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Daniel Yan,先轉載“百年糖業“供為參考。
Daniel Yang : 三叔早安!有關蔗農事件是因為目前有位長住在台灣的日本人想詳細考查並記錄,想訪問三叔,但晚輩以三叔健康考量,不敢冒然答應,此人中文日文台語流利
暫時不便受訪問,他所要資料先轉載“百年糖業“供為參考。
日治時代糖廠帶動溪湖繁榮
日本統治台灣的政策是「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發展台灣的稻米和糖業,溪湖糖廠也於日治時期設立,對溪湖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台灣總督府於1902年發佈「糖業獎勵規則」,使1905年後,新式製糖工場大量興起。辜顯榮便在此時響應總督府的糖業政策,開始在二林、溪湖、鹿港等地開墾荒地以為蔗田,之後在1919年合併大排沙、三省庄、頂寮及連交厝四所改良糖部,在溪湖地區設立「大和製糖所」,同時收購員林、溪湖、鹿港、二 林間的鐵道營業線及原料採購全線。但1906年後,日本資本家認為製糖有利可圖,於是日資企業在總督府的幫助下,挾龐大資金與政治優勢進入台灣的糖業,台 人製糖所不敵,遭到日本企業併吞,1920年辜顯榮的大和製糖便被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合併,定名為溪湖製糖所。
西元1906年以後,由於製糖業的發展,糖業專用私設鐵路乃告勃興。原本用以運輸甘蔗原料與成品, 1909年以後,糖業專用鐵路也兼營客貨運輸。當時明治製糖會社的鐵路以溪湖為中心,往東經埔 心達員林,往北經埔鹽、福興達鹿港,往南通埤頭、二林到芳苑,發達的交通運輸,讓溪湖的經濟活動更繁盛。
由於糖廠的設立,大批的工人與日籍技師在此工作,他們的消費能力就帶動了市街的發展,於是現在溪湖人俗稱的「中街」,就在此時有了飛躍的發展,商店、旅館、餐館等商業與娛樂店家林立,開始了一頁繁盛璀璨的發展史。中街從原先福安宮前的員鹿路一段,因著糖廠,於是從平和街再往下接續到糖廠,所以員鹿路段叫 「街頂」,平和街以下到糖廠稱「街尾」。
溪湖市區圖
1903年,溪湖進行市區改正,日本政府建築市場並將街路拓寬,兩邊店屋裁劃整齊。1930年,溪湖出現第一間黃超先生所建歐式三層樓經營金仔店。街尾(現平和街)在1937年已成為溪湖最繁榮的地區。我們從一張大正15 年(1926)古地圖中,清楚可見溪湖聚落最密集之處,正是中街。
百年糖業-甜蜜台糖
民國34 年台灣光復後,政府接收當時日本人經營台灣糖業之「日糖興業」、「台灣製糖」、「明治製糖」、「鹽水港製糖」等四大株式會社及全部糖業機構。
在接管時期,「台灣糖業接管委員會」即奉「資源委員會」及「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令飭籌組台灣糖業公司總公司,於1946年民國35 年5 月1 日在上海正式創立,並在台北設立辦事處。
接收當時,台灣各地原有42 所製糖廠,改併為36 所,糖業可說滿目瘡痍,幸賴政府接收人力竭力復舊,在最短期間使大部分糖廠復工,使糖業呈現蓬勃氣象。
1947年民國36 年1 月19 日基於需要,總公司改設於台北市,而上海改設辦事處。此時期由於民股所有權人遍佈全國,整理困難,依公司法規定仍暫定名為「台灣糖業有限公司」。
1948年民國37 年9月3 日正式召開股東大會並報奉工商部核准登記,正名為「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民國70 年代後期,製糖本業營收逐漸衰退,為因應變化,自1991年民國80年代起,台糖公司開始規劃多角化經營,2004年民國93 年陸續成立砂糖、商品行銷、量販、休閒遊憩、生物科技、精緻農業、油品、畜殖等8 個事業部,採責任目標為經營方向。
由於事業部大多位於南部,為活化資產及便於調配資源,台糖公司於2005年民國94 年10 月7 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將公司地址改設於台南市,並於同年完成南遷。此外,台糖公司也積極轉投資於各種產業與協助政府重大建設之發展。
百年糖業歷史影片(很珍貴值得一看)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