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心情故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情故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今天話題:外圆内方古代銅錢

今天話題:外圆内方古代銅錢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外圆内方古代銅錢
俗語說一文錢打二十四結由來
台灣貨幣由銅錢談起︰銅錢,孩童時代常聽猜迷︰(四角廳圓Rin庭。)答案古早“孔方兄”銅錢。“孔方兄”銅錢中央有四角形孔方便用褲帶(古時代縛腰綿紗質帶子)貫串縛在腰上隨身保管,因此有“一文錢打二十四結”俗語流傳,我們那時代(台灣1930年代)已不通用,只有於死者分子孫手尾錢,將“孔方兄”銅錢(象徵故人手尾錢)以布帛手帕繫於手腕,稱「結手尾錢」用而已。
1930年代(我兒童期)台灣已通用日本政府乃創設具有中央銀行性質的「台灣銀行」貨幣,記得我們還有用過清發行的銅錢稱“光緒錢”有一錢、五厘等硬幣(十厘︰一錢,十錢︰一角,十角︰一元。)日幣“元”稱“圓”,十圓是當時發行紙幣最高面額(商界大面額可用為替手形 - Wikipedia交易之),到昭和十八年左右發行所謂菁仔欉面額一百圓紙幣。
當時物價,一甲田地四、五千圓,一斗米八角左右,工資(農)一工二、三角,雖然物價低,可是做三工左右才能買一斗米,比現在一工一千元計算,一工可買五斗米,想像當時生活困境情況。(人在福中要知福)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今天話題:王永慶留了哪3招讓台塑20年不愁吃穿?


今天話題:王永慶留了哪3招讓台塑20年不愁吃穿?
王永慶逝10週年 郭台銘緬懷「願再次磕頭」附錄

803 人追蹤

文/呂國禎
從一包花生、一頓午餐、一杯咖啡,看王永慶逝世滿10週年,卻能讓台塑集團在投資、營收停滯下維持10年不墜的高獲利能力,台塑四寶有三寶股價破百,台塑化市值在最近一舉超越鴻海、全集團年賺近4千億,背後祕密是王永慶留了這三招給台塑集團。

圖片來源:
2008年10月15日,台灣經營之神、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考察美國台塑的旅途中於紐澤西州寓所中過世,移靈回林口長庚大學,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以跪別禮向王永慶致敬,郭台銘當時說,「真正的英雄都是死在戰場上!」到今天滿剛好10週年。
人走,真的茶涼了嗎?一個人的偉大不只是生前做了什麼,而是走了10年之後,還能影響一個企業集團。
10年後,回頭看王永慶更有意思,台塑後繼者再也沒有像王永慶一樣,能以萬言書撼動政府政策。民眾對石化業不再歡迎,在台灣投資慢慢減少,每年投資折舊金額從王永慶時代的6百億元,慢慢降到近年來的4百億元,逐年往下減少直到歸零。
但王永慶對台塑集團的重要性卻沒有跟著淡化,當這些年來台塑集團的營收只能跟著國際原油價格高點而起伏,去年營收僅有2兆元(見下表),比王永慶在世那一年還低。
然而,台塑獲利卻十分驚人,已連續兩年稅前淨利超越3千億元,去年更達到3915億元。今年前三季,台塑四寶淨利前三季大賺超過2千億元,年增率超過二成(見下表),以此推估,今年台塑集團有機會賺進4千億元。
不投資、營收缺乏新成長動能,卻照樣能大賺,王永慶到底留了哪3招給台塑集團?
招式一:不追究人,而是檢討制度
第一招是「小到連一包花生忘了上車,也一定要問為什麼?」的企業文化。
今年初,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到南部參訪,負責接待他的企業老闆聽說王文淵喜歡吃花生,準備了花生當伴手禮。沒想到一整天的參訪結束後,王文淵上了高鐵準備回台北,卻發現花生沒有同步上車。
一般人想說花生沒上車就算了,頂多再買一包就好,王文淵卻要求幕僚檢討整個環節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讓這位企業老闆驚訝不已,這有什麼好檢討的。
這招就是王永慶的追根究柢,湯明哲說,一件事情發生了,他不是追究人,而是檢討制度那裡出問題,不僅問為什麼?還常常一連問3個為什麼?
一般人如果想得、追得不夠透徹就會答不出來,但王永慶每天碰到人就問為什麼,還一連問3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後成功植到台塑集團每個人的DNA裡。因此當王文淵的花生忘了上高鐵,問為什麼接著討論流程管理已經成了直覺反應。
招式二:不迷信學歷,找用心做事的人
王永慶留的第二招是用人不迷信一流學歷、學府,而是找出懂得用心的人,才能執行王永慶的意念。
湯明哲說,台塑集團很少或幾乎不用一流學歷的人,王永慶選才不是看表面的學歷有多光鮮亮麗,而是用不用心。
如何衡量這個人用不用心,王永慶是這樣看的:交辦一件事情,下屬會來問這件事情怎麼做?通常就是說這件事情就是1、2、3、4等做法。不用心的人就是照做,用心的就會想到再做5、6,甚至7、8等步驟,讓事情做得更完善。
這就是王永慶要的人才,「挑選能想出你想不到的部屬,這才是用心的人,」湯明哲說,有這樣特質的人才能執行王永慶點點滴滴持續不斷改善的經營理念。
招式三:少賺錢也不貪暴利
第三招是錢寧可少賺、絕不貪暴利。
很多人不知道,今天的台北長庚醫院,王永慶曾開過餐廳、再開醫院,當時餐廳一杯咖啡賣20塊、牛排40元。王永慶去吃了一餐之後,回家買了一罐即溶咖啡泡了一杯即溶咖啡,一算發現咖啡成本才2塊錢,應該賣4塊錢,怎麼賣20塊這麼貴,暴利的生意是不能長久的,決定不開餐廳,改開長庚醫院。
這是王永慶最重要的經營哲學錢要一分一分地賺,不要一塊一塊地賺,這是台塑集團屹立不搖的主因,暴利會吸引潛在競爭對手進來、也做不大。
王永慶的女兒、台塑管理中心常務委員王瑞瑜說,「父親常說『賣要賺、買也要賺』,不能只有一方賺錢,有一年匯率變化大,台塑寧可自己吸收匯損1百多億元,也要讓下游客戶維持獲利,因為只有讓上游供應商、自己、下游客戶都能一起賺錢,這樣的生意才能長久。」
不過,這3招也讓台塑集團長期聚焦於規模化、大宗原物料生產與製造,以前就是靠王永慶前瞻眼光與管理能力賺錢。
王永慶已經離開了10年,台塑卻走著王永慶的路,仿照六輕擴大中國寧波、美國德州的台塑規模;準備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投資1百億美元再蓋一個六輕,不斷地複製王永慶的成功模式,懷念王永慶的台灣價值,但世界卻已經不是10年前那個王永慶的世界了。…(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網站)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今天話題:特刊:200張「清朝」末期珍貴老照片 沒落的大清帝國

今天話題:特刊:200張「清朝」末期珍貴老照片  沒落的大清帝國 
珍貴歷史照片
標準 YouTube 授權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

今天話題:特刊: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清朝「紫禁城」歷史照片

今天話題:特刊: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清朝「紫禁城」歷史照片
看完讓人唏噓不已...,這才是真歷史!【楓牛愛世界 - HD 1900814日,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皇城, 皇帝的子民們競相扶逃命, 圖為八國聯軍中的法軍攻打皇城翻牆走捷徑, 牆上有協助法軍的中國民眾, 當時的清兵和義和團兵不下20萬, 大清和八國聯軍比例約101, 裝備上清兵一樣不缺, 而八國聯軍的重武器還不如守城的清兵的多, 然而清兵逃了個精光, 留下了穿布衣長衫的百姓, 也留下了這張真實的, 民眾競相扶梯相助八國聯軍的照片... 清朝,清朝照片,紫禁城,八國聯軍,故宮,載勳,五台山,歷史
標準 YouTube 授權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今天話題: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台灣百年人物誌】林獻堂

今天話題: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台灣百年人物誌】林獻堂
出身望族霧峰林家,人稱阿罩霧三少爺。父親林文欽是清末舉人,與林朝棟同輩。林獻堂曾任霧峰參事、區長(1902年),並於1905年被授紳章。 1907年於日本奈良旅行時與中國維新運動大將梁啟超會面。林獻堂向梁請教台灣自治之道,梁啟超衡量當代中日政經情勢,直言中國在今後三十年內斷無法幫助台灣達成自治之目標,但是梁以愛爾蘭爭取自治的過程來啟發林獻堂,鼓勵林一條新方向。1910年首創詩社「櫟社」,1913年與台灣北、中部士紳向總督府請願,表達台灣人出錢成立臺中中學的意願,兩年後(1915年5月)公立臺中中學(即臺中一中前身)成立。1914年3月曾邀請板垣退助伯爵來台訪問,12月成立「同化會」(1915年即遭解散)。1919年與蔡惠如等人成立「啟發會」,翌年改為「新民會」,林擔任會長,成立於東京。1921年1月起林獻堂開始向日本國會提出設立台灣議會的要求,此為第一次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10月,成立台灣文化協會。
【台灣百年人物誌】林獻堂
出身望族霧峰林家,人稱阿罩霧三少爺。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

今天話題: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台灣的孫中山。蔣渭水

 今天話題: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台灣的孫中山。蔣渭水
1921年1017日,文化協會初成立,台灣民族意識逞,渭水奔走而促成,
渭水姓蔣擁大志,從醫極力抗日治,抗爭在學就開始,被日拘留十次餘,
回顧反帝國主義,於1912- 26年止,民族自決湧潮起,台灣人民求自治,
林獻堂等為代表,文化協會的名義,促台議會的設置,可說自治抬頭期,
1921,7月蔣林見,協商成立協議會,推林獻堂為總理,加入會員數1022
會員網羅各層階,醫師律師工商界,地主學生也在內,目標一致欲護台,
台灣文化的協會,文化發展美名下,喚醒台胞想詳細,台灣是咱台灣的,
協會促使新思想,民族自決大方向,策劃獨立在暗中, 目的抗日圖自強,
日改派文官總督,田健治郎來主持,1921回復評議會,任台代表入參議,
日緩異議論者計,1923成立公益會,任辜顯榮林能徵,正副會長來發話,
1934先任辜顥榮,戰爭爆發1842年,加進許丙簡朗山,林獻堂入貴族會,
帝國主義的日本,假借民主的名分,自治政體來欺群,殖民政策依然存,
台灣農民佔多數,辛勞養成勤儉路,柔順打拼兼忠厚,被欺壓制都讓步,
日本徵收多稅制,農產米糧運內地,農民勤勞像牛馬,宛如日本的奴隸,
台灣政治警察制,威風凜凜權力多,被稱大人高姿勢,眾人看他如鬼叉。

台灣的孫中山。蔣渭水,同樣是醫生,曾策劃以霍亂弧菌毒殺袁世凱。 創建台灣史上第一個合法政黨,看台灣革命家-蔣渭水最新電視傳記。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

今天話題: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台灣政治警察制


 今天話題: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台灣政治警察制
1895第一代總督,樺山資紀來治台,施軍政管台澎界,三百萬民在轄內,
1896年始廢軍政,佈總督府官制定,行政組織基礎成,總督擁權有敕令,
密佈警察權專治,保甲制度加扶持,特別會計的制度,高稅剝奪台灣錢,
日治台灣的時期,言論出版被監視,觸犯被捕受凌遲,大肆壓制論政治,
1919民主思想起,朝鮮萬歲事件時,感需隱蔽殖民制,假象開明的政議,
教育也是受限制,日小台公差別隔,欲進政系難通過,防民思想出問題,
1919年設農職校,半讀半作舉鋤頭,台中台南增師範,卒業專教公學校,
1922台北設高校,高等教育漸抬頭,北醫專科等諸校,日後眾生與日鬥,
1921年1017日,文化協會初成立,台灣民族意識逞,渭水奔走而促成,
渭水姓蔣擁大志,從醫極力抗日治,抗爭在學就開始,被日拘留十次餘,
回顧反帝國主義,於1912- 26年止,民族自決湧潮起,台灣人民求自治,
林獻堂等為代表,文化協會的名義,促台議會的設置,可說自治抬頭期,
1921,7月蔣林見,協商成立協議會,推林獻堂為總理,加入會員數1022
會員網羅各層階,醫師律師工商界,地主學生也在內,目標一致欲護台,
台灣文化的協會,文化發展美名下,喚醒台胞想詳細,台灣是咱台灣的,
協會促使新思想,民族自決大方向,策劃獨立在暗中, 目的抗日圖自強,
日改派文官總督,田健治郎來主持,1921回復評議會,任台代表入參議,
日緩異議論者計,1923成立公益會,任辜顯榮林能徵,正副會長來發話,
1934先任辜顥榮,戰爭爆發1842年,加進許丙簡朗山,林獻堂入貴族會,
帝國主義的日本,假借民主的名分,自治政體來欺群,殖民政策依然存,
台灣農民佔多數,辛勞養成勤儉路,柔順打拼兼忠厚,被欺壓制都讓步,
日本徵收多稅制,農產米糧運內地,農民勤勞像牛馬,宛如日本的奴隸,
台灣政治警察制,威風凜凜權力多,被稱大人高姿勢,眾人看他如鬼叉,
取締小販舉一例,沿街叫賣杏仁茶,看著警察梏梏爬,碗公槓破四五塊,
警察掠來警察衙,雙腳齊齊跪落地,大喚以後不敢賣,可見警察的權勢。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今天話題:五羊系列(2)新義成經營辛酸錄

今天話題:五羊系列(2)新義成經營辛酸錄
將此靠能記能算的妻錦娘協力共同致力以商業。世攤公 天未明就起床拍大麵,
手工製麵,供麵店(飲食店)所需數量,其餘在外兼營商務
註:大正年代已有由日本內地進口麵粉不必再用牛磨製粉 
妻管柑仔店夫在外經商 
日間買賣全由妻管理,事業心重的世攤公即觀察農家飼養多數的耕牛、豬隻需要多量飼料,因此拍麵工作雇用拍麵師父(阿諒師)幫忙,本身也每日不放棄本業拍麵工作,晨間製麵必定自已著手,午間以後始由阿諒師負責,利用多出時間由南部購入蕃薯簽,供應農家飼養牛、豬之用。運輸蕃薯簽都帶牛車隊一次大量進貨。至大正九年,內外經商頗為順利。

在萬事如願環境下,計劃新事業,當年(員林椪柑)是名聞海內外。鑑於此就著手兼營椪柑中盤商,收購椪柑運至臺北市場銷售,此行業也很順利。
昭和三年獨立經營十餘年,並經濟上有寬裕,將對面土地購入建店面及磚造住宅,並另建一棟拍麵工作場(現巫篤有兄弟擁有員鹿路通東至彰水路全段土地)。

三年連連遇風颱吹毀阿爸一切努力
1933-1935年連三年的大風颱,使阿爸合約的「柑仔青」被吹落,損失慘淡,為此借本還利維持經濟,三年累積債務也累到製麵本行,積欠麵粉行的粉錢,無力支付,為償還債務賣街頂厝宅,也不敷還債,父曾一度想不開,經母之安慰,外公(住埔鹽,下園)大姨(阿母之大姐住北勢尾)、大姑(四嬸婆之長女住代馬崙仔腳),等鼓勵,決定重新規劃商業,及生活方針。
收入方面:
  1,放棄柑橘輸出香港、日本事業。
  2,繼續維持拍麵行業。
  3,新行業賣油湯(飲食攤販)父母共同經營。  
 4,大兄已公學校卒業,在市場內租攤位,販賣水果。
生活方面:
現有家內人口::大人2口、男孩5口、女孩5口(含媳婦仔一口)共12口,為減少開支,女孩以下列方式忍痛割愛。
妹寶猜依照大姑意願,寄養代馬大姑處。
    * 二妹有緣,經大姑介紹,由代馬莊家領養。
    * 三妹由阿狂厝許姓領養,但阮眾兄弟不肯,哭鬧而再抱回來。
四妹由埔鹽新庄仔羅姓領養
      一時間家族被迫分離,看阿爸的無奈,阿母的傷心,我們兄弟,難過的共同發願,早日將分散的妹妹們討回團圓(光復後家庭經濟漸漸好轉後,除末妹阿雪養母不捨,大妹、二妹都如願接回團圓)。

將合約到期的,信用組合二樓租屋退租,遷移隔二間店的平屋店面,苦撐製麵業,當時苦境,今日能拍出應求麵量而喜,晚間為明天麵粉來源而憂,父母之困難,當年八、九歲的小小心靈也刻印很深。

為家計大兄被萬全公司雇用為製麵工作,次兄高等科畢業後經導師推薦,就職於員林糧食局任檢驗員。雖然二位兄長就職幫不少家計,奈因債務高築,利不及費,記得冬天有一天滯納店租,被厝主扣押店窗(店門共五扇) 全家大小被寒風吹拂到天明,天不絕人路,親堂(從事代書業)楊海桐先生聞悉,無絛件提供一間空屋給我們住才有棲身之處。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因積欠債務無法償還,阿姆嫁妝全部被法院封,看著白紙黑字蓋紅印惹眼的法院封條,當時公校四年級的我就能在心中誓願「阿爸,阿姆待我長大一定會給你們過好日子」,後來經外公及親戚們協助撤銷法院封案件,暫時解決難關。
從此暫停拍麵業,阿爸阿母在市場租攤位從事油湯業,阿爸賣油湯(筒仔米糕、冬粉湯、炸粿等) ,阿母專幫炸()()粿,夜間並在十字路夜市排設攤位賣水果,我在傍邊做日人顧客的小通譯
回顧阿爸事業的全盛期1929-1934年
麵業倭仔攤麵而聞名,當盛時雇用阿亮師.豬母師.阿對師等製麵師擴大製麵業。當年尚有兼營蕃薯簽賣買也不錯,椪柑中盤業也很順利,對此行業有心得後再著眼於日本、香港等海外市場。因此與基隆貿易商合作,擴展至椪柑輸出業務。

為配合充裕貨源,以包柑仔青方式,柑實未成熟約乓乒大時,全園的柑實與柑主議價,成交後柑主以價如數收款,成熟時收成多少園主不管。當時雖謂員林椪柑,實際種植範圍廣為埔心舊館、新館、芎蕉腳,埔鹽打簾,永靖竹仔腳等地。

每年定購約三十餘園,自己也自植二處柑園,一處是現在新市巷、另一處是現溪湖戲院址,採收期需雇用工人數十人,動用手拉車十餘台,因恐傷果不能用牛車,趕出口船期時,夜間包裝柑橘工人,在燈光照射下通宵達旦,分級精選出水柑(輸出合格柑)並用紙粒粒包裝。

柑橘輸出香港行業順利數年,後期連續三年柑橘採收期,遭颱風吹襲大量落果致血本不歸經濟緊縮,加之昭和十二年爆發中日戰爭,各項經濟受統制致無機挽回所失,

豪爽負責的 世攤公將所有家產全部處分償還債務,只靠費勞力的製麵維養育兒女及生活。 世攤公雖遭逆境不氣綏,個個子女都完成最起碼的公學校畢業,為此夜間也排設水果攤位彌補家計。一生為子女勞動至昭和十六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逝世。

陳氏錦娘生於光緒丁酉年日卒於民國五十一年壬寅年十二月十日申時。識漢字壇長算盤協助世攤公掌管日用雜貨業,性溫柔善於教育子女,典型的良妻賢母。一生為協助 世攤公事業及養育子女不遺餘力。

錦娘於民國四十二年中風在床至民國五十二年,整整十年由五位賢孝媳婦無微不至服侍終老。
因世攤公堅守祖傳製麵業及長男永回承受一手製麵好手藝,因此光復後五羊製麵成名基礎, 世攤公及 錦娘為人處世是阮一群子女處世好榜樣,致子女無形中受其身教,兄弟融和協力擴展製麵業,家父去世民國十六年至民國六十五年始分炊,足足合家五十年。(全部結束)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