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取材自網路)

夢是一種主體經驗,是人在睡眠時產生想像的影像聲音思考感覺,通常是非自願的。研究夢的科學學科稱作夢學(oneirology)。做夢快速動眼睡眠(REM sleep)有關,那是發生在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色為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腦橋(pons)的刺激、呼吸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暫時性的肢體麻痺。夢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睡眠時期中,不過比較少見。在進入深度睡眠時發生的入睡狀態(Hypnogigia)被認為和作夢有關。

夢是一種意象語言。這些意象從平常事物到超現實事物都有;事實上,夢常常對藝術等方面激發出靈感。夢的形式包括了令人不悅的惡夢以及可能伴隨著夢遺春夢

絕大部分的科學家相信所有人類都會作夢,並且在每次睡眠中都會有相同的頻率。因此,如果一個人覺得他們沒有作夢或者一個夜晚中只作了一個夢,這是因為他們關於那些夢的記憶已經消失了。這種「記憶抹除」的情況通常發生在一個人是自然緩和地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經過慢波睡眠期而進入清醒狀態。如果一個人直接從快速動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話(比如說被鬧鐘叫醒),他們就比較可能會記得那段快速動眼期所作的夢境(不過並非所有發生在快速動眼期的夢都會被記得,因為每個快速動眼期之間會插入慢波睡眠期,而那會導致前一個夢的記憶消失)。

真正的作夢只有在人類身上被直接證實發生過,不過很多人相信作夢也會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動物已經確定會有快速動眼睡眠,然而他們的主體經驗卻難以確定。平均擁有最長快速動眼睡眠時期的動物是穿山甲哺乳類可能是大自然中唯一,或者至少是最頻繁的作夢者,因為和他們的睡眠模式有關。

也有人認為上述有關夢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夢只是人睡眠時的一種心理活動,夢中的心理活動與人清醒時的心理活動一樣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夢中 離奇的夢境是因人睡眠大腦意識不清時對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產生的錯覺引起的。如,人清醒心動過速時產生的似乎被追趕的心悸感,在夢中變成了被人追趕的離奇 恐懼的惡夢,人清醒心動過慢或早博時引起的心懸空、心下沉的心悸感,在夢中變成了人懸空、人下落的離奇恐懼的惡夢。夢中經常能感覺到一些人清醒時不易感覺 到的輕微的生理癥狀,是因人睡眠時來自外界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小,來自體內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強引起的。

夢亡弟夢到,他在奉仕佛寺後就不再夢了

夢亡弟夢到,他在奉仕佛寺後就不再夢了

附註︰此托夢全文已在生命與靈魂發表,因故事之需轉載本文內。

五弟去世後,在百日內夢中見過三次。

也許,做百日所夢,是真的已到佛寺服務,有固定歸宿,不必再在冥冥中漂泊而不再現身。也許我已遷離老家(老家被開闢為道路,不得不搬家)而五弟,不識新宅因此夢中不再出現,此奈我親自遇到的事實…

亡弟第一次託夢︰

古傳亡故者,亡後第七天魂會歸來,確認自己死亡事實,五弟亡後第八天顯現我夢中,夢中五弟含笑說:三兄我回來囉(當時意識中,已知五弟亡故)。

全部夢境過程:時,黃昏,在一室正四方形的客廳內,向北有一道門,朝西有一口寬闊的窗戶,窗外左邊有如校內的草庭,右方是齊列的校舍,室內東、西、南排設長形椪椅,中央置應客低腳桌,我與四弟、鋕松、阿發等在室內,向北的門被開,聽大兄的聲說:「阿華返來囉!」,大家 一齊站起,向門一看,大兄牽著五弟的手進來,五弟微微露出笑容說:「三兄我返來囉」,大兄牽五弟坐向西的椪椅上,五弟尚未坐穩,則瞇著眼並用手遮住眼睛,因傾西的陽光,由窗戶射入照在五弟的臉,瞬間腦中閃爍,俗說:「亡者怕陽光」一語,趕緊將五弟,牽移坐窗戶下向東椅上,大家關心,五弟是否適應新環境﹖(夢中知悉五弟,已去逝)閒談中,五弟說:「想要去溪湖國小校庭看看」,夢境變在,溪湖國小校庭國旗台前,我們下車站在國旗台前,五弟坐在阿發駛的轎車上,無下車只在車上,觀覽四周校境,日頭漸漸落西,四周變昏暗,五弟臉部,忽然憔悴失去原有的光彩,好像很疲倦的樣子,我想,陰陽界不同,可能是耍回去的時間到了。夢境再轉原來的客廳,四弟媳在推促「素鳳」說「這素鳳真殽趖,要娶你五叔去美國,路頭遠,飛機的時間到囉也咧趖」,素鳳一言不發,慢條斯理的在整理旅行袋。夢完。

亡弟第二次託夢︰

依照五弟遺言,火化後隔天,五弟又再在夢中出現,此回是夢中由媒靈者,牽亡出現的五弟,奇怪是五弟不見身,只顯微笑的頭部,又是只叫一聲三兄,其身軀卻好像長方形朦朧白色,如神主牌般的形狀,火化後只顯頭部,何其靈異。

全部夢境過程:夢中埸境,我在一家鄉村的雜貨店形的超市,其店建物像一間木造倉庫,店內昏暗,貨物排設在古式的木架上,及地上的木箱內,類似古早阿爸的乾仔店排設。店主是一位矮肥、禿頭七十餘歲的老人,其人很有親和力,店後面有一間廣闊,像一間包裝埸的場地,裹面隱約傳出人聲,老店主說,後面有人在牽亡。忽然聽內面傳出大兄的聲說:「出來囉 阿華出來囉」我聽大兄的聲,由店主引導下進入裹面,齊個室內彌滿香火味,中間排設祭拜的祭品,排列祭品的祭桌大約有二丈長,寬約三尺半闊,前面排五牲、香爐、臘燭及銘旗(導幡)後續排列菜碗、粿餅、糖果等類,四周有二十餘人圍看,左邊牽亡者在施法是女紅姨。我進入時,香爐前煙霧中,已朦朦朧矓浮現,五弟臉部的輪廓,非常驚奇,膛目細看,五弟的面部輪廓,已很清皙的,顯現在香爐前面,我靠近,五弟唇間一動,叫聲「三兄」莞爾一笑,但其清皙頭部以下,則是呈現,朦朧長方形的白霧,不見軀體,當時的我連聲喚叫:「我相信!」「我絕對相信! 紅姨真的會牽出亡魂出來」,喚著 喚著淚水一直流下來。夢完。

亡弟第三次託夢︰

做百日後:夢見五弟在社頭鄉市內,有十字路的街道,向西的一座佛寺相見。所夢見的佛寺,與街路的商店平排,寺名好像「清佛寺」或「清光寺」規模不大,我由左傍門進入,正殿安奉佛像及數尊神像,左右兩傍偏殿,走廊舖紅四角地磚,上面置八仙桌,做為處理事務用,五弟坐向外,正忙於處理寺務,舉頭看我進入,隋即起座,滿面笑容,牽我的手,帶我到傍邊椅寮坐下,說他在此服務。其容貌紅潤,頭髮烏光整齊。(此夢尚未查實,是否有類似此寺的存在)。

我心內在期待,五弟對年(周年忌)農曆九月初五日(因閏年,俗說:死人無闊月,應俗,以足十二個月做對年),是否再出現我夢中? 可惜前後三天,都未在夢中再相見。

默思,也許,做百日所夢,是真的已到佛寺服務,有固定歸宿,不必再在冥冥中漂泊而不再現身。也許我已遷離老家(老家被開闢為道路,不得不搬家)而五弟,不識新宅因此夢中不再出現,此奈我親自遇到的事實。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七月十八日街普

七月十八日街普

憶起未統一拜拜前,溪湖庄內農曆七月整月,由各莊頭輪流每日舉行拜拜,七月十八日是輪溪湖街,街普,是日各商店將店面一半排列祭品,各展誠敬,宛如祭品、祭埸大競賽,各店面都排放有三、五十盤精心思維祭品各展其枝,讓路人評判。

當天設宴邀請親朋好友,飲酒做樂普天同慶,真佩服古早人智慧,該時代人民勤儉,三餐簡單,平時難得有魚肉入口,利用六月冬稻仔收割、播田畢,盛大舉行中元大拜拜,以豐富祭品,大請陰界好兄弟,並難得的農閑期一個月中,各莊頭輪流,邀請親朋好友聚餐大祭牙齒,是一舉兩得的盛會。

俗說:「長工望落雨,乞食望普渡」。乞食也有所謂「大日」,溪湖境內自古就有,媽祖生、七月中元、謝平安等拜拜有宴客習俗。當天聞聲而來乞丐群集該處,宛如乞食大會,此天是乞討最豐收的一天俗謂「乞食分有麼會弄扙仔花」也是最歡喜的一天,真是普天同慶。

十八羅漢,目蓮救母

十八羅漢(取材自網路)

分別為獻香尊者、開心尊者、誌公尊者、目蓮尊者、達摩尊者、布袋尊者、進花尊者、梁武尊者、降龍尊者、進燈尊者、戲獅尊者、長眉尊者、老僧尊者、飛鈸尊者、悟道尊者、進果尊者、觀經尊者、伏虎尊者。

學佛的有分層次,最高的是菩薩,然後是尊者,過來是羅漢(相當於研究生),最後是下羅漢,而十八羅漢是屬於尊者層次的。每一個羅漢都是因為帶有慈悲心,有救世的心,才得以當上羅漢。

目蓮救母(取材自網路)

關於十八羅漢的傳說故事,最有名的就是「目蓮救母」。目蓮的母親因為某些原因被人家抓到地底下,小時後便沒有母親陪伴,他發下願望:人人都有父母陪伴。有 天,他就下地獄救母親,當他把母親救出後,經過十八層地獄、十殿時,他發現地獄裡有些人下刀山、下油鍋,經歷許多痛苦,覺得人為什麼在世間的時候,不好好 做人,以後才不會下地獄。目蓮就是有這種慈悲心:希望在生的人能好好做人,死後才不會下十八層地獄受苦難,因此中元普渡的時候,會祭拜木連尊者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都知道農曆七月是俗稱的鬼月也是中元普渡祭拜好兄弟的日子 ,但它的由來及習俗也是很多人所不知的??

鬼月的由來,事實上就是由佛陀弟子目蓮尊者的故事所延伸來的,因目蓮想念過世的母親,曾用神通看到母親因在世時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並且在地獄裡遭受餓鬼吃不飽的苦刑。

於是,目蓮就千辛萬苦趕往地獄,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缽盛飯給母親充饑,但是目蓮的母親還是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就深怕被其他惡鬼搶食,因此,就受到佛陀懲罰,當目蓮母親的貪念一起,飯到口中就立刻變成火炭,使得她不得下嚥。

目 蓮看到母親受苦受難,雖有他有神通,卻救不了母親,感到十分痛苦,懇求佛陀告訴他解救母親的方法。佛陀說:「你的母親生前罪孽太深重了,不是你一人之力可 以化解,必須仰賴十方僧眾,在7月15日備百味五果共同祭祀,才能解救。」於是目蓮就舉行法會,誦經施食,終於解救母親的靈魂。

從此以後,佛教徒們都會在這天舉行功德法會,為孤魂餓鬼超渡亡魂,這便是台灣在鬼月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事實上,現在普渡好兄弟就是從「目蓮救母」這樣一個具有教孝的正面教育故事開始的。

不過台灣中元節的祭典是隨著早期的大陸移民傳來,但是由於台灣的歷史特殊,在移民的過程裏,死於海難、兵災、番害、瘟疫的,不可勝數,而一般民眾又害怕無人祭的幽魂餓鬼會為害人命,所對於普度特別重視,才會在今日每到農曆7月都有大規模的祭祀活動。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中國敬奉八仙日本為何崇拜七福神?

中國敬奉八仙日本為何崇拜七福神?

十餘年前旅遊到岳陽,參觀在洞庭河湖畔岳陽樓主樓輔亭之一三醉亭",是一座仿宋建築的方亭,為岳陽樓主樓輔亭之一。佔地面積為135.7平方米,高9米,為二層二簷。頂為歇山式,紅柱碧瓦,門窗雕花精細,藻井彩繪鮮豔,外形裝飾華麗、莊重。

當地地陪曾說一段八仙之一呂洞賓在此三醉樓的故事。有一天八仙約定在三醉樓聚集,一同要渡海到東瀛一遊,在三醉樓飲酒時,好酒呂洞賓大醉不醒,眾神因予定時刻迫切,無奈將呂洞賓留下七仙漂洋過海東瀛,因此日本缺呂洞賓一神只有七福神之傳說。

上記只是地陪杜撰故事,關於八仙、七福神傳說自網路取材如下做為參考。

八仙的傳說: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取材自網路)

朱月明 整理(

)八仙是在中國民間的眾多神仙中,家喻戶曉,影響最大的神仙,他們是漢鐘離、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藍採和、還有何仙姑。這八位神仙各有 道術,法力無邊。有關他們的傳說也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尤其是吳元泰的《東遊記》所述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

八 仙在給西王母拜壽完畢,辭行之時,忽然望見東海白浪滔天,風濤拍岸,浩浩蕩蕩,無涯無際。洞賓說:“久聞東海廣闊,其中海市蜃樓時有時出,不如今日我們乘 興東遊,暢觀其景怎麼樣?”鐵拐說:“好啊。”果老說:“今日我醉了,還是另擇日子吧。”鐘離說:“人不易齊,興不易起,況且龍華會就在附近,從此處游過 去,即赴了龍華會,又回家了,豈不一舉兩得?”眾人皆稱好。於是八仙辭別王母及眾仙,飄飄東遊而去。

鐵拐李第一個過海。只見他把手中的拐杖 拋入東海,拐杖象一葉小舟,浮在水面上,鐵拐李自立其上,乘風逐浪到達了對岸。緊接著鐘離將拂塵投入水中,站在拂塵上,穩穩當當地渡過了東海。輪到果老 時,只見他不緊不慢地將他的紙疊驢投入海中,張果老倒騎在驢背上,向眾仙揮揮手,一會兒就到了對岸。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佇立荷花之 上,隨波漂遊到了對岸。隨後,洞賓以蕭管,湘子以花籃,採和以大拍板,國舅以玉板投入海中,各自借助寶物大顯神通,游過東海。

八位仙人告別了東海,逍遙自在地去赴神仙會了。

( 資料來源:《東遊記》)

神話故事:八仙橋((取材自網路)http://www.epochtimes.com)

過去湘潭沒得這樣繁華,雨湖岸邊盡是山嶺,什麼鳳竹嶺啦!石塔庵嶺啦!湖頭嶺啦!在雨湖西岸,有一座叫長壽山,為什麼叫長壽山呢?因為山上住著一個姓鄭的 長壽老人。他頭髮鬍子全白了,身體卻非常健旺,做起事來青年伢子都比他不上。誰也不曉得他到底有好多歲數百。有的說他有一百四十多歲,有的講還不止哩。

他 一個人住在山上,搭了一個茅棚子,每天砍柴、打獵、種地,樣樣都行,他種的莊稼又多又壯;他種的菜,□□又大又好;他要打獵,百發百中。所以他的東西吃不 完,用不完。但他自己非常儉省,把剩下來的東西都周濟了窮人。只要是來求他的,不分是認得的鄰捨、朋友,還是不認得的過路行人或叫化子,他都盡力幫助。有 時他周濟了別人,弄得自己都沒得飯吃了,他就採點樹葉、野果充飢。

有天晚上,他在月光下打草鞋。忽然,一陣清風吹來,從外面走進八個人,其中還有一個女的。頭一個是白鬍子老倌,手上拿著一個漁鼓簡,他對鄭老伯說:“老丈!我們路過此地,想借寶地歇息歇息,不知行不?”

鄭 老伯高興地說;“只要你們不嫌棄,不過我這茅棚子太窄了,怕你們坐不下。”長者說:"不要緊,我們擠一下就是了。”說完,八個人都進了屋。說也奇怪,平日 連進三個人都覺得擠的小棚子,現在擠進八個人,還覺得變寬敞。鄭老館正在有點奇怪,卻聽其中一個穿得破破爛爛,黑臉,拐子,身背酒葫蘆的連腮鬍子說:“老 丈,我們幾位肚都餓了,你這裡有點東西吃麼?”鄭老相連忙悅:“有!有!想必你們幾位是從遠道來的,餓急了,我今天正好打了一隻兔子,就拿來款待客人 吧!”說完,從旮旯彎裡搬來一缸酒,又端來一蒸砵噴噴香的兔子肉,放在一張竹子編的小方桌上。

一個手中拿著一支玉簫的書生提議說:“今夜月 色甚好,我們移至湖邊,對月暢飲如何?”那個連腮鬍子首先拍手叫好,其餘幾個也表示贊成。他們就一個提壺,一個端盆,一個搬桌子,來到雨湖邊上,各人尋來 一塊麻石作為坐凳,一直飲到月亮偏西,鄭老伯也就招呼他午到月亮偏西,一會兒給他們燒水泡茶,一會兒又到山上給他們採果了下酒。眼看月亮快要落山了,星星 也眨著眼睛在打瞌睡,八個飲酒的,也都一個個醉眼朦朧了,一個敞胸露懷的大肚子對鄭老倌說:“老丈,勞累了你一晚,我們如何報答你呢?你想要什麼吧,我們 都能辦到。"

鄭老倌搖了搖頭說:“我什麼都不要。"

連腮鬍子說:“你的茅棚子這樣小,你不想要一棟好房子嗎?”鄭老伯微笑石說:“大地可以為廬,何況我現在還有這個茅棚子遮身,足夠了。"

一個五綹須,長眉長目,身背寶劍的道人說:“老丈!人間福祿壽喜,隨你挑選。"

鄭老伯說:“我把富貴福祿看成是繩索。我不願讓它捆住我的手腳,至於壽嘛,老死一關,人人逃脫不了,聽乎自然吧!"

這時,那位美貌的女子開口了,她說:“人間福祿壽喜你都不愛,想必處看破紅塵,想超凡成仙吧!"

鄭老清說:“常言道得好,無煩無惱即神仙,我天塌下來也不曉得愁,早已是人中之仙了。

經過大家再三要求,鄭老倌想了一會說:

"你們硬要我提,我就提一個吧!就是我們這座兩湖方圓幾十里,從湖這邊過湖那邊去,要走半天,太不方便了。你們要能幫助修架橋,方便方便大家,就太好了。”

大鬍子黑臉拐子連忙說:“這個容易,我們答應你。”

八個人出去了,鄭老倌沒有跟出去,他在家裡給他們燒茶水。等茶燒好了,給他們送茶去時,只見一座大橋橫架雨湖之上。那八個人正人橋上走下,朝汀江去了。鄭老倌在後面一邊喊,一邊追,忽然飛一八朵祥雲,八個人向鄭老倌揮了揮手,登上祥雲飄走了。

鄭老倌回到橋上,細看大橋,橋是由八塊麻石搭成的,平平整整,寬寬敞敞。他滿心歡喜,在橋上來回地走著,一直走到天亮.

第二天,附近的百姓看見了這座橋,一個個高興得了不得。大家根據鄭老倌說的情況,猜準是八洞神仙下凡來了,便將這座橋起名八仙橋。橋那邊的一條小街,因為八仙踏著南花步在這裡經過,就叫南步街。後來,年代久了,八塊麻石磨損了,又重修了一次,還是照樣用的八塊麻石。

 日本七福神1(取材自網路)

  =南無大日大聖不動明王=  

    七福神是來自不同教派:道、佛教、道教、婆羅門教......
  
多數說的七福神是:

  惠比須/惠比壽(えびす):漁神
  大黑天:財神
  毘沙門天:戰神
  弁財天/弁天:智慧、音樂、辯才女神
  布袋和尚:知足快樂之神
  福祿壽:來自中國福、祿、壽神的合體
  壽老人:長壽

  還有些說〝吉祥天〞都是七福神之一。
  資料都是從日本網頁來的。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土地神,地基主

土地神(取材自網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土地公像(攝於美國洛杉磯天后宮)

土地公像(攝於美國洛杉磯天后宮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

土地神乃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编辑] 土地神的起源

中國自古就有土地神的崇拜,左傳通俗篇有云:「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為守護社里之主,謂之上公。」。所謂土地神就是社神,其起源是來是對大地的敬畏與感恩;說文解字:「社,地主也」,顧名思義,社就是土地的主人,社祭就是對大地的祭祀,又有后土之說;禮記:「后土,社神也」;史記·封禪書:「湯以伐夏,祭告后土」,後漸由自然崇拜轉化為人格神;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此似為社神人格化之始。

在一般民間的信仰中,神明多半會有明確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處很多,眾說紛紜,傳說之多不勝枚舉,此舉兩例。

一說為:周朝一位官吏張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勤政愛民,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百零二歲,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故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發展。

另一說為:周朝時,上大夫的家僕張福德(或張明德),主人赴遠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張明德帶女尋父,途遇風雪,脫衣護主,因而凍死途中。臨終 時,空中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蓋為忠僕之封號,上大夫念其忠誠,建廟奉祀,周武王感動之餘說:「似此之心可謂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 者。

民間信仰中,土地神是有任期限制的。甚至有德之人死後,可被上帝封為土地神。如蒲松齡 聊齋誌異書中,就有一位溺死於河中的「王六郎」鬼魂,頗有慈愛之心,不忍以一位抱著嬰兒的婦女為替身,被上帝任命為山東招遠鄔鎮的土地神。

[编辑] 土地神的神格與職能

一般來說土地神是基層的神明,專家學者認為土地公為地方行政神,保護鄉里安寧平靜。也有學者其認為其屬於城隍之下,掌管鄉里死者的戶籍,是地府的行政神。

故漢族許多地區的習俗,每個人出生都有「廟王土地」——即所屬的土地廟,類似於每個人的籍貫;人去世之後,道士做超度儀式(即做道場)時,都會去其所屬土地廟作祭祀活動。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屬,到土地神廟,稟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

閩南台灣人則認為,土地神可以保佑農業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土地神是功能性極強的神明。一般說法,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祇,為鄉里之神。

[编辑] 土地神的造像

在台灣,土地神的造像有多種。一般都是以長者形象出現,但服飾則有所不同,市區、鬧區的土地神像多為富人樣貌,甚至手持玉如意、金元寶、銀錠。田野地區的土地神像一般多持柺杖。山區的土地神像,則有騎馬、騎虎甚至騎龍、麒麟的。有些地區會將土地神像以文官樣貌呈現,以崇高其神格。

台灣傳說「土地神轄山中虎」,而土地神坐騎也常被認為是虎,也有傳說虎神能守護廟境。故許多廟宇會在土地神的供桌下供奉一座虎的雕像,謂之「虎爺」、「虎將軍」。

[编辑] 土地廟

土地廟,又稱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

[编辑]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小廟,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编辑] 祭祀

  • 土地公生日:農曆二月初二
  • 土地公得道升天日:農曆八月十五

諸羅縣志》:「中秋祀當境土神,與二月二日同;訪秋報也。四境歌吹相聞。為之社戲」,故所謂春祈秋報即與上述兩日相同,現今之祭儀應為舊有社祭習俗之變。

  • 作牙:「作牙」,習俗上舊曆每月的初二、十六,商家都祭拜土地公,稱之「作牙」,又稱「牙祭」、「作禡」。
  • 掃墓:民間認為土地神乃墓園之守護,故掃墓前需先祭拜土地神,答謝其看守墳墓之辛勞。

如何祭拜「地基主」 (取材自網路)

「地基主」是個住宅的神明也稱「開基主」、「宅基神」或「地靈公」,跟「灶神」一樣都是保佑閤家平安、事事順利的神明。「地基主」的官階很小,類似聯絡官的工作。除了保護這個家成員外,也有傳遞家裡功德是非的工作。


為 什麼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因為你做的每件事,會透過各階層管道傳到城隍這邊。最簡單的一條管道就是地基主通報給土地公,然後傳給城隍的功過科科長,紀錄下每 個人的功過後,交文判官做最後整理紀錄在功過簿之中。當人往生了後到了地府,城隍會依照功過簿上記載的做第一次審判,然後將此提交閻王的幕僚做最後定奪, 因此說,地基主是家庭的最基礎的神明。

一般在每月的初二、十六拜土地公,另拜地基主(一般來說這個習俗會省略)。但是在搬家(特別是搬入 曾經有人居住過的房子)或安神位或年節如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尾牙、除夕時也都要祭拜地基主。拜完後祂會拿著你祭拜祖先的供 品,到幽冥界交給你的祖先,順道通報你們家人在陽世間做的好好壞壞的事項,讓城隍等能忠實的把你們的行為記錄下來,等待你們過往後的審判。所以地基主官階 雖小,可是得罪不起的。

關於拜地基主為什麼不能用桌子?緣故來自於,祂曾經為了保護家裡的一個成員,和一個鬼差交換身軀,因此祂身材不高,大約只有3~4尺高(大約100~120公分)。所以祭拜地基主的供桌不能太高,否則你就是在欺負祂,一般會用椅板凳當供桌。

地基主是住在家裡的最後面,通常是跟「灶神」住在一起。因為祂不是很高階的神明,所以都放在住家的最後面最裡面祭拜(一般都是在廚房)。

祭拜時間通常在早上十一點到下午一點之間。然後,祭祀準備的東西是簡單菜盤,一個滷蛋,最重要的是一支雞腿(這是祂的最愛),一碗白飯與一個菜湯(另外不一定要準備水、酒)。金紙方面:四方金(大刈金)三支,另一支四方金(大刈金)當作插香的座即可。

另外,有人說祭拜要準備水或酒三杯, 事實上,因為地基主祂非神格而是類似於好兄弟的靈(介於半神半鬼),所以讓祂喝了酒後,很可能會誤事或反來作怪,所以,我建議不要了。另外,還有一種說 法,準備金紙時,要燒經衣給地基主,這個也是不必要的,因為說了,地基主是個小小的官神,所以祂有祂的官服,而經衣是燒給我們幽界祖先用的,所以在此地不 適用。

再來還有人說,除了祭拜地基主,還要祭拜地基婆,所以拜拜時要準備兩副碗筷,這個也是不用的。因為地基主祂是個官,所以我們要祭拜,但不是每個地基主都有「基婆,又祂也不是官職,所以不用特意祭拜。

如何呼請很重要,要不然請到孤魂野鬼來做客就很麻煩了。要唸:「安請某某某地址的地基主神,弟子今天準備簡單菜飯祭祀,請您保佑全家大小平安順遂」。

等1柱香過了三分之一就可以擲筊問祂享用完供品了没,是否可以燒化金紙了。等準備的金紙燒化完了,最後才把那一疊插香的金紙與香燒化掉。

還有人說,「因為地基主是所有的神裡面最小的,如果太晚燒紙錢的話會被其他的神給搶去」。這個也是不對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祂神職小,受供時間有限制。所以為1柱香的時間…。

地基主(取材自網路)

地基主: 是自然神,為一家建物的宅基而已,又稱為「宅基神]。所謂地基主,即先住該宅的守護先魂。地基主都無神像,但家家都會祭拜。若地基主作祟,就會使居住者家庭不合睦,甚至使居住者不平安、影響財運與事業、造成不順狀況。

一般民間於遷入宅時 拜地基主之外,每年節日也要祭拜地基主,以示尊重感恩。

有些地區則與拜福德正神相同土地公一般,每月初二、十六都祭拜地基主。或有節日時再祭拜.敬拜之供桌不要太高 據了解地基主身材較為矮小

準備供品:
五味飯(也就是簡單的日常飯菜,家裡有什麼就拜什麼,但最好是有菜有飯有雞腿最佳)、茶或酒三杯。

準備金紙:
刈金大小各一支(也有人用福金一支)

拜拜時間:
在過午時以後,天黑前祭拜即可.

拜拜位置: 在房子後方 朝後面方向祭拜即可.

可唸安土地真言.招請...

 華人 敬鬼神 拜天地 俗話說"有拜有保庇",其實拜好前可以 擲交杯 看是否滿意.

雲林借屍還魂靈異事件

雲林借屍還魂靈異事件

本案發生於1949年,當時轟動全台,新聞也有特別報導,不久此靈異事件漸漸被世人淡忘,經過五十年完全被忘掉,現資訊科技發達,網路宛如一座寶庫,也像一本天書,要什麼都能找到完整詳細資料,為配合農曆七月應景故事,偶然發現此記事,重新憶起當年轟動一時的靈異案件,太玄太奇了!!
為此將網路上詳細記述文轉載於下,供大家共思不可思議冥界的奇異。

發生在台灣的一件轟動的靈異事件(取材自網路)

今年的7月30日,東森新聞報刊出了一則報導
雲林婦人40年前死而復生 內心成17歲金門少女
2007/07/30 18:16
東森新聞報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早在50年前,的灣曾經發生過疑似死而復生、借屍還魂的案例,雲林一名40多歲的婦人,被醫生斷定死亡後三天三夜竟然離奇甦醒,但腦子裡裝著的卻是金門一名17歲少女的記憶。

「我 有說我叫朱秀華,我是坐船過來的。」頭髮斑白,雲林這名已經70多歲的老婦人「現在」叫做朱秀華,但您可能不知道,在40多年前,她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吳 林罔腰。當時她因為生重病,被醫生斷定死亡,沒想到三天三夜後竟然離奇醒了過來,但卻像得了失憶症一樣,完全不記得週遭的人,是更令人意外的是,她自稱叫 做朱秀華,只有17歲,為了躲避八二三炮戰,從金門搭船來台灣,但被人推下海,醒來後身體就變成這樣。

記者:靈魂出去有看到光嗎?
朱秀華:有啊,有看到神接人。
記者:接什麼人?
朱秀華:我不會講。

口音帶著濃濃的金門腔,有如死而復生、借屍還魂,當時誰也不相信,但沒想到向金門求證,真的有這個人,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原本不識字的的她,竟然變的會寫字,而且字跡工整漂亮。鄰居:「原本她不太識字,但後來字寫的很漂亮,認識字很多。」

醫生的解釋則是:「急性壓力反應之後,這是去人格化現象,去真實感。」醫生解釋,受到巨大壓力會產生精神錯亂,死亡三天也可能是當時醫學不夠發達才會誤認死亡,也讓原本撲朔迷離的傳說,用科學的角度來看,有了另一種不同解釋。
http://www.ettoday.com/2007/07/30/138-2133952.htm

我不知道東森為何今年又去追這條?
很多人可能已經不記得這件事,這在當年可是轟動海內外的事件
以下就是事件始末:

朱秀華借屍還魂

版本一

菜姑朱秀華也是一個非常傳奇性的人物,故事是從823炮 戰說起。由於金門發生戰事,不少金門人乘船到台灣來,當時,年輕的朱秀華便是其中之一。船到了台灣,有七八個本地(台灣)的漁民發現有一艘船,靠在沙灘 上。船上的人幾乎已死亡。唯獨朱秀華尚未死亡,她當時雖然尚能發出聲音,但是已奄奄一息。其中一個老漁民便給她灌水,朱秀華很感激這位漁民救她一命。其中 六、七個有貪念漁民們發現朱秀華身帶黃金,便分了她的金子。其中一個比較善良的漁民,說他沒有子女,很想把朱秀華收養為子女。但是,那六、七個有貪念的漁 民不同意他收養朱秀華,因為他們害怕,日後她會向法院告發她的黃金被他們侵佔一事。甚至威脅那位想收養朱秀華的漁民,說︰「如果你這樣做,我們會把她跟你 一齊丟入海裡。」結果朱秀華被淹死。她的靈魂飄到台西鄉的安溪湖。當地的王爺(張、李、莫三王爺),便把朱秀華的靈魂招過去。算算她是陽壽未盡,便說︰ 「在麥寮有某某人,平生很善良,但是他的太太快要過世,你的靈魂現在可進入她的肉體,這個人名叫林罔腰。」三王爺遂與玄天上帝溝通,祂認為當時麥寮需要宗 教,以加強善良民風,而朱秀華日後可在該地蓋廟。於是,張/李/莫三王爺遂將朱秀華的靈魂,安置在林罔腰的肉體中。朱秀華借屍還魂的事,很快便在當地傳開。

向田野調查小組述說朱秀華故事的是一位張先生。他告訴我們,上述的故事是朱秀華親自告訴他的。他說他當時年少,有一天,他跟他媽媽在路上,看到有很多人在圍觀。他便問圍觀人究竟發生甚麼事?他才知道大家想看看借屍還魂的朱秀華,張先生也非常好奇,很想看看朱秀華,但是,由於圍觀的人實在太多,張先生母子二人根本擠不進去。可是,朱秀華不久竟走出人群,指著張先生母子二人說︰「你們兩位進來」。朱秀華便把她的身世告訴他們,她說她跟張家母子二人有緣,但她在麥寮則人地生疏。張媽媽立即對朱秀華說︰「既然這樣,那我結拜為姊妹好了」。自那時候起,張先生便叫朱秀華為阿姨。其後,張氏家族與吳氏家族也有聯婚。於是,張先生與朱秀華之間的關係便更密切。張先生自稱有陰陽眼,並跟隨朱秀華到過地府陰間四五次。

在我們與張先生交談之間,朱秀華也來到麥寮鎮東宮。

版本二

民國四十八年間,金門小姐朱秀華借著雲林縣麥寮鄉麥津村山路九十五號,得昌建材行吳秋得先生的太太林罔腰之肉體還魂,其事情之來龍去脈,簡述於下:

民國四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共軍砲擊金門,島上居民傷亡甚多。未受傷的百姓,因恐發生戰爭,紛紛乘漁船向外海逃命,來台灣謀生。其時,朱秀華的父母朱清、朱蔡蕊帶著女兒朱秀華亦向外 海逃命,不幸,被共軍砲打死了。因為朱秀華走在前面,不知父母死亡。朱秀華本人亦因腳受傷而逃進一漁船。該船行駛不久,不幸又被匪砲擊中而不能操作,在海 外漂流了三、四天。在半沈半浮之狀態下,被滿潮送上雲林縣界的台西鄉外海的海豐島。不久,被當地的漁民發現而前去查看,發現裡面約有老弱婦孺二三十具的屍 體,其中只存一位未斷氣,即年紀約十八九歲的女子(即朱秀華)。 繼而,發現船上有很多的包袱及死屍上的金飾,遂爭先恐後的搶奪。當時朱秀華被漁民的喧嘩聲驚醒,睜開無力的眼皮,望著漁民,用有氣無力的聲音哀求眾人: 「若有人救了我的生命,甘願終身作妾作婢或女兒。」但是這一群漁民已財迷心竅,只顧搶奪財物,根本不理會朱秀華之求救。當財物搶完後,惟恐有後患,遂不顧 朱秀華的死活,大眾合力將漁船推離岸邊,可憐的朱秀華就活活的被害死了。在各漁民搶到財物之時,朱秀華曾聽到漁民中有一位說:「大家不要搶啊!船內有活 人,救人要緊。」但是漁民們不聽勸告。其中有五、六個年壯的漁民,不但不服勸阻,反想出手打勸阻的人,又威脅說:「你要再多嘴,就要你的命。」致使這一位 善良的漁民林清島先生不敢再開口,亦不敢向前施救。而眾漁民將船沈大海後,就平分財物,也要分給林清島一份,但他不要這不義之財,大家都笑他大傻瓜。島上的漁民搶到財物後,每日不出海作業,只知天天花天酒地,而林清島先生自嘆人貧言輕,不敢報案,又想自己只是一個小海腳(被僱用的作業漁民),沒有漁船捕漁,生活就出了問題,因此就向朋友借錢買了七枝大竹,編成竹筏,出海釣白帶魚,沒想到每天都滿載而歸。因為那些漁戶都沈於酒色之中,不出海工作,所以林清島先生所捕的白帶魚自然價高,如此二個多月,已成一小康之家。他又看漁民們都不務正業,也不願再住海豐島,而搬到台西,現已成一富翁。

朱 秀華被害死後,因陽壽未終,陰魂無所投宿,就同另外的鬼魂在一起,漂流於海豐島。時逢五條巷安西府張、李、穆三位千歲奉天命出巡,朱秀華於千歲爺面前哭訴 往事。當時三位千歲爺大發雷霆,命朱秀華在海豐島三年,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三年後即到千歲府,要幫她想辦法。但朱秀華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孩,不想報仇, 心想,林清島先生替自己打抱不平,卻被漁戶辱 打,一定要報他的大恩。因此,當林清島出海捕魚時,她就幫忙趕魚給他,所以每天皆滿載而歸。三年中,由於朱秀華的幫忙,賺很多錢,已成為台西鄉一位富翁。 但在海豐島上,有數十位外海漂來的無主遊魂,聞說朱秀華被害經過,心中打抱不平,唆使朱秀華報仇,要為她出一口氣,見朱秀華不肯報仇,就私下對漁民報仇。 這一群惡毒的漁民,被糾纏得家破人亡,食睡不安,有的神經錯亂,逢人便說當時搶劫害人的事情,說完後就跳海自殺。這一個消息傳到林清島先生的耳中,憶起當時各漁民搶劫的情景,所以就辦妥牲禮、香燭、紙錢,獨自一人到海豐島求朱秀華的陰魂不要報仇。而且為其建一間小廟,塑金身奉祀(現在海豐島有一尊現代式的金身被人奉祀,供奉的是穿洋裝的女兒相), 又做了七天水陸道場,超拔亡魂歸宿。朱秀華力勸那些鬼魂不要再鬧了,三年後,朱秀華陰魂到五條巷安西府報到,千歲爺帶領朱秀華的魂往冥府繳旨,冥王再命朱 秀華在千歲府待命。有一日,地藏王菩薩到安西府收朱秀華為義女,因她命不該絕,所以菩薩命千歲等候機會要使朱秀華借屍還魂。

在 麥寮鄉麥津村中山路九十五號,住著一戶人家,戶長吳秋得,父吳怨,母蘇梅,娶妻林罔腰,夫婦倆是當地之孝子,一家和祥樂融融,不幸的是吳母蘇梅年老體弱, 年輕時相夫教子,積勞成疾。吳秋得日夜看護,而吳妻林罔腰每日早上風雨無阻,往拱範宮虔誠祈求眉洲開山媽祖做主,情願折自己的歲壽一紀年奉給夫婿的母親。 孝媳感動天地神祇,吳母的身體就漸漸健康。過了幾年,林罔腰由感冒而生病,不能起床,由吳秋得日夜服侍。病好後,已是負債累累,又無工事可做,生活日趨窮 困。有一天,吳先生漫步到公所外面,見有一面告示板貼一張招標廣告,是海豐島要建測候所的招標。吳先生是土木工的工頭,就進入問明詳情。因為得標後可領總 數十分之四的現金,不但可以還債務,亦可調養愛妻的身體,故前往投標。開標結果,他一人得標。標金領了後,辦完家務就往海豐島現場查看。看完後始知事情不 好辦,以前三個工頭都失敗,是個賠本工作;但是標金領了,不做又不行,真是進退兩難。在沈思之後,到那一間廟求神佛保佑,不久就興工了。興工後每月初一、 十五都到廟裡參拜,祈求早日完工。

奇 怪的是,在海豐島上工作的工人,每日到日落黃昏,就看見吳老板身邊有一位美麗的姑娘,但是吳先生他本人卻不知有其事,每到星期日,就回家省親。在途中、街 上的朋友都看到吳先生的腳踏車後面載一位姑娘,吳先生回家,他的夫人林罔腰就頭昏眼花如同生病,一離開就好了。一直到工事圓滿結束後,有一天,林罔腰倒床 不起,醫生皆說沒病,到翌日半夜已氣絕身亡,但一按愛妻心臟,感覺心臟微微跳動,身軀如同冰塊。此現象經過三日三夜,直到第四天的半夜林罔腰再回陽,而忽 然間家中有燒香的氣味,就問說:「罔腰,你的身體感覺如何?」她說:「吳先生,五條巷安西府穆千歲駕臨家中,請快泡茶請客。」吳先生覺得奇怪,就問:「千 歲爺在哪裡?」她說:「你快捧茶到大廳上即可。」吳先生就捧茶到廳上,忽然聽到廳上的沙發似有人坐下去的聲音,看又沒有人就回到房中,而她沒起床就對吳先 生說:「千歲爺說你泡的茶太濃不能飲。」吳先生覺得奇怪,到廳上倒一杯茶飲,確實太濃。此時,吳先生覺得她沒有起床為何知茶泡得太濃,就問:「罔腰,你在 床上如何知道茶泡太濃?又妳說話的聲音為何與過去不一樣?」那時她淚汪汪,但苦笑了一下,說:「吳先生,我不是你太太林罔腰。我是金門人,名叫朱秀華,父 名朱清,母親蔡蕊,在金門開一間雜貨店。因為八二三砲戰,父母半路失散,後來乘漁船漂流到海豐島,被安西府張、李、穆千歲收留,你到海豐島包工事及到『小 娘仔』廟拜我,我幫你工事成功,你是遠近聞名的三代孝子忠厚之人,你妻又是賢淑孝順翁姑,願折己壽,奉添婆壽,孝感天地神祇。你妻為此陽壽已終,地藏王菩 薩可憐你是孝子,中年失妻,所以命我借你妻的屍體回陽,嫁你為妻。」吳先生聞言,以為其妻昏去數天,可能是神經錯亂,致使她胡言亂語,心中很痛苦。

翌日早上四點多,獨自一人到拱範宮祈求天上聖母,保佑其妻能早日精神正常。那天下午,天上聖母的香爐無故發爐(在爐中的香腳無火而自然發火), 又媽祖的乩童從家中跑來拱範宮出壇,要執事人到吳家調吳秋得到廟中。吳先生到後,乩童就開口說:「孝子感動皇天神祇,地藏王菩薩賜義女朱秀華的魂魄,借你 妻的屍體回陽給你為妻,要好好的照顧她。」吳先生不大相信媽祖的交代,再往紫林寺求拜。地藏王菩薩顯靈將朱秀華的遭遇及借屍回陽的經過詳細說明,吳先生始 知神佛愛護,但是心想現在科學昌明,何來借屍回陽之神話,但是對愛妻的舉止行動,已和往昔不同也感到莫名其妙。

有一天,吳先生帶妻子到岳父家中,但她每一個人都不認識,不得已又帶她到各處就醫。醫生都說沒病,最後帶到台南陸軍九二七病院就醫。剛好那位主任醫 師就是從金門來的,正是朱秀華的堂叔,朱秀華到診查所一眼就認出是叔父,叫聲「叔父」但此醫師不認識她,問她:「你為何叫我叔父?」那時,朱秀華眼淚汪 汪,就將金門砲戰至坐漁船逃命到海豐島被害,後來又借屍還陽的經過說給醫師聽,醫師再問罔腰家中的種種事情來對證後,叫院中護士往家裡請太太來。朱秀華一看見醫師的太太進來,就開口叫「嬸嬸」,才使醫師相信是借屍還陽。此時,吳秋得始認愛妻已死,朱秀華來借屍回陽是事實。

朱 秀華自借屍回陽定靜後,體力精神和理智禮貌皆比以前的林罔腰好,說話的聲音皆屬金門的口音,從前的林罔腰不識字,現在秀華能寫能算,又清口茹素,凡所料之 事皆應驗如神,吳先生以前是一位土木工人,自朱秀華回陽後,要吳先生經營建材行,名曰「得昌行」,年年得利,現已是麥寮的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