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煙草品牌與煙草文化

煙草品牌與煙草文化 (取材自網路)

生命猶如一支香煙炭渣、煙灰和火有的人匆匆吸完有的人細細品味一、煙草文化的起源與傳播煙草是一種發展較晚的作物。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除美洲印第安人之外,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知道吸煙是怎麼回事。今天,吸煙的風氣遍及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煙草同我們的生活發生著種種密切的聯繫。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率探險隊在聖薩爾瓦多島登陸,歐洲人第一次跳上美洲大地,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在哥倫布早期的航海日記中,只是簡單地提到煙草,但以後在其他探險隊員的報告中異乎尋常地報導了煙草。這些報導說他們看見“許多男人和婦女手上拿著‘燃燒的炭’(Glowing-coals),以此使自己得到某種香氣”。後來才弄清這種燃燒著的“炭”就是捲著的菸葉。人們將這種菸葉的一頭燃燒,吸煙,然後從嘴或鼻子裡呼出煙霧。美洲土著居民有很長的吸煙歷史。 据考古據考古分析,在3500年以前美洲居民就已經有吸煙的習慣。瑪雅人曾繁榮一時,那裡的古老文化遺跡給歷史學家留下了許多謎。在墨西哥南部的奇阿帕斯州(Chiapas)仍保留有瑪雅神職人員身著禮服吸著管狀煙斗的石刻浮雕,這是被公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吸煙圖。相傳,吸煙同宗教有關。煙草有醉人的香氣,具有消除疲乏和提神的作用,甚至能治療疾病。人們認為煙草得到了“神”的幫助,是一種“神草”。那時,吸煙是作為一種宗教儀式,由司祭的神職人員執行。
隨著通往美洲航道的開通,歐美大陸之間的往來日益頻繁,菸葉和煙草種子被帶進了歐洲,並且不斷傳播到其他地方。後來,人們發現煙草有麻醉作用和其他藥用功能,傳播日漸廣泛。有一位名叫尼古特的法國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一說是駐葡萄牙大使),對美洲的植物很感興趣,其中有些植物與歐洲的差異很大。他曾聽人說煙草可以解乏提神,可以止痛和治療疾病,尤其是對治頭痛病更有療效。約在1560年,尼古特從別人送的禮物中得到煙草種子,精心地栽培在自己的花園。果然,煙草生長茂盛,收穫其葉試吸,感覺很好。
人們為了紀念尼古特,把煙草鹼稱為尼古丁。由於世界各國煙草都是直接或間接來自美洲,對其稱呼都採用譯音文,如德文“Tabak”、英文“Tobacco”、日文わて■■”等等。
二、煙草傳入中國與中國煙草業發展簡況煙草傳入中國的路線,一般認為有三條。
其一,自呂宋(今菲律賓)入台灣,入福建。以下是關於菸草的記載:方以智《物理小識》(明末):淡芭菰煙草,萬曆末攜至漳泉(今福建漳州、泉州)者,馬氏造之曰淡肉果。張介賓《景岳全書》(明末):此物(煙草)自古未聞也,近自我明萬曆時始出於閔、廣之間,自後吳、楚皆種植之矣。《台灣府志》(清):淡芭菰冬種春收,曬而切之,以筒燒吸,能醉人,原產灣地,明季漳人取種回,今名為煙,達天下矣。清人陸耀所著《煙譜》,是煙草方面有影響的早期著作之一,書曰:煙草處處有之,其初來自呂宋國,名淡芭菰,明季入中土。
其二,自日本入朝鮮,入遼東。日本煙草大約是在16世紀末由葡萄牙人帶來的。 1615年日本政府曾頒發禁煙令。又琉球煙亦源於日本。據徐保光《中山傳信錄》記載,康熙十年琉球進貢,於常貢外加進煙,十三年加進絲煙等物。17世紀20年代,朝鮮吸煙者已經不少,並由政府以禮物贈建州官員或由商人輸入瀋陽等地。劉廷璣《田園雜誌》雲:“關外人相傳(煙草)本於高麗國。”錢寶汾有詠高麗煙詞云:“白岳崗濃,綠江沙淨,無端孕出有情枝葉(按:白岳,即長白山;綠江,即鴨綠江)”。
其三,自南洋入澳門,入廣東。楊士聰《玉堂薈記》雲:“菸酒古不經風,遼左有事,調用廣兵,乃漸有之,自天啟中始也。”
煙草傳入中國的途徑雖然各說不一,但自呂宋傳入乃為比較流行的說法。這不僅因為呂宋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葡萄牙人的早期佔領,有可能使這一地區比亞洲其他地區較早地接受美洲煙草,而且從比較充實和具體的文獻記載看來,漳、泉很可能是中國最早引種煙草的地方。
烤煙,原產於美國,舊稱董煙,也稱美煙或弗吉尼亞煙草。初中國烤煙於20世紀初引種,最初是伴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掠奪進入中國的。
19世紀70年代後期出現的捲煙機,使英國和美國在捲菸工業技術和產品方面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從而加強了對外的原料掠奪和商品輸出。19世紀80年代以後,帝國主義一方面竭力將洋捲菸輸入中國,另一方面積極籌劃對華輸出資本,就地設立捲菸廠,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料,佔領當地市場,攫取更大的利潤。上海是國外投資設立捲菸廠最早也是最集中的地方。國資本在華設立捲菸廠,其資金雄厚,並且享有種種特權,競爭上處於有利的地位,故能長期地利用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佔奪消費市場,逐年獲得高額利潤,這對中國民族捲菸工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的阻礙。
在洋捲菸的衝擊和影響下,民族工商界有識之士紛紛倡議開辦中國自己的捲煙工業企業,藉以挽回利權。當時環境對民族工業十分有利,從而使初生的民族捲菸工業有了一次發展。據有關材料記載,1898年有廣東商人在湖北宜昌投資14 000元設茂大捲菸製造所,這可能是中國近代民族捲菸工業的第一家企業,然立足未穩,於1900年停業。其後,天津和上海出現了一些早期的捲煙工業企業,這兩個地方實際成為當時南北捲菸工業的中心。其他地方如煙台、北京、漢口、哈爾濱、保定等地,也都出現過一些早期有影響的煙草公司和捲菸廠。當然,最有影響的還是北洋菸草公司和南洋菸草公司的產生。這兩家公司的產生,象徵著中國民族捲菸工業從萌芽進入發展的新階段。中國民族捲菸工業是在與外來資本的對抗中產生的,也在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鬥爭中成長。1925年“五卅”慘案爆發,中國捲菸業迎來了又一個春天,出現民族捲菸工業的第二次發展。慘案的爆發,掀起了大規模群眾性的抵制外貨高潮,國貨運動盛極一時。於是,上海華商各菸廠日夜加班趕製,市面仍供不應求,民族資本也相繼自建菸廠。
抗戰期間,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等地的捲煙工業受到戰火的摧殘,不久就被日偽所劫奪。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上海等地接收了日偽煙草業,一些民族私人資本捲菸廠也相繼復工,有的還擴充了生產,中國捲菸工業出現過一時短暫的繁榮。
我國煙草行業的發展壯大,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國煙草行業同其他行業一樣,得到了很快振興。到目前,煙草行業已成為我國十分重要的稅利來源之一。
三、中外煙草文化豐富多彩煙草初入我國,名稱眾多,“曰打姆巴古,曰淡巴菰,曰淡巴姑,曰淡肉果,曰擔不歸,曰醺,曰金絲醺,曰芬草,曰菸酒,總名曰煙”。煙草在廣東又被稱為仁草、八角草,在杭州又稱“坦坦”,還有的地方稱為相思草。以上的名稱之中,大致可以分為幾類:一類是按剛傳入的本名塔巴果“TOBACCO”的各種譯音異寫,一望便知。二類是傳入後稱讚它的人以其色其香,以其解悶提神、交際應酬的功用而加上的新名。如芬草、仁草、金絲草、金絲煙、金絲醺、還魂草、相思草等美好的名稱。還有貶低它的稱為臭草、野葛等,但這些名稱均未能長久被使用。三類是用今人的智慧很難理解的幾個名稱,如八角草,今天無法作合理的解說。四類是方音,如醺,很可能就是潭州一帶的方言。五類是長期使用的名稱,這就是煙,以及與之相關的煙草、菸酒,還有菸葉之類。
烟草最美的称谓可能是“还魂草”,这个称呼来自烟草最早的使用者印第安人。煙草最美的稱謂可能是“還魂草”,這個稱呼來自煙草最早的使用者印第安人。相傳,有位公主死了,人們按照風俗,對她實行了天葬。奇怪的是,公主並未被吃掉,反而在幾天后活著回來了。原來她是受到煙草的刺激又甦醒了。於是,煙草便被賦予“還魂草”的美名傳播開來。真正的煙民恐怕認為它不僅能“還魂”,還能“還活力”、“還精神”、“還感情”。吸煙三口,精神無限。有人說,一“品”三個口,當是煙、酒、茶。更有人說,飯後一支煙,勝過活神仙。可以說它給人們帶來一種享受。以至無法忘記,把人引入浪漫想像的世界。
中國古人還稱煙草為“忘憂草”。相傳,古代有一對年輕的夫妻潘小和陳姑,他們辛苦勞動,相親相愛。一天,陳姑不幸很快得病死去。潘小為此痛不欲生,常常哭泣,在墳地不回來。而陳姑在墳裡,心裡也是很難過,她心想,潘小如此深情的對待我,我如何才能為他解除憂鬱呢?她想了想,就變成了一棵小草,一年中三次託夢給潘小,說在夏天裡,叫他為小草澆水施肥;秋天裡,讓他把小草收藏起來;冬天,請他燃燒吸食。這些潘小都一一照辦了。他動手做了一根長長的管子,裝上了葉卷,開始吸了一口,只覺得晃晃悠悠,如醉如痴,以往的一切惆悵憂愁和煩惱都好像一下子變得煙消雲散了。從此,潘小如獲至寶,稱這小草為“忘憂草”。以後煙草成為一種奇特的吸食品,很快在人們中間傳播推廣開來。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想到前一陣子一部西洋電影 "銘謝吸煙" (Thank you for smoking). 電影不是教人吸煙好,但是用反諷的方式來討論這個議題,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