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11)受訪耆老陳伯宗

(1925年代竹製涼椅)


平和里(1)

間:88年5月21日(週五),上午十點至十二點

地點︰平和里鄭美桂老師自宅

鄭美桂老師﹙1

主訪人:李秀芳

可不可以麻煩您說一下朝鮮樓以往的情形。

美桂老師:

  這要問我的先生,他才會比較清楚,我先生的老家在頂寮的過湳,他的阿公就是麵線旺,他們家也算是貴族,因為溪湖有三旺,一個是頂寮麵線旺一個是田寮旺、在中山里靠近巫厝庄那裡、還有一個就是彰水路旁的油車旺的樣子

主訪人:

頂寮麵線旺、彰水路是油車旺,那田寮旺是從事什麼工作呢?

美桂老師: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主訪人:

所以您的公公在頂寮就是做麵線起家的?

美桂老師:

  我的公公有五個兄弟,他是最小的,他們家田地很多,我的四伯和前省主席謝東閔是同學,都是讀台中一中的,我的公公是唸台南商學院,他回鄉以後到公所就職,那時候是日據時代,公所就是街役場,後來他出來溪湖街上經商,開設碾米廠,就在現在的東環路附近,他都有參政,當民意代表或是鎮民代表。我的公公是懂得武術,會接骨和敷藥,他也都有證書和聘書,待會帶你去參觀他的文物,從他過世後我們都有把他的東西保留下來。有很多他的事蹟啦。

主訪人:

您的公公就是巫士先生?

美桂老師:

  巫氏宗親會就是他創辦的。

主訪人:

好像溪湖政界都是楊姓和巫姓為主,您認為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美桂老師:

  大突里的楊春木和楊滄浪,他們都是楊家的能人,還有楊維堯,他以前也是溪湖街長,他們這幾位以往都是貴族,有很多田地讓人耕種,像楊滄浪和楊春木是兄弟。姓巫的只有我公公和四伯巫長順,他們二個才有在鎮內當民意代表或代表主席副主席這樣。

主訪人:

其他巫姓的呢?

美桂老師:

  經營企業較多。

主訪人:

您認為您的公公和四伯從政的條件主要原因是什麼?

美桂老師:

  他們比較有受教育,加上出身望族。

主訪人:

頂寮的大地主和佃農關係,大致上是不是只有巫姓,沒有其他姓氏?

美桂老師:

  不一定哦,像我們的田地也是有給別的姓氏耕種啊。那時候我的祖父要往生的時候,田地有二十多甲。

主訪人:

據您了解,頂寮是不是有楊姓大地主?

美桂老師:

  頂寮大部份是頂寮巫姓的人的,至於大突頭和北勢尾,則都是姓楊的。

主訪人:

頂寮巫姓和湖仔內楊姓族群,您所聽到的關係如何呢?

美桂老師:

  有親戚關係啦,大家都結親戚啊,互相通婚。

主訪人:

以前有因為爭水源土地而有械鬥的事情發生嗎?

美桂老師:

  這個古時候可能有啦,後來就一直淡薄去了,在一起沒有那麼多的怨恨了。曾聽說我公公的哥哥和楊姓他們也有鬥過。

主訪人:

那個時候大致在日據時代嗎?

美桂老師:

  嗯,那個時候啦。

主訪人:

您們後來就搬出來了?

美桂老師:

  我先生唸初中的時候,他們就搬出來了。

主訪人:

是溪湖公學校?

美桂老師:

  那時候只有一個溪湖公學校,全鎮的人在讀的。湖南國小以前就是日本人在唸的小學。

主訪人:

那時候搬出來,是先搬到碾米廠那裡嗎?

美桂老師:

搬來朝鮮樓這裡,那是因為我公公和四伯那時候有錢,所以就把朝鮮樓買起來。

主訪人:

可不可以談一下,您們搬來時,朝鮮樓的情形,好比面積有多大?屋況如何?

美桂老師:

大概有百來坪,朝向市場,入口進來走廊型,有庭院,走廊在旁邊,這邊是庭院,再來後面都是房子,也是平房,從走廊到客廳時有階梯可以上去,地板都是木板,廂房裡都是舖榻榻米。

主訪人:

基本上是料理店?

美桂老師:

和現在的日本料理店差不多一樣。

主訪人:

那時候都是糖廠的人來這裡消費嗎?

美桂老師:

以前的情形不清楚。

主訪人:

您們搬來時有改裝嗎?

美桂老師:

木板廂房都有留下來。但是像這種用木板隔開再舖榻榻米的,時間久了都會腐爛掉,所以就改成用水泥舖底起來,再釘木板,上舖榻榻米,這樣比較堅固。

主訪人:

您先生他們搬來時,正確的時間還記得嗎?

美桂老師:

我先生是民國25年生,唸國小大概是14歲,若剛唸小學時搬來,也大概是民國39年左右。

主訪人:

已經快光復了嗎?

美桂老師:

差不多哦,但不是一買就搬來,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搬來的,所以差不多是民國39年左右買的吧!

主訪人:

那麼是住多久後,才將朝鮮樓翻新呢?

美桂老師:

民國六十五年翻新蓋這棟樓房的,但後面還是當倉庫沒改建。但是隔壁改建時,撞到我們的屋頂,原本的屋頂是用杉木大木柱以粗鐵釘勾住,當樑柱構造,但被撞了之後中間的樑就斷了,後來就把它全拆掉,改成鐵棟厝。現在南面老三的部份全改建新的樓仔厝。

主訪人:

美桂老師,您小時候是住哪裡?

美桂老師:

  我是平和里人,娘家在農會對面,姓鄭。

主訪人:

姓鄭,在溪湖是稀有姓氏哦?

美桂老師:

  對啊,溪湖最早是我們鄭家和花家,花家住我們的隔壁,我們的老家都是三合院,花厝就是在汽車站前面。

主訪人:

您是說溪湖街最早來居住的就是您們鄭家和花厝?

美桂老師:

  不是啦,我們二家的房子比較傳統古式,是三合院。再來就是街上十字路口比較有厝較熱鬧,不然都是稻田。從我們朝鮮樓以南都是田地。還有大眾   這間以前也是有開旅社,也就是飯店的意思。市場就是前面這個,那時候都是用水泥柱架起來,上面覆蓋屋頂,覆蓋瓦片安全瓦,都是平房低低的。市場也是不久前改建的,黃金地當鎮長的時候改建的。

主訪人:

您所瞭解的溪湖街這裏的角頭老地名除了花厝,還有什麼呢?

美桂老師:

  鄭厝,我告訴你,你若走到農會那邊去,還有一個太平樂,那就是我叔叔開的菜店,以前的酒家。

主訪人:

它的建築型式和朝鮮樓很像嗎?

美桂老師:

  沒有,它的前面是樓房,後面是藝旦,藝旦就是有才藝的人,會彈琵琶唱歌,人又長得漂亮,有錢人家的少爺或達官顯貴,就招待在後面的廂房,也就是藝旦間,在那裏飲酒作樂,談琵琶唱歌。

主訪人:

它的外表看起來是巴洛克風格洗石子的立面嗎?

美桂老師:

  不是,是紅磚砌成的樓仔厝,樓仔的地板也是木板,太平樂的表面還留著,但改很多,已經看不太出來了。以前前面樓上樓下是擺桌椅讓客人用餐的酒家,後面是日式的,木板榻榻米,做得很漂亮。

主訪人:

光復後生意還很好嗎?還是只在日據時代興盛?

美桂老師:

  光復後就沒了。

主訪人:

那時候來光顧的客人除了在地人外,還有其它地方的人仕嗎?

美桂老師:

  別地方的人來的也很多啊,因為那時候菜店很少啊。我的叔叔那時候賺了不少耶,他的名字是鄭老奎,太平樂的老闆。

主訪人:

可否請您描述一下小時候看到溪湖街的情形嗎?請問您是幾年次的呢?

美桂老師:

  民國27年次,我小時候中街比較有樓仔厝,以前的彰水路從現在的豐盛麵包店以北的地方,都沒有什麼房子,很荒野,魚池窟水窟很多,到處長滿了菅芒草,我們做小孩子的,都不太敢走到那邊去。

主訪人:

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呢?

美桂老師:

  就光復後才一直發展起來的。

主訪人:

您知道中街名稱的由來嗎?

美桂老師:

  那個時候就是那條街最熱鬧啊,通媽祖宮。

主訪人:

在日據時期是不是又分街頂和街尾?

美桂老師:

  對。

主訪人:

怎麼分呢?是以員鹿路和平和街區分嗎?

美桂老師:

  以十字路區分,頂邊比較熱鬧,但是靠近媽祖宮也是平房較多,平和街這條街也是有樓仔厝,也有的是樓仔厝有的是平房,後來才又慢慢蓋起來。農會也大都是田地蓋起來的。農會對面有條巷子進去,以東是鄭厝以西是花厝,現在的路從劉厝前面拆一條從這邊來。

主訪人:

您知道溪湖街上是誰先搬來的嗎?

美桂老師:

  我不是很清楚。

主訪人:

您小時候曾到太平街一帶去看過嗎?

美桂老師:

  有啊,這裡有開一家五洋製麵條行,再上去有一家做大麵的,那裡有一條巷子進去,就是溪湖國小附設的幼稚園。這條街以前都是茶店撞球間很多,這裏還有一家戲園,這裡就是迄逃街就對。所以人家都說溪湖最多茶店。那太平路就都是大酒店,有藝旦和高尚的菜店女人專門陪酒,純玩樂不是隨便只為性關係。我覺得以前比較純樸,不像現在很沒品。

主訪人:

屠宰場的部份,您有印象嗎?

美桂老師:

  有,殺豬的地方。現在改在杜厝那裏了。杜厝就是從中街衛生所旁開一條新路以西,以西的田地很多,都是杜厝的,以前那裏就算是鄉下了。

主訪人:

溪湖街上有鄭厝花厝和杜厝,那麼大厝內您知道嗎?

美桂老師:

  我不清楚。

主訪人:

聽說大厝內就是以前的牛墟那裏。

美桂老師:

  牛墟就是在現在的地政事務所那裏以西,那裏有一個大賓館,就是以前的牛墟。現在有一條路通到媽祖宮口,風吹崎過來有一個大突頭庄,這個就是大突頭,風吹崎以西的地方也是大突里,最前面的大突里,大突頭的地方可能是溪湖的發源地,在謝厝那裏。

以前的人都靠力氣大和人多,佔來佔去,聽我的叔公在說,在他們那個時候,姓鄭的很少,怕外人侵略,連女人都要懂得怎樣使用土製槍械,常聽我的叔公,女人晚上要巡邏站崗,讓男人睡覺,因為白天要工作,都用一根竹管敲敲,怕盜賊來突圍。

主訪人:

您們姓鄭的在這裏有多少戶?

美桂老師:

  我告訴你,姓鄭的在農會前面鄭厝有一部份,大突頭也有一部份。

主訪人:

同祖先嗎?

美桂老師:

  不知道耶,以前往來很密切,現在就愈來愈疏離了。

主訪人:

所以整個溪湖姓鄭的就只有平和里和大突頭二處囉?有族譜嗎?

美桂老師:

  我們鄭家有建立族譜,但詳細資料要問我的阿叔他們才會知道了。

未完待續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