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34)旅遊寫真簿:伊太利(6)

 
格主報告: 嗣後上網記事 以短文 為主,配合多量圖片,感謝上天賜給我機會,能繼續完成我身為先代人應盡傳承使命心願。
日日感恩!!
 (網路圖)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34)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古早的農村
天高氣爽,秋風微微吹,風吹溝岸菅芒花搖動,翎絲成群回巢天空飛,夕陽紅紅照田園,稻草束如露營兵整齊靜靜蹲在空田,田岸水牛低頭悠悠吃草,冬尾空田秋風涼!! 是咱難忘的冬尾農村景觀。
冬尾(十月冬收割後)除種植蔬菜、拈蕃薯(所謂種植第三冬)外,空田都被放置一段較久時間… 
冬尾空田(1)

網路圖
却稻仔(拾穗)
站在脫穀桶遠遠的地方,我撿拾工人散落的稻禾,一支一支的稻禾,撿在手裡,放好撿拾的一把把稻禾,再從工人刈完的地區去撿拾…
細漢時曾到田莊大姨家玩,幫忙送茶水到田裡順便在田裡却稻仔,跟在脫穀機後面,却遺落在地上的稻仔穗(撿落穗),一支一支稻仔穗握在手上,不管斗笠下滿面汗水滴,住在街區的我借機,嘗試難得的田園生活,將幾乎被埋沒的農民辛苦種植稻米,一穗一穗撿拾的快樂感,雖拾的不多,二三天中也收穫十餘台斤稻穀,好像拾回農民滴落地,辛苦的汗滴的感覺,真好!!
據說專門拾穗者一冬可拾得稻米數百斤,他們除現場拾穗外也勤於巡尋空田,將稻草束中撿出摻挾在其中的稻穗。
現在割稻仔普遍機械化,一機一人一天可割數分地,不再見古早熱鬧滾滾的割稻景觀,也不再看有人在拾穗。
 冬尾空田(2)
 飼鴨陣

圖由網路轉載
割稻後空田,日據時代到台灣光復後五十年代,溪湖地區常見南部來的鴨仔陣在農路搖擺尾「呷呀! 呷呀!」 騷動群行,一支竹竿押一陣鴨,一區空田過了再移一區,趕鴨陣人由南部屏東方面開始(南部稻穀早中部約一個月前收割),將鴨群趕入空田撿食散落殘穗、田螺、 昆蟲類等,沿溪邊空田往北推進,田主一般都不反對鴨陣入空田,鴨子吃昆蟲有驅害蟲作用,並拉下鴨屎也有豐富肥分留在田裡,因此互有利處,趕鴨人一路費用如 鴨飼料、三餐,可沿途拾蛋販賣充之,鴨陣過後空田裡常尚有殘蛋可拾,一陣鴨趕到北部時適逢尾牙、過年時期,鴨仔也體肥、到水(成熟),將群鴨在北部銷售處分,然後空身帶飽滿錢包歸鄉過好年,是該時代飼鴨的經營方式。
附記︰
在台灣草地,常見飼鴨的人,頭戴竹笠,手中搖動一根細竹竿,縱橫指揮,讓數百、千隻的鴨子聽令,排行列陣,早出晚歸,井井有條,令人傻眼。趕鴨子不是沿著 溪流,而是一丘田沿著一丘田,使鴨子喙食收割後田中殘餘養料,活動範圍相當大,故飼鴨的行業多見於西部的海岸平原、屏東平原及葛瑪蘭地區,山區較為少見。
關於鴨俗語︰
,(鴨仔聽雷), (鴨蛋丟過河), (七月半鴨仔不知死活), (死鴨仔硬嘴胚)  ( 雞嘴變鴨嘴), (鴨蛋卡密嘛有縫),  (一隻鴨母卡好歸盆蚯蚓), (豬頭不顧顧鴨蛋), (鴨稠內無隔暝蚯蚓)。
 「.阿某仔,汝怎會無笑面
-喔!!我當..(煩惱豬無糠煩惱鴨無蛋),煩惱阿孫仔彌月煮油飯,煩惱阿爹不吃飯」
「可憐喔....蛋我送給汝,要記得講好話  ( 鴨蛋身 雞蛋臉,好親情來相認) 也要叫  (爹呀爹,起來吃飯,吃吃白米飯,鹹鹹鴨母蛋,清清菜頭湯,有話給子講,子擔當)喔!! 」(取材自網路)

★★★★★★★   
 
旅遊寫真簿歐洲:伊太利(6)

比薩斜塔義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Torre di Pisa)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是奇蹟廣場[1]的三大建築之一。
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比薩斜塔是比薩城的標誌,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2]



 
 

 
zh.wikipedia.org/zh-tw/比薩斜塔 - 頁庫存檔
比薩斜塔是比薩城的標誌,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 ...

 
 
 
  下回梵諦岡教皇城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