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座談會紀實(104) 媽厝里
媽厝里(1)
時間:89年 5 月 10日(週三),上午九點至十一點
地點︰志工黃月女小姐自宅
出席者耆老︰陳石港﹙民國21年生﹚
陳明桐﹙民國19年生﹚
陳萬吉﹙民國7年生﹚
黃川貴﹙83歲﹚
指導貴賓︰媽厝里里幹事陳守志﹙民國28年生﹚
文化志工︰黃月女
主持人︰李秀芳
座談內容︰角頭地名,排水
陳守志:
以媽厝里來講啦,有分湳底、阿媽厝、三塊厝仔、三角仔、後庄仔、那後庄仔那邊還有一個六甲頭、牛埔尾、還有一個田寮。
主持人:
還有一個田寮,那田寮不是在荷婆崙那邊有一個田寮嗎?
陳守志:
這裡是屬於較早的,這裡還有一個牛埔尾,還有一個阿媽厝,現在是3、4、5鄰是阿媽厝,還有一個叫湳底,那湳底是和湳底里,同部落,劃過來媽厝里,那是屬於湳底庄啦。
主持人:
湳底古早時代是屬於湳底庄。
陳石港:
這就是以媽厝里的地圖為主,那照湳底里一、二鄰是媽厝地段,三角仔和那一條海豐路過來,媽厝地段屬媽厝里。
主持人:
里幹事我向您請教哦,剛剛黃小姐有提到,咱這邊是四個角頭嘛,第一個角頭是不是和湳底里相鄰的一、二鄰,就是湳底庄,那第二個角頭呢?
陳守志:
阿媽厝。
主持人:
阿媽厝就是三、四、五鄰嘛,那第三個角頭呢?
陳守志:
後庄仔。
主持人:
後庄仔是幾鄰啊?
陳守志:
後庄仔就六、七鄰,後庄仔這裡面包括後庄仔、牛埔尾、六甲頭和田寮。
主持人:
還有牛埔尾、田寮、六甲頭都是後庄仔,是六、七鄰,那第四個角頭呢?
陳守志:
三角仔。
主持人:
不知道,那三塊厝仔呢?
陳守志:
三塊厝仔就是一個角頭。
主持人:
總共有五個角頭。
陳守志:
又更早的就是番婆庄和尾厝,部分住戶建屋在阿媽厝地段上,也屬於媽厝里。
主持人:
那第四個角頭是三角仔哦,是第幾鄰?
陳守志:
第八、九鄰.
主持人:
第八鄰跟第九鄰嘛,第五角頭三塊厝仔呢?
陳守志: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
主持人: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就是黃月女小姐他家這一帶,聽說是大票倉嘛,戶數最多,他們這裡總共有幾戶?
陳守志:
不到二百戶。
主持人:
有兩百多戶哦,因為咱們媽厝里你剛剛講有四百多戶嘛,那就他們最大了,那他們就占一半了,將近兩百戶,那再考您一個問題,湳底總共有幾戶?
陳守志:
湳底庄一、二鄰差不多六十五戶。
主持人:
那阿媽厝三、四、五鄰那裡呢?
陳守志:
一百零八戶,還沒有到一百一。
主持人:
那第三個角頭後庄仔那裡呢?
陳守志:
五十多戶。
主持人:
那不就很少數囉,因為角頭很多,也有牛埔尾,也有田寮,也有六角頭,那他這一帶不就很分散囉,那三角仔,第四個角頭是八、九鄰,差不多有幾戶?
陳守志:
差不多五十九戶。
參考資料(1)
媽厝轄闊多莊頭 有設公學的分校 三塊厝仔瓦厝巢 有後庄仔六甲頭
三角仔通海豐路 竹仔腳庄無幾戶 也有田寮甲牛埔 里內陳姓居較多
原本產米甲種菜 現已葡萄來接代 悉心研究葡萄栽 溫室栽培革新來
古風尚存在莊內 宋江金獅有留在 耕樂社含南北派 演奏絃樂思古代
溪湖葡萄已出名 媽厝湳底甲大庭 頂庄忠覺葡萄營 已超大村的名聲。
主持人:
好,這樣大概就清楚了,兩千多人嘛,那第五個角頭的產業特色呢,有相同嗎?
陳守志:
葡萄為主,現在蔬菜較少啦。
主持人:
這是現在的情形嘛,那以前呢?
陳守志:
以前是以水稻為主。
主持人:
水稻較多,那葡萄什麼時候開始?
溫 室葡萄外銷日本 農民收入豐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11日電)彰化縣溪湖鎮栽種的早春溫室葡萄外銷日本, 彰化縣長卓伯源說,這是今年溪湖第一批外銷日本的葡萄,重量約有1公噸,而溫室葡萄可控制品質,價格也較高,增加農民收入。
彰化縣政府今天在彰化縣溪湖鎮1處葡萄園,舉辦「100年度早春溫室葡萄輸日啟航記者會」, 參加貴賓包括溪湖鎮農會總幹事陳嘉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張致盛以及青果社經理曾詠松等人。
卓伯源 說,露天栽種的葡萄受到天氣影 響比較大,只要有颱風來 下大雨, 品質和價格就會出現波動,而溪湖鎮栽種溫室葡萄已有10多年歷史,最近幾年在技術上獲得突破,可以外銷日本。
溪湖鎮農 會總幹事陳嘉修說,全台栽種溫室葡萄面積約有200公頃,溪湖鎮就有約150公頃左右,而露天栽種的葡萄1公斤價格約為80元左右,不過溫室栽種外銷日本 的葡萄,1公斤價格卻可以賣到約150元。
陳嘉修表示,日本市場對於進口農產品要求很嚴格,葡萄要外銷,日本還會派檢疫官來台 灣檢查,而今年除了第一批外銷日本的1公噸葡萄,像是新加坡及 東南亞市場都已經下訂單,將可以增加果農收入。
(新聞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11/5/2rd0d.html)
陳守志:
葡萄三十多年前開始,就是民國五十五年。
主持人:
民國五十五年左右。
陳石港:
那時候剛開始,那時候還很少。
陳守志:
民國五十五年差不多就開始了。
主持人:
差不多五十五、五十六年開始的,到現在也有三十多年了,那在最早是都種水稻。
陳守志:
水稻、部分蔬菜。
主持人:
蔬菜的部分不多。
陳守志:
以前阿媽厝庄有種高麗菜和芥菜。
主持人: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陳守志:
差不多有四、五十年了。
主持人:
四、五十年有了,所以是民國四十年左右種高麗菜和芥菜,請問為什麼會有阿媽厝這個地名呢?是不是和湖西里的阿公厝有關呢?
陳石港:
這我在出世的時候到現在就有了,也不知道以前為什麼叫阿媽厝。
主持人:
那有沒有人說過為什麼叫阿媽厝,是不是有一位阿嬤住在這,還是怎樣?
陳石港:
也不知道啦。
陳守志:
聽楊篤恭所講的,他們那裡是阿公厝,我們這裡是阿媽厝,可能是有人娶老婆,娶阿媽厝庄的人,所以叫阿媽厝,那邊叫阿公厝,那算是用猜的啦,但是有可能啦。
主持人:
那咱們知道三塊厝可能有三座院落啦,那三角仔是什麼意思?
陳明桐:
三角仔就是一個庄三個角頭這樣啦。
陳守志:
這溪湖海豐崙和西勢厝中間叫三角仔,那是相對的。
主持人:
那後庄仔呢?
陳守志:
後庄仔就是阿媽厝這邊在講,比較後面的意思,在阿媽厝的後面這裡。
主持人:
那六甲頭呢?
陳守志:
六甲頭是在阿媽厝和後庄仔的東面,那這一個地方………..
主持人:
是有六甲地的意思嗎?因為我知道田中央那裡,有一個二十五甲…。
陳守志:
有啦,這是地名隨人在取啦,那有的說不定剛好有一塊六甲地,那個有的說哦,他們那裡有土地有六分,有的說什麼,有的說小仔頭啦,這是隨人講的啦,那有的同一個地方,有的說那個名字,有的說這個名字,主要這個六甲頭已經很久了,可能以前那個庄頭地有六甲的樣子啦。
主持人:
那田寮的意思是不是田那裡有一個草寮?
陳守志:
那裡以前較偏僻,以前後庄仔較偏僻,竹仔腳的人搬來住在那裡,建一農舍在田頭,叫做田寮。
主持人:
那牛埔尾呢?
陳守志:
牛埔尾這裡有一個公墓,公墓旁邊有幾戶住在那裡。
主持人:
那咱們以前的墓場,是不是都叫牛埔較多?因為牛會去那裡吃草…?
眾耆老:
對啦,在養牛嘛。
主持人:
難怪我們花壇番仔墩那裡就有一個牛埔頭,還有很多墳墓,那湳底的意思是不是那一帶地勢較低?
陳石港:
那裡的土地較湳,以前會出泉。
陳守志:
在崙仔腳啦,沙崙由湳底、頂庄、大庭到忠覺,統稱崙仔腳,湳底地勢地較低較湳,叫做湳底。
主持人:
聽說會出泉哦。
陳石港:
對,以前會出泉。
主持人:
我聽楊篤恭老先生在講哦,溪湖最低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果菜市場,鐵枝路旁邊,叫四塊厝湳,那古早時代哦,聽說走到田裡面去,就會沉到胸口這邊。
眾耆老:
沒有啦。
陳萬吉:
那裡就是湖東哦,在溪湖的東邊,那裡就是四塊厝湳,四塊厝湳哦,過去的時候,那裡有一個湳堀,湳堀那裡哦,都不能耕作,都很湳。那要是踩下去的話,都會到褲頭這邊。
主持人:
那不能耕作都在做什麼呢?
陳守志:
那裡算是沼澤地低漥地啦,那要說湳多深哦,在這個邊緣口的地方,流動有一些湳而已,那到中間的時候,會湳比較大的範圍……。
陳萬吉:
那裡都不能耕種。
陳守志:
那時候都有長蓮藕。像以前霖肇宮荷婆崙那裡,有大陸的人來這裡採蓮藕,結果三山國王香火掛在樹上……。
主持人:
那四塊厝湳範圍不就很大囉。
陳守志:
溪湖東邊整片。
主持人:
整片都是囉。
陳萬吉:
那差不多那個湳我知道是有十多甲。
主持人:
十多甲,那麼大就對了。
陳萬吉:
十多甲,打那一條排水下去,才能耕種。
主持人:
那條排水是民國幾年打的?
陳萬吉:
好像是民國三十多年哦。
主持人:
民國三十多年,日本時代?
劉麗慈:
那個時候已經戰爭了嗎?
陳萬吉:
還沒戰爭,排水造了之後才戰爭的。
主持人:
那這樣差不多應該二十多年哦。
陳萬吉:
二十多年對。
末完待續
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