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溪湖鎮史記(19):黑白想黑白講:兩位活菩薩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19):黑白想黑白講:兩位活菩薩

 春去,酷暑來臨,俗稱七熱八熱季節,特由“三叔公黑白想黑白講“摘錄消暑故事,清涼一夏!

兩位活菩薩(父母)
祭祖為我國固有的良風,在台灣尤盛。崇拜祖先是敬神的出發點,不敬祖先,敬神何用。
個人即遠祖連綿不斷廷續下來的種子,代代傳播新種子,使新苗能健壯有力,因此祖先代代都派有兩位守護神,在新苗身邊守種育苗,那是活守護神,父母,是比任何神祗,對予我們的庇祐保護都最積極,最盡愛的活菩薩。

育苗必備:

土壤:
一粿小種子萌芽至壯大開花結果,需有適當的土壞來培養,也要充沛的水分來滋潤,更需溫暖的陽光的照射,都全靠兩位活菩薩的賜予及庇護來完成。
土壞可比生存的環境,環境有高山平野,土壤也有肥沃與瘦瘠。

簡曰:
高山靈氣造林木,平野肥沃產五穀,深山鳥獸自由樂,平地六畜平安福
肥沃地上群綠盛,痠瘠地下埋精靈,肥地四季可收成,瘦地藏玉待琢明。
 處境雖各異,都各有所長,其成長只待個人能否握其長處,發揮而定。

水:
水分可謂生長的必需,天然,有雨水、泉水、河川、湖泊等水源,人為,則有水庫、水井、水道等供應措施。
簡曰:
只靠天水難生存,依賴人為來滋潤,供水施肥莫過分,超施肥料苗爛根,
適度灌溉強根基,滋潤苗床常年青,及時降雨福天來,只怕暴雨來臨時
育苗應於人為給水,施肥來照顧,偶爾幸得逢時雨來解旱,但單靠雨水滋潤是最不智的期
待,過多的突降而來的水,如暴雨,洪水氾濫是毀滅苦心培養的苗木之大敵。

陽光:
簡曰:
陽光普照溫四季,曠野簷下都受惠,靈氣盈育在身邊,盡納靈氣莫遲疑,
天靈地氣雙福在,生氣蓬勃花開,根幹強固枝葉茂,幼苗育大成良材。
地氣只能養其形,形無靈,缺靈也不可,因此必需照射陽光培靈性。
上述父母育養下代的必備觀念。土壤代表家庭,水分代表養育,陽光代表教育。

大地土壤有高山,平地,也有肥、瘦之分,人生同樣身分有貴賤之別,家境也有富、.貧之差不管出生何等何級家庭,都各有長處,如種花栽木,視花木,各有不同栽培法,溫室培養,陽光下種植,一樣道理

有始就有終是天地間的定義,承祖先“命“延續後代,栽培幼苗成材,完成責任後,後段人生是,寡慾淨心,靜待天命之期,命終,如歸鄉,何懼之有,俗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之道理。

父母之愛:
父母給子女之愛,是永恆不變的天生之愛,最具真實的骨肉情。
父母給子女無盡的愛,其付出之愛可說捨身之愛。
天然之血親關係,使然,此愛永不移,情不變。
自當父母起,嬰兒至成年,人到了,白髮的年紀,還是,掛心憂子孫,至死憂不止,憨父憨母無怨語,唯祈兒女萬事能順利。

頌讚:天生之愛
自古廿四孝傳載,揭揚肉親天生愛,父母慈愛深如海,古今親情永存在,
今年發生多水害,桃芝納莉相繼來,父母救子災中內,顯露父母的真愛,
颱風暴雨大水災,嚙指以血救後代,臨危發揮慈母愛,感人故事傳國內,
脫危已離火險界,為救兒子走回來,父子同歸葬火內,骨肉之愛真偉大,
令人鼻酸流目屎,近世人情踓變歹,父母天生無限愛,血親情繫永恆在。

】即祖先延綿下來的命脈,無祖先則無我,無我即萬事皆無。
飲水思源食果子拜樹頭,是我們久年來,不忘本不忘恩的傳統德行。
因此人人應先敬祖先,後祟拜諸神,才是為人祟神敬佛的順理,諸神也是人類的祖先,其完美的人格受人敬仰,典範的德行受人祟拜,徹理的聖言受人信仰,是人類無形的精神糧食,人類必敬,必拜,其聖理,必從,必修其德行。
然而【無我】則何有崇神之本可言。


次回:溪湖鎮史記(21):黑白想黑白講:彩繪人生

溪湖鎮史記:(17):黑白想黑白講:王舅廟仔傳奇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17:黑白想黑白講王舅廟仔傳奇

 春去,酷暑來臨,俗稱七熱八熱季節,特由“三叔公黑白想黑白講“摘錄消暑故事,清涼一夏!

王舅廟仔傳奇!!
溪湖街內歷史超越二百年以上,廣為信徒祀拜的「王舅廟仔」,是被祟為非常顯靈有求必應的小小「有應公廟」其最靈性是尋找“失物“,及求草藥,很靈,因此有一位謝姓信徒,在廟邊搭建住屋專司服務,清掃廟內外,採找藥草等,因此,四.五十歲忠厚未婚的他。後得妻生子留一段佳話。
王舅廟仔位置
位於溪湖公學校校門正對面,「王舅廟」與溪湖公學校等四周,本來是荒蕪野原塚埔地,也有小沙崙散佈在其中,到光復後學校近二溪路西北角尚有一粒沙崙,由阿狂厝楊姓木材商利用囤積杉木場地。

溪湖公學校建校時,掘出無人認無主骨骸,此無主骨骸由官方分別納入黃金甕,堆積在王舅廟仔後面,囝仔時代經過該處,有時看到陶瓷製黃金甕龜裂處顯露白骨,就感覺毛毛怕怕,後來日治時代為環境衛生,全部黃金甕被移去青仔宅埔公墓安置。

王舅廟仔北側是一遍野生竹林,密茂陰森,常有種種傳聞,雖竹林中間,日久被行成一條牛車可通往的路(現在太平街),但入夜就甚少有人通行,此路稱謂「王舅廟仔邊牛車路」。
老輩說「旺舅廟邊彼遍竹林是真歹坑,暗時(夜間)嘸噹(不可)對彼仔過」提醒過路人。

據說經過竹林牛車路,有時竹仔横倒在地上,待有人跨越時將人彈起上空,或進入竹林時,由竹尾上落下幾糞箕泥土,常常見鬼火在竹林中游浮等靈異傳說。
王舅廟仔的陰森竹林(網路圖)

「旺舅伯」的生日是農曆三月初八,記得日據時代,「旺舅伯」生日就有人在街上打鑼通知拜拜,該日王舅廟仔前廣場就備幾塊棹,供信者排祭品祭拜,不到廟仔拜拜人家也在住宅門口,向王舅廟仔排一隻椅橑上面置放祭品遙拜。

以前廟仔前廟庭很廣闊,可搭戲棚演戲慶祝,記得都演大戲,通常聘請蓮花池有名的「斜嘴旦」來演。

戰時為備消防之耍,廟南廣場被挖一堀消防池,光復後廟前廣場只留一條小路通行到廟仔前拜拜,其餘廟仔的廣場地(消防池上面蓋板)都被建成商店。

「鬼神」(取材自網頁)
一般人提到「鬼神」,就視為迷信。鬼神,實際上意謂著人以某種超越的精神實體,體會到宇宙中存在著超自然的潛在力量,「鬼神」對民眾來說,等同於道,民眾 以有形象的「神」,來表述其意識到無形象的「道」,「鬼神」的形象是以人的認知模式創造出來,人以自身的文化水平與生存需求,表達對「鬼神」的信仰。
台灣 民間常見驅鬼避邪的方式有媽祖繞境明察、

台灣常民使用的厭勝物,以求平安。厭勝,中文大辭典解釋:「以咒詛之術壓伏也」,現代人的厭勝心理十分強烈,如小兒佩帶平安符,車內掛神明香火牌,甚至立著佛像。

城隍爺出巡暗訪,以及他們的捉鬼部將如千里眼、順風耳、范謝將軍。王爺則是從驅逐疫鬼的心理所發展出來的神明信 仰,以王爺代天巡狩的神職,轉而成為上帝的使者,執行驅邪與除疫的保安工作。王爺原本是押送鬼魁的鬼王,後來擴充其靈驗能力,成為民間驅逐災難的保衛勢力。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厭勝的觀念與作法,人類利用武器面對敵人、野獸的威脅,但人類自覺力量有限,無法抵抗自然力或令人畏懼的鬼魅,所以想以超現實的 的符咒、作法來壓阻災難。厭勝物存在於人們生活的各種空間層面,尤其是居住空間。小至民宅如八卦、烘爐、大至村落環境,如石敢當。台灣傳統民居的辟邪物, 無論室內室外,對有形、無形的侵犯要加擊退消滅。

以鍾馗畫像來驅鬼是中國一項傳統民俗,自唐代開始就在除夕時掛鍾馗畫像,以治煞驅邪,明清兩代將此一風氣擴展至端午節,農曆五月時序漸暖,五毒開始活絡, 以鍾馗的神力來遏阻毒害是理所當然之事,而隨時代的演進,鍾馗除了可打擊魔鬼以外,人死後的鬼魂會變身成鬼的,鍾馗均能施法捉拿形形色色的鬼怪,而民間戲曲、小說、繪畫特別受到青味的啖鬼進士鍾馗,
鍾馗的信仰充分表現人民心中對鬼的畏懼及防衛的態度。
 

符咒是台灣民間常見的傳統習俗,它是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作為語言靈物崇拜達到極端之後的產物,其特性為內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並可以役使之,「符」看上 去似懂非懂的圖畫文字,咒是口頭語言。
它有專門用途,符必需敕過方能由紙符,轉化為俱含神聖效力的象徵物「符令」,唸咒是敕的一個簡單儀式,請神明敕令, 符方能產生效力,道教經典道藏所收太上洞淵神咒經裏有十二卷之多,內容為誓魔、遣鬼、縛鬼、殺鬼、禁鬼、斬鬼等。清末至日據時期道士及台灣廟宇所作符咒, 有親筆畫符,也有木刻印製,頗有圖畫文字之美。

次回:溪湖鎮史記:(18黑白想黑白講:宇宙與生命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