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慶祝2019元旦大家平安快樂!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中國統一台灣的時間定了?“推背圖”又有新發現,這些預言正在兌現!

中國統一台灣的時間定了?“推背圖”又有新發現,這些預言正在兌現!
《推背圖》是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預言書。就是因為它過於神奇,直到今天也是官方禁忌話題。而推背圖中的一象,則預言了台灣從分裂到統一的時間! 大家好!我是秘史君,如果您喜歡這篇內容,請分享這篇內容,讓更多的人看到~
中國統一台灣的時間定了?“推背圖”又有新發現這些預言正在兌現!這些預言正在兌現!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提供溪湖老街元氣工作營參考資料 :街頂拚街尾 有一段精采“探仔”戰

  提供溪湖老街元氣工作營參考資料 :街頂拚街尾 有一段精采“探仔”
 會社煙筒,大杉倒地影片在媽祖廟口上映轟動一時!
街頂拼尾一段精采探仔
當時「街頂拼尾」也有一段精采探仔戰,用現代語是間諜戰,欲取勝者必知對方軍情,平常互探對方下次排陣情況外,有一次街頂軍極於秘密中由杜厝留日學生「杜老進」先生製作一片會社煙筒除除傾斜最後倒地十六厘諷刺影片(昭和初期算最先進民間科技),在媽祖廟口上映轟動一時。
翌日街尾軍也映出大杉倒地影片(雙方都用十六厘黑白片)對抗街頂諷刺片,可見當年競爭如何認真劇烈。
依糖廠擁有雄厚資源、人才,探仔得知對方軍情,一夜中完成一片數分鐘影片非難事。
此仍我身歷其境,親睹實事,今到媽祖廟口看一對百年石獅背上,被我們囝仔時代乘坐看戲時,磨擦的金金滑滑痕跡,是本述記歷史的見證者。
街頂拚街尾遠因
當我們去年於溪湖進行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時,發現當地大型的節慶活動,除了湖仔內22日迎大王公福德正神繞境慶典活動和3年一次的福安宮進香回鑾繞境活動外,就是「街頂靠大杉,街尾靠煙筒」的「街頂拚街尾」鬧熱活動了。

溪湖中街「街頂拚街尾」的由來很有意思,據8933日訪談太平里里長陳滿的說法,由於糖廠從日本聘請過來的技術工人(稱西工)很凶悍,常在料理店喝酒打架鬧事,所以當時溪湖街的保正「大杉」就會出面處理(尤其東方樓的老闆和大杉是換帖的!),最後談和。

迎燈鬧熱,鬧熱的費用,街頂的部分就是靠大杉出資,而街尾則是糖廠員工集資所得,所以稱為靠煙筒,在溪湖見識過街頂、街尾相拚的老一輩口中,都說場面盛大、陣頭精采鬧熱有餘,但舉行日期和期間卻彼此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元宵節、有的則是迎媽祖的三月份,至於停辦,原因是昭和十二年中日事變發生,社會配合戰時體制,「街頂拚街尾」在溪湖鎮史上留下,老一輩難忘的懷古回憶。
(文由三叔公見聞記轉載)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提供溪湖老街元氣工作營參考資料 :街頂拚街尾


提供溪湖老街元氣工作營參考資料 :回顧街頂拚街尾  
回顧溪湖鎮特有懷念迎晚燈
街頂拚街尾簡介 
時代是大正十年,媽祖生日搭戲棚,相爭敬神而賭氣,民藝比賽拚暗暝,
十字路為分界拚,晚燈囉咧透晚迎,街頂出名大杉兄,街尾煙筒爭輸贏,
雙方搏鬥拚陣頭,分夜出陣互拚鬥,車鼓獅陣鑼鼓哮,入夜街內熱噪噪,
街尾家婆目仔兜,街頂竹竿串出頭,西螺鹿港請透透,拚輸藝閣請來逗,
活動日期數暗暝,比藝午夜才收戲,到了戰時被禁止,鄉村趣事憶兒時。

街頂拚街尾
昭和八年(1933)我八歲時,曾親自到媽祖廟口(溪湖福安宮)看二野台戲大車拚,廟埕東邊一台,由南部請來一團布袋戲,西側一團是重金聘請,專在戲院演出歌仔戲團,兩團都是為拚戲不惜重金聘請來演出的。

當時溪湖庄內有,目仔春福的小羅天,阿呆仔的中羅天,胡里的大羅天等三團布袋戲團,棄本地,迎外地,就是為拚戲! 大戲(由人扮演戲)棄境內子弟戲也棄,常請來溪湖演出的蓮花池斜嘴旦歌仔戲團,特聘請專演內台(戲園)歌仔戲團來對台!可見拚戲 競爭 之劇烈。

先說野台戲通常日間演出戲碼是「文戲」先酬神扮仙後始演戲,通常演「陳三磨鏡」,「三伯英台」等文戲。

附註︰(依慣例酬神野台戲有演出扮仙後就算完成任務,如逢不可抗力,如大風雨等停演也可拿全酬金額。)

熱鬧戲碼在夜間,日治時代昭和初期溪湖地區,照明電燈尚未普遍,只市區商店、公司及街道路燈照明,其他市區內小店頭及莊腳住宅夜間照明,都點電土燈(瓦斯燈)或番仔油燈(石油燈),因此野台戲照明,也多數點燃電土燈演出,為拚戲,兩台戲團都申請野外臨時電加強照明外,也預備演出機關變景用。 戲棚前方,開演前觀眾為佔位椅橑、椅子就排一大堆,戲棚四周攤販雲集,廟埕四周就先奏出開演前熱鬧氣氛。

布袋戲
開演鑼鼓響起,群眾各站自己嗜好布袋戲或大戲前觀戲,布袋戲演封神榜大戲演火燒紅蓮寺,兩團對台各不相讓,布袋戲靠舞台小,容易操作,在熱鬧電光炮聲中,布袋戲頻頻機關變景吸引觀眾,其中有二景印象特別深刻是哪吒跳入東海,海波滾動活動海景,另一景費數分鐘演出的蓮花化身埸景,將荷葉梗折成三個骨節,三個荷葉按上中下按天地人,漸漸顯出骨幹,再變肉身,着衣跳出如幻似夢精采場景,七十年前就有用如此幻燈技藝。

附註︰(太乙真人的蓮花化身之術:“太真人將花勒下花瓣鋪成三才又將荷葉梗折成三個骨節三個荷葉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將一粒金丹放於居中法用先天氣運 九轉分離龍、坎虎罩住哪吒魂魄往荷蓮裡一推喝聲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時!'”這一情節的早期雛形始見於《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故事考源---杜萌若
大戲 大戲也使出揮身解數,大顯工夫,電光炮聲不亞於布袋戲,除實人才能演出大武行(俗稱撥武),及吐劍光大鬥法外,演神鷹飛出在觀眾頭上飛翔一圈飛回舞台精采一場那時代可說精彩絕倫技藝。

賞金  
兩團各獻絕技,電光炮聲外尚有另一種炮聲,頭家、爐主、地方士紳賞賜戲班賞金時,嗚炮聲,賞賜方式以紅紙寫某某「賞金十圓也」等,當時一斗米八角左右,賞金行情五圓、十圓較普遍,賞金紅紙張貼舞台上公示炫耀,戲結束時看紅包數,分出勝負。

鑼鼓喧天迎晚燈
本鎮史記上所稱“街頂拚街尾”迎晚燈,日治時代自大正10年起昭和11年至,有16年民藝競賽烙印在溪湖鎮歷史上。

那時代昭和初期,群童追看自動車(現稱汽車),猜疑畜音機內藏有小人發聲等,謂該封建時代,今回想起來是很可笑,不是,是“莞爾”的童年回憶事。

近百年來科技突飛猛進時代
科技突飛猛進,不知飛機是何物到隨心所欲乘飛機世界旅遊的現代。
養子防老,多子多孫炫耀是已不合時代的期待!現社會小子化,老化人口必須養成自立,不依靠子孫的新思維。科技是帶來人類幸或不幸,待歷史解答!真的我們逢到,“身享受而心空虛”不可思議時代。 
街頂拚街尾溪湖“迎晚燈” 
話歸正題,封建時代只有聽講古集體弄獅練武,唱南.北曲為娛樂,因農業時代,民間多熱中於迎神賽會為年度大行事,“街頂拼街尾”迎晚燈是應時代而產生的民俗技藝活動,尤其
農曆三月是農閑期也逢“媽祖生日”舉辦刈香、出巡等行事,是民俗技藝活動,最佳時期。
 
溪湖“迎晚燈”當年到黃昏聽鑼鼓響起,就知迎晚燈隊伍已出陣,中街二層樓店向街道露台上站滿老.幼待觀鬧咧,中街街道兩旁,已由鄰近鄉村為看熱鬧集聚人群。
先聽到開路大鼓為首,繼而出陣的陣頭,有弄車鼓、老翁背老婆、桃花過渡、犁田歌、布馬陣,南管、北曲古樂奏,武術團︰ 獅陣(包括武術表演者)、宋江陣等民俗技藝團,藝閣、雜技等鬧咧滾滾出現表演併鬥。童年難忘的回憶!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提供溪湖老街元氣工作營參考資料:隨歷史消失行業(下)只能懷念不能再見的行業

提供溪湖老街元氣工作營參考資料:隨歷史消失行業(下)   
只能懷念不能再見的行業
牽豬哥.閹豬:(吹小笛)
「身穿一領黑袈裟,爬山過領愛過家,人講阮是歹子弟,不過賺錢乎頭家」。這是庄腳形容豬哥(種豬)的民謠。
  昔時「牽豬哥」飼養健壯的公豬,專為人家母豬配種的行業,從事此種行業人不多,本鎮多數以視母豬發情狀況,約定時日配種。此行業都由年紀較老者行之。
閹豬也是與捉龍同為「吹小笛」招客,只所吹節奏與捉龍不同調而以。 此行業與牽豬哥相反專為豬隻「去勢」之業,在庄腳農家散落處,以吹笛為號招攬需要者,以一支手術刀就可施「去勢」工作,去勢後以黑煙燉摻油塗在傷口,任務就算完成,非常原始式的作法。
今配種都用人工授精法,去勢也以現代醫術由獸醫施之。因此這兩種行業己絕跡。
掂皮靴.補雨傘:(搖動成串鐵片發聲)
「補雨傘.掂皮靴噢 有人要補雨傘 掂皮靴嘸!」此叫聲也已絕嚮 
1920年代至光復初期,掂皮靴、補雨傘行業最風行,沿街將串數片一疊的鐵片「哩哩 啦啦」搖動發聲,沿街叫喚掂皮靴、補雨傘之行業已隨新潮流時代,而不復見。
工業急速發展,製造業全面自動化,一支雨傘台幣五十元,一隻靴便宜的一百左右元,舊、破買新的比修理還便宜,此行無法存在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當年此類行業多數,由日據時代後才渡海來台的華僑(當時叫唐山人)從事較多。
此之外尚有補鼎,補碗,縛籠床(圓型竹蒸籠)等行業也是唐山人從事者較多。
賣藥仔團:(打鑼叫客)
當時無收音機、無電視時代,因此,入夜圍看熱鬧的「喊鈴弄團」,也是鄉村人的一樂,為此有買、無買,圍看的人眾多。
類似此種行商團尚有「賣藥仔團」,都以打鑼招客,也有唱歌(此類多數賣萬金油、胃散等)、也有打拳頭、表演雜藝(此類多數是賣膏藥、傷藥、補藥等)。
上記行商非絕跡,今都在夜市以現代化配備,繼續更大規模的行商,不過昔時的鄉土親切感已無存。
講古:(打鑼)
入夜街上,在廟口或十字路角,常有「講古先」開場講古,以打銅鑼招客,一隻桌仔、數條椅寮,講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故事。
通常講到緊張、精彩時就停下,分梅仔餅給聽眾,眾人也紛紛將錢投入,排在前面的銅鑼內 ,一場二、三次。
當時並無收音機,電視是何等物尚不知時代,也無戲園(溪湖戲院約1932年間建立),因此受喜愛聽古的人,期待夜晚的聽古,如現在期待電視八點連續劇一樣。
走唱.乞食:(彈月琴)
當時走唱者都是乞食兼業,走唱者.盲目女人居多,傍夜由老乞食引導,手彈月琴引人注目,其報酬費是以時間計算,多賞錢時,唱到深夜還不休。因所唱的,包羅萬象,雅俗並有,甚受愛聽歌者歡迎。
印象中當年代在溪湖街內走唱的,有一對姐妹當及一人懷孕的中年女乞食最受歡迎。
說到乞食,乞食也有他們的規則,除要服從乞食頭之指揮外,他們統一奉祀八仙之一的「李托拐」,信以此神為他們的仙祖,農曆四月八日的仙祖生,昔日古例乞食界有演戲祭祀習俗。乞食寮門聯是寫「百姓同居皆兄弟」,「千人和合為一家」。 
也有「打店面」默契規則,一般商戶為免乞食路漢日日干擾,乃言定一年度金額交乞食頭,乞食頭`即在門口貼「丐打」字條或以記號為記,不准眾乞向交年金商戶乞討。
其他求乞方式有帶幼兒,在人多的市場口、十字路蹲坐口唸「萬金阿舍 阿舍娘些細啊來分,乎汝出好子孫 」討乞,也有打嚮鼓,嚮鼓長約二尺左右的竹筒,張蛇皮的鼓,肩掛打拍,並唱「乞食調」,或彈月琴唱「乞食歌」按戶乞討。
此類盲女丐,多是隨乞食夫四處流浪求討為生,俗說:「嫁雞隨雞飛 嫁狗隨狗走 嫁乞食甘願拌茄子斗」。 乞食也有所謂「大日」,溪湖境內自古就有,媽祖生、七月普渡、冬尾謝平安。宴客習俗,當天聞聲而來乞丐群集該處,宛如乞食大會,此天是乞討最豐收的一天俗謂「乞食分有,麼會弄扙仔花」也是最歡喜的一天。
其次是人家有喜喪事,他們也不失此良機前往乞討,因喜事,人家忌惡口,不得不對乞食討好。喪事時喪家也藉喜捨,祈求亡者的冥福,因此收入也不錯。
上述行業現已不復存,只留為回憶昔時鄉土鄉景而以。
藥仔:
囝仔時代最期待的是放藥仔的人來訪,他們會藥仔:贈送圍在他身邊的囝仔各種玩物,如三色的紙球,亞不倒(不倒翁,牙箸等當時商理人 (商人)就會欲擒將,先射馬的道理,討好囝仔群推廣顧客。
藥袋中最先消失的是仁丹,其容器設計得輕巧可愛,約有一寸長的圓筒形,上蓋用旋轉型對孔倒出仁丹,囝仔非常喜愛其造形,帶一盒仁丹在身上到學校感覺很驕倣神氣,因此消失最快,共次是神藥此藥治肚痛甜甜涼涼很可口,因此消費也大。
賣杏仁茶:
隨早晨雞嗚聲,「杏仁茶」拖長尾音沿街叫賣的聲,與賣豆腐鈴聲,是每天最早的街聲。早晨賣杏仁茶小販「水金叔」,挑著一擔木櫃型攤台,一台分三隔,前擔下層置風爐,中層放杏仁茶桶,上層排油食粿,後擔,下層放備用火炭等雜物,中層是糕餅類,上層排茶碗,沿街叫賣。早期杏仁茶純以杏仁提練的茶,今早點攤由人工加味的杏仁茶,味道是無法與他相比,杏仁茶配油食粿好懷念!
賣醬菜:
隨賣杏仁茶聲,叫賣醬菜的小販也是早晨的一景。小販推著四輪載有各種的醬菜小車沿街喚賣。
賣豆花:
也是早晨的小販,挑一擔比杏仁茶小販較大的木攤架,沿街喚叫「豆花 喂」叫聲招攬人客,豆花摻熱滾滾的甜薑母湯,甚受歡迎的小吃。
賣鳥梨糖:
以竹杆上面縛稻草圈,插鳥梨糖喚賣。
打糖鬆:
當場溶糖、打糖鬆及製土豆糖,當場賣。
賣菔夌粿:
用鐵馬載蒸籠沿街賣。
牛肚湯、牛熟肉:
  通常在市場內外設攤販賣,牛肚湯:將牛內臟合煮一鍋,以碗出售。
市場附近到下午,就出現賣牛熟肉攤販,可當場沾醬油吃。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