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90)湳底里﹙5﹚

耆老座談會紀實(90湳底里﹙5

湳底里5

時 間:89年5月21日(週日),下午三點至五點

地點︰湳底里龍水宮

出席耆老︰

編號

姓名

住址

電話

生日

01

陳灶傳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9

04-8851095


02

陳炳燈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9

04-8855557


03

陳慶隆

溪湖鎮媽厝里湳底路40-6

04-8815398


04

黃木(日楠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

04-8857971


05-

陳明同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9

04-8855535


06

陳樹根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8

04-8852431


07

陳樹培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9

04-8857187


08

顏瑤漢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23

04-8859275


09

陳啟章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16-3

04-8819000


10

陳松林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29

04-8851082


11

陳深諸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29

04-8855957


12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9

04-8821462


13

溪湖鎮媽厝里湳底路31

04-8857177


14

陳振豊

溪湖鎮媽厝里湳底路27

04-8853252


15

陳宗禮

溪湖鎮湳底里湳底路54

04-8853766


16

陳志堅

溪湖鎮媽厝里湳底路27-3

04-8853225(O)

04-8854947(H)


主持人︰李秀芳

座談內容︰農田水利,飲水,古契約

八堡二圳取水口(網路圖)

主持人:

在第八鄰就對了,那第七條還有要補充的嗎,那再來第八條,咱這邊以前的種田,水利灌溉設施的部份,有一些什麼圳埤嗎?

陳宗禮:

咱們這裡是都靠八堡二圳的灌溉啦。

主持人:

那它那一條水路是怎樣走的啊?

陳宗禮:

它的水路是要從鼻仔頭,從名間那一邊過來的。

主持人:

那在我們湳底這邊流的方向呢?

陳宗禮:

流的方向就經過社頭,從永靖那裡下來。

主持人:

永靖竹仔腳,進來咱們湳底………

陳樹培:

經過名間,從竹仔腳,再從湳底來。

主持人:

那從哪裡出去?

眾耆老:

尾厝。

主持人:

尾厝那裡出去…………

陳慶隆:

不是啦,芎蕉腳啦。

主持人:

哦,芎蕉腳那邊經過就對了。

陳振豊:

最近哦,我以前有認識埔鹽的一位老師,有一天打電話來我在,那他在埔鹽專門在調查這地區的灌溉,有整理出一份資料,你在講我才想到,那資料有埔鹽鄉的地圖,和水利灌溉系統的,我看了之後覺得也是查的很清楚,剛剛說水從哪裡來的呢,濁水溪下來有東螺溪、西螺溪,怎麼分呢?我有看到那個資料,包括這一條水怎麼流,流到哪裡,他這個都有說明的資料。

主持人:

就知道的很清楚了,所以咱湳底這邊的灌溉,用八堡圳引水差不多已經很久囉。

眾耆老:

一百多年有囉。

陳宗禮(現任水利會代表)

鑿設這八堡圳的林先生,也算是以前的一位仙人啦,當時要過世的時候,叫人去蓋這一間廟在我們的二水,二水的八堡圳一二圳有一個分叉口,他叫人年年七月半,要把向他奉敬,要建廟以留芳名,他說稱呼我為林先生就好了,那我們每年的水利會的代表和會長都要去拜,準備豬羊去追思奉敬就對了,每年的七月半。

主持人:

林先生廟。

陳宗禮:

對,廟在二水,那是他打這圳頭的。

主持人:

他教施世榜將石筍舖設下去引水這樣,那再請問一下哦,有關種田的灌溉設施就是八堡圳嘛,那一般民生用水,水都怎樣來的?

八堡(施厝圳)(詳文 點入網路)

www.taiwanus.net/history/3/43.htm - 頁庫存檔類似內容

您公開 +1 了這個項目。 復原

施世榜在台灣發展史上興建八堡圳,引濁水溪水灌溉彰化平原十分成功,另外他又以墾戶「施長齡」 ... (右圖為八堡二圳在二水的取水口) ... 目前的十四個鄉鎮市(二水、田中、社頭、員林、大村花壇、秀水、鹿港、田尾、永靖、埔心、溪湖埔鹽及福興等鄉鎮) ...

彰化平原在漢人尚未墾殖以前,住著二個平埔族群,那就是乏福郎族(Favorlang)及洪雅族 (Hoanya)。他們的農業生產採用輪耕休田制。後漢人入侵墾殖後仍以平埔族的輪耕休田、陸稻耕作的農業經營方法。從一七一○年至一七三五年在此二十五 年間,彰化的耕地增加了一萬一千餘甲的土地。這些耕地的增加與水圳的開發有極密切的關連。
八堡圳是由施世榜所開發 . 施世榜字文標,一六七一年(康熙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卒於一七四三年一月二日(乾隆八年),享年七十三。 施世榜在台灣發展史上興建八堡圳,引濁水溪水灌溉彰化平原十分成功,另外他又以墾戶「施長齡」之名,在彰化平原從事墾殖事業。其父施東為康熙半線地方之墾 首,並兼營糖業,販與日本,致富。施世榜在一七二六年加以擴大並買下鹿港大片塭地,兼事魚蝦養殖,定居鹿港,為其子孫奠定傳世基業。

施世榜見到台灣中部有高山,其水流落差大,水源充沛到氾濫成災,但是到了乾季卻又沒水。所以於一七○九年開始建造水圳,來解決灌溉問題。自鼻仔頭(今彰化縣二水鄉)設圳頭,挖掘渠道,引用濁水溪的水來灌溉農田。
(右圖為八堡二圳在二水的取水口)

水圳的建設十分艱難,所幸有位自稱林先生的水利專家前來,教導利用藤竹做成壩籠,安置在河中將溪水引入大圳。在滿水期時,壩籠可以避免水勢直衝圳道,破壞水圳;乾旱期可以匯聚水源導入圳道。 它是以藤編成之頭寬尾狹之圓椎型壩籠,狀如倒筍,故又稱「圓筍」或「倒筍」。「壩籠」在旱季有導水入圳的功用,雨季且能堵濁水溪水氾濫侵蝕河堤之功能。(右圖即為壩籠,藤竹所製造,內置滿溪石,眾多的壩籠排列整齊置於河道上。此圖之圓筍豎立狀,但在溪河上是躺著的,此壩籠攝於二水林先生廟前)

林先生廟 (點入網路)

林先生廟(網路圖)

壩籠 堵水功能

施設壩籠工程 (網路圖)

「壩籠」在旱季有導水入圳的功用,雨季且能堵濁水溪水氾濫侵蝕河堤之功能。

眾耆老:

古井啦。

主持人:

都挖古井嘛,那古井挖水好挖嗎,淺淺的嗎?

眾耆老:

淺淺的。

主持人:

都很淺的泉啦,那挖起來的時後,你有沒有發現土質哦是土較多還是沙較多?

陳宗禮:

也有沙也有土啦,一層沙一層土一層沙一層土啦。這要是有正身護龍哦,家家戶戶都有一口。

主持人:

都有一口井就對了。

陳宗禮:

但是古井有的水已經不能喝了,就蓋起來了,有的蓋起來有的拆掉啦,古井一般都沒有人囤啦,都拆掉了,那你家家戶戶問起來,差不多都有啦,現在都沒在取用啦。

主持人:

那以前差不多都挖多深,那一口井水,三米還是六米?

陳慶隆:

一丈多啦。

陳宗禮:

差不多五米至六米中間。

主持人:

那水質會不會說早上是清澈的,到下午就濁了,還是一直很清澈的?

陳慶隆:

現在都是清的,但是我跟你講我有看到是怎麼樣,差在裡面水質不一樣,差不多沒有多寬啦,就像大路那邊的古井是很清澈的,這裡的古井就很混濁。

主持人:

所以現在有發現這個情形就對了,那以前古井是都要去淘嗎,下面有一些青苔還是髒東西什麼的?

陳慶隆:

那是冬尾時啦。

主持人:

所以是冬尾時,一年淘一次啦。

陳振豊:

不過咱們這裡的古井的水質哦,鐵質很重,以前我有一個在阿媽厝學校那裡,鑿了一口水井要抽水上來存在水塔,做水塔那當時,在那裡還是鐵質很重,但是我取家裡面的水井的水哦,鑿下去都一樣,鐵質都很重。

傳統古井

用吊桶式(ツルベ)扱水井 幫蒲(泉仔井)

上圖四張是網路圖

水桶物語

一, 古早用水無輕鬆 古井扱水落水桶

擔入灶腳肩頭重 三頓全靠擔水人


二, 扱水潑桶雖要緊 也要有底水桶受(神)

破底水桶抹蓄(底) 枉費出力扱水人

左圖可擊放大

主持人:

鐵質很重就對了。那第八條民生用水的部分除了水井之外,沒有其它的嘛,都以水井為主嘛?

陳慶隆:

再來就是鑿專仔井(註:幫蒲)和自來水。

主持人:

那第八條有要補充的嗎,那再來談第九條哦,就是咱們湳底是不是有一些傳統的建築物,像剛剛陳主任有說,他們有三間的古早厝很漂亮,這種的還有嗎?

陳明同:

我們那一間也還很完整。

主持人:

那上面有繪製彩繪還是剪黏嗎?

陳明同:

有啊,在以前哦我們的古厝都有黏獅、黏花…..等等。

主持人:

那請問還有一些像是以前清朝土地買賣的,都會用毛筆字寫的一些契約書啊,那一種有人留下來嗎,古早時代的土地買賣的契約書。

眾耆老:

可能都被扔掉了。

主持人:

比較沒有人留下來就對了。

陳明同:

那一種的現在比較沒有啦。

主持人:

那有古早的相片嗎,拍我們湳底里的一種古早的景象,那種相片?

陳明同:

相片原早我阿公跟阿嬤的相片有的還在啦。

主持人:

這種相片就對了,其它的可能較少,那第九條還有人要補充的嗎,就是咱湳底里一些特殊的建築物還是老相片文物史料,有人要補充的嗎?

楊清仁:

還有人保存契頭契尾的還在嗎?

眾耆老:

那種的我看已經沒有了。

主持人:

那第十條咱們這邊的移民村應該是沒有啦,咱們這邊應該是沒有日本人、客家人的移民村啦,那這一條就跳過去了,再來十一條是咱這邊不是有糖廠的鐵枝路經過?

陳慶隆:

以前有啦。

未完待續

下回訪問湳底里耆老們(6)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