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Daniel Yan,再轉載“收割甘蔗實錄“供為參考。
Daniel Yang : 三叔早安!有關蔗農事件是因為目前有位長住在台灣的日本人想詳細考查並記錄,想訪問三叔,但晚輩以三叔健康考量,不敢冒然答應,此人中文日文台語流利這段紀錄片由英國的百代新聞社(Pathé News)拍攝於1958年,詳實紀錄了當時屏東平原種植的甘蔗從收割到製成蔗糖送往高雄港的過程。
影片一開始,鳥瞰台灣西南部屏東平原上的大片甘蔗田,火車載著數百名工人抵達甘蔗田,這些工人大部分是婦女,他們手持甘蔗刀在田裡熟練地收割一隻又一隻的甘蔗。
然後用拖拉機將採收下來的甘蔗送去打包成綑,再用火車將一包包綑好的甘蔗載往糖廠。甘蔗在糖廠被卸下後,便由抓蔗機和推蔗機送入餵蔗口,經由輸送帶送入工廠進行加工,在經過切割、壓榨、清淨、蒸餾、結晶、分蜜等程序,便製成了砂糖。最後,一袋袋包裝好的砂糖(每袋的重量為100磅)由火車運送到高雄港的碼頭,裝船運送出口。
屏東平原夏季氣溫高、雨量多,非常適合甘蔗的生長發育,而冬季甘蔗收穫期時降雨很少,這對於甘蔗含糖率的增加極爲有利,因此屏東平原上佈滿了一片片的甘蔗田;屏東平原是台灣主要的產糖區之一,台糖的屏東糖廠的日榨能力高達3600噸,曾被稱作「台灣糖業新高山」。
詩人余光中在他的新詩作品《車過枋寮》裡,這樣描寫屏東甘蔗田的豐饒之美:
雨落在屏東的甘蔗田裡,
甜甜的甘蔗甜甜的雨,
肥肥的甘蔗肥肥的田,
雨落在屏東肥肥的田裡。
從此地到山麓,
一大幅平原舉起
多少甘蔗,多少甘美的希冀!
長途車駛過青青的平原,
檢閱牧神青青的儀隊。
想牧神,多毛又多鬚,
在那一株甘蔗下午睡?
原本這段紀錄片是無聲的,我特地將它配上由陳達儒作詞、蘇桐作曲,發表於1937年的《農村曲》,此歌最初版本是由女歌手青春美演唱(發片時,她已遠嫁日本),後來翻唱者眾,包括劉福助、洪榮宏、江蕙、方瑞娥等歌手都唱過這首歌,而我所採用的版本則是由著名台語歌曲創作人黃敏的女兒文鶯於1964年所演唱 的,當年的文鶯只有14歲。
作詞:陳達儒
作曲:蘇桐
(一)透早著出門 天色漸漸光
受苦無人問 行到田中央
行到田中央 為著顧三丈
顧三丈 不驚田水冷霜霜
(二)炎天赤日頭 悽慘日中逗
有時踏水車 有時著搔草
希望好日後 每日巡田頭
巡田頭 不驚嘴乾汗那流
(三)日頭那落山 工作才有散
有時歸身汗 忍著寒甲熱
希望好年冬 稻仔快快大
快快大 阮的生活著快活
關於拍攝這段影片的百代新聞社:
1894年,法國人查爾斯百代(Charles Pathé)與弟弟艾米爾百代(Émile Pathé)在巴黎創立了百代唱片公司(Pathé Records)。
1896年,百代兄弟涉足電影製作與發行,創設了百代兄弟公司(Société Pathé Frères),成為動態影像發展的先驅。
1902年,百代兄弟在英國倫敦創辦百代新聞社(Pathé News),專注於攝製紀錄片,並於電影院播放,但隨著電視機的發明與普及,百代新聞社最終在1970年停止拍攝影片;在這數十年裡,百代新聞社累積了3500個小時的歷史影像,所紀錄的事件超過了9萬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