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28)︰台灣經濟起飛時代(4)自行車(鐵馬)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28)︰台灣經濟起飛時代(4)自行車(鐵馬)
腳踏車的發明
.中國<清代述異>第十一卷記載,17世紀中葉,黃履莊氏「製雙輪小車一輛,可坐一人,不須推輓,能自行」。1790年,法國的西夫拉克(Comet Mede Sivrac)發明用雙腳蹬踩地面前進的兩個木輪的車,時稱木馬輪。1818年,德國的德賴斯(Karl von Drais)發明前面有車把的木製兩輪車。1839年,蘇格蘭鐵匠麥克米倫(Kirkpatrick Macmillan)製成了第一輛由曲柄連杆機構驅動後輪的鐵製兩輪自行車。1861年,法國的P.and E.米肖父子製成前輪大、後輪小、前輪裝有腳蹬板的自行車,並於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展出。1869年,英國的W.F.雷諾首首先採用輻條拉緊輪輞(車圈),並在輪輞上裝上實心橡膠輪胎,同時採用輕細鋼棒製成車架,使自行車的重量大為減輕。以上5種自行車均與現代自行車相差較大。
1874年,英國的勞森(H. J. Lawson) 採用了鏈條傳動結構,將腳蹬在前後輪之間,但仍為前輪大、後輪小。1886年,英國的斯塔利(J. K. Starley) 在自行車上裝置車閘,在傳動軸上採用滾子軸承,前後輪大小相同,並用鋼管製成菱形車架。1888年,英國的鄧洛普(John Boyd Dunlop) 將充氣橡膠輪胎成功地應用在自行車上,使自行車的結構和性能臻於完善。
★★★★★★★
1975年傳入中國
中國
腳踏車大約於1875年傳入中國,腳踏車最初稱為「洋馬兒」。對中國人來說,「洋馬兒」是新奇的事物。在當時的刊物《點石齋畫報》就好幾次把外國人騎腳踏車當成了新聞。
1922中華民國時期,遜位皇帝溥儀結婚時,他的堂哥溥佳送了他一部腳踏車。有大臣狠狠地罵了溥佳一頓,說不應該把這危險的東西給皇帝。但溥儀沒有理會大臣的反對,只不過十幾天便學會了騎腳踏車,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懂騎腳踏車的中國皇帝。據說,溥儀曾因為要騎腳踏車而把皇宮中的所有門檻也拆除了。
俱有防盜車牌車牌
臺灣
臺灣腳踏車的傳入始於日治時代,有沿襲日語稱「自轉車」,亦有稱「鐵馬」[2]臺灣「宮田製銃所」將國產腳踏車呈獻皇太子,零星腳踏車進口臺灣。1900105的報紙還將自轉車車禍刊載,相關廣告也開始出現於報章雜誌,當時位於臺北市北門街(今博愛路)的鐘錶店「樫村支店」,亦經銷自轉車,顯示一般民眾已視為交通工具,甚至組織「遠乘會」騎車遠足,價格方面,美國進口要比日本便宜。
19059月,臺灣史上第一個被偷腳踏的車主顏振聲新聞被報紙披露。依據總督府統計,1930年代,臺灣每三戶就有一輛腳踏車,相當普遍,當時的照片也顯示商店街的「亭仔腳」隨處可見購物或運送所騎乘的腳踏車停放。戰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自行車」、「腳踏車」用詞方傳入臺灣,一般民眾稱鏈條脫落的狀況為「落鏈」(台語發音)。1990年代,臺灣成為全球製造腳踏車的重要生產地之一,市佔率超過50%。
台灣自行車產業萌芽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早期以內銷為主,政府為扶 植自行車產業,鼓勵國內業者自行製造,於1951年管制自行車進口。1952年起,國內 自行車製造廠相繼成立,由於經營不善、產品品質在政府的保護下無法有效地提升, 使得自行車工業處於低潮。1971年台灣自行車出口量約27萬輛,出口值約420萬美金。 直到1973年,因第一次能源危機造成全球自行車市場需求大增,才使得台灣自行車工 業步入成長茁壯期。
品牌
80年代在市場需求擴增下,台灣自行車業者不斷致力於品質及技術的提升,使台 灣自行車出口量相對地驟增,逐漸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以1986年台灣自行車出口 量為例,已增為10239473輛,較1971年的出口量成長近40倍,平均單價為40.83美元, 可見台灣自行車的出口量及出口值在80年代有突飛猛進的成長,並寫下輝煌的成績。 1991年起,台灣自行車邁入另一個里程碑,出口值始突破US$10億,在全球輪界佔舉足輕重的地位;1995年出口值更突破US$10.6 億,再創歷史高峰。
        內銷市場有多大?
國內業者一般都稱內銷市場每年約60萬輛。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綜合廠家填報的 「生產快報」,自行車的內銷市場於`93年有586千輛,`98年已突破64萬輛,和國 內業者的估計數據差不多。若再加上雜牌車的銷售,內銷市場應該有70萬輛的實力 甚至更多。暑假期間以及春假附近是買氣與銷售旺季,內銷四大天王為捷安特 (Giant)、美利達(Merida)、聯程(KHS)與郁Joker);此外,量販店的低價攻勢也 佔有不少的市場。 (本文章取自於台灣自行車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外銷出口

捷安特
捷安特英語Giant臺證所9921)是由臺灣自行車廠商「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所創立的品牌,為國際上知名的臺灣品牌之一。「捷安特」為「Giant」的音譯,而製造廠商「巨大」為其意譯。巨大機械由劉金標1972年在臺中縣大甲鎮(今臺中市大甲區)成立,1981年創立「捷安特」品牌,並成立「捷安特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業務銷售,在臺灣、荷蘭中國有全球生產工廠。該公司於1994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
美利達
美利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證所 9914 )為臺灣 自行車設計、製造和銷售的公司,於1972929日由曾鼎煌創建。 現在在中國 日本 美國 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子公司及工廠。 品牌價值1.85億美元,在台灣名列第15位。
截至2012年,美利達是一家公開上市公司,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約為報價3.5億英鎊使其成為台灣最大的公司之一。
聯程
聯程工業(KHS单车)董事長謝正寬表示,該公司於1972年創立KHS自行車,以生產機車的技術,來製造腳踏車,將新的生產概念注入當時「沒有規格」的 輪界,由差異化策略提供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從而提升台灣自行車整體的品質形象及國際競爭力,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國。自1996年導入ISO品質管 理系統,並獲得ISO 9001驗證,藉由標準化作業的建立,成功提升整體經營效率、生產力和服務品質,2012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CNS路跑自行車及登山自行車正字標記認證。
郁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民國61年,為台灣早期最知名的自行車品牌公司。早期以傳統自行車的生產製造為主,自有品牌有JOKERASAMA,近年來 代理DUNLOPHello Kitty,在國內的童車及平價車款市場中,更是佔有一席之地。以少量多樣的自行車來滿足國內的消費者使用需求,並在面對國際市場上強大的競爭壓力下,以 OEM之自行車為主要的營業方式。分別於1991年與1995年在越南及柬埔寨增設工廠,以擴大營運範圍;本公司為目前台灣前五大自行車廠之一
參考影片(點擊觀賞)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