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迎新年,去舊歲:特別推薦"鐵獅玉玲瓏 十二生肖的由來"

祝賀迎新年,去舊歲特別推薦"鐵獅玉玲瓏"大家開心,開心!!

慶祝新年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暫停播出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7)台民反清記

  
可連線網頁的電子書!一書()在手如擁有一探不完、求不盡的圖書寶庫! Google 設為首頁!
【每日】新聞  股市  氣象  星座  政治  (雅虎網)
序 言
身在台灣島上的咱,不管原住民、新住民,早來慢來,同住台灣的居民,都必須知道,咱四百年間,遭受波濤起伏,克服萬難,過去歷史。關于台灣史記的書冊多種,如一一閱讀,非常費時,因此利用退休閒餘,依據各類史記,以通俗的台語七字四句連方式,著重「事」.「時」.「地」配入句內,(因此每句不限七字)以便連結電腦尋覓意願詳文,此辛酸錄也可當索引作用。
並藉此能使島民,深省過去,思考將來,如何祥和相處,同心一致,為台灣前程而努力。初次以台語四句連來表述,如有,句詞、錯字應更正之處請多多指教。
撰寫人 溪湖三叔公

台民反清記
清朝治二百年餘  苛政使民起反意  貪官猖獗人不齒  民心漸漸萌背離
清朝視台為異境  差別政策不平等  經濟剝削高稅政  迫民難忍起反清
墾農大眾反清政  相傳當年大亂情  人講三年一小反  五年一大亂世景
1696新港吳球亂  1701劉卻起造反  朱一貴率眾30  1721也起大反亂
吳福生反1732 1770年黃教起義  1786年由林爽文  帶民將近百萬餘
反暴廣及有千里  1795二陳再反起  周全光愛兩名字  高夔起抗1811
1821林永春起義  許尚楊良斌繼起  1824年揮反清旗  黃斗奶是1826
張丙起義1832 1843郭光侯起反  1853林供再反起  李石抗清1853
1854吳磋續造亂  1888年有施九段  1862年是戴朝春  九段反於彰化縣
清治時期民變的領導人物有蔡機功吳球劉卻朱一貴吳福生林爽文陳周全楊良斌張丙洪協洪紀林恭戴潮春施九緞朱蔚

★★★★★★★
參考資料
(1) 臺灣道時期
清朝康熙年間將台灣納入版圖後設立了臺廈道,與廈門共署,並同時隸屬於當時的福建省為清朝行政區劃之一,其地位在之間,而總管廈門與臺灣的臺廈道道署設於廈門。1684康熙23年),臺廈道轄下設一府三縣:新港溪(今鹽水溪)以北為諸羅縣,新港溪至二仁溪之間為臺灣縣,二仁溪以南為鳳山縣
1723年(雍正元年),臺廈道更名為臺灣道,下轄一府四縣一廳:將諸羅縣之虎尾溪以北增設彰化縣,另設淡水同知兼巡北路。
1727年(雍正5年)臺灣道正式與廈門分離,並將道署移署於臺南[15]。臺灣道設一府四縣二廳,包括新成立的澎湖廳1731(雍正9年),彰化縣之大甲溪以北正式劃歸淡水廳
1787年(乾隆52年)平定林爽文起義後,將諸羅縣改名為嘉義縣。1811年(嘉慶16年)增設噶瑪蘭廳
1875年(光緒元年),臺灣增設為二府八縣四廳。新設立的臺北府下轄三縣一廳,即宜蘭縣淡水縣新竹縣基隆廳。臺灣府下轄五縣三廳,即彰化縣、嘉義縣、臺灣縣、鳳山縣、恆春縣卑南廳、澎湖廳及水沙連廳
(2) 在清朝治台的212
反抗事件層出不窮,伊能嘉矩在其著作《台灣文化志》中表示,清朝兩百餘年的統治,實際上就是「對移民叛亂的鎮壓和漫無計劃的綏撫工作的歷史」[27]。在這段期間,百姓暴動頻起,總計發生了百餘次反抗事件,其中大規模者達三、四十起,俗諺稱台灣「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在這些武裝起義或騷擾事件當中,1721朱一貴事件(國號永和)、1786林爽文事件、以及1862戴潮春事件,被稱為清朝統治下台灣的三大「叛亂案」。
(3) 朱一貴
朱一貴Tsu It-Kuì1690年-1722年)小名福建省漳州長泰人,台灣清治時期第一次大規模民變發動人。朱一貴生於聖祖康熙二十九年(1690福建省漳州府泰縣,康熙五十二年(1713)隨移民潮移民臺灣,陳璸下擔任臺廈兵備道轅門差役一職。曾以傭工種田為生,後在鴨母寮(今高雄市內門區光興里)以養為業,為人豪爽好客,有「小孟嘗」、「鴨母王」之稱(傳說他養的鴨產下的鴨蛋2個蛋黃)。
康熙五十九年(1720),臺灣鳯山縣縣令出缺未補,由臺灣知府王珍自攝縣政,不料王珍並未親自處理鳯山縣政事,而是令其次子處理,其次子巧立名目,橫徵暴歛,農民不從便加以拘補囚禁,造成鳯山縣農民普遍的痛苦。
 [1]
★★★★★★★

推薦網路參考資料
 下記3題點擊入網路看詳文.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6)清廷治台史

  
可連線網頁的電子書!一書()在手如擁有一探不完、求不盡的圖書寶庫! Google 設為首頁!
【每日】新聞  股市  氣象  星座  政治  (雅虎網)
序 言
身在台灣島上的咱,不管原住民、新住民,早來慢來,同住台灣的居民,都必須知道,咱四百年間,遭受波濤起伏,克服萬難,過去歷史。關于台灣史記的書冊多種,如一一閱讀,非常費時,因此利用退休閒餘,依據各類史記,以通俗的台語七字四句連方式,著重「事」.「時」.「地」配入句內,(因此每句不限七字)以便連結電腦尋覓意願詳文,此辛酸錄也可當索引作用。
並藉此能使島民,深省過去,思考將來,如何祥和相處,同心一致,為台灣前程而努力。初次以台語四句連來表述,如有,句詞、錯字應更正之處請多多指教。
撰寫人 溪湖三叔公
★★★★★★★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6)
清廷治台史

清治台1684年起 先派施琅來治理 乾隆時派藍鼎元 福康安來執政治

同治年間沈葆楨 繼派銘傳治台政 兩位各政用心行 改革庶政而揚名

首提總督沈葆楨 調整區域施行政 南北平行全島衡 建立防外謀事成

撫蕃解禁通蕃界 開闢三路倚山崖 帶兵親自闢東西 打通山路至東台

興建鵝鑾鼻燈塔 歸紅頭嶼為清界 建成功祠供民拜 改革台政功勞大

台灣巡撫劉銘傳 光緒年間治台灣 驅逐法軍雞籠海 勵志將兵氣高昂

為防外患建砲台 建鑑巡邏領海內 聘請德日軍事界 調訓精兵抵外害

覺知時代的進步 經濟推進需另謀 推展交通農工商 貿易擴至南洋路

1890基隆新竹境 克苦建造鐵路成 設商務局理商政 海外貿易大繁榮

鼓勵農作存糧豐 築池蓄水建堤防 埤圳灌溉四方通 改良農品富庶農

各政革新需經費 收支不平難施為 施行土地重清丈 正確征稅圖平衡

清丈彰區十三堡 公正處事民映好 開明知縣蔡麟祥 公平征稅官民和

繼任墨史李嘉棠 糊塗清丈起風浪 民怨四起齊反抗 九段率眾反官方

1891銘傳被迫退 接任官員守舊制 革新五年費心多 徒勞無功功儘廢


★★★★★★★

參考記事:
 (1)施琅(1621年3月7日-1696年),尊侯,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人,[1],祖籍河南固始初軍事家,明鄭降清將領,封三等靖海侯,諡襄庄,贈太子少傅
早年施琅是鄭芝龍的部將,順治三年(1646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鄭軍的重要將領,還曾經奉獻策略幫助鄭成功殺族叔鄭聯(一說族兄)奪取廈門,也積極參與海上起兵反清。
(2)沈葆楨(1820年-1879年),翰宇,又字幼丹福建省侯官縣(今福州市區)人,晚清重臣,諡文肅
沈葆禎是「同治中興」時洋務運動的重臣之一,先後曾任總理船政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對臺灣近代史也有重要影響。
葆禎妻林普晴清朝著名大臣林則徐的次女。
 (3)劉銘傳
根據《清史稿》,光緒元年,福建巡撫移駐臺北。十一年,臺灣建行省,臺灣巡撫兼學政事。二十一年,棄臺灣,省巡撫。[1]劉銘傳原為福建巡撫,因臺灣成為行省,改任臺灣巡撫。[2]
1885年,廢福建巡撫改設閩浙總督,並由總督統領省份,時命設「臺灣巡撫」。
1887年臺灣宣告正式建為行省正名改稱為福建臺灣省巡撫亦更名為福建臺灣巡撫,簡稱臺灣巡撫
福建臺灣巡撫總管臺灣軍政,在官職上屬巡撫官銜,品等正二品,之後福建臺灣巡撫則為從二品。在官餉方面,福建臺灣巡撫年薪約為白銀155養廉銀則達一萬兩,而當時工人差役一年薪餉則約為20至30兩銀錢
(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漢族,安徽合肥人。淮軍將領,洋務派骨幹,台灣省首任巡撫,率軍擊敗法國艦隊的進犯,且編練新軍,從事建設鐵路等一系列洋務改革,為台灣的現代化奠定了深遠的基礎。

清治時期 

主條目:臺灣鐵路 (清朝)

台灣第一條客、貨運用鐵路是由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期間建成。當時的路線為基隆新竹(後來曾計畫延伸至台南,但並未實現)。1887年(清光緒13年),劉銘傳奏請興建台灣鐵路,清廷准許自籌工款後即前往南洋招商,同年4月於台北大稻埕開工。規格上採用英國人馬德利所設計軌距為3呎6吋(1,067mm)的鐵路。
1891年(光緒17年)10月,基隆—大稻埕段通車,設有基隆八堵(今七堵)、水返腳(今汐止)、南港錫口(今松山)、大稻埕等站,長28.6公里。繼任的巡撫邵友濂續築大稻埕—新竹段,最終於1893年通車至新竹,設有大橋頭海山口(今新莊)、打類坑(今迴龍)、龜崙嶺(今龜山)、桃仔園(今桃園)、中壢、頭重溪、大湖口鳳山崎(今新豐)、新竹等站,長78.1公里。全線共16站,總長106.7公里,設有大小橋樑74座,溝渠568處,總興建經費為官銀1,295,960兩[1]。通車後行車時間約為半天 [2]

推薦: 網路記事.影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