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厝里:時間:89年 5 月 10日(週三),上午九點至十一點
地點︰志工黃月女小姐自宅
出席者耆老︰陳石港﹙民國21年生﹚
陳明桐﹙民國19年生﹚
陳萬吉﹙民國7年生﹚
黃川貴﹙83歲﹚
指導貴賓︰媽厝里里幹事陳守志﹙民國28年生﹚
文化志工︰黃月女
主持人︰李秀芳
座談內容︰
主持人:
這邊糖廠五分車是屬於溪州糖廠的?
陳守志:
現在已經廢除了。溪州通海豐崙、後庄仔、阿媽厝、頂庄,往加油站東邊,到芎蕉腳後面就沒有了。
主持人:
有到二重湳嗎?
陳萬吉:
沒有到二重湳,二重湳是屬於埔心鄉,溪州糖廠是鹽水港製糖,溪湖糖廠是屬於明治製糖會社。
主持人:
聽說溪州糖廠有一陣子台糖總公司移到那裡去辦公?
陳萬吉:
沒有,溪湖糖廠地較多,溪州糖廠的地較少,所以溪州糖廠合併到溪湖糖廠。
陳守志:
溪州糖廠曾改成總公司,溪州的農場和員工歸溪湖糖廠管轄。
主持人:
工廠就變成總公司,那是民國幾年的事?
陳萬吉:
民國五十七,還是五十八年前的事。
主持人:
結果總公司沒有多久也移到北部了,最早聽說在台中。
陳萬吉:
總公司現在還是在台中。(編者按:總公司現在在台北。)
參考資料(1)
糖業是台灣四百年來最重要的產業之一,而溪湖糖廠則是一座偉大的經濟工業遺址,於1919 年創建,走過八十年的風華歲月;1919年-辜顯榮將所屬的四個糖蔀合併,成立大和製糖所,成為一所新式的製糖工場,後來合併於日本明治製糖會社。
溪湖糖廠創設於1919年10月,由鹿港仕紳辜顯榮將四所舊式糖蔀合併設立大和製糖所,每日壓榨甘蔗七百五十噸。1920年和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合併, 成為明治製糖旗下之一廠。1929年擴充設備,壓榨能力擴增為每日一千五百噸。1934年擴充為三千噸。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迭經盟軍轟炸,廠區受損嚴重無法 開工生產。光復後克服萬難,全力修復,重開生產線。1954年7月合併彰化及溪州兩糖廠,成為彰化縣內唯一的糖廠。1961年因糊仔甘蔗推廣成功,壓榨能 力擴增為三千噸。1973年6月投資開發彰化大城海埔地,擴建工場為每日壓榨能力四千噸,為台灣糖業公司各廠製糖之首位。2002年3月8日,時因中央政 府經濟政策導向之下,溪湖製糖工場機器正式停止運轉,走入歷史。2002年10月22日,製糖工場首度開放供民眾參觀,是濁水溪以北唯一的一座機器完備的 製糖生產工廠。
主持人:
有沒有聽說過二重湳事件?
陳守志:
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早上六、七點,學生的交通車發生事故,火車在溪湖出發,要經過二重湳,管制員更換通行證,有一台車已經出站,溪湖才可以再出一台車,二重湳管制員打電話通知溪湖發車,但是那一天發生一件事,火車自溪湖發車到巫厝庄,到巫厝庄時,原本車和車中間會有用一個拴勾住,因為車停住時,兩台車靠近時,拴仔就會往上彈起,拴仔沒有再掉下勾住,所以車再開走時,後面那一台車就沒有跟上,後面那一台都坐一些女生,前面的小孩子發現後面那台車沒有跟上時,覺得很好玩在鼓掌,車有十多台,司機不知道有車沒跟上,車長又沒有在那裡,司機一直開都沒有發現,到二重湳的半路,才知道有一截車沒有跟上,才又往回接那一台,時間有所延誤,溪湖的站長覺得已經超過到達時間很久了,當然可以發第二列車了,他就覺得怎麼二重湳的站長沒有通知,載糖的大貨車就開了,大霧天又不是看得很清楚,露水很濕,鐵軌會滑,等到貨車快要到時,才發現前面載學生的車還在那裡,貨車要停卻停不住,鏟煤炭的屑蓋在鐵軌上煞車,因為後面重,一直往前推,從火車最後面水櫃車撞上,水櫃車是溪湖都到員林載自來水,因為那裡的水比較好,水櫃車再往前,就是那載女生的火車,都被撞翻了,死傷很多人。那都是員中、員農、員家、實中、永農的學生,永農是坐到埔心,這在二重湳就發生了。
主持人:
溪湖人對所以二重湳事件印象很深。聽說日據時代非常時期,也常常有美軍來空襲,造成很大的傷害。
陳守志:
沒有多大的傷害,美軍來看到人就掃射,和一些設施,在糖廠的南邊有一個合成工廠,是化學工廠,還在蓋還沒有完成,大部分的目標都是工廠,每次來都有炸糖廠,火車也有,差不多是民國三十年的時候,一台飛機追火車,我看是沒有掃到火車,是掃到巫厝庄有一條路,有人腳被炸斷。
主持人:
在戰爭的非常時期日本人在糖廠有設酒精工廠嗎?
陳守志:
有。
主持人:
所以強制大家要插甘蔗。
陳萬吉:
也不是這樣,用整湖來挫甘蔗,要插的時候,這湖整個插,要採收也比較方便。
陳守志:
那個時候甘蔗是經濟作物,收益很好,政府很看重,不重視民生,種稻沒有什麼鼓勵,插甘蔗有辦法外銷,作酒精有國防的需要,全台灣農場很寬都在插甘蔗,民間獎勵插甘蔗,要採收也方便,酒精工廠是慢慢才設的,成立酒精工廠才強迫插甘蔗,甘蔗是日本政府的重點產業,連糖廠的員工都可以不用當兵。
主持人:
所以有很多人想要到糖廠上班。那個時候是不是也要大家種?
陳萬吉:
那個時候日本時代快要光復時,因為有國防需要,所以有空地時,就要種杜篦,收多少種子就拿到農會繳,就可以領多少錢,政府拿去做高級燃料。
主持人:
日本時代是用獎勵,戰爭時也沒有強制。
陳守志:
半強制半鼓勵。
主持人:
我們這邊到糖廠上班的人應該很多吧!
陳萬吉:
最多應該是忠覺里的人最多了和汴頭里,也有湖東里。
主持人:
這邊呢?
陳萬吉:
這邊也有,三塊厝仔。
主持人:
有幾個人?都在裡面做什麼工作?
黃月女:
是在糖廠的包裝場工作。
陳萬吉:
是在糖廠的包裝場工作,也有在鐵路方面做,也有在製糖工廠。以前採收甘蔗時都是用牛車,後來才用六起卡車,就是改裝卡車,那種車子是不用繳稅金,因為只有在戴甘蔗而已。
火車運蔗(網路圖)
主持人:
有駕駛火車的嗎?
陳萬吉:
駕駛火車忠覺里的人較有。
主持人:
現在這裡的產業,剛有提到是葡萄和蔬菜,稻子不多。工廠有嗎?
陳守志:
有一間紡織工廠。
主持人:
所以主要還是葡萄。
劉麗慈:
獎勵插甘蔗是幾甲連獎勵,還是整團獎勵?
陳守志:
日本時代全面性的鼓勵,獎勵不是很清楚,倒是沒有聽說一團要有幾甲地插甘蔗會補助。
劉麗慈:
這邊有沒有原料委員?
陳守志:
有,每一個區域都有一個原料委員。
主持人:
這邊的原料委員是誰?
陳守志:
忠覺里那有一位陳汝南。
劉麗慈:
陳汝南是負責哪幾個區?
陳守志:
他是溪州糖廠,他可能是負責溪湖區的,溪州糖廠溪湖區的原料委員,溪湖糖廠是楊平和西勢厝王阿賢,慢慢再換楊滄勝。
主持人:
這邊現在還有在種甘蔗嗎?
陳守志:
沒有,現在東面這邊沒有,西邊西勢厝那邊還有人在種,沒有耕作能力時,就插甘蔗,現在糖廠也不給人插甘蔗了,糖廠自己的農場就沒有在插了,進口的成本較便宜,所以自己的地也不種了,現在糖廠除了某一些地方不插甘蔗不行以外,再來就是用進口的。
陳萬吉:
進口的糖成本比較低,糖廠不插不行,可以種別的糖廠就種別的,像現在改養豬。
主持人:
現在唸書的學區是不是媽厝國小,媽厝國小是何時開始的?
陳守志:
今年是六十一週年。
陳明桐:
我讀二年級時來媽厝國小唸的?
主持人:
二年級從溪湖公學校移來這邊唸的?
陳明桐:
一年級在溪湖公學校,那個時候已經在蓋了,開始在媽厝國小唸時已經二年級了。
主持人:
那個時候是媽厝公學校嗎?
陳明桐:
那個時候是分校。
參考資料(2)
日據時期即昭和五年(民國十九)年日月十日成立崙子腳國語講習,招收崙子腳、阿媽厝、西勢、湳底等部落(村落)兒童就讀,是為本校之前身。後於昭和十年(民國廿四年)七月廿九日校舍被颱風所毀,因為停辦。
昭和十四年(民國廿八年)三月卅一日台中州第六十七號告示認可於同年四月一日正式設立溪湖公學校媽厝分教場。建校時期,分教場學生仍在溪湖公學校本部上課。
昭和十五年(民國廿九年)十一月十日分教場師生遷入新址,並於同年十二月廿四日舉行開學典禮。
昭和十六年(民國三十年)三月三十一日依台中州第一二二號告示獨立為媽厝公學校,同年四月一日依台中州第一三一號告示改名為媽厝國民學校。所轄學區為頂庄。大庭、忠覺、媽厝、湳底、番婆、西勢等里。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廿五日,本省光復,改稱台中縣溪湖鎮媽厝國民學校。
民國三十五年九月一日奉令變更所轄學區,將西勢里全部、 番婆里一至九鄰及忠覺里二至八鄰劃歸鎮內湖南國校。
民國三十九年十月一日,台灣省行政區域劃分改隸彰化縣溪湖鎮。
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一日國民教育延長為九年,己名為彰化縣溪湖鎮媽厝國民小學。
民國五十八年二月一日溪湖國小東溪分校(現已獨立為東溪國小)成立時,將本校學區所轄頂庄里一至四鄰及六至七鄰、大庭里第一及二鄰劃屬該校。
地址:彰化縣溪湖鎮媽厝里湳底路67號 電話:04-8853225 傳真:04-8816678
主持人:
聽說那個時候有一個禮拜有上漢文一個小時?
陳明桐:
剛開始沒有幾年。
陳守志:
日本時代沒有可能,就是民國三十四年讀漢文,教北京語是後來老師去受訓後,才開始教。
陳明桐:
日本時代我有讀到漢文,我已經八十幾歲了。
主持人:
您是在溪湖公學校唸的,溪湖公學校最早的校址是在電信局嗎?
陳明桐:
對啊!後來才移到現在二溪路的位置。
主持人:
附近有旺舅廟,您有沒有去看過?
陳明桐:
我在唸書的時候就有了。
主持人:
那個時候聽說旁邊都是莿竹了嗎?以前廟很長,後面放有一甕一甕的骨罈?
陳明桐:
那個時候我沒有什麼印象。
陳守志:
阿公厝以前算是埔。
陳明桐:
溪湖國小也是埔,日本時代蓋的公所,公家的建築物都是埔。
未完待續
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