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49)旅遊寫真簿:加拿大東加楓情(1)



         
格主報告: 嗣後上網記事 以短文 為主,配合多量圖片,感謝上天賜給我機會,能繼續完成我身為先代人應盡傳承使命心願。
日日感恩!!
 (網路圖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49)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溪湖民藝戲曲史(3
布袋戲(3)
布袋戲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而正因為早期此類型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戲之通稱。
演出上可分為前場後場,前場即戲台部分,觀眾可見到操偶師傅操作人偶於戲台上的表演,後場則包括了操偶師、樂團和口白師傅。
操偶演出
現代布袋戲偶不僅大,還內藏許多機關,因此需要兩手操作
布袋戲開演後,戲台上的操偶動作成為演出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傳統布袋戲而言,布袋戲戲偶為30cm左右的小戲偶,軀幹和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因此操偶表演者會將單手手掌放入中空戲偶進行表演。以左手操偶為例,只要將食指部分套入偶頭,拇指放 入布袋戲戲偶右手,另外三根手指放入戲偶左邊(左手)之後,即可利用手掌與五指的搖擺或晃動,來控制戲偶頭、身體、與手來作操偶表演。換句話說,布袋戲操 偶入門相當容易:操偶人員僅將手放入中空偶身即可做戲偶之點頭,搖頭,行走之表演。不過因為木製戲偶表情並無變化,要藉由木偶肢體動作表達劇中人物情感尤 其重要,也有其一定難度。
傳統布袋戲中,食指放入偶頭中,拇指放入右手。
若再就角色方面來論述,布袋戲偶約略可以分爲、丑、獸、雜.....等七種角色。各種操偶表演要顯現出各類角色的手勢、步伐和動作。因為布袋戲可單手操偶,因此傳統布袋戲操偶師,通常可一人操縱兩偶,互做對談動作的文場表演,更甚者,兩手均可做木偶之跑,跳,拋接,武打等武場表演。事實上,於實際操演上,布袋戲除了武場大堆頭場面,或龍套角色出現串場外,布袋戲戲劇進行中,通常以兩偶兩角色之間的互相對話與肢體互動為最多。就此,跟一般中國傳統戲劇相同,若對話較多者稱為文戲,武打互動較多者稱為武戲
20世紀中 期後,為了表達更多視覺效果,台灣操偶表演隨著戲偶從30公分長演變成50公分,甚至加大至70公分以上。因應此變化,一偶之操作從單手變成了雙手。除了 手仍舊放入戲偶內,以食指放入偶頭外,偶頭與偶身內尚加裝有特殊裝置,可用繩子拉動控制眼睛睜眨、用中指扳動嘴唇控制、用內藏機關彎曲手腳等。除此之外, 左右手都需要配合相當多的操偶技巧,才可讓布袋戲木偶做轉身,沉思,奔跑,跳接,甚至雲手臥魚等身段的自由操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哪時期的布袋戲演出,都出現了操偶者兼口白,甚至還包辦音樂後場的情形。而此種獨挑大樑的布袋戲操演方式,即使於21世紀,常見於閩南或台灣。
未完待續

★★★★★★★

旅遊寫真簿:東加楓情(1)

加拿大英文法文CanadaIPA讀音: [ˈkænədə] (英) [kanada] (法) ),為北美洲最北的一個國家,西抵太平洋 ,東至大西洋 ,北濱北冰洋 ,領土主張直到北極加拿大東北方和丹麥領地格陵蘭相望,東部和法屬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相望,南方及西北方與美國接壤,領土面積達990萬平方公里,為全世界面積第二大國家。

1949年, 紐芬蘭自治領 加入加拿大聯邦 [38]二戰之後,加拿大經濟快速增長,隨之帶來了加拿大人更強烈的自我認同,標誌事件為1965年楓葉旗的採用[39] 、1969年雙語政策的實施[40]以及1971年多元文化機構的成立[41]




 
聖母大教堂建造於1672年,原本就是Montreal老城區觀光朝聖必訪的"第一"景點,1994年又因歌手席琳狄翁(Celine Dion)在此舉辦盛大婚禮更加聲名大噪。 
聖母大教堂

 
 
 
 
  
 
 
 
 
 
 
 
 
  
座落在蒙特利爾皇家山頂(Mont Royal) 的聖約瑟大教堂(St.Joseph Oratory),是世界最著名的朝拜聖壇之一。 教堂建於1904年,號稱是世界上第二大圓頂教堂,教堂的巨形圓頂高達97米,僅次於羅馬的聖彼德大教堂。
聖約瑟大教堂堪稱精雕細刻、金碧輝煌、流光溢彩的藝術建築,它不僅是北美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魁北克省的三大宗教巡禮地之一,同時也是蒙[展開全部]


 

 
 
魁北克市魁北克城法語Ville de Québec ,當地英語人士稱Quebec City )是一座加拿大城市,位於魁北克省南部。 人口約70多萬,是魁北克省 首府 。 主要使用法語 。 魁北克市是墨西哥以北唯一的留有古老城牆北美洲城市。 當中的魁北克歷史城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世界文化遺產1985年 )。
 
 
 
 
 
 
 
加拿大東加楓情未完待續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48)旅遊寫真簿:日本北海道小樽運河



        
格主報告: 嗣後上網記事 以短文 為主,配合多量圖片,感謝上天賜給我機會,能繼續完成我身為先代人應盡傳承使命心願。
日日感恩!!
 (網路圖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48)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溪湖民藝戲曲史(2
布袋戲(2)
布袋戲是大陸掌中戲,布袋戲名稱,是木偶服裝如布袋,亦說木偶經常收藏於布袋內因此而得名,布袋戲自大陸傳到台灣後,因應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達,日久月 深,漸具台灣獨特風格,由文戲變武戲,再轉變配合新科技金光戲,後進一步躍入電視界,大約民國五十九年左右,是布袋戲最風光時代,由雲林黃俊雄師在台視演 出「雲州大儒俠」播出後轟動全台,當時電視尚用黑白播出,只播出半小時,當年電視開播不久,只有電氣行及少數先進家庭擁有電視機,播出時段街路行人稀疏, 各電氣行人潮湧進,都是為了看史艷文,尤其是所配主題歌頗受歡迎,本來布袋戲配樂由南管進為北管,後掺雜西樂並唱流行歌曲,尤其日曲台唱大風行,如「苦海 女神龍」、「孤單老人」、「冷霜子」比當紅流行歌還流行。
自 布袋戲出現於電視演出受歡迎後,全台布袋戲演出方式大改變,以金光戲取代,傳統布袋戲保守重於內涵演法,金光戲是利用現代科技,以大型精緻美麗木偶配合, 幻影、變化、燈光、音響,使舞台上以金光閃閃,熱熱鬧鬧,耀眼視覺為主缺內涵的演法,觀之只感覺如科技展示埸,已失去了傳統戲劇風格。
在 民間酬神演戲,因電視出現後觀眾被它吸收,對野台戲漸離漸遠,廟宇謝神外台戲甚少有觀眾,甚至也有沒有觀眾之奇觀,為應付酬神,布袋戲不得以,以錄音方式 (音樂、口白一齊錄,一、二人就可演出),落魄到如此簡化演出地步。古早開演前就用椅橑號位,攤販、人群鬧熱滾滾廟前棚腳風光已不再,這也是時代潮流,造 成民間布袋戲如此悽涼的下場。

附錄︰台灣戲曲:布袋戲戲台(取自網路)
在布袋戲萌芽初期有所謂一人班,一個小小的戲台掛在胸前,相當的簡陋 ,到布袋戲能上演整本戲碼時期,戲台也發展成美侖美奐的「彩樓」,到 金光布袋戲盛行時,用布彩繪的大型布景代替彩樓,成為演出的戲台。
傳統布袋戲使用彩樓,高寬各約四尺,深約一尺半。彩樓是用木頭精雕而 成,遠望極像一座富麗堂皇的廟宇,主要由三部份組成,上蓋、底座、屏 ,上蓋相當於屋頂,使整個戲台不透空,上蓋以龍柱及花窗架支撐在底 座上。
花窗 五個窗口,一般常用三個,用來表示高樓、高崖等高出地面甚多的 地方,因而有「跳窗」的演技,表示武功高強,即使如此高也可跳過,演 出時將ㄤ仔準確的從窗口丟出,要不能看到演師的手,ㄤ仔的姿勢像凌空 飛躍,不是很容易的事,厲害的師父們可從同一個窗口同時跳八個ㄤ仔。
龍柱類似廟口的龍柱,在演出時可當柱、樹等。(參見「西田社古典布袋 戲戲台龍柱細部雕刻20k)」)
在花窗底下有兩個「交關屏」(又稱加官屏),大約是在演師頭部的高度 ,其將戲台區隔為左中右三部份,左右是兩個門簾,分別是出將入相,中 間則是團名。交關屏是兩片鏤雕的木板,大約可遮在頭部,演出者要躲在 交關屏後面演出才可以。(參見「西田社古典布袋戲戲台交關屏26k 」)
戲台的底座,大約在演者的胸部高度,最重要的是底座的面,稱「走馬板 」,就是ㄤ仔走路演出的地板。
戲台是布袋戲團基本的門面,在布袋戲的全盛時期,各著名戲團的戲台不 但講究雕刻,且常常為求華麗而漆得金碧輝煌。(參見「小西園古典布袋 漆金戲台46k)」)
當今野台布袋戲,為節省成本及避免木雕戲台受損,多已不用雕工精細的 傳統彩樓,一些著名的戲團,還發展出結構龐大的舞台,以搭配各種聲光 效果,及場景的變換
主要資料來源:《布袋戲前場輔助教材》(「西田社」出版發行,吳正德著,19917月)本站蔡振家 1996.10.20設立
未完待續

★★★★★★★
旅遊寫真簿:日本北海道小樽運河

小樽運河日本 北海道 小樽市的一處地標。 1914動工, 1923開通。 運河沿岸排列著一排紅磚倉庫 ,是小樽市作作為日本北海道金融、經濟中心的象徵,甚至被人稱爲「北方的華爾街 」昔日運河裏曾擁擠著無數裝卸貨物的舢板。 後來由於戰爭令工業倒退,喪失了運河的工用,因此有一半長度的運河被填平作馬路使用。 如今這些倉庫建築都改成了玻璃工藝品商店 茶館 餐廳和大型商鋪。 成為了一處旅遊聖地。
小樽的地名源自於阿伊努語的「沙岸中的河川」(オタ・オル・ナイ),其發音與日語的「小樽內」相同。
 
 
 
 
 
 
 
 
  
 
 
 
 
 
 
 
 
 
 
 
 
 
 
 
 
 
 
 
 
 
 
 
 
 

北海道小樽運河結束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