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30)旅遊寫真簿:伊太利(2)

  
格主報告: 嗣後上網記事 以短文 為主,配合多量圖片,感謝上天賜給我機會,能繼續完成我身為先代人應盡傳承使命心願。
日日感恩!!
 (網路圖)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30)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端午節 (點入網路)
park.org/Taiwan/Culture/Arts/Cyears/b234/index.htm - 頁庫存檔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 是夏季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日。 一般傳統的說法, 都認為端午源自於紀念屈原的活動。 然而, 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 歷史卻比屈原的傳說 ...
戰時中的溪湖: 

    溪湖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轟炸目標注重於,軍事基地及工業生產地域,本鎮明治製糖會社,因此被炸的很慘澹,酒精工場全毀,製糖工場的蔗粕場連燒數日,近會社旁邊庄頭「劉厝」也受波及,炸彈投落民宅神明廳,幸得天佑無爆炸,如此神佑一般的事情,庄民大家慶倖而稱奇,感謝上蒼庇佑。
    位於會社北邊,往鹿港及員林,小火車鐵道分叉處,電力會社變電所西北角,
沙地上也被投下三彈,也幸無傷人。
    據說本鎮西勢厝一農民,牛車滿載稻草,適逢美機來襲,其群機轟轟聲音,驚動水牛,牛突狂奔致壓稻草之杉棒鬆綁,仰天豎伸,美機以為高射炮,回頭猛烈掃射,因此人、牛都被擊斃。
    美軍雖曾來襲溪湖,幸市區並無任何損壞,只有出外鎮民,零星傳回來遭不幸消息,多數是被掃射遇難的。
    反而位於本鎮北邊福興庄外埔機場,雖是偏僻鄉村,其被空襲慘烈損害是非常大,百姓也被炸死不少。

在當美軍大舉空襲台灣期間,我身在南部岡山「六一航空廠」服務,因此溪湖所發生的事,只是後來聽聞而知,真的身經險境是在岡山,岡山是日軍算一算二的空軍基地,有廣大的空軍機場以外,並擁有飛機製造、修理、保養工廠。
附近左營有日本海軍基地,台南也有空軍機場,離高雄港也不遠,為此形成美軍目標最大的空襲地區。

昭和十九年日軍,在太平洋諸島戰事不利,節節敗退,風聞盟軍要上陸台灣,本來處於後線基地的台灣,勢必當做最前線的戰場,日軍也待備應戰之決心。
昭和十九年(民國三十三年)十月下旬,盟軍不上陸卻大舉空襲之行,戰鬥機「克拉曼」做先鋒,大群的B29隨後投下大量炸彈,首日盟軍頗有成果,「六一航空廠」廠房也被炸毀數棟,左營練油廠被炸的連夜烈火沖空。
習日黎明,日軍採先攻為守體勢,出動大批飛行靈巧的「零戰」戰鬥機出海迎敵,防禦美機襲台,結果雖有戰果,仍因大批美機採波浪式的出擊,第二天也被空襲的無力招架,「六一航空廠」再被炸毀大半,並連工員住宿之「前鋒宿舍」也整棟被炸毀,輪夜班日間睡眠中的工員,被炸的血肉橫飛,有的肉塊飛粘在電線上,最慘一位是上半身被炸斷飛上屋頂,慘不忍睹。

入夜盟機仍不停的一波接一波來襲,左營的海軍基地為反擊盟機,十花五色炮擊彈如飛星般的飛馳夜空,加之盟機投下的照明彈照亮,暗夜空中頓時成為壯大燦爛景觀,較大的花火大會也不匹敵它,雖身在險境,大家都暫時忘我而觀。
第三天破曉前,日機發動大反攻,出動大小機種紫電、雷電、等重爆擊機以外,零戰,連被稱為「紅蜻蜓」的訓練機也參加自殺機隊,是以滿載炸藥,連機突進敵鑑毀鑑為任務,稱謂「突攻隊」。

黎明,轟轟烈烈整隊出動的機隊,到了黃昏一機、二機零零星星飛回基地,任為神風特攻隊的小型飛機是一去不回,十七、八歲的預科練生,隨機葬身太平洋,誰無父母,十數年父母用盡苦心養育成人,有無限前途的青年們,雖說為報國犧牲,遭到如此下場,實令人感慨無量,也深感戰爭之可悲,和平之可貴。
當天也曾目睹一機飛回到基地才墜地爆炸場面令人鼻酸。

第三天再度空襲時,「六一航空廠」只剩下發動機試運轉場以外,全部被炸平,不幸的事因此而發生,首先說明「六一航空廠」的防空措施,凡全廠通道地下全部都設有地下道,裡面有資料檔案室,地下道亦充做防空壕用,每隔約三十公尺就有設出入口,不幸事是其中有一段地下道,甲處出入口與乙處出入口被炸毀的大量斷垣殘壁杜塞,裡面困住有二、三十名避難工員,地面為欲救出受困工員,總動員進行挖掘工作,救難工作非常困難,因重機具隨廠房被毀壞,盟機又日夜攻不停,地下道離地面,深約在三,四公尺深處,其建物非常堅固,只用簡單工具挖掘進展緩慢,又避空襲,掘掘停停,空焦急也無補於事,應急措施,先破幾個洞使空氣能流通,此外趕工中不斷喊聲鼓勵受困人,終於約六、七天後救出淹淹一息的一男二女生還者,急送共濟病院急救。此仍我身歷其境之實事。

工廠全毀,但未接到軍方命令,廠負責人不敢輕易下令任何措施,工員只有每天接指示地點集合,分發便當,由組長帶隊疏散郊外待命,到十一月初旬有一天深夜,軍方接獲情報,說是夜,有大批B29會來夜襲,因此下令疏開,我們住「南開寮」室友將所有行李塞住入防空壕,由室長帶領疏散於附近甘蔗園,到午夜果然大批B29出現岡山上空,猛烈向地上掃射,當時避難的甘蔗園甘蔗只有二三尺高,不足以掩蔽人,因此大家避進較深的甘蔗溝,只有聽天由命,噠、噠、噠聲音帶著彈子如雨將身邊掃過,好不容易渡過漫長一夜,黎明,曙光照射甘蔗園,滿園散落無數彈殼,緊點人數,幸大家都平安無事。
已到如此窮地,大家商議,意欲暫時各自歸鄉待命,託室長轉告廠方,岡山街已被炸得面目全非,無法回去,歸北部方向的結一隊,由住台南熟悉路線的同事帶路,步行數小時到達台南火車站。

特別一提的事是,南部人之樸實、善良、親切,當我們受難路經各庄頭,路旁都備有茶水及蒸熱的蕃薯,任過路人免費取用,並祝大家平安言詞,深感溫心感激不盡,被招待蒸蕃薯之香味,訖今口齒猶香,實使我永久難忘。
我所述只是皮毛而已,偶爾看到李明進先生「B-25轟炸萬丹記聞」一文認為需大家共讀,茲轉載於下回請繼續閱看。(李明進先生「B-25轟炸萬丹記聞」記述)

★★★★★★★

旅遊寫真簿歐洲:伊太利(2)
茵特拉根
夢幻般的瑞士小鎮~茵特拉根
到瑞士旅遊,不一定要特別去尋找特殊的知名景點,重點是你有沒有時間更深入、更貼近這個仙境國家。
茵特拉根 Interlaken,其意為<兩湖之間>,這個山中小鎮位於瑞士伯恩州的布里恩湖與土恩湖之間,小鎮不大步行是參觀這個小鎮的好方法,她有 東、西兩個火車站,兩個火車站之間的大馬路就是小鎮的主要道路,渡假酒店、小餐館、Casino、藝品店.....小鎮很寧靜,許多自助旅遊的觀光客喜歡 到此長住
我很喜歡這個小鎮,這裡的旅館等級也都不錯,若有時間可以在這邊安排3晚的住宿,輕輕鬆鬆以小鎮為中心好好遊覽附近的景點。土恩湖景觀,以前搭乘黃金景觀 列車經過這個區域時超級想下車好好拍照,好好欣賞一下這裡的景觀,好好跟這塊土地零距離接觸........上個月中我終於辦到了,而且我在這邊的活動很 特別-------自行車旅遊,景色絕美,真令人感動! 我敢保證,不管你跟團來過瑞士多少次,若非如此深入親近這個地方,你無法真正感受瑞士的美。
參考資料(1)
blog.sina.com.tw/naoj0903/article.php?pbgid=76944... - 頁庫存檔
2009年3月24日 – 茵特拉根Interlaken,其意為<兩湖之間>,這個山中小鎮位於瑞士伯恩州的 ... 之間的大馬路就是小鎮的主要道路,渡假酒店、小餐館、Casino、藝品店.

 
 

 
  
 
 
 
 
 
 
 

 
 
 
 
 
 
 
 
 茵特拉根參觀水晶破玻璃廠結束
下回威尼斯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製作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29)旅遊寫真簿:伊太利(1)


  
格主報告: 嗣後上網記事 以短文 為主,配合多量圖片,感謝上天賜給我機會,能繼續完成我身為先代人應盡傳承使命心願。
日日感恩!!
 (網路圖)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29)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戰時中的溪湖:                          
據末期(續完)
1944年美軍B-29轟炸機實行全島大轟炸,每天來兩三次,被跑警報的台灣人稱為「定期班機」,先炸倉庫、再毀設備,尤其是軍事設施與物資,包括生產酒精的各個糖廠。四百六十家糖廠大多被炸成廢墟,只剩十六座(戰後為台糖公司修復)。二十七萬戶用電全部中斷,台北防空洞被擊中,六百人死亡。
     日軍所佔的塞班島、硫磺島、琉球一一為美軍收復,日本本土緊張萬分,日本軍機開始出現衝向盟軍軍艦的自殺式行為(一人一機突擊敵艦同歸於盡,謂神風特攻隊),當時神風特攻隊員,多數是特訓出來的十七、八歲的年青人,美軍也大力轟炸日本。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長崎丟下原子彈。
     8月10日上午7時50分,日本投降,由東京傳送英語廣播到重慶。這個消息的發出並不容易。當日本天皇面對廢墟般的國土,與節節敗退的日軍,決定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預料英語國際廣播會被軍方阻撓,所以外相東鄉茂德直接核發。因為日本軍事當局,尤其陸軍方面,主張決戰到底,就在這個廣播不久之前,陸軍大臣阿南惟幾還向國內國民廣播說:「就算是嚼草根,吃泥土,伏屍原野,也要戰鬥到底。」
     台灣島上人民足足遲了六天才知道這則喜訊。只有少數人在相互密談說,8月15日日皇首次播音,然而雜音很多,聽不清楚,判斷可能發生某種事故。8月16日,台灣人民終於讀到報紙號外,但由於懼怕警察,也不敢大聲歡呼。
     自尊心、榮譽感以及對美好未來的熱烈期望,塑造了台灣人民在中國政府尚未到台灣接收前的兩個月真空期間,表現最珍貴自重的一面。大家在各街各庄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既無報酬也無任何人命令,自動擔當起各地治安工作。從都市以至鄉下各角落,男女自動學習國語,已懂國語的人,自動當教師,無報酬開講習班,處處充滿重建自己國家的新興氣氛。至於在台的日本人,自負比台灣人優秀,於是雙方在潛意識中做精神上的競爭,共同維繫社會秩序,並且台、日人民之間互相安慰,互道珍重。
     九月六日,長期抵抗日本的林獻堂,以及其他五個人的功績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視,於是代表全島六百萬人,參加國民政府在九月九日由何應欽將軍主持,在南京舉行的受降典禮。
     台灣光復兩年,吳濁流在他「黎明前的台灣」一文中寫道:「說什麼外省人啦,本省人啦,做愚蠢的爭吵時,世界文化一點兒也不等我們,照原來的快速度前進著,因此我們與其嚅嚅不休於那些無聊的事,還不如使台灣成為烏托邦。比方掉了東西,誰都不會撿去;不關窗戶而眠,小偷也不會進來;吃了生魚片也不會有霍亂、傷寒之虞;在停車場沒有警察維持秩序,大家也很規矩地上下車;沒有人會弄髒公共廁所;做任何事都不會受人監視;走什麼地方都不會受警察責備;寫任何文章都不會被禁止出售;攻擊誰都不會遭暗算;聳聳肩走路也沒有人會說壞話,……這樣努力建設身心寬裕而自由的台灣就是住在台灣的人的任務,從這一點說來,是不分外省人或本省人的。
下回空襲的歷險談

★★★★★★★

 旅遊寫真簿歐洲:伊太利(1)

zh.wikipedia.org/zh-tw/米蘭大教堂 - 頁庫存檔
重定向自米蘭大教堂. 跳轉到: 導覽, ... 米蘭主教座堂. 米蘭主教座堂坐落於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據稱,是世界第二大教堂,規模僅次於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28)旅遊寫真簿:瑞士(6)


 

格主報告: 嗣後上網記事 以短文 為主,配合多量圖片,感謝上天賜給我機會,能繼續完成我身為先代人應盡傳承使命心願。
日日感恩!!
 (網路圖)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28)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開始,1939年歐戰爆發,二次世界大戰全面展開。
     日本對台政策再次改變。「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成了戰時日本殖民台灣的三大政策,為了配合南進政策,在很短的時間內,台灣重點式地發展鋼鐵、化學、製紙、金屬等軍需工業。而殖民政府耗資六千多萬日圓,在1934年完成日月潭水力發電廠,使台灣西部有足夠的電力可以供應這高速成長的工業化。1900到1925年間,台灣單一發展糖業,到發展農工複合產業兼植水稻(1925到1936),所以所謂工業設施,其實只有糖業加工。然而戰爭為台灣帶來金屬、機械、化學、橡膠產業(製軍用輪胎)與工業,另外也擴充紡織、木材、印刷設施。

     金屬工業最能說明日本人的急切。為了戰事所需,日本人全力來台挖金礦,以充實軍事支出,一改過去並非特別重視台灣礦業的態度。日本在瑞芳裝上現代化採金設備,到花蓮、九份、金瓜石、把黃金產量抽到空前絕後的最高潮。在中國獨力對抗日本的四年間,日本光是向台陽金礦(基隆顏家與三井合資)收購的黃金即達七十公噸。日本礦業公司(台金公司前身)被升格為「國策企業」。

     然而由於日本打算利用高雄港為南向南洋,北向東京的戰爭聯絡點,於是大力規劃高雄,建築重工業設施,煉油廠(產量為當時全中國大陸的一半)、海軍基地,企劃道路又寬又直。目前高雄寬直的馬路,工業集中過密,都說明了當年戰備遺留的影子。

     以下數字可說明「急速發展」的情況。在糖業巔峰期(1924年),台灣工業生產總額為兩億日圓,到大戰爆發前夕(1936年)已衝到三億日圓,十二年年間成長50﹪,自1936年到1942年的六年間,工業生產量倍增為七億日圓。大戰期間,台灣經濟結構,工業已佔47﹪,中日兩國開戰,殖民者擔心台灣人民的立場,小林總督開始進行急速高壓的「皇民化運動」,強迫台灣人做日本國民,向天皇效忠,嚴禁講台語,抓到不說日語的就佩掛慚愧羞恥的牌子(台灣人稱為狗牌)。廢除台灣服,砍燒人民家中的祖先牌位與神佛像,強制大家穿和服到神社參拜,祈禱日本「武運長久」。

  李天祿的布袋戲團,被迫演「皇民劇」,木偶穿上日本和服,講日本話,配樂則用唱片放西樂,木偶拿著武士刀在台上砍來砍去。巡查天天坐在戲場裡監看。皇民奉公會還強迫將台灣所有的戲劇,納入編制,禁一切帶有中國文化色彩的戲劇藝術。

1941年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美國參戰,從此太平洋戰事劇烈,殖民政府甚至要求台灣人改日本姓名,初始只有160人改,後來由於改姓名的家庭,無論在吃穿的物資配給,就學就業,都明顯優厚,所以到大戰結束,改姓人數增加至二萬人。\

1942年九月三日,呂赫若、呂泉生成立「厚生演劇研究會」,公演「閹雞」、「高砂館」、「地熱」、「從山上遙瞰街市的燈火」四齣日語劇。大稻埕的永樂座空前爆滿,由於「閹雞」從布景、道具、服飾、音樂,都帶有濃厚漢民族風格,最為轟動。尤其當時才二十多歲的呂泉生的閩南音樂,以南管小調「百家春」和台灣民謠「涼傘曲」、「採茶歌」、「六月田水」、「一隻鳥仔哮啾啾」、「丟丟銅仔」配合劇情發展。首演當晚,觀眾如醉如癡,隨音樂的節拍手舞足蹈,戲演到一半,忽然停電,戲劇被迫停演,反而激動了現場觀眾,反覆唱那些過去被日本改府禁唱的台灣民謠,光是「丟丟銅仔」就唱了四、五遍。有些熱情的觀眾還跑出去買手電筒,站在舞台兩側,以手電筒代替舞台燈光,要求繼續演出。「閹雞」就在手電筒的照射下演完。第二天,殖民政府的「台灣演劇協會」果然也下令禁唱這些台灣民謠。大為憤怒的殖民當局下令停演這些劇目。

     1943年一月,美、英與中國訂定平等停約,同年十二月,蔣中正與羅斯福,邱吉爾共同簽署開羅會議宣言,決定日本所佔取的中國領土--台灣、澎湖、東北,都要歸還中國。

     陷入戰爭泥淖的日軍需要軍費,於是加緊向全 人民索取黃金,不供出來就是「國賊」,並派人來家搜查。隨全島進入戰爭管制,連食物都開始分配,「台灣文化協會」己無餘力抗爭,從此銷聲匿跡。

  而代表台灣知識界抗日力量的台灣新民報【主要人物林獻堂、羅萬車、楊肇嘉、總主筆為楊雲萍】也在皇民化政策下被迫停刊,壽命僅五年。
  皇民運動施行更徹底的是學校的教育。隨著軍國主義越劇烈,教育的內容也隨日本國策而變化越明顯。不但每天朝會仍要向北鞠躬,拍掌遙拜天皇,還增加實施類似軍事的訓練,日據時最年輕作家葉石濤說,二次大戰末期他到小學當教員,朝會時校長訓話三十分鐘,內容總是「要為天皇而死」,全體小學生立正不能動,然後不斷重複踏步走操場,隨著時局惡化,有些法西斯傾向的教員把憎惡中國的怒火,發洩在兒童身上,被打耳光以致中耳炎。

生活在此時,自覺「好比雙重人格的人」,在公開場合裡,言行是日本人,回家就把有關日本的一切關在門外,過著說台灣話,聽中國傳統故事、閩南風格的生活。
  由於急於把台灣人變成日本人,殖民政府開始強迫性的義務教育,就學律高達89﹪,甚至還將培養師資的師範學校,升格為專科程度。

  台灣人在台灣固然過著徬徨的歲月,然而流落在大陸的台灣人,大多數際遇更艱辛。台灣人民並未捲入殺戮戰場,卻在中日兩方仇視的怒火中,背起難堪屈辱的擔子。作家林海音形容,當時日本人視台灣人為「中國間諜」,而中國人視台灣人為「日本間諜」。原來日本人從清末就已在大陸利用治外法權,保護台灣流氓在大陸走私、開鴉片館與賭場,從早期的福建,到後來作惡沿海各城市。這些已被大陸居民嫌惡的「台灣呆狗」,不但破壞了治安,也被日本利用為間諜,遭中國政府懷疑。有一些手段靈巧的台灣商人,卻能在這樣政經奇特、族群意識錯綜複製的世局裡做生意,建立日本、大陸、台灣的三方關係,深耕人脈,從中取利。

  戰爭劇烈,台灣物資缺乏,許多地方的古砲也被拆去煉鐵。(現在許多古蹟如基隆海門天險,淡水滬尾北門鎖鑰都只空餘砲台的石基,不見古砲)。失去自由的台灣人民,隨戰事激烈,進入戰時總動員管制體制,殖民政府勒令停止生產一切非戰略物資,衣食緊縮、實施配給制。
  糧食越來越缺乏,每人每天分配食物才0.4公升,五百六十萬人在生死線上掙扎。老百姓到處設法找黑市物資,農產受空襲與人工短少(被徵兵)影響而減產。然而軍方仍在搜索糧食。
  日軍把搜到的物資,全都貯藏在各地深山地下,軍用米、軍用雞、鴨、魚、豬,一應俱全。由於美軍奪下菲律賓,軍方急於將台灣要塞化,動員六十歲以下的所有民眾挖地下壕、築戰塹、隱藏物資、準備萬一美軍登陸台灣,日軍可以在深山打游擊戰。殖民軍方、警察與官員這時都好似失去理性,台灣人民稍有懷疑就會被指為「非國民」,大家只得隱忍自重,求活即可。

     吳濁流羈留在台北,不敢回鄉下,深怕無業者會被動員到更危險的高雄地區,他開始寫他醞釀已久的小說「亞細亞孤兒」,每寫兩三章就藏入煤簍中,隔段時間就帶回新竹鄉下存放。做為一個心情抑鬱的知識份子,他只得在這篇小說中,以台灣連翹這種生命力堅強,只要有個能探頭呼吸的地方,就匍匐蔓生的植物來鞭策自己,另以無花果默默開花的精神自我期許。整本書用意在說明台灣人的命運,求生欲望旺盛,意志堅強不屈服。

     台灣民間企業在這段期間內被大量兼併,如陳田錨父親陳啟清的新興製糖,由於戰爭期間生產所需的設備材料如電線,都需仰靠申請,被總督府下令由第一大的台灣糖業會社(三井集團控制)兼併。台灣人的金融機構也面臨同樣的命運,中部林獻堂發起的大東信託,以及北部顏家發起的台灣信託,都分別被納為殖民政府的台灣銀行關係企業。
未完待續...                       
 ★★★★★★★
  旅遊寫真簿歐洲:瑞士(6)
 
 
  
 
 
 
 
 

 
  
 
 
 
  
 
 瑞士結束

下回伊太利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