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大庭阿嬤談醃漬鹹菜及日治時代點點滴滴(值得一讀)

大庭阿嬤談醃漬鹹菜及日治時代點點滴滴(值得一讀)

間:89年 1 月9日(週日),上午九點半至十一點半

主訪人:李秀芳

阿嬤,我們想瞭解溪湖大庭里在古早時代,也就是您小時候的情形?

屘:

我告訴你,我來中股園很久了,到今年有六十七年了,不對,有六十八年了。你沒有看到結婚的照片,縣政府來那個……

主訪人:

您幾歲嫁來這裏?

屘:

二十二歲,今年八十九歲囉。

主訪人:

所以您很早就嫁到中股園囉,可不可以就您未出嫁之前,所記得大庭里的情形說給我們聽呢? 好比講,大庭里有什麼古早地名?卡早的人攏咧做什麼事?播田還是種蕃薯?

屘:

大庭那裏的人本來都在種芥菜,在醃漬鹹菜的芥菜。大家都有自己做,我們家也都在種芥菜,三十九桶,欠一桶就四十桶,後來別人說三十九不好,拿一桶較小的、低的,鬥四十桶。填一個埕咧醃漬鹹菜。阿兄、小弟正月初六沒歇睏,攏剉芥菜咧醃漬,大家攏很骨力。

主訪人:

種芥菜一年下來的工作是多少?

屘:

三塊厝下去的崙仔尾那裏四個厝湳那裏,都種在那裏,銀碇那裏,現在她們的厝在那裏,沙仔堆那,有二甲多的地。在林厝,羅厝庄起來那裏也有一、二甲地,那裏也有種。故意填一個埕,醃漬鹹菜。

主訪人:

是不是說明一下如何種芥菜和醃漬鹹菜?

屘:

攏種歸股,一股四叢,湊來湊去,沒有噴藥,攏洗落籐,落籐要用木臼搥汁,搥出來的汁是白色的,洗洗就很濁,再用水桶挑去芥菜園,一人用木杓子舀一些,再用棕葸洗,洗芥菜的龜神,鹹菜就是一叢一叢,尾巴向起來,陣頭排、陣頭排。

陳淑貞:

龜神就是芽蟲。

主訪人:

這就是生物防治法的一種,籐汁就是殺蟲劑,有加水嗎?

屘:

有啊,搥一搥再來洗,用大水桶洗一洗,那個湯白清清,很白吶,這些湯再用來洗芥菜。

陳淑貞:

會死嗎?龜神會死嗎?

屘:

洗二次,龜神會一隻一隻跌下來。

主訪人:

用什麼洗呢?

陳淑娥:

用一枝樹枝,下面用棕做成撢子,沾水後撢芥菜葉。

主訪人:

那要用很多功夫吶?

屘:

不會啦,就很多人啊,三十四個人,一家三十四口人吶!

陳淑貞:

歸口灶的人攏要落去做就對啦? !

屘:

三柱啦,九個兄弟啊,大家攏講我們陳厝九兄弟!她的爸爸(指陳淑娥女士)最多個,大家都說九兄弟。

陳淑貞:

一年種幾次?

屘:

一年收二次!

主訪人:

什麼時候種?什麼時候收?

屘:

稻子翻冬和割的時陣種!

陳淑貞:

人咧種荷蘭豆的時。

主訪人:

什麼時陣收?

屘:

十二月就收,過年時攏沒歇睏,大家攏咧醃漬芥菜!大家笑我們吶!

陳淑貞:

價錢好嗎?

屘:

一桶才二十多塊,二十五塊!

陳淑娥:

那時您幾歲?

屘:

那時十七、八歲!懂事了。

陳淑貞:

種稻會比這個好賺嗎?

屘:

種稻子不像現在這麼競爭,以前都用折的和挖的,種稻較差。

陳淑娥:

鹹菜在醃漬的時候,咁是要一棵一棵站起來?

屘:

都站起來,站起來的時候,空隙用鹽巴填滿,再用腳踩一踩,再一層,一層又一層,到滿,大約九分滿,上面再搬石頭壓直到頂蓋。

主訪人:

鹹菜桶是不是木桶?

屘:

鹹菜桶是阮阿兄箍的!是木桶!

主訪人:

有多大?

屘:

很大哦!比車輪畚還大!

主訪人:

上面蓋什麼?

屘:

上面用個車輪畚蓋!下面用刺竹箍圈,上面再用茅草紮蓋,像古早蓋草厝一樣。等到要出鹹菜的時候,蓋拿下來後,先把石頭搬下來,再出鹹菜。

主訪人:

要醃漬多久呢?

屘:

我看大概有十七、八年哦。我嫁來這還在醃漬呢!

陳淑貞:

不是啦,她是問講一桶要醃漬多久啦?

屘:

時間久囉。忘記了!古早錢厚,一分地三百塊,一桶鹹菜二十多塊,很好嘍吶!你知某?

陳淑娥:

,古早一分田三十塊。(註1 )

陳淑貞:

啊伊一桶鹹菜二十塊就對啦!

主訪人:

攏總醃漬多少桶呢?

陳淑娥:

四十桶。

屘:

三十九桶,欠一桶就四十桶!啊大庭自己那些親同,我們這個姓陳的很多,大庭就是自己的親同, 來攏會笑他,笑講三十九桶而已,也不箍鬥四十桶,後來箍個小的,一人高多一點,啊大庭攏親同,大家攏是親同啦!

主訪人:

阿嬤,所以芥菜一年才種一次而已? 在冬天稻子收割以後?

陳淑娥:

我們的芥菜不是才種寒冬一冬而已?

屘:

對啊,稻子割起來後種,芥菜割起後,再擱播田,播早冬和翻冬二冬!像種菜一樣。

主訪人:

所以一年三作,那大庭卡早的人都是在種稻子,冬天稻子收割以後再種芥菜?

屘:

對啊,阮兜就較多人,所以人攏講陳厝九兄弟。

陳淑貞:

狗兄狗弟。(哈哈)

主訪人:

阿嬤,大庭有什麼古早地名沒,像您剛剛有說的崙仔腳?

屘:

大庭里是阮號的,卡早也是講大埕、尾厝、中角這樣。

陳淑娥:

尾厝就是糖廠那,中角就是現在的忠覺里?

屘:

中角就是大庭過。

主訪人:

大庭里範圍內有無較細微的角頭老地名?

陳淑娥:

卡早就是在崙仔腳路那裏叫做崙仔腳,擱來叫大庭。三姑,我們那裏還有什麼厝,還是廳等老地名沒?

屘:

我們那裏就只有叫大庭,我不曉啦,我來很久囉,我不曉啦,卡早就叫大庭啊。

陳淑娥:

卡早記得沒有什麼老地名吶?

主訪人:

那大庭里是不是人口很少,一大片都是稻田,住的人很少?

陳淑娥:

我記得我家後面有一個崙仔,蓋房子的時候蓋一整排,都在崙仔的前面,因為向東啊,西邊這邊整個都是崙仔,前面都是稻田!三姑,卡早大庭的人多還少?

屘:

以前人還是很多啊,那個……(咳嗽),我就是沒有力氣可以講話,人老了,就是沒有氣力,以前很壯、很高大,現在卻一直沒力氣,大庭內以前人很多呢,親同有五、六柱吶,來久囉,現在都不認識了。

陳淑娥:

來大庭之前,是不是從田寮遷移過來的?卡早咱不是在田寮?

屘:

在頂庄,古早的保正在咱的頭前田那裏,黃阿扁在頭前田那裏。

陳淑娥:

日本時代保正在林厝那裏?

…………….陳屘女兒進來,彼此寒暄…….

屘:

在崙尾厝、中角啦。

主訪人:

崙尾厝是攏姓什麼的?

屘:

來很久囉,不認識啦。來六十多年啦,都不認識了,不像現在的人到處去,不太清楚了!卡多歲也卡憨仔啦!

陳淑娥:

崙尾厝攏姓陳較多,中角也是。

主訪人:

阿嬤,您小時候都是種稻子、芥菜、刺繡,是不是?

陳淑娥:

您卡早作查某囡的時代不是都在刺繡嗎?

屘:

刺什麼?

陳淑娥:

繡花!

屘:

我告訴您,以前阿兄五個,三角吃,啊,阿兄六個,包括那個.,加三個,總共九個,那些都嫁出去了,只剩下我一個在厝內。

主訪人:

阿嬤,您的兄弟攏治那裏讀冊?

屘:

啥人啊?

陳淑娥:

阮阿伯,攏治那裏讀冊?

屘:

以前那有通讀,以前都讀台灣書。恁阿伯抄到快十歲,去那抄我忘了,卡早有的是到溪湖讀而已。

………………….孫女拿出阿嬤刺繡的作品出來……

屘:

那塊被老鼠咬破了。

主訪人:

好漂亮,阿嬤,這刺繡是您自己學的嗎?

屘:

我告訴你,這是剪紙樣貼的,貼著繡,這種紙樣以前沒有醬糊可以糊,先將紙剪一個樣,再用針線釣住。

主訪人:

阿嬤,我幫您拍一張照片,您繡的這麼漂亮。

屘:

不通啦。

主訪人:

好啦,不要緊啦!

陳淑娥:

這塊也很漂亮。

屘:

這塊卡新款,這朵花就是不一樣,這花葉的尾溜有翹起,花葉是圓的。

主訪人:

阿嬤,您攏沒近人學,攏自己想是某?

屘:

我跟你講,這朵就是人家在做木雕,看來繡的。花葉才會不相同,花葉是新型的啦,從這中間一直繡出來,你看,我繡這個很硬哦。

陳淑貞:

怎麼會有這個?

屘:

這以前的內竿,小條仔,這就是尿桶縭仔,那會一條仔。卡早人儉啦,捨不得買啦,若像這種來牽就會水啦!

陳淑貞:

這是買的?

屘:

對啊,這條來牽就會水啦!你看,像這六十多年還定扣扣。

陳淑貞:

裏面有紙?

屘:

,裏面有一張紙。

主訪人:

阿嬤,您這是何時做的?

陳淑貞:

嫁來這裏後,還是在家裏繡的?

屘:

在家裏繡的。

陳淑娥:

那是她的嫁妝啊!

主訪人:

阿嬤,您菜種一種後,就刺繡嗎?

屘:

我告訴你,因為有那麼多個阿兄在做,我就不用做事了。

主訪人:

阿嬤,您沒有綁腳哄?

陳淑娥:

她沒綁,我的阿嬤才有綁?

屘:

這朵的花瓣是開的,這朵是含著。

陳淑貞:

好額人的查某子!

屘:

這塊是蚊罩褵,有的賣掉了。

主訪人:

阿嬤,您擱有賣掉的嗎?賣給誰?

屘:

人來買,賣去。

主訪人:

阿嬤,您這個這麼水,要留起來。阿嬤,您是藝術家吶。

屘:

這朵是梅花,這朵是牡丹花,這朵是蓮花,以前卡早繡,這花葉就是攏尖的,後來這塊卡新款卡圓。

陳淑貞:

那是菊花哦!

主訪人:

阿嬤,您看的木雕是在那看的?

屘:

我那些哄就是被我的頭家賣去,像這三塊,還沒給老鼠咬破的時,有人出到五仟,我不賣。結果賣二隻蝙蝠和二條劍帶。我的大孫講,阿嬤,這些不通賣。我講若不通賣,後日才給我燒燒掉。伊講:阿嬤,不會啦,我再幫您保管!我那個大孫按餒給我講!

主訪人:

阿嬤,您這要繡多久啊?一塊!

屘:

忘記了,久了,忘了。這各路攏麻有人來給我借,下園人也有。

陳淑貞:

有人跟您學起來嗎?

屘:

駝背信,玉仔沒,她也來給我拿去看。

陳淑娥:

別人都跟她借去參考這樣啦。

屘:

就賣那二樣去,剩下的就不讓我賣了。出五千的來二趟呢!

陳淑貞:

您沒有再繡嗎?

屘:

來二趟我都不賣他,厝的人講,您又不是沒錢通用,賣這個做什麼?

陳淑貞:

阿您那沒擱再繡?

屘:

沒看不曉囉!以前在繡時多快呢!

陳淑貞:

阿您那線從那買的?

屘:

賣搖鼓常常來!你看,就麼久了也不會掉,也不會起毛,都不會怎麼樣,不過你們這麼年輕,不會覺得時髦,不過像我們這種歲的,你看,繡恰很齊,有沒?!這個紅瓜子放的花籃,要先把紅瓜子洗一洗,再放到花籃裏,之後拿去漆店,漆酒精漆,把它漆一漆。我被娶來這,紅瓜子花籃做很多,慢慢結八卦,四十二個籠仔子,阿中央一個大籠。

陳淑貞:

那不是綰一整串嗎?

屘:

沒哦,要慢慢綰,綰到腳、手攏有,綰成一個八卦。紅瓜子綰的花籃哄,來這做很多!大家都來叫我做!

陳淑貞:

我攏沒看到,是用紅瓜子做花籃嗎?

陳淑娥:

那叫做胡瓜,長長的,醃漬會變鹹的,中間的籽,長條、長條,曬乾後用針穿過,再編織做花籃,上面上一層漆。

屘:

用一種紅的 擦在上面,再用一條絲的帶子覆蓋,一條布縭,下面再一顆葫蘆!

陳淑娥:

那就是一個環釦,釦住就對。

屘:

八卦有二層,上面這層是鴛鴦水鴨,下面這層自己結麻果, 用線二條、二條編結,二旁綴下來,下面結一個葫蘆,中間是八卦!旁邊花籃用瓜子。

陳淑貞:

做起來有多大?

陳淑娥:

您的花籃是不是都這麼大?( )

陳淑貞:

都結在那裏?

屘:

攏結在眠床上面的那一支迄洮樑。來,我帶你們去看,不通拍哦,這一支就是迄洮樑,攏結在這,劍帶二邊垂下來。

主訪人:

這是有錢人在住才有的哦!

屘:

你看這蚊罩鉤也硬扣扣,多水呢!

主訪人:

上面的衣箱也有雕花耶!

屘:

那是我的嫁粧!你們看,還好溜溜,有沒?

人:

對啊!

主訪人:

阿媽,您嫁來這裏以後都繡蚊罩縭這種物件卡多,對某?

屘:

嫁來這攏做紅瓜子花籃,做花籃八卦。

主訪人:

攏是厝邊的人來恰您吩咐是嗎?

屘:

庄仔的人啊有,水尾人麻有,鹿港的人看到麻來做,下園、打簾麻來給我借去看。

主訪人:

那您的名聲麻透很遠哦!所以您未嫁之前在大庭里都是繡一些物件做嫁妝囉?

屘:

有閒才有繡,要幫忙撒豆箍,我們這裏沒有油車或什麼東西,我的阿兄都用米籮挑過去,我就要跟著撒。我常常去哦,那個畚箕的繩子要弄得短一點,揹著然後用手甩出去,一股一股,很齊全吶!

陳淑娥:

豆箍是那一個地方在榨的?

屘:

到處都有在賣,到處都有,不知道在那裏啦!但是以前在買都買幾百塊,有四、五個兄嫂在刮,把它刮碎刮細。

陳淑貞:

這我囡仔時代攏做有到,拿柴刀把它剁、剁、剁,剁給它碎碎。那個我都有做過!

屘:

卡早還沒嫁,很好命,啊來這以後很艱苦。剛來的時候有多窮您知道嗎?二個兄弟有一甲多地,公公愛睹博,家庭沒在顧,我被娶來十二日,人就來討錢了,怕我知道,我嫁來的時候,錢不敢排落宬,排六十個銀落宬而已,來到埕就給我拿去,沒拿到房裏給我,害我一直找不到,尾仔阮那個大姑,她作媒人,才給我講,嘿阿爸拿去,看有多窮講。

主訪人:

老阿嬤,我跟您請教一個問題。

屘:

伊咧賣物件?

陳淑娥:

沒啦,伊不是咧賣物件!在講故事而已,沒在賣物件。

主訪人:

阿嬤,沒咧賣物件啦。

陳淑娥:

這是阮爸爸的物件,我跟他拿來,卡早咱兜的,這是咱兜古早的物件啦。

主訪人:

阿嬤,這些物件攏是您兜土地買賣的契書,因為人名不熟、土地位置不清楚,所以看沒,所以要跟您請教一些人名和土地分播的情形。首先是不是可以跟我們講陳厝九兄弟是兜九個?他們的名字又是什麼呢?好比講陳鎮國是誰咧?

屘:

大的是您伯公啦,您那個蔡獻他安公陳進各,那個時陣大家會亂號偏名,我麻不知要如何講,第二是陳法,第三是陳城,也是你的阿公,其它的忘記了!(註2)

陳淑娥:

三姑,阮祖公,你的阿公叫啥咪名?

屘:

陳權,阿嬤白葉,他們最早住在銀碇山的田寮

主訪人:

阿嬤,卡早恁兜的土地攏在那裏?

屘:

忘記了!

陳淑娥:

大突那裏有嗎?

屘:

那裏有三分多!

陳淑娥:

羅厝庄那裏也有,不是嗎?

主訪人:

羅厝庄在那裏?

陳淑娥:

羅厝庄在舊館那裏,也就是現在省立醫院的後面,目前屬於埔心鄉,另外的地在銀碇山田寮那裏,林厝也有,林厝就是高速公路腳,歸庄攏是姓林,我所知現在有這幾處土地,之前的我就不清楚了。三姑,咱兜之前土地攏買在兜?

屘:

恁大伯買車路南那些啦,二分多沒,還有二重湳和芎蕉腳、大庭咱厝的門仔口和後壁,恁阿公買林厝頭前田,港邊三針那二區,銀碇山的窟邊也是!

陳淑娥:

聽講那個窟曾從池底浮出一支大杉起來,咁有?

屘:

那窟怎樣乾旱都有水,很奇怪!

咱兜的人,大家都很勤勞,攏做什麼趁吃我也不知影,我會曉了後,就生活不歹啊!恁阿祖睏一間草寮,你看有多苦憐講,尾仔才從崙仔尾移到大庭,陳賢和他的老爸、阿公賣魚埔,恁大伯陳通攏咧恰人箍桶,大家攏很骨力勤儉。

陳淑娥:

三姑,卡早咱們的芥菜醃漬好後,都拿到那裏去賣呢?

屘:

攏車到員林去賣,恁姑丈去恁兜車芥菜,車十八天,賺十七的銀回來,很高興。阮阿兄多行咧,這個鹹菜桶用杉木切成一塊一塊, 這麼大塊,攏打竹栓,竹栓要用大鼎加鹽炒,炒一炒後再箍桶,炒後再修。阮老爸死了後,交給阮阿兄持家,多儉咧,吃煙的煙屎都收集成一盒,壓一壓再用紙捲一捲,又可以吸了,看有多儉講。

陳淑娥:

卡早咁曾看過置咱這塊圍自早就住在這的人?就是番仔啦!

屘:

我跟你說,阮阿母恰我講,我生那年,我是九月生,日本八月起船,也就是我出生那年,才換日本人來。

主訪人:

阿嬤,您是講您出生那年日本人來,還是您媽媽出生那年,因為日本人統治台灣是從西元一八九五年開始,而阿嬤是民國元年,也就是西元一九一一出生,所以我咧想,有可能是阿嬤的媽媽才對!

陳淑娥:

三姑,您是講恁媽媽出世的時陣,日本人才來是嗎?

屘:

日本八月起船, 我是九月生,那是恁阿嬤咧講啦,日本統治五十年就要過去,啊五十年到他們不過去,才會戰爭。那時陣飛機常來打啊!

陳淑貞:

阿嬤,那陣子空襲,您都跑去那裏躲?

屘:

攏開防空壕給人躲,在籬仔口那裏,那個時陣,大兒子有三歲了。

陳淑娥:

您講穿耳朵的那個?

屘:

一塊蕃薯這麼大塊,削圓,前一塊,後一塊按著,一塊中間削圓柱,尖尖的,一塊挖一個洞,互相栓緊。啊正月初十穿耳日!人講那天穿耳,才不會繁動(註3)。

主訪人:

阿嬤,用啥咪穿耳洞!

屘:

用針和紅線。

陳淑貞:

針有沒有燒一燒?

屘:

那根針可以穿好多人。

陳淑蛾:

,我記得卡早阮阿嬤不是用竹子或是樹枝穿耳朵嗎?

屘:

沒有啦,用雞毛中央那根,先把毛撕掉,再剪一段中央那一枝給它拴住。

陳淑蛾:

您曾看過有人臉上紋面嗎,牙齒塗黑?

屘:

攏不曾看過。

主訪人:

阿嬤,纏小腳的看過嗎?

屘:

阮老母和阮婆婆攏有綁腳。

主訪人:

阿嬤,咱這角圍咁有人咧硤甘蔗?

屘:

插甘蔗哦?曾有過啊。阮咧車甘蔗攏總車十三年,用二隻水牛拖車,一隻卡大隻、一隻卡小隻,一隻卡少錢買的,一隻卡多錢,先來去總代(註4)那裏用甘蔗打訂頭,他拿錢讓我們抓牛,咱們買牛後開始車甘蔗,從十月尾直車,車到媽祖生三月才散篰,一冬賺三百塊,才買一分地。

主訪人:

阿嬤,您攏去兜車甘蔗?

屘:

海口過溪寮、後溪、溪湖啦,攏車到打簾那裏,那裏有個車頭,高厝他們那裏有一個車頭。

主訪人:

阿嬤,您有看過用二顆石頭硤甘蔗嗎?

屘:

不曾,會社不曾去看過。

主訪人:

阿嬤,您是專門咧車甘蔗?咁有插甘蔗,還是咧掘甘蔗或者削甘蔗?

屘:

有啦,阮也有咧插甘蔗,啊是咧剉甘蔗,不是削甘蔗。我給你講,阮揹大兒子去撿甘蔗尾,攏用甘蔗尾圈四角形,中央墊布袋,囝仔才放在中間,來撿一籠甘蔗尾來再看囝仔,二個人剉一股,孤人撿,四支一叢,四支一叢,雙邊撿。

主訪人:

撿甘蔗尾要做什麼?

屘:

飼牛啊,飼二隻牛,早上三點就要起來剪甘蔗尾,剩下的骨要抓龍,拿張椅子坐在牛稠邊抓龍,抓好了再煮吃,煮好才叫起來吃。

陳淑娥:

抓龍是啥?

屘:

抓龍就是那支骨把它抓掉,那支骨不吃,太粗澀牛吃了會累。

這些弄好,再擔一擔蕃薯煮到籬仔口、埕仔,再叫起吃,吃吃ㄟ再來車甘蔗,咱就等候這些囝仔吃飽,中午十點就要後壁揹一個囝仔,肩頭擔邁(註5),擔來甘蔗園給伊吃,下埔再撿甘蔗尾,檢到四、五點,暗囉,再剝甘蔗尾,剝一些放著晚上給牛吃,二隻牛咧吃,著剝十多叢甘蔗尾。剝剝才來煮吃,煮煮才來絪柴,以前沒電火,電火牽不到,不像現在自己接,直直接,若暗,甘蔗葉才拿來灶前絪,絪明天通燒,才擱煮蕃薯。

主訪人:

牛擱吃蕃薯哦?也吃甘蔗葉,吃那麼多?

陳淑貞:

蕃薯煮煮,再擱用灌的!

陳淑娥:

擱有煮麥片,小麥上面那一層皮!

主訪人:

所以牛吃的食物有三種囉?

陳淑娥:

還擱有草!

主訪人:

阿嬤,您的牛車還在嗎?

屘:

牛車已經賣掉五十多年啊。阮老仔講我才住仔著,沒走去。我二十二歲嫁來,車甘蔗車十三年。

主訪人:

阿嬤,您知影舊台幣四萬塊換一萬塊的新台幣某?

屘:

頭起土符一張一萬,算萬ㄟ,用了就用青仔樹,青仔樹一張一佰。那時陣一百斤稻穀換一張土符。

陳淑娥:

三姑,卡早恁攏咧拜啥咪,攏去兜拜?在大庭的時陣。

屘:

後溪的媽祖,頂庄的王爺館,我們那裏若要做什麼都會到王爺館,後溪的人就去媽祖宮,九月初五李厝有一尊某?九月十五那尊才是我們那裏的,刑王爺是頂庄的,那平安就份頂庄,燒金就來媽祖宮,若娶新娘就要請媽祖婆來燒金。

主訪人:

差不多了,阿嬤,我回去整理一下,不懂的再來向您請教,今天很多謝您,多謝!!

屘:

不曉囉,番番。

訪談結束。

註釋:註(1):陳屘女士所說的一分田三百塊,在此被誤聽為一分田二十塊,因此之後錯誤的換算自此刪除。

(2):由於陳家土地買賣文物史料,仍保有相當數量,時間涵蓋清領、日據、光復後初期,為能一一解讀,需先釐清陳家人物系統表,也就是譜牒的整理,但陳屘女士歲數已大,記憶衰退,因此建議可向戶政單位調閱相關資料,以利整理。

(3):「繁動」為台語發音,意思是感染發炎。

(4):「總代」即糖廠組織中的原料委員。

(5):「邁」為台語發音,意思是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