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82)專題四萬換一塊的故事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82四萬換一塊的故事

日據時代甲券青仔叢壹百圓- (點入網路)

俗稱青仔欉的甲券壹百圓正面 ... 青仔欉」除是檳榔樹的代稱外,依據『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在民國66年11月所出版『台語溯源』一書中第44四頁之敘述 ...

日治時代發行百圓紙幣﹙人稱青仔欉﹚

臺灣銀行『甲券百圓』發行於昭和12年3月20日 (西元1937年,民國26年),當時正是日本軍閥準備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那一年。

壹百圓在當時可說是一張前所未見的超高面額紙幣,因此無論是就發行該枚紙幣的時機及從大面額的觀點來瞭解,可說均甚符合當時整體社會及時勢的需求。

「日據時代 (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元可以糴白米一斗」為了進一步瞭解,筆者近日特向一位世居屏東市,家中以經營米店為業已有三、四十年的謝明枝鈔友查詢得知:目前一斗白米 (重6.9公斤)的平均市價約280元 (此為民國98年5月間台灣南部的米價行情)。

則這張大名鼎鼎的「青仔欉」百圓券在當時約可購得白米100斗,100斗白米若換算成目前的市值則將近28000元,如此巨大的市值即便在現今都比目前流通的兩仟圓紙幣高出十四倍之多,更何況是在七十年前的日據時代,當時一般人甭說擁有,就連有幸偷瞄一眼的機會都不可得!

當年一甲田地約4000-5000圓價值,所以說百圓券是一張前所未見的超高面額紙幣。

﹙本文取材自網路﹚

四萬換一塊

當年的所謂土符仔台灣銀行本票

1948年(民國37年),發行「定額本票」,做工較粗糙就像鬼畫符,因此,俗稱

土符仔面額5千元、1萬元、10萬元、100萬元的台灣銀行本票﹙圖由網路轉載﹚。

幾年前,公視連續劇「輾轉紅蓮」,其中一幕就提到台灣「四萬換一塊」的時代背景。很多台灣人已經淡忘、或根本不知道台灣在1949年底到1950114日之間,曾經發生過「財產清洗」的訛詐手法,台灣人的財產一夕之間大縮水。從1946522日發行台幣」原限發行額為30億元,發行半年後即增為53億元,直至三十八年六月十四日改制新台幣前夕,台幣發行額更高達5,270億餘元,較原訂發行額增加175倍。台灣銀行並於1948年開始發行面額達5千、1萬、10萬的「定額本票」,與舊台幣並行在市場上流通。三年時間(1949528)台幣」的最大面額已經發行到100萬元。這樣子無限制貪婪的「印鈔票騙物資」的惡意通貨膨脹手法,跟藍莓族瞎扯的「大東亞聖戰」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中央銀行發行局局長鍾光新:「原來是三十億,後來變成一兆七千多億,差不多五百二十八倍,所以舊台幣等於說是惡性通貨膨脹,是不可收拾的地步。」隨後,1949615日改發行「新台幣」,並要求台灣人於當年1231日兌換完畢(後來延至隔年114)

舊台幣1 (1946522日發行)---到舊台幣100萬元(1949528日發行)-----其中只間隔 3年。

新台幣1(1949615日發行)---到新台幣2000(200271日發行)----間隔53年。
1946
年,中國國民黨入台之初,將日治時代的「台灣銀行券」改制為「台幣」,也就是我們通稱的「舊台幣」。原限發行額為30億元的台幣,發行半年後即增為53億元,直至1949614日改制新台幣前夕,台幣發行額更高達5,270億餘元,較原訂發行額增加175倍。當時台灣銀行為因應需要,還在19485月另外發行「即期定額本票」,與台幣同時在市面流通,金額高達12,136億元。毫無節制大量印製台幣,搜括台灣的物資,強盜式的剝削,不是運往中國供國民黨揮霍,就是黨官貪污中飽私囊.在台灣流通的貨幣,台幣,從面額1元到100萬元,面額膨脹了〔一百萬倍〕,前後不到3年,顯示通貨膨脹多麼嚴重!後來透過改發行「新台幣」手法,並限定台灣人於19491231日前(後延至1950114日止),以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且無限制收兌(舊)台幣。細數台幣之發行,僅經歷短暫的三年又十二日。﹙本文取材自網路﹚

中央銀行發行局局長鍾光新:「原來是三十億,後來變成一兆七千多億,差不多五百二十八倍,所以舊台幣等於說是惡性通貨膨脹,是不可收拾的地步。」

4萬元舊台幣換1元新台幣,兌換時間到當年的1231日為止。

台幣四萬換一塊的故事: (點入網路)

被掠奪的台灣:四萬換一塊的故事. January 16th, 2009. $10 copy1.jpg.

(由網路轉載)

上:日治時期通行於台灣的10元台灣銀行券,與10元日圓等值;

下:這張10萬元的舊台幣在上海印製,運返台灣時,舊台幣已被新台幣取代。

(由網路轉載)

新台幣的由來

三月8, 2009 作者: 艾力克斯

(李大人,外號艾力克斯,本名李世淵中正大學網路組電機碩士,從1992年開始接觸網際網路。)

三年內先發行舊台幣再用四萬元換一元新台幣的過程,跟這一次金融風暴中美帝玩的美金遊戲很相像,足以搶劫一個國家幾十年的經濟努力。最近又有人提議要搬台灣中央銀行的外匯來救經濟,用貶值的貨幣政策來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出發點是錯誤的,拿中央銀行的外匯擴大內需更等於新台幣快速貶值。照那些人的思維,吾人實在很難不擔心哪一天新台幣又會變成"新新台幣"

1946522日台幣匯率,舊台幣一元強制折合台灣總督府台灣銀行券一元。1949615日台幣匯率,舊台幣四萬元強制折合新台幣一 元,新台幣五元折合美金一元。200936日台幣匯率,新台幣 5元折合美金 0.14 元。可以看出台幣兌美元的匯率,從戰後到今天大幅貶值,台灣經濟奇蹟的神話應該要破滅了。(由網路轉載)

時代變遷中的台灣紙幣 (詳文點入網路)

日本統治時代
日本在台發行第1張鈔票。1898年(明治31年,清光緒24年)設「株式會社台灣銀行」隔年,發行可與壹圓銀幣兌換的「銀券」,面值有壹圓、伍圓、拾 圓、伍拾圓;圖樣正面採用1872年,日本發行「明治通寶」,上有鳳凰、下有雙龍。由於銀券無法在市場上流通,流傳的量少,若品項良好或全新,目前市價至少50萬元。

參考資料︰(1) (由網路轉載)

「台灣民主國」

1895年(清光緒21年,日本明治28年)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結束滿清對台212年的統治,開啟日本在台統治50年歷史。當時,台灣人抗拒日本接收,自立「台灣民主國」,推舉唐景嵩被為總統,因軍儲將盡、因應變局發行「台南官銀票」救急;分別有「護理台南府正堂忠」(者簡稱 「台南府」)、「官銀錢票局」(簡稱「總局」)壹大員、伍大員、拾大員各3種面值。但是「台灣民主國」僅維持148天,「台南官銀票」成了紙幣收藏圈珍品。

台灣民主國國旗(網路圖)

「台灣民主國」台南官銀票 (網路圖)

參考資料(2) (由網路轉載)

1937年(昭和12年)印天皇皇運無盡「菊章」百元券,正面有台灣神社,

(網路圖)

背面印檳榔樹,台灣人俗稱「青仔欉」。當年此鈔票面額過大,百姓難入手,因此用「沒見過青仔欉」嘲笑沒見過世面的人。

參考資料(3) (由網路轉載)

1949年(民國38年),政府撤守來台,從上海運80萬兩黃金,作為發行新台幣後盾,民國37.38年台灣銀行發行壹萬圓高額度紙幣。

民國38年發行壹萬圓高額度紙幣。

(網路圖)

民國38年發行壹萬圓高額度紙幣

有興趣網友請將下題 [點入網路延伸閱讀]


01.物價飛騰民生凋蔽
02.4萬元換1元? 錯! 100萬元換1元!
03.老照片的故事2 (
引用圖檔出處)
04.(1)美援與經濟重建
05.鯨魚網文摘-芒果日報「四萬換一元」
06.四萬換一元(世界上最兇狠的土匪)
07.小木的紙鈔世界
08.舊台幣兌換最後一天


四萬換一塊的故事全篇結束。

下回訪問忠覺里耆老們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