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溪湖鎮史記(28):黑白想黑白講:古早人的住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28):黑白想黑白講:古早人的住

先人由唐山入墾溪湖初以建草寮避風雨,辛苦墾田,開墾初有成後,與陸續來溪湖之親堂鄉親,集居住一處,三五戶共成一個聚落,後被稱為庄頭,庄頭稱呼也由該處特色,代表被呼稱,成慣後則定成其名如頂山寮、下山寮、山仔腳、崙仔頂等是指其地頭、位置而被稱呼定名,三塊厝、四塊厝 頂厝、下厝等以住戶特徵而定名。

墾地漸漸形成墾民固定擁有地域後,已具備定居條件,因此將簡陋居所,改建竹材房屋,又因台灣多颱風,竹材房屋身輕容易被吹毀,為防範風害,住所四周插竹圍護屋

 後發覺沼澤地有沈澱深層粘土,則以粘土做成土角,用土埆疊成較有防風功能之房屋,土埆厝優點是冬暖夏涼,但怕水害,被水浸潤後容易溶解而塌崩,曾於1959年八七水災本鎮僅存的土埆厝聚落中竹里全村土埆厝不堪大水浸蝕而崩塌是一例。

土埆厝之缺點,後來改為固水圈建法,將房屋下沿築三尺左右的磚壁,防水水災。
有上記經驗,溪湖鎮人居住形體,隨時代、經濟、環境而漸漸改變。

如溪湖街仔,1920年代的店鋪,多數是竹管造,屋頂蓋茅草或鉛板之房屋。
 屋頂茅草可維持三、五年,如蓋稻草、甘蔗葉則必須每年重新更換,連該時代的市場也是竹管造的
  
到製糖會社設立後,帶動商業發達,中街漸漸蓋起二層樓房,1930年本鎮第一間歐式三層樓,由金財山金仔店主人"黃超"所蓋。

之後,昭和三年市場遷移街尾,加之明治製糖會社招來外客,出出入入市區商意繁昌,全街新建物都以隨時代發展,建磚造二層樓

收藏相簿裡面找出一群被遺忘的古早厝轉載於此,自最簡陋,草厝,至人人羨慕的豪宅大瓦厝,感念它們二百餘年來賜咱有溫暖家庭,庇護咱能遮日、避風雨之功。
這群古厝屋簷下也培育出無數傑出人才,本鎮有出任國防部長、縣長、縣議會議長、多位學者博士、醫師、律師、大企業家等真的感謝這一群古厝。

今它們卻隨時代潮流多數被遺棄,失修破落,悽涼寂寞在庄腳!! 月夜暝看著它們就想起「荒城之月」彼首歌,嘆俟!此時已非彼時。

被遺忘的古早厝群
草寮. 土埆厝

破落的竹廣仔厝

正身護龍大瓦厝,日日產金年年富,文官武將傑才出,改住高樓棄舊厝,
功成老厝被棄愛,屋上草枝非人裁,樑傾壁裂厝頂壞,十五月光照房內。 


環水梱厝


      

正身護龍大瓦厝,日日產金年年富,文官武將傑才出,改住高樓棄舊厝,
功成老厝被棄愛,屋上草枝非人裁,樑傾壁裂厝頂壞,十五月光照房內。 


 住的衛生

古早人的「衛生」:  自幼,目睹耳聞,至長大閱讀各民族生活習慣、衛生觀念,咱華人的衛生觀念,有很完善而有禮節的習慣,第一,食物不生食,第二,生活器物用途嚴格有分別。

第 一,食物不生食: 古早人對於入口之食物,水果以外,必定煮熟才吃習慣,看到有人生吃食物,就被嘲笑他像生蕃,日本人最愛的「刺身(生魚片)」日治時代就敬而遠之,不喜歡嚐 吃,生魚的切片,不比現今吃剌身之風行,古早也罕見如歐美之「生菜沙拉」食生菜類習慣,現代人講究營養價值,為不破壞營養成分,在於半知半解觀念,而多仿 外民族食的文化。可知否?海洋普遍受污染!蔬菜殘留農藥!刺身、生菜沙拉等,是否值得食用不無疑問?

 歐美男女示愛文化「接吻」,現代青年人勇於模仿為榮,可知否?「病從口入」警語,人,口內可謂之各種細菌的培養床,如口腔不潔,其後果可想如知!古早人甚少有如此行為習慣,多以含蓄有禮節,行動示愛。

 第二,
自古咱生活器物用途,就有正確的衛生觀念,舉例用桶方面就有如下分別:
 洗面用面桶、洗腳用腳桶、洗腰部用腰桶、盛水用水桶、有尿桶、有屎桶、各桶類,用途分明,並自幼就被嚴格管教使用。

 農村的茅房 (廁所)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鄉村到處可見,用草袋圍一粒陶瓷缸,二塊腳踏磚仔,無厝頂,上空的簡陋廁所。

有的茅房單獨建在一塊空地上;有的建在住房的一側(虎邊),即住房和茅房共用一面牆,茅房的厝頂有的用茅草鋪成,有的是用瓦片蓋成。茅房裏的便池有的是陶瓷缸子,有的在地上挖了個洞,用水泥砌成便池。茅房的門則多半用木板製成。
 雖自古就有如此正確的基本衛生觀念,可惜一般生活衛生方面就不如人。
(完) 

·      次回:溪湖鎮史記(29):黑白想黑白講:古早囝仔:天公仔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