文建會及縣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二年多來,多蒙溪湖鎮公所、溪湖糖廠,以及地方耆老們,多方襄助,以及本會工作人員長期的努力,終於完成這本溪湖鎮風土文獻,實堪告慰。

出版之際,略述始末,對所有協助本計畫的各界人士,敬致由衷感謝忱。本案之執行,旨在拋磚引玉,但願有更多社會賢達,投入此類工作,並請政府相關單位,繼續支持鄉土文獻之蒐集方案,早日完成溪湖史,並廣及其他鄉鎮,則是大家所深切期待的。

財團法人施金山文教基金會

前執行長 施文炳

特別感謝 施金山文教基金會主訪人 李秀芳小姐對溪湖鎮發掘隱藏民間歷史的貢獻!! 其功留於溪湖青史,永垂不朽。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1

耆老開講歷史篇 彰化縣文化局執行

承辦單位:施金山文教基金會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報告書撰錄

市區 光平里平和里太平里光華里

平和里 時間:89 4 2(週日),上午十點至十一點三十分

受訪人:曾任溪湖鎮長楊連基

主訪人::施金山文教基金會職員 楊雅荏

阿公,您說您之前小時候住在溪湖嘛?差不多是在國小畢業之後,才到日本讀書的,是不是?

楊連基:

較早時是在溪湖的大突里,鄉下啦,在小孩子的時候。

主訪人:

阿公,您有讀高等科嗎?

楊連基:

有,我有讀過高等科。

主訪人:

讀兩年的高等科嘛?

楊連基:

對,讀兩年的高等科。

主訪人: 

那以前的高等科要考試嗎?

楊連基:

不用,不用考試。

主訪人:

那就是只要您繳學費,就可以去讀了?

楊連基:

對,是、是、是。

主訪人:

那高等科是在哪邊讀?

楊連基:

高等科在溪湖。

主訪人:

那邊?

楊連基:

也是在國小裡面啦。

主訪人:

也是在國小裡面哦!

楊連基:

對,同一個學校。

主訪人:

高等科是誰在教的,也是日本人嗎?

楊連基:

那時候日本時代哦,也有台灣人的教員啊,也有日本人啊。

主訪人:

那教高等科是用日語比較多嗎?

楊連基:

都用日語。

主訪人:

都日語,變成說沒有教漢文囉?!

楊連基:

漢文以前沒有啦,好像很少啦,很少在教漢文啦。

主訪人:

因為您之前有說過,在讀公學校的時候,一小時嘛,大約一禮拜有教一小時的漢文。

楊連基:

有啦,也有一科是漢文。

主訪人:

那高等科也有讀漢文嗎?

楊連基:

這我也記不清楚,應該是有的樣子?!

主訪人:

那高等科都是在讀什麼?

楊連基:

我也不會講啦,就都日文啦。

主訪人:

是讀歷史、地理嗎?

楊連基:

歷史應該是有的樣子才對,那就是國民學校也有啊。

主訪人:

都讀日文的嗎?

楊連基:

對,都日文的。

主訪人:

讀日本的歷史?讀日本的地理?

楊連基:

那也不一定,較高的學校就教的比較多,高等科在教的範圍我就比較不了解。

主訪人:

那教歷史地理,是教我們台灣的,還是教日本的?

楊連基:

應該是教日本的比較多,那時候好像沒有在教台灣的,那時候就是要將台灣人同化,把台灣人同化作日本人的樣子,所以對台灣的歷史應該是沒有教才對,那時候的政策是說要將台灣人同化,化作好像是日本人一樣,再利用台灣人出外去替日本人打基礎,那時候日本的野心是全世界他都要管,那時候的思想大概是陸軍比較有野心,但是那時候的日本皇帝是沒有這樣想,是陸軍比較有野心要佔那個地方起來。

主訪人:

哦,是陸軍在想就對了。

楊連基:

對,是陸軍啦,不是海軍。

主訪人:

咱們這邊的彰水路以前說是陸軍大路。

楊連基:

彰水路哦,不知道做什麼?反正都市計劃哦,不管您是私的還是公的,他都有規劃要把路用的寬一點,但是還沒做到那裡,後來才慢慢一步一步做,算有規劃啦,但較慢做啦。

主訪人:

阿公,您就是高等科畢業兩年以後,然後才去日本讀書?

楊連基:

是,讀中學啦。我那時候大約是四年制,算是中等學校啦,但是他那個學校是高等科畢業的話,去可以算是讀三年。

主訪人:

哦,所以是三年讀完以後才去讀大學,那大學讀完以後?

楊連基:

大學讀完後,我沒有回來台灣,在東京日本大學(大學的校名)畢業後就直接到東北,東北就是吉林省,因為我同學的叔叔在那裡開很大間的醫院啦,那時候同學大家就說,啊不要回去啦,所以就到吉林。

主訪人:

那去到那邊是做什麼呢?

楊連基:

開始因為剛畢業,也沒什麼事業頭路,但是我去就有啦,因為我同學的叔叔,開醫院很大間啦,

也有日本人、也有中國人,護士啦,差不多三、四十個,一半是日本人,一半是中國人,所以語言較不通啦,所以就跟我講……

主訪人:

做翻譯?

楊連基:

不對啦,是教啦,不是說開補習班啦,大概有一、二十個,日本人就給他教中國話,中國人給他教日語。

主訪人:

在那裡總共教幾年?

楊連基:

記不太清楚啦,差不多兩、三年有啦,後來去那裡的省政府啦,那個叫做省長官房啦。

主訪人:

官房?

楊連基:

省長啦,吉林省的省長的官房就對了,算是一個單位啦。

主訪人:

房是哪個房?

楊連基:

房子的房啊,官房,省長在辦事情的地方就對了,那他又分很多個單位,對不對,那直接省長官房也有一個工作就對了,那時候大家主要是推廣日語,那時候吉林省的人比較不會說日本話,主要是要讓人會講日本話,就是這樣來的。

主訪人:

變成說您在那裡住一、二年以後.。

楊連基:

對,差不多兩年。後來局勢比較不好啦,我就回來休息,之後就去總督府,人家幫我介紹到總督府工作。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