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溪湖鎮史記:(72):民俗.信仰:在溪湖訂根造夢第二話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72):民俗.信仰:在溪湖訂根造夢第二話

楊照陽老師

 楊照陽老師是一位具有台灣歷史觀念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民俗採集家,他從長輩口中記錄台灣的歷史,也忠實的尋找與記錄台灣失落的民俗文化,用台灣的語言創作文學與記錄,陳延煇教授讚揚他是「伊能嘉矩」台語的化身。

在溪湖訂根造夢 91.12.1.a77-1 *楊照陽 

第二話:羊仔走朝(舍)和火燒啦(拚)

羊仔走朝(舍)和火燒啦(拚)

姓楊的族人,從安平上岸,再遷徙到布袋樹林頭落地,以及和平埔番通婚
(希拉雅族)這是代代口傳下來,而且從臉形、習性、語言都可以簡易求證,
入臺第2代才遷到湖仔內定居。

一直到了二次大戰前,還有「羊仔走朝(舍)和火燒啦(拚)」的習俗。
這種風俗的舉行,就是在每年的農曆二月二日,整個姓楊的族親都瘋狂起來,
投入這個活動裏面。

就是每個武術團体(陣頭),和獅陣、宋江陣、蜈蚣(鵝公陣)等,全部集合
在阿公厝的廟埕比武,因為以前的人,大多數是從事體力的工作,所 以力大無
比,每次比武都有輕重傷的慘劇。

如果比輸的武術(拳頭)師父,會感覺臉上無光,所以平常是有錢的人出錢,
讓自己的子弟,每天晚上練習拳術、刀棍。

到了收穫季節過後,就改為全天候練武,加強實戰的經驗,如果武術館(堂)
師父教出的徒弟,年年比輸人家,以後這位師父會被換掉,而且會馬上面臨失
業問題,所以會盡全力去教武術。

這種自己族親和族親的比武活動,造成很多的傷殘,而且延續的時間,超過百
年以上,本來是為了自衛,後來演變成自我打殺。

所以一般人以前稱呼姓楊住的地方,叫做阿「狂」厝。
但是,姓楊的人認為名稱說這樣不雅,都自稱是阿「公」厝。而那種全部動員
起來打打殺殺,外邊的人戲稱是「羊舍裏面的發狂跑步」

就像羊舍裏面,強者欺侮弱者,跟公羊欺侮母羊一樣,不會自己人照顧自己人
至為了求勝利,可以不擇手法。



「火燒啦(拚)」是當天的高潮,就是阿狂厝的族親,以及汴頭庄的族親,

隔著汴頭圳溝,兩邊各拿長竹竿,尾部綁稻草,然後點火起來,兩邊的人馬用
火把相刺,被刺到或被燒到,就自認倒大霉,回家自己療傷。



「羊仔走朝(舍)和火燒啦(拚)」,在二次大戰後就消失去,可能和戰
後,有大量的中國仔人逃亡來此,造成糧食供應不足,必須大量的投入人力
去耕作,就沒有空餘時間去參予,造成世界上唯一的民俗活動,突然消失真
可惜。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溪湖鎮史記:(71):民俗.信仰:在溪湖訂根造夢第一話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71):民俗.信仰:在溪湖訂根造夢第一話

楊照陽老師

 楊照陽老師是一位具有台灣歷史觀念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民俗採集家,他從長輩口中記錄台灣的歷史,也忠實的尋找與記錄台灣失落的民俗文化,用台灣的語言創作文學與記錄,陳延煇教授讚揚他是「伊能嘉矩」台語的化身。

在溪湖訂根造夢 91.12.1.a77-1 *楊照陽 

第一話:揹著唐山祖先的公媽龕到阿狂厝

  在1920年前後,唐山那邊姓楊的族親,探聽到臺灣的經濟發達,
跟唐山的經濟生活狀況比較起來,就好像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他們
就想出一個鬼計出來,就是顧意在每年農作物收成的季節,就幾十個
人揹著祖先的公媽龕,從唐山來到溪湖的阿公厝。
  就開始敲鑼打鼓來繞街遊行,說是有拜祖先公媽牌的人,不但不
是忘恩負義背祖的人,而且可以得到祖先的庇蔭,就會一輩子大富大
貴。但是,要拜祖的親族,要先準備一個大紅包,來表示對祖先的孝
順敬意。
 就這樣每年都有拜祖的儀式,經過了幾十年,在期間因為風調雨
   順,所以阿公厝的族親,也不太計較,祇要對方開口要多少錢的紅包,
眾人都會咬著齒根拿給他們,反正錢是身外物,祇要打拚做工作,就
可以賺更多的錢回來。
   後來外來人口急劇增加,臺灣經濟急速萎縮,米糧和五穀都被官
方搜括殆盡,人民的生活都很困苦。後來有一年,所有的農作物,被
感染病蟲害,收成更差,所有的稻穗粒,都成了黑礁的稻米粒,大家
都對往後會渡日如年,而面有菜色。
  但是,那群貪吃懶做的過路親族.又照往年的例子,揹著歷代祖
先的公媽牌,來放在阿公厝的大埕(廣場),同樣要讓眾人來拜祖,
然後坐收大紅包。
  阿公厝的族親,就派出頭人和族長去和他們討論,看是不是拜禮
(金)少一點,因為往後的日子還很長,不要像往年包那麼多的紅包
禮金,看看是不是能通融一下?
  那群「吃屎不知芳臭」的族親,他們就像戴著親族面具的土匪,
每年來阿公厝「斬稻仔尾」回去。最後還是搖頭,很得意的說:
「別種錢可以省著花,拜祖先、追認祖先的錢,不可以打折充數。」
  後來,幾千個族人,所派出的代表,經過3 天3夜的討論,才做
出一個決論,就是從今年開始,不要再進行拜祖的儀式,以後要自己
佃公媽來自己拜,跟唐山祖「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裁。」不再繼續
當冤大頭。
  那群死賴皮的親堂仔(族),同樣連續3、5年都揹公媽牌過來,
但是僅能夠白吃白住一個多月,沒有辦法拿到金錢,他們才發覺「火
燒孤寮,全然無望。」而且滿面無光,自己捲鋪蓋走路,從此不再玩
拜祖先的把戲。
  後來他們發覺這種把戲不再靈光,就改變方法。譬如介紹別人來
依親,賺取介紹費,以及推銷古物、古字畫,祇要是可以換得到金錢,
甚麼辦法、甚麼事情都會去做。
(第一話)結束。請期待(第二話)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溪湖鎮史記:(70):民俗.信仰:1920年日治的台灣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70):民俗.信仰:1920年日治的台灣

楊照陽老師

 楊照陽老師是溪湖人,一位具有台灣歷史觀念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民俗採集家,他從長輩口中記錄台灣的歷史,也忠實的尋找與記錄台灣失落的民俗文化,用台灣的語言創作文學與記錄,陳延煇教授讚揚他是「伊能嘉矩」台語的化身。

1920年日本國的台灣

在eBay看到有人拍賣國家地理雜誌1920年3月號,該期雜誌刊登Alice Ballantine Kirjassoff訪問台灣的文章,內有60張當時的台灣照片,好奇之下就下標買回來,共花了美金23元(含運費)。

今天收到這本雜誌,保存完好,紙質在當時應該算很棒的,即使現在看來,也還是很高級的樣子,沒有泛黃,也沒有掉頁。封面長這個樣子: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裏面有許多汽車廣告,這是其中的Dodge汽車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還有大英百科全書的廣告,裏面已有花一塊錢就可以試閱,想買的時候才付錢的服務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那麼,1920年的台灣是什麼樣子?那時台灣已被日本統治了25年,縱貫鐵路已經在1908年通車,阿里山森林鐵路也於1911年通車,1917年開始向美國輸出蔗糖,1920年台灣留學生在東京成立"新民會",七月全島劃分為五州,二廳,屏東機場落成。

作者在這篇報導首先敘述對基隆的印象,他抵達時基隆下著雨,驗證了他所學來的知識--"基隆是世界第二多雨的港口",接著他搭火車上台北,才過了一個隧道(獅球嶺?)天氣就豁然放晴,讓他嘆為觀止(現在基隆氣候還是一樣)。

到了台北,作者很訝異台北不像一般中國的城市,街道寬廣,充滿西式建築,也很乾淨,人民衛生習慣也很好,他將之歸功於總督府規定每年二次大掃除,以及下水道等衛生設施完善,但令他不習慣的是噪音,不時有婚喪喜慶傳來的吵雜聲。

接著作者主要介紹台北市大稻埕、艋舺、台灣四大產業(茶、樟腦、原木、蔗糖)、交通工具、原住民生活習俗、及台灣歸日本統治後的進步情況,他認為最顯著的進步是交通、衛生、司法、教育、產業,以下是該篇報導的部分照片:

作者對台灣的竹筏印象深刻,發現台灣的竹子很粗大,所造的竹筏大於他在中國所看到的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竹筏帆船

台灣的人力台車很普遍,但大部分只用來運貨及老弱婦孺 搭乘,由於作者說曾在桃園地區搭乘台車,照片中的城門應該是桃園地區的某個地方,城門看起來很小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輕便車(台車)

又是台灣竹子的妙用,要不是作者說明,可能想像不到照片中原住民扛著的管子是中空的竹子,做什麼用?運(carry)水用的,但怎麼運? 這麼粗重,用扛的 一定不容易,有可能是接起來當水管用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原任民(1)

他看到的南部平原的平埔族,解釋說他們和荷蘭人及漢人加叉混血,所以長得和中國人很不一樣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原住民(2)

作者花了約三分之ㄧ的篇幅介紹原住民,大部分的照片是原住民的人像及起居情形,這是原住民學校音樂課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原住民學校音樂課

當時每個來台灣的外國人都被告知原住民有獵人頭的習慣,但他發現當時原住民在日本的殺人償命政策下,已經不再獵人頭,但還可以看到一些部落展示以前所獵到的人頭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原住民(3)後面齊排都是昔時,獵頭時代留下來人頭蓋骨。

1920年的台北已經完成了總督府(1919今總統府)、博物館(1915二二八公園內)、總督府官邸(1901今台北賓館)、臺北州廳(1915)、圖書館(1908)、地方法院(1900)等重要建築物,所以作者抵達台北市的時候,很訝異台北的西洋式外貌,有寬廣的街道、宏偉的公共建築、漂亮的公園。

不過作者對這些都沒興趣,他希望看到一個充滿東方情趣的城市,但他失望了,僅能從城門去憑弔一番,因此這篇報導裡完全沒有任何都市建設或城市景觀的照片,只有以下這張位於大稻程南端快要完工的防波堤,算是都市建設吧! (作者的觀察力果然是屬於國家地理雜誌的),依據照片中河道的彎曲程度及河中的沙洲判斷,我猜大概是在環河南路一段,成都路中興大橋橋頭一帶拍照的: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淡水河河堤

另外一張照片則是颱風過後的台北市某一角落,有個招牌寫著五福眼藥,照片裡竟然還有人留著辮子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1920年尚有留著辮子男人

他下榻於大稻埕,所以對大稻埕的觀察比較多,認為大稻埕做為華人的城市,過於乾淨而顯得不自然,反而噪音讓華人的特性顯現出來,而且時時刻刻都有噪音傳來,布袋戲、結婚、喪禮、生日等等,還有茶館裡的樂團,甚至在旅館後面的窄窄巷道裡,晚上還在上演華人管弦樂(Chinese Orchestra 歌仔戲嗎?),讓他睡意盡失,他慶幸日本人規定所有音樂活動必須在午夜停止,否則睡眠就要報銷了。以下照片是在茶館表演的樂班,表演的應該是南管、北管之類的,有趣的是演奏者都是女孩子ㄟ,作者稱她們是福爾摩沙版的爵士樂團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樂班演奏者都是女孩子ㄟ(注意看她們都纏足ㄟ)
另外,大稻埕有兩項商業活動吸引了他,首先是製茶,那時台灣烏龍茶已經享譽美國,所以那個年代有關製茶、選茶的照片很多,因此就不掃瞄貼出來了,不過有一張照片蠻有意思,原來茶葉輸出是裝在襯著鉛皮的盒子(lead-lined box)裡的(如下圖),以確保在海運過程中不被鹽分侵蝕或煙薰,他提到茶商在交付海運時,會留意同船還載有什麼其他貨品,以免茶葉遭到污染而報廢: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茶行製荼作業
另外一個商業活動是什麼?請先看看下面這張照片,猜猜看是什麼?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印度進口鴉片球
賣西瓜?柚子?足球?砲彈?都不是,是鴉片也,一顆顆圓圓的鴉片是從印度進口的,扁扁細長的小包裹也是鴉片,從波斯進口。不過他解釋說鴉片是受到管制的,當時還有2%的台灣人有吸鴉片習慣。

在eBay看到有人拍賣國家地理雜誌1920年3月號,該期雜誌刊登Alice...
amway541541.pixnet.net|由 amway541541 (amway541541) 上傳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溪湖鎮史記:(69):民俗信仰:關鬼門送弧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69):民俗信仰:關鬼門送弧

 阿彌陀佛
 
關鬼門送孤 
關鬼門:七月末日為關鬼門,俗稱「謝燈腳」。自初一日起徘徊陽間之孤魂,於此日回歸冥府。寺廟撤去燈篙,並燒焚路燈,同時舉行祭拜。其祭拜情形,約與開鬼門同,如是,始結束此月之普度大祭。

【關鬼門送孤】
一 般而言,關鬼門的日期是在農曆八月初一子時。而基隆地區則在初一下午才關鬼門。孤魂野鬼在人間享受一個月奉祀之後,在八月初一以前必須回到陰曹地府,接受 地藏王管制。八月初一奉祀孤魂野鬼、無主骨骸的陰廟便會象徵性地將柵門關閉,表示封閉鬼門關。至此,整個七月祭鬼的活動完全結束。
在 關鬼門之後,為了防止孤魂野鬼「逾假不歸」,因此要舉行「跳鍾馗送孤」,所謂「送孤」亦即送走孤魂野鬼之意。七月鬼祭先禮後兵跳鍾馗,通常用在祭煞儀式, 是台灣民間最普遍的驅鬼儀式。民間俗信鍾馗是鬼王,具有鎮壓鬼魂的法力。但管理眾鬼的卻是佛教地藏王菩薩,由此可見民間信仰中佛道融合分工的思想,也表現 台灣民眾對孤魂野鬼那種先懷柔後強硬的態度。
七月的鬼祭,基本上是一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惠及眾鬼的思想,至於鬼魂是否存在?七月是否為鬼月?其實並不重要,在台灣中元祭中所呈現的悲天憫人、普及鬼魂的愛心,及緬懷墾荒先烈的情懷,才是七月中元祭真正的意義。
鍾馗(取材自網路)
鍾馗捉鬼
鍾馗,傳說人物,道教中驅魔神、驅鬼神。
鍾馗形象是自上古大儺中的面具形象演變而來。《左傳·定公四年》記商朝遺民七族中,有「終葵氏」,終葵即「椎」的分解音,終葵氏即以椎驅鬼之氏族也。後世遂以「終葵」為辟邪之意,逐漸演變為「鍾葵」、「鍾馗」。[1]
鍾馗一名最早見於《唐逸史》。話說唐明皇病中夢見小鬼偷去玉笛楊貴妃繡番囊,正當值怒時見一滿面虯髯大鬼,挖下小鬼的眼珠吞掉。此鬼自稱南山鍾馗,高祖年間應考武舉人,但因其貌不揚落第,羞憤撞殿前石階而死。蒙高祖賜緣袍陪葬,鍾馗化鬼後誓要為大唐斬妖除魔。唐明皇醒後,病不藥而癒,遂向吳道子憶述夢中所見,並命其繪出鍾馗像,頒布天下。民間亦掛其畫像驅鬼避邪。
另外據民間傳說,鍾馗生平是這樣的:
唐朝德宗年間,有個叫鍾馗的舉子,此人長得豹頭虎額,鐵面環眼,臉上長滿鬍鬚。這鍾馗外貌雖醜,可才華出眾,武藝超群。這年,恰逢秋季科舉考試,鍾馗告別了親友,進京趕考。

鍾馗風塵僕僕來到長安, 見京城樓臺林立,一派繁華景象,自是十分高興,便在街上遊逛起來。他見前面有個測字卦攤,就走到攤前說道:「先生,我是趕考的舉子,你給我卜個吉凶,算算 前程。」說著,寫了一個「馗」字。測字先生仔細看了看「馗」字,沉思片刻,慢條斯理地說:「相公此次科考,文章定然獨佔鰲頭,但你時運不濟,到時不但名落 孫山,且兇多吉少。」測字先生停頓片刻,說:「馗字拆開是九和首,現在時序九月,你來應試,必然名列榜首。但是,這個首字被拋在一邊,恐怕旬日內必有大禍 臨頭,望相公謹慎才是。」 

鍾馗聽了,心想:大丈夫在世,只要行得端正,怎會有大禍降臨因此,他也沒往心裏去,付了銀子,便揚長而去。
幾天後,鍾馗進了考場應試,鍾馗看了考題,立即一氣呵成寫完文章交了上去。當日主考官乃是吏部侍郎韓愈,副主考是大學士陸贄。兩人看了鍾馗的卷子,不由眼前一亮,異口同聲地說道:「奇才,奇才!這文章字字珠璣,堪繼李太白杜子美之後!」於是將鍾馗點為第一名。

德宗皇帝聽韓愈稟奏,說新科狀元鍾馗才華出眾,便在金殿上召見鍾馗。
德宗一看鍾馗相貌醜陋,頓時心中不悅道:「我朝取士,全在身言書判,此等醜陋之人,如何點為金科狀元?」韓愈連忙跪奏道:「人之優劣,全不在貌,聖主豈不聞晏嬰三尺而為相,周昌口吃而能輔漢,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萬望陛下三思。」德宗皇帝沉吟片刻說:「韓愛卿之言雖說有理,但我朝太宗帝時,曾有十八學士登瀛州之美談,此人為狀元,恐世人笑朕不識人才也。」宰相盧杞為人心胸狹窄,妒賢嫉能,聽了皇上的話,忙跪奏道:「金科狀元須內外兼修,今科考生三百人眾,豈少其人何不另選一個。」鍾馗一看此人如此糊塗,不由怒髮衝冠,指著盧杞大罵道:「如此昏官在朝,豈不誤國?」說罷,揮拳向盧杞打去。德宗見狀,大怒道:「膽大舉子,竟敢大鬧金殿,速速拿下!」鍾馗盛怒之下,順手拔出站殿將軍腰間的寶劍,高聲嘆道:「失意貓兒難學虎,敗翎鸚鵡不如雞。」說罷,自刎而死。

德宗見鍾馗一怒之下竟自刎而死,大出意外,為了籠絡人心,他下旨將鍾馗以狀元官職殯
葬,又封鍾馗為驅魔神,以祛人間邪魔。


日本民間也有信仰鍾馗者,認為鍾馗善於療治皰瘡。
閩南以及台灣一帶,在發生意外之處,或者是節慶、法會上,常會有道士或藝師打扮成鍾馗的模樣,手持寶劍比劃,有驅除邪魔之意。也有不以真人表演,操弄鍾馗之傀儡表演戲劇的。(取材自網路)


2013.08.18台灣大搜索/「跳鍾馗」觸禁忌!藝人「陳子強3親人」過世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溪湖鎮史記:(68):民俗信仰:中元(普度)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68):民俗信仰:中元(普度)

 阿彌陀佛
中元:
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即地官大帝誕辰
以是日,祖先歸家,無論貧家富戶,均祭祖普度「即盂蘭盆會 今概於此中元節日統一祭拜,其情況如下:農曆七月一日至三十日,街衢巷里,多輪流,延僧登壇施食。

寺廟亦各建醮,二三日至六七日不等,以祭無祀孤魂,曰 「盂蘭盆會」。盂蘭盆會者,大藏經云:「目蓮以母坐餓鬼中,佛之作盂蘭盆會,以珍果素食置盤中,供佛,而後母得食」。故佛家稱之為盂蘭盆會,俗稱「普度」。

台俗七月一日為「開鬼門」,七月三十日為「關鬼門」,而在此月中過去曾分為各地區或各業別「做普度」,因而每日均有拜拜,極為盛況。

開鬼門 初一日〈農曆六月卅日午夜〉,冥府鬼門大開,孤魂〈俗稱「好兄弟」,即無緣精靈〉徘徊陽間。是日下午,各戶在門口,供拜五味碗〈魚、肉、雞、鴨.菜等五 種〉、糕、粿類等,供物各插上香一枝,而燒經衣、銀紙,此稱「拜門口」。此外,因病曾祈願者,懸燈於門口,燈上書寫「普度陰光」「慶讚中元」,下為弟子姓 名。是日,地藏王廟祭功果,以請地藏王菩薩啟開鬼門關

起燈腳:或稱「豎燈篙」。為祭孤魂,寺廟於此日在廟庭高豎燈篙,因供孤魂聚集之標識。俗以燈篙豎得越高,則照得越遠,招聚鬼魂亦越多;為免一時餓鬼群集,難以應付,平時建醮則不敢將燈篙豎立太高,祗豎在二三丈之間。建大醮,始豎立五丈多高。

:或稱「私普」,即稱街庄等為主體之普度,過去則多分街別區別,按日輪流祭普。另有「市仔普」〈市場為主體之普度〉、「子弟普」〈業餘音樂團體為主體之普度〉等之各業別普度。現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改為一律,統一舊歷七月十五日,舉行拜拜。

:或稱「公普」,即以寺廟為主體之普度。各廟廟普日期稍有不同,例如:台北艋舺龍山守為十三日,祖師廟為廿一日,大稻埕慈聖宮為十七日,大龍峒保安宮為十二日等不一。由是,廟普行事,如放水燈,豎燈篙等日期亦不同。

捐緣金:為籌備廟普費用,廟方由負責祭典之當事人「爐主」,派人按戶募捐、俗謂「捐題緣金」,即在捐戶門柱貼「慶讚中元」門籤。屆時,各戶捐出財物。惟捐款,經常不夠祭典開支,多由爐主補短絀數。

放水燈 廟普前夜舉行「放水燈」。是夜,因觀熱鬧,街上極呈擁擠,光復後已廢。放水燈者,謂將「水燈頭」放流水中,俗傳藉此引請溺死孤魂,浮出陽間,以便普施。放 水燈,或謂「迎放水燈」,其情況如下。水燈分水燈頭、水燈排兩種。水燈頭有圓形燈,上寫「某寺慶讚中元」,排在遊行最前。另有小屋形狀之水燈〈或稱「紙 厝」〉,則排在最後。屋形水燈頭,係由主持祭典之「斗燈首」〈即爐主一人,頭家三至六人,及主會、主醮、主壇、主事、天官首、水官首、福祿首等人〉,各持 一燈,隨僧道,遊行至河邊,放入水中。水燈排〈水燈筏〉,即稱抬扛式燈架,大者以材木為中心,長達四五丈寬丈餘,須七八十人始能抬行。筏左右以數條杉木或 竹根紮成為筏形,分幾十格幾百格,以使每格懸吊一盞燈。 燈之種類,有煤油燈、電燈、紙燈、花籃燈、龍燈、玻璃燈等,光彩迷離,無不爭奇奪艷,令人嘆為觀止。水燈之外,遊行者手各執火炬一把,此稱「打馬火」,係 由廟方按照陣頭〈遊行隊伍〉人數分發。陣頭大者「打馬火」分發愈多。據云,每於分發,為爭較多數量,以顧體面,難免發生爭執糾紛。遊行程序以路關牌、托 燈、大鼓吹〈樂隊〉為前導,繼有水燈排、樂團、化裝隊。化裝隊,多由稚雅男女兒童扮裝魚蝦水族類,伶俐可愛,極受沿途觀眾歡睹。又放水燈時,樂隊奏出樂 調,具有特色,俗形容之為「丟丟倉仔,丟丟酷」,蓋其輕快音調,一聞即知其為放水燈遊行。對於遊行人員,應由「值角頭」〈輪值地區〉供應當日點心。

普度壇 廟普當日,廟庭設祭壇,稱「結壇」。中央懸掛大鏡一面,書「盂蘭盆會」四大字或三官大帝像。前方置上下兩層神桌。上桌置三個斗燈,下桌置神像、香爐。斗燈 為米斗內,盛白米,及放古銅鏡、古劍、小秤、剪刀、尺、紙製涼傘,而熱燃煤油燈火者,係表示僻邪之意。壇前為一列長達數丈之長桌,因供牲醴、漢席碗〈盛在 多種碗中之多種菜料〉、看牲〈以雞鴨、豬肉豬腳,及麵粉為材料,雕造捏成之飛禽走獸、魚介水族類,或古裝人物、歷史故事場面,如空城計、封神榜等〉。廟前 左右兩邊,排置紙人,左側為山神騎獅像,右側為土地公騎虎狀。拜亭,另置大山像,為紙製山景,配有善才、玉女、鬼貌吐舌狀之大頭、婆精、三藏、孫悟空、豬 八戒等角色者。其左側稱翰林所,供作中流以上之孤魂宴宿,其右側稱同歸所,供作中流以下之孤魂宴宿。

:廟前,除結「普度壇」,另架設「孤棚」,以供置 「孤飯」及其他多種供物。供物均插三角紙旗,上書「普照陰光」「敬奉陰光」等字眼。孤棚,為高約一丈至二丈多,寬約二丈,鋪以木板一二十坪之木臺。棚上滿 載各戶供拜之祭品,如三牲、五牲、漢席、堅碟、粿粽米飯、水果、菸酒等物,極為豐盛。俗以孤魂平常無人祭祀,為此祭品應求豐足,始夠供應。俗說:「平平四 十五盞」,則稱普度祭品,祗少不可少於四十五盞。盞係盛物竹器,依其盛置物品,各稱如雞盞、鴨盞、粽盞、粿盞等。祭品中,雞鴨居多,俗說:「七月半鴨,不知死」,即謂七月十五日宰雞鴨為牲醴特多。又祭物疊成數層者,稱「肉山」。
係由主事人派人前往商舖分發「孤飯籠」,以捐募盛於籠中之米飯。募集後,供祭於孤棚,均於上插三角小紅旗一面。孤飯,於供祭後,分發乞丐。另由主事人派人 向各舖戶,收集之供物,如豬肚,豬肝、魚類等,稱「出碗」,祭後乃送還各舖戶。孤棚中央,豎立一竹竿,高達丈餘,竿頭繫以金牌,三角大紅旗三面,各稱頭 旗、二旗、三旗。

:廟普當日,另有「搶孤」風習,即稱搶 奪孤棚上祭品。曾風行全省。如臺北近郊板橋普陀山接雲寺前,於每年七月十九日之搶孤,尤負盛名。餘如土城、頭圍各地,亦極盛況。後因規模愈大,惟恐惹出事 端,遂被禁止舉行。至於搶孤主旨,乃在以其祭品施與窮民。所謂搶孤,則於超度終了後的一定時刻,以鑼鼓的信號開始。因大家爭先恐後要搶祭拜的各種禮品,如 米、米粉、豬羊雞鴨等,現場打成一片混亂,殺氣騰騰。最高處的三面旗幟,同樣成了搶奪的對象,稱之為「搶旗」。原來,搶下來的旗幟,據民間傳聞,此旗正有保護海上平安的功用,由此,旗幟常可以賣出相當高的價錢,同時,搶取者一般咸認為有福氣。搶孤,雖然棚棧築高,攀登甚為危險,不過民眾卻相信不致受傷,搶孤既然如此壯觀,鬼類不敢來加害。

拜普度:普度當日。各舖戶亦盛祭祖靈及無緣佛。祭壇,頂桌拜地官大帝與地藏王,下桌拜孤魂,而道僧則挨戶誦經普施。俗語謂:「七月,無閒和尚與司公〈道士〉」即謂農曆七月間,僧道因挨戶誦經極忙。各舖戶,對其誦經,則酬以紅包禮。普度當夜,大事宴客。除此,多以當天祭品,如雞鴨豬肉、粿粽、龍眼、香蕉等物,分贈親朋,此謂「贈口份」。俗習、是日、出嫁女兒不歸寧為例。
關鬼門:七月末日,為「關鬼門」,俗稱「謝燈腳」。自初一日起徘徊陽間之孤魂,於此日回歸冥府。寺廟撤去燈篙,並燒焚路燈,同時舉行祭拜,約與開鬼門同。如是,始結束此月之普度大祭。

()
七月半鴨不知死
灣早期社會結構多為農村型態,養鴨一直是屬於農家副業,畢竟連人都吃不飽的年代,哪有餘力顧及家畜禽的營養需求?因此耐粗食的鴨子就養在河邊或池塘裡,吃人類廢棄的菜葉和農業副產物,或直接放牧在早冬收割後的稻田中,讓鴨子攝食昆蟲、掉落的稻粒、田螺等,到七月半就有肥胖鴨可拜拜。
  
咱溪湖濁水溪畔,項寮湳堀十月冬空田常有出現鴨母陣,田主也歡迎鴨陣到空田,讓鴨子攝食昆蟲、掉落的稻粒、田螺等,俗稱「逃冬」。到北部時已逢年過節…趕鴨人帶著大把台幣,滿面春風回南部!

 附記:
臺灣南北氣候不同,稻谷越南部越早熟,然後慢慢往北熟。所以養鴨人家都把鴨到最早割稻的屏東,把牠放在田裡撿掉落稻谷吃,往北趕,這樣一路北伐上來約一、二個月,就可以省下一、二個月的飼料成本。
一陣鴨母陣7-800隻,一個人都趕得很順,他拿著一隻約二丈長的竹桿趕鴨母,那支竹桿不僅趕鴨母,也用來數鴨母,丟掉1隻他馬上知道。

 參考影片:青森県下北半島の霊場恐山です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