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66)旅遊寫真簿:神秘王國印度之旅(1)



格主報告: 嗣後上網記事 以短文 為主,配合多量圖片,感謝上天賜給我機會,能繼續完成我身為先代人應盡傳承使命心願。
日日感恩!!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66)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溪湖戲園(戲院)興衰記
「溪湖座」建造後︰
昭和四年左右(1930年代左右)建造溪湖座後,整條陰森森夜間不見人影的牛車路,漸漸形成一條街道,首先溪湖座對面一淈魚池(有業主),被填平建一排平屋店面營商青果、檳榔、日用雜貨等業,戲園(戲院)南邊向東地主(杜豬母)亦將原有魚池填平建一排平屋店面約五、六間,有剃頭店(大 春理髮店)有麵店仔(竹竿串經營)等商店,二溪路入牛車路到戲園間,竹林也漸漸被剷除建店舖,王舅廟邊一帶竹林地主是汴頭扁頭等人擁有,他也在王舅廟邊向 東建屋數間,營業玉突屋(撞球店)及販賣薪柴業,楊奈(外號西通)代書館也在此營業(後改營公共浴池),「瓷仔亮」也在對面向西建貯存貨物倉庫(光復後由 林粉、先進等相繼營商飲食店現尚在營業)。
其餘竹林到台灣光復前,尚未全部剷除,記得日治,中日戰爭時期日軍戰勝時,學校有日間謂「旗行列」夜間稱「燈灯行列」慶祝行事,附近學生都到此取竹枝,製國旗小旗杆,那時曾發生過,小學生由竹欉上墜落被竹剌死慘案,當時此牛車路只自溪湖座以南較有建設,北方尚未有多大改變。
至台灣光復後,太平街就有很大的變化,原有竹林全部被剷除,初期被剷除後空地,由地主「扁頭」貯藏桂竹、薪柴(當時有一位田中里人楊姓單腳劈柴工,被雇用在此劈柴其劈技不亞於正常人,特記入此內為念)場地。
因鎮民戰時無暇整修,簡陋破舊房屋,戰爭結束後有改修亦增建之需,以當時鎮民經濟能力,最適當修建的房屋類是,選擇最經濟實用的「竹管仔厝」,因「竹管仔厝」建造簡單、迅速、便宜,一、二天就能建成,因此鎮內經營建造「竹管仔厝」業「竹寮」大風行。
到 五、六十年代因台灣經濟大起飛,住的需求品格提高,興建房屋多傾向磚造亦鐵筋洋樓,為此竹寮商意漸漸消退,加之社會經濟佳,風化場所激增,因應時代,地主 將原桂竹貯藏場全部建造竹管店舖出祖,配合溪湖座觀戲人潮,形成人氣旺盛夜市場(被稱竹管仔市),同時應運而生是「酒家」「茶店仔」當時太平街此種風化營 業場所有將近十間,其盛況聞名中部,據說也有台中客專程到此享樂。
到二十世紀末因電視迅速佔娛樂界,有線、無線共有一百餘台任你選,電影戲劇可輕鬆坐在客廳看,鄉村戲院因此無法存在,也無其營業空間,溪湖戲院已拆除,泰山戲院改營超市,溪湖鎮內現已無戲院。
回顧八十年前,竹林密植陰森森人跡稀疏的牛車路到,建造戲院帶動到光復後,民國四、五十年代風靡中部地區,酒家茶店仔林立,燈光通宵達旦,牛耳娛樂界的不夜城太平街。
自出現電視,戲院難存在,被拆除,酒家茶店仔也隨之消失後,盛況一時的太平街,今落寞到再度回復,人跡稀疏靜悄悄的老街!!
未完待續

★★★★★★
旅遊寫真簿:神秘王國印度之旅(1)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
通稱印度,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一個國家,大英國協的會員國之一。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截止2011年擁有人口12.1億,僅次於中國,佔接近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與中國並列為世界上人口超越10億的國家。
印度民族種族眾多,號稱「民族博物館」,其中印度斯坦族佔印度總人口的大約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個民族都擁有各自的語言,僅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就有22種之多,其中印地語被定為國語,英語在印度非常流行,特別是在南印,地位甚至高於印地語。另外,印度也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世界4個主要的宗教──佛教印度教耆那教錫克教都源於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近年來,其穆斯林人口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三(前兩名分別為印尼巴基斯坦)。
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3,287,590(包含全部有爭議的領土)或3,201,446(包含有爭議並實際控制的領土)平方公里[3],居世界第七位。印度和中國、巴基斯坦有領土爭端,印度宣稱藏南地區是印度領土,並實際控制該地區,即阿魯納恰爾邦;按印度官方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因為現在被巴基斯坦控制的、與阿富汗相連的克什米爾北部地區也被印度政府認為是印度的領土;另外,印度宣稱中國所控制的阿克塞欽地區為其領土。

 
 德里印地語 दिल्ली烏爾都語 دہلیدلّی旁遮普語 ਦਿੱਲੀ)為僅次於孟買印度第二大城市 ,人口1100萬,官方語言為印地語 旁遮普語烏爾都語 。 該城市位於北印度 ,地處亞穆納河 Yamuna River 沿岸。 其政治地位為直屬聯邦政府的直轄區 ,全稱為「 德里國家首都轄區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 。 根據1991年印度議會的一項修正案,德里獲得了本級議會有限的立法許可權。 德里大都會包括3個直轄市,即德里、 新德里德里坎登門 ,下轄214個村。

作為古印度歷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恆河平原古老貿易路線的主要城市,德里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眾多的古蹟 遺蹟遺址 。 舊城區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以後新德里成為聯邦首都,自此德里漸漸發展為大都會 ,彙集印度各族人民。 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樣,隨著城市的擴張,帶來了環境污染、交通堵塞和資源短缺等問題;印度獨立以後德里城市的快速發展,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但隨之而來就是使得德里喪失了原有文化特質。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按人口算世界第四大宗教)。 它有大約十億信徒 ,其中的九億五百萬居住在印度 [1] ,僅次於擁有超過20億信徒的基督宗教15億信徒的伊斯蘭教 。 所有的印度教派別都以撰於公元前1500年的《 吠陀經 》作為經典教義。 在此之外,各派別還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經文。
 
 

 伊斯蘭教Islam阿拉伯話Sound-icon.png al-'islām)係種一神論宗教,信徒叫穆斯林,而家全世界大約有12億,係僅次於基督教嘅世界第二大宗教[1]

伊斯蘭教最初由阿拉伯半島興起,伊斯蘭教呢個名來自阿拉伯話 al_islam,意思係「順從」同「和平」。有人叫佢做大食教元代又有人叫佢做清真教;不過由於信呢個教嘅都係回回族人,所以以前多數叫做回回教或者回回教門,到明代又有人叫佢做天方教1,但開始普遍將回回教簡稱做回教19566月2中國大陸《國務院關於伊斯蘭教名稱問題的通知》指出,伊斯蘭教係一個國際宗教,規定以後都唔准叫回教,要叫伊斯蘭教[2][3],但係其他華人地方,好似香港澳門台灣,仍然習慣叫回教2

 
 
 
 
 
 
 
 
 
 
 
 
 
 
 
 
 
 
 
 
 
 
 
 
 
 
印度蓮花廟(Bahai or Lotus Temple)是世界大同教的教堂,建於1986年。 世界大同教由波斯人創立於公元19世紀,其教義側重強調世界的平等、博愛。 整個建築呈蓮花狀,外層用白色大理石貼面。 蓮花的每層有九個花瓣,外圍有九個圓形水池。 該廟堪稱建築傑作。
蓮花廟(BahaiorLotusTemple)位於德里的東南部,又名靈曦堂。 是一座風格別緻的建築,它既不同於印度教廟,也不同於伊斯蘭教清真寺,甚至同印度其他比較大的教派的教廟也無一點相像。 它建成於1986年,是崇尚人類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的教廟。 世界大同教由波斯人創立於公元19世紀,其教義側重強調世界的平等、博愛。

整個建築呈蓮花狀,外層用白色大理石貼面。 蓮花的每層有九個花瓣,外圍有九個圓形水池。 該廟堪稱建築傑作。 蓮花廟的外貌酷似一朵盛開的蓮花,故稱蓮花廟 德里蓮花廟的形狀之所以採自蓮花,與印度的歷史有一定關係。 蓮花在印度教和佛教派中被奉為神物,在當代印度人心目中又貴為國花,所以這座廟宇一建成就備受印度人的喜愛。 它高34.27,底坐直徑74,由三層花瓣組成,全部採用白色大理石建造。 底座邊上有9個連環的清水池,拱托著這巨大的蓮花 蓮花廟的內部設置十分簡單,只是一個高大空闊的聖殿既無神像,也無雕刻、壁畫等裝飾性物件。 惟有的是光滑的地板上安放著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長椅。 白色是該廟最主要的色調。 進廟的教徙以及參觀的人也不需進行什麼特殊的儀式,只要脫鞋進殿,走到大理石椅上就座,然後沉思默禱就行。 值得一提的是,蓮花廟里居然有中文介紹材料,這在印度還是極為少見的現象。 中文的材料上給這座聖殿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靈曦堂。 單從這一名字就可看出,命名者絕不是個凡夫俗子。  

 
 

下回 神秘王國印度之旅(2)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