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回顧臺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


日日感恩!!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聖誕節快樂!! 
回顧:臺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訂於10月25,係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同盟國接管臺灣的節日。[2]

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臺灣、澎湖群島割讓予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於194510月25在太平洋戰區臺灣的臺北市舉行日本的受降典禮,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表盟軍接收臺灣。翌年8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明訂1025日為「臺灣光復節」以為紀念。[3]
依據中華民國《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臺灣光復節屬於不放假的節日,而由相關機關,團體,學校舉行慶祝活動。
19451025日本在太平洋戰區臺灣的受降典禮,於上午十點在臺灣省臺北市公會堂(現為臺北市中山堂)舉行。降方為日本國所屬臺灣總督府,而陳儀則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
臺灣內外各方對「臺灣光復」抱持南轅北轍的解讀。
中國國民黨方面,早期台灣光復節是國民政府所訂立的國定假日,也是中華民國政府建立對台統治權的論述手段之一,因此在兩蔣時期是每年都會舉辦的大型紀念活動,而蔣中正父子也會向全國國民發表談話。由於蔣中正自日本手中取得台灣,國民黨以此將蔣介石作為民族英雄,並將其與驅逐人殖民統治的鄭成功相提並論。現在泛藍偶爾會利用造勢場合紀念台灣光復,並將之與後來的保衛建設台灣相提並論,視之為中國國民黨乃至於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灣的貢獻,雖然這種說法有事實基礎,隨著時代變遷以及中國民族主義在台灣的逐漸消逝,現在官方對此節日已少有公開紀念活動。
反共抗俄,反攻大陸,
對中華民國而言,中美聯合公報同意反攻的主要途徑是實行「三民主義」,而非「憑藉武力」,逐漸走上「精神化」反攻大陸的不歸路。邁入1960年代,儘管中 華民國曾欲借中華人民共和過內部動亂與越戰擴大,請求美國支持武力反攻,卻接連遭到甘乃迪(John F. Kenney)與詹森(Lyndon B. Johnson)政府拒絕。60年代中期,適逢文化大革命,武力反攻機會渺茫的中華民國,此時積極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努力維持做為代表全中國的正 當性。「反攻大陸」口號,轉為較溫和的「光復大陸」,到1970年代時,已是更溫和的「反共復國」。同時,過去強調以武力反攻,自1958年的公報中提及 實行三民主義反攻,在1970年代轉換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80年代正式成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      結果,中華民國逐漸走上「文化中國」、「精神反攻」、「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途,此乃蔣介石在宣稱「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時所始 料未及。
(資料由網路取材) 

日本治政五一載  二次大戰日本敗  台灣光復換世代  歡喜熱潮滿島內
基隆港口迎國軍  老兵幼兵一大群  大批兵仔乘大船  軍裝不同於日本
擔鍋帶傘背被蓆  布靴步伐無聲叫  踉蹌憔悴令人惜  久年抗戰難恥笑
懷著憐憫與同情  體會為國棄家庭  陣頭鑼鼓真熱誠  群眾鼓掌表歡迎
光復初來的官吏  忙於劫收顧自己  無暇體會島民意  失察台民望團圓
接收團隊來台時  只劫日產飽私利  不管人民的生死  是群貪官及污吏
台灣大量糖甲米  被運大陸上海去  破壞工廠的機器  分解販賣真無智
殖民時代半世紀  近代優秀的設備  都被破壞真可悲  察覺欲復已來遲
日產設施及財貨  日治建設有遠計  配合台民協力製  都是血汗的代價
台灣大陸的分離  長達時間半世紀  大陸封建守舊時  台灣已進文明期
兩方思想大差異  初次來台的初期  電燈點煙怪事起  龍頭插壁費猜疑
生活文明的不同  事事項項難溝通  官界大展其威風  台民嘆息大失望
希望光復相照顧  無疑被視亡國奴  被壓瀰漫心反抗  仇視造成大風浪

點擊下記看網路各節詳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