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11)日治時代的台灣(2)




可連線網頁的電子書!一書()在手如擁有一探不完、求不盡的圖書寶庫! Google 設為首頁!
【每日】新聞  股市  氣象  星座  政治  (雅虎網)
序 言
身在台灣島上的咱,不管原住民、新住民,早來慢來,同住台灣的居民,都必須知道,咱四百年間,遭受波濤起伏,克服萬難,過去歷史。關于台灣史記的書冊多種,如一一閱讀,非常費時,因此利用退休閒餘,依據各類史記,以通俗的台語七字四句連方式,著重「事」.「時」.「地」配入句內,(因此每句不限七字)以便連結”電腦”尋覓意願詳文,此辛酸錄也可當”索引”作用。
並藉此能使島民,深省過去,思考將來,如何祥和相處,同心一致,為台灣前程而努力。初次以台語四句連來表述,如有,句詞、錯字應更正之處請多多指教。
撰寫人 溪湖三叔公
★★★★★★★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11):

19211017  台灣民族意識明 文化協會會成立  渭水奔走而促成
渭水姓蔣擁大志  從醫極力抗日治  抗爭在學就開始  被日拘留十次餘
回顧反帝國主義  1912- 26年止  民族自決湧潮起  台灣人民求自治
林獻堂等為代表  文化協會的名義  促台議會的設置  可說自治萌芽期
1921,7月蔣林見  創協議會示民意  加入會員1022     推林獻堂為總理
會員網羅各層階  醫師律師工商界  地主學生也在內  目標一致欲護台
台灣文化的協會  文化發展美名下  喚醒台胞想詳細  台灣是咱台灣的
協會促使新思想  民族自決大方向  策劃獨立在暗中  目的抗日圖自強
日改派文官總督  田健治郎來主持  1921回復評議會  任台代表入參議
日緩異議論者計  1923成立公益會  任辜顯榮林能徵  正副會長來發話
1934先任辜顥榮  戰爭爆發1842  加進許丙簡朗山  林獻堂入貴族會
帝國主義的日本  假借民主的名分  植民政策依然存  假變政體來欺群
台灣農民佔多數  辛勞養成勤儉路  柔順打拼兼忠厚  被欺壓制都讓步
日本徵收多稅制  農產米糧運內地  農民勤勞像牛馬  宛如日本的奴隸
台灣政治警察制  威風凜凜權力多  被稱大人高姿勢  眾人看他如鬼叉
取締小販舉一例  沿街叫賣杏仁茶  看著警察梏梏爬  碗公槓破四五塊
警察掠來警察衙  雙腳齊齊跪落地  大喚以後不敢賣  可見警察的權勢。
★★★★★★★
參考記事:
 (1)1917年,軍務大臣李秉瑞殉職後全台軍務由李祥甫領導,此時台灣幾乎不再有大規模的武力抗爭行動,隨之而來的,是自發的的社會運動。台灣人組織近代政治社團、文化社團、和社會社團,採用具有清楚政治意識的宗旨,以此結合意識相近、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為運動所設定的目標努力。
1919年,在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改組原先的「啟發會」,成立「新民會」,展開這一階段各項政治運動、社會運動的序幕。隨後有「六三法撤廢運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相繼發起;有《台灣青年(1920)、《台灣》(1922)、《台灣民報(1923)、《台灣戰線》(1930)、《台灣新民報》(1932)、《台灣文藝》(1934)、《台灣新文學》(1935)等刊物的相繼發行。1921年,蔣渭水醫師結合青年學生,以及台灣各地社會領袖,共同成立「台灣文化協會」,成為往後台灣諸多民族運動、社會運動、政治運動的大本營,也是許多社運團體的「母體」。
(2) 文化協會會員從當初就以各階層的台灣人來參加。包括農民、勞動者、學生、上班族、醫師、律師、地主、資產家,甚至有不少的御用紳士也參加在內,均為同一目標而築成統一戰線。創立大會時全員總數有一千二十二人,其中,醫專學生四十九人,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學生(後來的高等農林學生)三十人,台北師範學生一百三十六人,台北工業學生三人,台中商業學生六十六人,這些學生積極份子都在會中起了骨幹作用。
(3) 蔣渭水在一九二五年元旦向民眾大力推銷台灣民報,他說「從這維新的元旦起,大家都要來購讀台灣民報!因為台灣民報是台灣人的民報,是台灣三百六十萬同胞公有底唯一言論機關,是台灣人的靈魂,是台灣人思想的先導,是維新的工具,是自覺覺人的利劑。所以要盼望成為台灣人的,一人就要有一本。這不但是開你智識、廣你見聞,也是盡為台灣人的一份子任務。希望人人在這維新新元旦的時候,去加入文化協會。這文化協會是提攜台灣要到那極自由、極平等、極文明底地位去的工作。文化協會不是文化協會人的文化協會,乃是台灣人的文化協會。
參考記事(下記各題點擊看詳文)

蔣渭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蔣渭水189128193185[ 1]),字雪谷,台灣宜蘭人。為台灣日治時期的醫師與民族運動者,曾創立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是反日本殖民運動運動中,重要的領導領袖[3]



  林獻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獻堂18811022195698),名朝琛,字獻堂,號灌園以字行臺灣臺中霧峰人,出自世家霧峰林家

辜顯榮18662月生於鹿港,是福建泉州惠安移民的第二代。父親辜琴長年病臥在床,不久即病逝,由母親薛麵一手養大。少年時期,追隨進士黃玉書漢學。原為鹿港一名浮浪子,因不容於鄉里而浪跡於台北,當苦力、轎夫。
參考網路記事

 
★★★★★★★
推薦影片: (下記各題點擊看影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