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溪湖鎮史記(130):特刊:與溪湖國小洪校長座談(4)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130):特刊:與溪湖國小洪校長座談(4)



日本時代唸溪湖公學校
汴頭里楊枋口述
我們這個年代,日本時代唸溪湖公學校,我畢業時已是三十二期,大部分的老師是日本人及台灣人,台灣人要唸正式師範學校畢業,就是正式老師,像約聘的老師,就沒有文官制,日本時代老師是文官,所以老師穿正式官服,也有配載一支劍,所以約聘就沒有了

只穿普通衣服,那不是正式教員,公學校的制度是六年,還有二年的高等科,國小畢業再唸二年就是高等科,以前制度就是這樣,再來就是中學,在那時代唸中學的人不多,因為一般老百姓負擔不起學費。

一定要有錢人,才有辦法唸,所以說唸中學,都是有錢人,普通人要是有唸高等科就很不錯了,唸高等科畢業的人,可以到學校當代課老師,學校的制度大概就這樣。

教漢學日本時代就有了,我本身就有唸到,我們庄有一位楊昌牌,他就是在自己家裡教漢學,靠近頂廳那裡,所以那時就有漢學,而我有唸一年多。

再來我就到街上吳秀才那裡學,沒有錢的人大部分都是如此,就算不錯了,實際上,在我們那個年代唸中學的人很少。
(完)
參考影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溪湖鎮史記(129):特刊:與溪湖國小洪校長座談(3)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129):特刊:與溪湖國小洪校長座談(3)


座談內容: 
白鴒絲擔糞箕:
白鴒絲擔糞箕,擔到溪仔墘撥一倒,卻著道光錢,買大餅送姨。
  趣解:
白鴒絲擔糞箕(古早墾民省吃儉用,致身瘦腳如白鴒糸,如此身材尚在重勞動)擔到溪仔墘 撥一倒,(擔到溪仔乾體力不支倒地)卻著道光錢(拾得道光錢,「清道光年間通用的銅幣」),買大餅送大姨(不獨享分為親戚共享)。
 描述古早貧困樸實墾民富有人情味的童謠。

 紅龜分您吃
 咚 咚 開門 紅龜分您吃 ,您那有, 昨日娶心媳婦一 那怎縮 都者煣 那怎軟 三升配二管。
 趣解:
 咚 咚 開門 紅龜分您吃(為敦親睦鄰,分喜給鄰居) 您那有 昨日娶心媳婦(作天娶兒媳,紅龜是喜慶所用的粿,古云龜萬年象徵長壽之意)那怎縮 嘟者煣(經再蒸過的粿會變柔軟好吃) 那怎軟 三升配二管(要做好粿米要,糯米三升配硬米二管 )。 旨在教人,紅龜粿的用途、食法、作法。

七桃物仔(玩具),囝仔都自己做,在手製各種玩具過程中,從大自然中獲得多種知識,養成劊造興趣,進而成發明人木竹
擧例: 手刻干錄,材認識,玩童們以,一樟,二榎,三埔羌,四苦柃,芭仔柴無路用,分別質料良莠
(完)
與溪湖國小洪校長座談(6)影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溪湖鎮史記(128):特刊:與溪湖國小洪校長座談(2)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128):特刊:與溪湖國小洪校長座談(2)


座談內容:
 溪湖公學校創立校址,經查對已確定。
洪校長再提出大正元年遷校一疑問?
 民國元年,第一次遷校校址登載溪湖庄六十七番地(原電信大樓地點),是依據昭和十二年溪湖庄案內圖,有案可稽。

另據洪校長所持資料記載,大正元年遷校地址填寫"溪湖庄大突頭333番地",經查該地址是地方名望家楊春木先生住宅。

溪湖公學校是否曾借該址教學?無據可查!,因此遷到「楊春木」先生住宅說法可能是誤記。

 昭和八年(1933年)我們入學時,含阿媽厝分教場一年生男女全部共計只有約200人。當時溪湖境內多數以務農為生,多一個八、九歲的兒童,男的可以飼牛,女的會帶小弟、小妹,等於多一個大人份的工作。

因此除富裕家境及商家子女就學率較多以外,都不大理想。班內相差五六歲比比皆是,甚至有女生未卒業就出嫁者,也有男生在學中,就向先生請假娶某等,發生有趣的故事。

 昭和十二年阿媽厝分教場,被颱風吹襲,教室全部倒塌,五年級學生約二十名分配到本校插班合讀。我們組(班)級人數增至六十餘名。

 豪華校門是當時校長"阪本喜章"向州廳爭取建立的。據傳聞阪本校長家世是日本貴族後裔,因此滿有勢力的。 

1935年(民國二十七年)阪本校長再爭取建築,也是全州數一數二的大型鐵筋講堂,之前只有一座,木造屋頂蓋竹的「雨天體操場」用為各種典禮及集體活動場。

 蓋講堂同年,擴展校庭建立運動場,動員五年級以上師生完成,整平、運動埸工作。

(完)

與溪湖國小洪校長座談(2)影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溪湖鎮史記(127):特刊:與溪湖國小洪校長座談(1)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127):特刊:與溪湖國小洪校長座談(1)


座談內容:
溪湖公學校:
創校當初校址是在彰化廳二林上堡溪湖庄366番地(太平街向西入中環路起點,起約八十公尺範圍)由當時區長楊集先生與三塊厝區長李聲洲先生,發起創校,集資、募款購置校地,並積極籌蓋校舍。

校舍完峻於明治三十六年(民前九年)六月九日正式成立學校,校名為溪湖公學校。民國元年,校址遷移溪湖庄六十七番地(現電信大樓地點),後大正十七年(民國十七年)再遷校於現址.原有校舍留給庄役場使用。

溪湖公學校創校於1902年到本年已超有100餘年的歷史。當時全溪湖區二十四保(該時代中竹里尚屬中山里),人口約二萬左右,只有一所公學校(另一所小學校只收日人子弟),為崙仔腳七保學童方便,於阿媽厝設「分教場」(媽厝國校的前身)教學該區兒童。

校舍1933年有兩棟十間木造及兩棟磚造十間教室,至日治結束時,全部改建為磚造約四十餘間教室。本校值得驕傲的是擁有,當時在台中州內數一數二的壯觀校門(民國十九年建),與台中師範學校並美。

於1935年(民國二十七年)再建也是全州數一數二的大型鐵筋講堂,之前只有一座,木造蓋竹的「雨天體操場」用為各種典禮及集體活動場。
蓋講堂同年,擴展校庭建立運動場,動員五年級以上師生完成填平、整土工作。

昭和八年(1933年)我們入學時,含阿媽厝分教場一年生男女全部共計只有約200人。
當時溪湖境內多數以務農為生,多一個八、九歲的兒童,男的可以飼牛,女的會帶小弟、小妹,等於多一個大人份的工作。因此除富裕家境及商家子女就學率較多以外,都不大理想。

班內相差五六歲比比皆是,甚至有女生未卒業就出嫁者,也有男生在學中,就向先生請假,娶某」等發生有趣的故事。

 昭和十二年阿媽厝分教場,被颱風吹襲,教室全部倒塌,五年級學生約二十名分配到本校插班合讀。我們組(班)級人數增至六十餘名。

豪華校門是當時校長"阪本喜章"向州廳爭取建立的。據傳聞阪本校長家世是日本貴族後裔,因此滿有勢力的。

1935年(民國二十七年)阪本校長再爭取建築,也是全州數一數二的大型鐵筋講堂,之前只有一座,木造屋頂蓋竹的「雨天體操場」用為各種典禮及集體活動場。
蓋講堂同年,擴展校庭建立運動場,動員五年級以上師生完成填平、整土工作。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溪湖鎮史記(126):特刊:海明威所寫「老人與海」的啟示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126):特刊:海明威所寫老人與海的啟示


老人與電腦

台灣近100年科技大躍進
台灣常稱老人謂「老貨仔」、或「LKK」,「老貨仔」也有老貨剩餘價值,不論何等精製物品,不經歷悠久歲月磨折而殘存的不算古董,因此歷盡蒼桑老貨仔,只少也有古董級的存在。

回憶1930年代,出現第一台「乘合自動車」行駛溪湖 — 北斗間,我們一群囝仔,好奇跟車後面追的情景,現閉眼也會浮在眼前,飛機飛過天空全校師生停課,出來運動場觀飛機的昔事,聼說基隆港有鐵製火煙船來往台灣—內地間約費六、七天就可到達大阪而感覺新奇,被騙蓄音機有小人國小人在內面唱歌都信於為真的囝仔時代,一般庶民欲擁有一台收音機、電話機好像天上之物不敢妄想的年代,只不過是近百年前之事。

事隔近百年後的今天,一般家庭自用車備有二、三台是不稀罕,一般人都可隨時搭飛機到全球旅遊,携帶電話、隨身聼、數位相機、數位電視機、電腦等我們身邊就有如此現代科技產物待我們運用,難得我們老貨仔也有福享受現代科技。
電腦是一個魔術箱!! 電腦是老貨仔人的高級玩具!!

海明威所寫「老人與海」的啟示
海明威所寫,經典故事永恆魅力「老人與海」……對地亞哥老人已經有84天沒捕到魚了,開始跟他一起打漁的小男孩曼諾林在第41天上了另一條船。

 到了第85天,老人照舊披著星光出海了。今天運氣似乎不錯,老人憑藉豐富的經驗斷定一條大魚上鉤了。

可是這條大魚並不是那麼好擺佈,拖著小船遊了兩天兩夜,終於在第三天晚上,老人殺死了這條比船還長的魚。

(完)
 
參考影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溪湖鎮史記(125):特刊:寧靜廣寒宮遭“阿波羅11號”騷擾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125):特刊:寧靜廣寒宮遭“阿波羅11號”騷擾!!


寧靜廣寒宮阿波羅11騷擾!!
自古,嫦娥、吳剛、兔子等,定居月宮後,嫦娥認命勤於搗藥,吳剛夜夜找永遠也砍不斷的桂樹,和善的小動物白兔幫嫦娥搗藥,也不忘慰藉吳剛,就在寧靜廣寒宮大家相安無事過著平靜日子。

唐開元年間,中秋之夜,方士羅公遠邀玄宗游月宮,擲手杖於空中,即化為銀色大橋。過大橋,行數十里,到達一大城闕,橫匾上有"廣寒清虛之府"幾個大字,羅公遠對玄宗說:"此乃月宮也",見仙女數百,素衣飄然,舞於廣庭中。玄宗默記仙女優美舞曲,回到人間後,即命伶官依其聲調整理出《霓裳羽衣曲》傳於後世,成為千古佳話,月宮從此也有"廣寒宮"之稱。
美國阿波羅11將兩名宇航員送上月球︰
唐開元年間唐玄宗游月宮以後,就無人再訪月宮,19697月寧靜月宮突遭一怪物造訪,外星球地球的美國阿波羅11探訪月球,並由現代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步踏上月球,創下人類登月球歷史記錄。


阿姆斯特朗
本來平靜在月球居住的嫦娥、吳剛、兔子等,大概眼看空中飛來怪物,驚愕!!放棄工作,避入月洞穴,閉息靜觀,不敢顯身,因此阿姆斯特朗報告無提起月球有生物乙事。
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將兩名宇航員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走下舷梯,隨即發表了那段著名的講話:“這對個人來說只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當時,全球有近10億人通過電視觀看了他們的登月過程。在等待之後,他們聽到了那句至今仍非常著名的一句話:“休斯敦,這裡是靜海基地。‘鷹’著陸成功。”就這樣,阿姆斯特朗跨出“鷹”號登月艙,將左腳踏到月球表面上,留下那著名的腳印,成為人類歷史上登陸月球第一人。
天文學上的月亮
當然早在史前時代月球就已經廣為人知,月球是天空中僅次於 太陽Sun排名第二最明亮的星體。 它每個月繞行地球一週,由於月球,地球與太陽三者之間的角度變化,使我們可以觀察到月相變化的週期。連續兩次新月 之間的時間差是29.5天(709小時),和月球的軌道週期(針對恆星測量結果)有些微地不同,這是由於地球也同時在繞日軌道 上運行了一小段的距離。
由於大小及組成成份的類似,月球常常和 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一起被歸類為類地"行星"。
月球是 地球 唯一天然的衛星:
        軌道:    384,400 km 距離地球
        直徑:    3476 km
        質量:    7.35e22 kg
於地球與月球之間的重力作用引起了一些有趣的效應,其中最明顯地就 是潮汐作用。 月球的重力吸引會對地球靠近月球的一面較強,另一面則較弱,由於地球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剛體(特別是海洋的部份),它會延著月 球的方向直線延伸。

根據我們的觀察發現,地球表面可以看到兩個小小的凸起,其中一個面對著月球的方向,另一個則正好在相反方向的對面。

 因為這個效應對海水的影響遠大於對固態地殼的影響,所以海水的突起就會更為明顯,再加上地球自轉的速度要比月球繞行地球的速度快上許多 ,於是這些突起每天會環繞地球一次,造成每天的兩次高潮。


  19697月,美国阿波罗11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下舷梯,随即发表了那段著名的讲话:这对个人来说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时至今日,阿姆斯特朗仍然是地球上最著名的人之一。 
2012825日,82岁的阿姆斯特朗因心脏病逝世,作为一名伟大的宇航员,他光环夺目,却被盛名所累。
阿姆斯特朗在评价自己的家庭时曾经说,我们的婚姻,就像一次失败的飞行,无声地崩溃了……如果可能,我还要说,我爱妻子。我很抱歉,我们的婚姻,成为我成功的最大代价。登月之后之后,阿姆斯特朗忙得根本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两个儿子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他很少参与。作为这位美国英雄的妻子,珍妮特也需要参加一些公众活动,出入各种宴会场合。不过,她也渐渐厌倦了这样的日子,并希望能回到当初平静的生活中去,可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33年的婚姻生活之后,1989年年底,珍妮特在餐桌上留了一张纸条给阿姆斯特朗,内容就是两人离婚。
  
(完)

參考影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溪湖鎮史記(124):特刊:月亮、月餅、傳說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124):特刊:月亮、月餅、傳說
 
月亮、月餅、傳說

中秋(的八月十五日)
中秋原本只是民間傳統節日,從民國六十四年起,全國休假一天,到了民國七十一年,還訂為民俗節日來紀念。
在民間生活中,還流傳著許多有意義的習俗,雖然隨著社會的轉變,慢慢的被忽略了,但身為中國人,是不能不知道的,這些習俗包括:祭拜祖先:表示對祖先的感念,有追懷先人的意義。

拜土地公:感謝大地的賜與,能五穀豐收。
吃米粉芋:用芋頭煮米粉,祭拜祖先後食用。俗稱的:「食米粉芋,有好頭路。」閩南語)(芋和路諧音)。祈求祖先保佑,找到好的職業,工作順利愉快。
拜月娘:晚上在庭院擺設香案,供四果月餅,點香拜月亮。
賞月會:在秋高氣爽的時候,皎潔的明月下,一家和樂共度好時光,有著月圓人團圓的意義。
中秋月餅︰
中秋節最普遍的應節食品,就是中秋月餅,傳統的中秋月餅,扁扁圓圓的,用糖麵粉做外皮,中間包著各式各樣的餡,用火烤成的。
在中秋節以前的一段日子,餅店以製作月餅為主,各處的商店,也陳列月餅販賣,不但是家家必備,同時也是餽贈的必需品。
關於月餅,還有一個習尚,和古代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習俗就叫做「博狀元餅」。而人們在中秋吃月餅,是因為月餅圓圓,代表天上滿月,也象徵人
 間團圓,人人生命圓滿光輝。


現在的社會,關於月餅的傳說或習俗,已經很少人去注意了,倒是月餅的花樣,越來越多,讓人眼花撩亂。
廣式月餅、港式月餅、臺灣月餅等口味不同以外,還有「雪餅」、「蒸的月餅」的出現,真的是「餅」招百出呢!除了式樣越來越多以外,品質也越來越好,價格更是貴得驚人。
而為了推銷月餅,商品的包裝也越來越精緻,每到中秋前一段時日,街頭巷尾、大商小店,賣月餅、買月餅的景象,早早就「炒」得很熱呢!

1930年代我們少時候的月餅,很傳統,單純,在鄉村一般都只有二種,肉餅豆紗餅,肉餅以麵粉團包豬肉、甜冬瓜、油蔥混合料為餡,烤成圓形油面餅,豆紗餅餡用綠豆或白紗,烤製圓形白色餅,兩種餅面都蓋紅色印,十塊餅為一封,包裝只用紅色油面紙,捲包成圓筒形則成。

餅無現在精製多樣,包裝也無現在精緻、美觀,但有年歲的人,還是感覺古早的紅色圓筒形包裝紙面滲出一點油的月餅,較像中秋餅,現在多樣形形色色餅,包裝美觀、精緻的餅盒只能視為一種交際禮品,也許這是古早人懷舊的執念而感,請不要笑,多體會!!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

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天狗食月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名叫目連的公子。生性好佛,為人善良。十分孝順母親,但是,目連之母,身為娘娘,生性暴戾,為人好惡。
有一次,目連之母突然心血來潮,想出了一個惡主意:和尚念佛吃素。我要作弄他們一下,開暈吃狗肉。她吩咐做了三百六十隻狗肉饅頭,說是素饅頭,要到寺院去施齋。

目連知道了這事,勸說母親不聽,忙叫人去通知了寺院方丈。方丈就準備了三百六十隻素饅頭。藏在每個和尚的袈裟袖子裡。目連之母來施齋,發給每個和尚一個狗肉饅頭。

和尚在飯前念佛時,用袖子裡的素饅頭將狗肉饅頭調換了一下,然後吃了下去。目連之母見和尚們個個吃了她的饅頭,嘿嘿拍手大笑說:今日和尚開暈啦!和尚吃狗肉饅頭啦!方丈雙手合十,連聲念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事後,將三百六十隻狗肉饅頭,在寺院後面用土埋了。
 
這事被天上玉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將目連之母打下十八層地獄,變成一隻惡狗,永世不得超生。
目連是個孝子,得知母親打入地獄。他日夜修煉,終於成了地藏菩薩。為救母親,他用錫杖打開地獄門。目連之母和全部惡鬼都逃出地獄,投生凡間作亂。玉帝大怒,令目連下凡投身為黃巢。後來黃巢殺人八百萬,傳說就是來收這批從地獄逃出來的惡鬼。

目連之母變成的惡狗,逃出地獄後,因十分痛恨玉帝,就竄到天庭去找玉帝算帳。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趕太陽和月亮,想將它們吞吃了,讓天上人間變成一片黑暗世界。

她追到月亮,就將月亮一口吞下去;追到太陽,也將太陽一口吞下去。 不過目連之母變成的惡狗,最怕鑼鼓、燃放爆竹,嚇得惡狗吞下的太陽、月亮,又只好吐了出來。

太陽、月亮獲救後,又日月齊輝,重新運行。惡狗不甘心又追趕上去,這樣一次又一次就形成了天上的日蝕和月蝕。民間就叫天狗吃太陽天狗吃月亮。直到現在,每逢日蝕、月蝕時,不少城鄉百姓還流傳著敲鑼擊鼓、燃放爆竹來趕跑天狗的習俗。
嫦娥、吳剛、兔子傳記故事
在人們心目中,兔子是十分親切、和善的小動物。在古老的傳說中,最早登上月宮的,除了嫦娥、吳剛之外,還有兔子。這是古代人民美好的想像。
嫦娥登上了月宮,據《淮南子》等古書的記載,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五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吳剛登上月宫,據《酉陽雜俎》的記載,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找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
兔子︰至於這兔子的上月宮,最早見於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說,顧、菟在月亮的肚子裡,對月亮有什麼好處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宮的呢?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據聞一多先生考證,這白兔搗藥是由蟾蜍搗藥變來的。這月中的顧、菟既由一物變為二物,關於他們如何到月亮中去?

民間也就有傳說:吳剛學仙離家三年,炎帝之孫伯陵與其妻阿女緣婦私通,生下三個孩子,吳剛謫月後,其妻內心負疚,於是就叫最小的二個孩子飛奔月亮,陪伴他們名義上的父親。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炎帝之孫伯陵。伯陵通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月中的顧、兔,就是延、殳變成的。

唐開元年間,中秋之夜,方士羅公遠邀玄宗游月宮,擲手杖於空中,即化為銀色大橋。過大橋,行數十里,到達一大城闕,橫匾上有"廣寒清虛之府"幾個大字,羅公遠對玄宗說:"此乃月宮也",見仙女數百,素衣飄然,舞於廣庭中。玄宗默記仙女優美舞曲,回到人間後,即命伶官依其聲調整理出《霓裳羽衣曲》傳於後世,成為千古佳話,月宮從此也有"廣寒宮"之稱。
(完)
參考影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