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媽厝里:
時間:89年 5 月 10日(週三),上午九點至十一點
地點︰志工黃月女小姐自宅
出席者耆老︰陳石港﹙民國21年生﹚
陳明桐﹙民國19年生﹚
陳萬吉﹙民國7年生﹚
黃川貴﹙83歲﹚
指導貴賓︰媽厝里里幹事陳守志﹙民國28年生﹚
文化志工︰黃月女
主持人︰李秀芳
座談內容︰武術.陣頭,戲曲,水圳,鹹菜桶事件。
南.北管樂器、樂譜 (網路圖)
主持人:
這裡有沒有諺語、陣頭、歌謠和特殊的傳說?
黃月女:
獅陣和南、北管。
主持人:
獅陣是靠近哪裡?
陳石港:
庄自己練的。
主持人:
訓練的地方在哪裡?
陳石港:
店仔邊。
黃月女:
獅陣是我公公那一代的事。
主持人:
那是何時?
陳萬吉:
差不多有五、六十年了,差不多我十幾歲。
黃月女:
我公公還有師傅。
主持人:
師傅是何人?
陳明桐:
三塊厝是路上場仔,他現在也不在了,地點不確定,大部分在三塊厝仔和公埕練。阿媽厝沒有獅頭,沒有在武獅,只有武館,晚上在練拳頭。
主持人:
那個時候有教拳頭嗎?
眾耆老:
有。
主持人:
是什麼館名?
陳守志:
振興社。
陳萬吉:
有公埕。
主持人:
都是晚上在練的嗎?
陳萬吉:
是,一代傳一代。
主持人:
後來什麼時候有獅陣?
陳萬吉:
有宋江陣時有獅陣,全陣出場時有一百零八人,差不多是日本時代末期,還沒有戰爭的時候就有了。宋江陣也是有畫臉的,現在少年仔也有在練。
主持人:
獅陣有取什麼名嗎?
陳守志:
阿媽厝社區振興社金獅陣。
主持人:
南、北管在哪裡?
陳萬吉:
在阿媽厝那裡。
主持人:
多久以前的事?
陳石港:
光復後才開始學,我還是小孩子時,我很喜歡樂器,有一些長老就說,這樣請一位先生來教,差不多民國四十一年請湳底一位陳庭先生來教南管,教了一段時間,我們在學的速度很快,他的功夫還教不到一館,就被我們學光了,起初我們有十六個人在學,因為功夫被我們學光了,所以才又請北管的老師來教,請一位田尾溪仔頂林文串來教北管。
主持人:
有演子弟戲嗎?
陳石港:
只有對曲而已。
主持人:
沒有穿戲服?
陳石港:
沒有,我是學南館、北館,一些「外江」。
主持人:
什麼是「外江」,是九甲戲嗎?
陳石港:
是。
主持人:
九甲戲有演出嗎?
陳石港:
我沒有演出,我只有排戲而已。
主持人:
有人要演時,你有去做後場嗎?
陳石港:
有,以前小樂天布袋戲我也有去做後場。
主持人:
九甲戲是何時學的?南管是民國四十一年學的,北管是民國幾年?
陳石港:
南管是民國四十年,北管差不多是四十一年,北管也是學一館,先生就教完了,所以有請一些「外江」的先生來教。
主持人:
「外江」是哪裡的人來教的?
陳石港:
鹿港人楊目仔,以前來溪湖教「外江」戲。
主持人:
你們都說「外江」戲。
陳石港:
正名是京戲,是京戲的系統。
陳萬吉:
那也是算平劇的一種。
陳石港:
我是學那歌名,沒有去演。
主持人:
樂器現在還在嗎?還有在運作嗎?
陳石港:
有,現在文化中心叫我們去演,我也去。
主持人:
你們的館名是?
陳石港:
耕樂社。
主持人:
現在有幾個人?
陳石港:
現在剩八個人,有的人遷出去住了。
主持人:
有沒有較特殊的陣頭?
黃月女:
有土風舞,八年前就有了,都我在教,有一段時間我人不舒服,就休息一陣子,沒有在跳,去年才又開始。
主持人:
有沒有歌仔戲和布袋戲?
眾耆老:
布袋戲以前有,現在都沒有了。
陳石港:
阿媽厝是耕樂天布袋戲,是耕樂社分出去的。
主持人:
也是你們的人演布袋戲,那時什麼時候的事?
陳石港:
差不多民國四十五年。
主持人:
現在還有在演嗎?
陳石港:
現在沒有。
主持人:
何時沒有的?
陳石港:
很久了,耕樂社也休三十幾年沒有演了,最近四、五年前要選里長時,才又開始登記,各庄頭開始登記,阿媽厝是想說以前原本的這群人再來運作看看,所以就去登記,有人在娶新娘,我們就會去。
黃月女:
原來是這樣,我就想說我以前好像不曾看過。
主持人:
有沒有屬於我們這邊的諺語、傳說和歌謠?
陳萬吉:
沒有。
主持人:
我們這邊的水利設施是大義圳嗎?
陳守志:
和慶豐圳。
主持人:
大義圳何時開的?
陳萬吉:
這很早就有。
主持人:
慶豐呢?
陳萬吉:
慶豐和大義是差不多。
主持人:
所以已經很久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的哦?
陳萬吉:
差不多日本時代。
主持人:
有沒有聽說大突油車內有一位楊永慶先生,他為了要開一條水圳,被捉去關的事?
陳守志:
這是新厝館姓陳天從,他是望族有錢人,他有開一條慶豐圳。
主持人:
新厝館是屬於…. ?
陳萬吉:
新厝館是屬於番婆里。
陳守志:
最早是天從去開慶豐圳,後來有大義圳,天從又用慶豐圳下流開天從圳。
主持人:
大義圳就不是姓陳的人開的?
陳萬吉:
最早是姓陳的開慶豐圳,大突頭那邊的人才又來開大義圳,大家起爭執,有人被捉去關在大青桶裡。
參考資料(1)
大義圳開鑿年代與分布情形︰
汴頭的灌溉水利是大義圳,算是私溝。是春木的父親開設的。開到新厝館時,被人關在鹹菜桶,關七、八天,聽說有女僕每天拿東西去給他吃,不然他就餓死了,當時他就在那裡發誓,要是他被救出來,他 一定要將那附近的地買起來,後來那附近的地大部分都是春木他們家的了。
後來以「化干戈為玉帛」將買下的田地租下附近農戶耕作,因此冤家變親家之後凡是大突頭楊春木族內人士競選任何選舉都成為最忠實的鐵票區域。
本來陳仁賢做水利委員時,一直想從溝邊 挖,但是這一條溝是湖仔內私溝,所以不被允許,後來是彰化縣水利會核定後,才能挖,不然溝邊是不准挖,這條溝直直到我們這裡,有雙汴門,一支引到大突頭, 一支引到西北邊北勢尾。
以前糖廠開工時,流出來的水都是熱的, 這裡如果要播種時,冬天是熱水,夏天是冷水,現在糖廠說因為污染,所以沿著鐵道邊再開一條溝,一直到大排沙農場,去灌溉甘蔗園,現在糖廠的排水都沒有流經 這裡了。
可能是指南邊種田灌溉用的水圳的閘門 吧,那條水圳是屬於八堡圳的,從番婆里來的,通到外四塊厝的屠宰場(車店的肉品市場)去,附近的稻田都是取用那裡的水,靠近田中里那裡有一個水閘門,稱田 中水門。庄裡附近用的水圳則是大義圳。
飲用水︰都是鑿水井取水煮飯,湖仔內私溝的水用來洗衣服而已。
主持人:
大青桶是什麼?
陳萬吉:
鹹菜桶。
陳守志:
那個時候姓陳和姓楊開圳溝和互相爭水,大家才會起衝突,庄頭和庄頭在械鬥,別地方的族親都來相助,姓楊的也有從別的地方來,姓陳的也有台南的人來相助,大家在對抗,也有火槍,尾厝姓陳的人也幫忙,有人被打到,那時尾厝陳仁鳳的兒子,被姓楊的拿火槍打到,父子都被打死,姓陳有人娶到姓楊的人,姓陳有台南的陳家弄,要來相助,要將姓楊的整個滅掉,這姓楊的人想到說,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我父親和弟弟不就要被滅掉了,半夜偷跑回去說,結果姓陳要去打,已經走光了,所以姓陳和姓楊為了這條大義圳,大家爭吵很久,姓楊去報日本政府,姓陳的人去叫土匪要來打他們,後來日本政府出面干涉,姓楊的去新厝館,後來被新厝館的人捉去穀倉,就把他關在那裡面。
主持人:
不是關在鹹菜桶?
陳萬吉:
應該是用鹹菜桶反蓋。
陳守志:
那是楊春木他的父親。
主持人:
那是日本時代的事情?
陳守志:
是。
主持人:
大義圳比慶豐圳較…… 。
陳萬吉:
較低,大義圳就是大突的人在用的,慶豐圳是新厝館的人在用,而且比大義圳還早開,大義圳的水是從慶豐圳來。慶豐圳是用田中大新那裡的排水,大義圳是用寶斗前面的溪,所以大義圳地勢較低,通到湖仔內溝。慶豐圳是通到海豐崙一部分,新厝管、三角仔、三塊厝仔,尾端到忠覺。
陳守志:
可能是慶豐和大義在爭執水,要將水引到大義圳,陳天從他們不讓他們用。
主持人:
後來還是有開成……?
陳萬吉:
有,後來慶豐圳較高,大義圳較低,慶豐圳較靠近水頭,後來日本政府用合同水門,慶豐圳要是不用水就不拉水門,若是大義圳要用水則拉起大義圳水門,讓水經過暗渠流大義圳,若是水量太大,則拉開到溪裡的水門,合同水門有很多可以調節水量的水門。
主持人:
聽說那條水圳原本是彎彎曲曲,糖廠將水圳改直?
陳萬吉:
是。
末完待續
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