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特別介紹︰聖母昇天古蹟、祖廟內外照片以示慶祝媽祖生日!!

特別介紹︰聖母昇天古蹟、祖廟內外照片以示慶祝媽祖生日!!

媽祖生

每年夏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誕辰。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非常熱鬧。

2009年3月下旬有機會,再度到福建湄州島媽祖祖廟參拜,本次將聖母昇天古跡及當初祭祀小廟祠,廟祠內奉祀神像等恭錄,並將祖廟內外也詳細拍攝,同時帶回祖廟恭印「聖母神像」與各位同慶媽祖生日。

湄州祖廟恭印聖母像 2009年3月25日於湄州島拍攝

媽祖傳說

媽祖俗姓林名默娘,福建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人,祖先原籍河南,始祖林披係唐朝人,生有九子,唐憲宗時同任史,其中一子名林蘊,拜任邵州刺史,其七世孫當中有名保吉者,即林默娘 之曾祖父,改文習武,五代後周世宗拔握為統軍兵馬使。後天下大亂,兵連禍結,保吉不忍生靈塗炭,即辭官擕眷南,隱於福建省興化。其弓林孚承世勳,曾任福建 總管,不久也辭官隱退。

林孚獨子林愿,一名惟愨,曾任福建都巡官,娶妻王氏,生子洪毅,未幾又添大娘、二娘、三娘、舜娘及痴娘等五女。林愿為人敦厚樸,樂善好施,鄉人皆尊稱「林善人」,年過四旬時,鑑及獨子洪身孱體弱,夫妻乃朝夕焚香膜拜,祈求觀音再授一男,以光宗祧。一日王氏夜夢佛祖賜仙丹而娠孕,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三月廿三日降世,當墜地時,一道紅光由西北射入,滿室奇香,氤氳不散,確有神異,媽祖降生之後,經月不聞啼聲,因命為「默娘」。

默娘自幼聰穎,八歲從師,過目成誦,並解文義。年甫十歲,喜淨几淨香,誦經禮佛,不食葷腥。至十三歲,己出落得亭亭玉立,雍容大方,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 妹,且學問淵博,鄰里讚賞。這年有一位老道士名喚玄通,一身襤褸,經常至林家化緣,默娘從不嫌化骯髒破爛,每次都誠心誠意獻香茗,樂予施捨,玄通大為感 動,便傳她「玄微秘法」,要她去超度世人。

關於玄通,另有一說,默娘在街上見一老丐負母乞討,甚是可憐,便施捨他銀兩,老丐送她一木人,囑咐她危急時,用煙薰木人之背,便有解救之道。後來默娘母親病危,她便以煙薰木人,木像上顯出「尋南山玄通道士」字樣,默娘便獨奔南,歷經苦難,終於在南山尋得一貌似老道的石像,默娘心急如焚,在石像前再三禱告,道士感其一片孝心,遂復活與之相,贈之靈丹救母,並教以星相、天文及醫術之學。

默娘十六歲時,一日在庭中遊戲,古井突然澄清如鏡,自井中肚肚出現一位手執銅符的神人,媽祖鎮定地跪地膜拜,神人將手中銅符交給媽祖,便沒入五彩雲中。媽祖得此靈符,自此潛心研究,靈通變人,常顯神異,履次扶危解厄,備受鄉里仰重。

宋太祖雍熙四年(西元九八七年)丁亥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夕,默娘日夜昏睡,醒後稟告父母胞姐云:明日重陽,我欲登高,暫離喧擾塵寰,特先告別。重陽登高,乃 重陽節之舊俗,家人並未在意。翌日,默盛裝,辭別家,其姐原郤同往,但為默娘婉拒,道:此次登高,雲程萬里,諸位姐姐,請勿同行,臨別依依,登上湄峰後, 如履平地,眨眼之間,便昇入雲端,仙樂遙起,笙歌嘹亮,許多仙童玉女,簇擁她升天而去,以後即經常顯聖,飛騰海上,救護世人,湄洲居民感念她的恩澤,建廟 奉祀,尊之為通賢靈女。媽祖時年廿九。取材自網路

可點圖放大觀覽

1987年天上聖母昇天一千週年紀念匾額 2009年3月25日於湄州島拍攝

聖母昇天古蹟 2009年3月25日於湄州島拍攝

媽祖昇天當時奉祀神靈原始小廟祠 2009年3月25日於湄州島拍攝

媽祖昇天當時奉祀神靈原始祠內神像 2009年3月25日於湄州島拍攝


湄州島天上聖母祖廟 2009年3月25日於湄州島拍攝

祖廟內聖母神壇 2007年2月14日於湄州島拍攝

祖廟前一對石獅 2009年3月25日於湄州島拍攝

祖廟前面左右壁上壁畫 2009年3月25日於湄州島拍攝

祖廟一對石柱彫刻聞名的「齊齊」.「朝朝」對聯 2009年3月25日拍攝

黑面媽祖 2009年3月25日於湄州島拍攝


黑面媽

媽祖最主要可簡分為三種:粉面(大媽)、金面(二媽)、黑面(三媽)。

而黑面三媽的由來是因為媽祖廟向來香火頂盛,而廟裡的媽祖神像久受香煙薰染,面貌由原來的粉紅色變成了黑色,信徒久而久之也就慣稱為-黑面媽。

例如鹿港媽祖廟就是最出名的"黑面媽"正常來說:黑面媽祖 , 乃是長年因香火煙薰所致 ,

但媽祖金身雕黑面的以北港朝天宮 . 新港奉天宮 . 鹿港天后宮 . 朴子配天宮 .台南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為主 ,

其他大多是以粉臉為主

以上資料取自網路

簡介迎媽祖盛事

大甲鎮瀾宮每年在媽祖生日前則舉辦「大甲媽祖回娘家」的活動,讓信眾步行跟隨著媽祖神轎,從大甲一直往南走到北港(如今改為往新港)。該活動參加者動輒十數萬人,隊伍迤邐數公里,可說是在台灣僅見最大規模的宗教活動。近年來改往新港奉天宮進香繞境出巡,路程更遠,人數卻更多。

至於北港朝天宮的「迎媽祖」,其熱鬧場面也與大甲媽祖出巡不相上下。每年開春之後,各地到北港拜媽祖的信眾便絡繹不絕。到了誕辰當天,湧進北港的信眾,更有如浪濤洶湧般,鎮日鑼鼓喧天,熱鬧的程度甚至到瘋狂的地步。

據說媽祖誕辰遶境的時候,必定會下雨。是因為大道公(保生大帝)當時被媽祖婆甩了,心有不甘的大道公(保生大帝)因此施法降雨,想要淋花媽祖婆的脂粉。媽祖婆也不甘受辱,在大道公(保生大帝)誕辰遶境時,必定會有大風來吹落大道公(保生大帝)的烏紗帽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州娘媽等。媽祖的兩大部將,是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千里眼順風耳。

里眼和順風耳傳說故事

封神演義云:軒轅廟前有二偶,名叫高明、 高覺,商末由於紂王暴虐無道,周武王舉兵反紂,二偶人乃精幻形,稱千里眼、順風耳,兄弟二人助紂為虐,姜子牙遣大將雷震子為先鋒,兩軍交戰,周兵所言所行,彼皆先知,故雷震子之軍慘敗潰走,太公驚異道:「彼定為妖魔」; 乃取出照魔鏡,始知軒轅時之二神將,千里眼能觀千里景物,順風耳能聽及萬里之外人言;翌日出戰,周兵亂敵金鼓,順風耳無法聽其真;大張旗旛,使千里眼不能 觀其實,眾軍又洒狗血於地,以鎮邪氣,二妖隨及變化清風逃遁,姜太公擲飛劍斬之,削其一耳墬於地,太公前往軒轅廟觀看,果見其一偶巳缺一耳,太公畫符錄, 斬而葬之,二妖自此除矣。


有 一說,千里眼與順風耳二人,自周武王伐紂時,雙雙犧牲,二人妖魂出沒桃花山,貽害居民,受禍者,數非淺鮮,媽祖知情後,前往收妖,二兄弟見媽祖天生麗質, 欣喜若狂,逼迫媽祖下嫁他們,但經過一場激烈的鬥法,媽祖持絲帕一拂,二惡神均眼花身痺,仆地伏服,願棄惡從善,於是媽祖收千里眼、順風耳為左、右,替媽 祖眼觀千里難,耳聽四方哀告。每當媽祖誕辰日,信眾舉行祭典,千里眼、順風耳總是在神轎前導開路,順利完成媽祖出巡之任務。取材自網路

於湄州島拍攝千里眼

於湄州島拍攝順風耳像


媽祖自北宋開始受人建廟膜拜,逐漸傳播到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分,並向海外的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傳布。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一個高峰。此外,隨著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更廣、更深,各地華埠(尤其是沿海地區)多可見媽祖廟的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的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玻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乃至於歐洲美洲也開始有了媽祖廟

媽祖的影響力由湄州島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華人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從南宋到清代,絕大多數史料公認天妃姓林,生於湄州嶼,自幼有異能。具體生日,雖只見於《東西洋考》,但早被全世界媽祖信徒奉為媽祖生辰,舉行慶典。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海神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