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94)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第二次世界大戰始末(8)
(欲深入了解,點擊文底有橫線記事看詳文)
中日相持(1938年10月-1941年12月)
日本政策的轉變與分而治之的策略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主席德王和日本佔領軍由於鑒於綿延上千公里的戰線以及敵後區地方游擊隊等等之不安定因素,讓日本此時對於中國採用分而治之的政策,積極扶持中國人成立效忠日本的傀儡政權。[52]1935年11月25日殷汝耕在通州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1937年12月14日王克敏在北平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38年3月28日梁鴻志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並與日本訂立條約[53]:21,發行鈔票。後來日本又在佔領區設立了親日的汪精衛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德王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等傀儡政權分化中國的士氣與國際影響力,但是蔣中正與國民政府沒有屈服。
日本作戰方針最早為「三月亡華」,1938年11月第二次近衛聲明表 示「東亞新秩序應由中日共同主導」、「共同防共」、「經濟提攜」等,聲稱只要答應和解,就從華中、華南撤軍,華北在名義上屬於中國。日本僅用少量的資源即
能引誘中國農工階層加入皇協軍的隊伍,創造出大量的、不同名義的與日協作軍,在經濟上也誘惑資本受損的中國資產階級,向他們開放日軍佔領區的實業投資。面 對這些因素,國民政府中開始不斷出現「中日和解」的聲音。同年底,第三次近衛聲明發表,將建立「大東亞新秩序」的部分義務由中國分擔,透過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的調停(詳見陶德曼調停),藉以從側面誘導國民政府和談,並承諾和談成功後廢除在華不平等條約,歸還租界。[來源請求]
日本態度轉變引起歐美國家與中國的注意,其中歐美研判三次近衛聲明的目標由中國轉向蘇聯,這樣的行動將有助於各國的利益,與慕尼黑協定類似,希望將日本的戰火燃燒到蘇聯的土地上,因而歐美各國開始向國民政府派遣遊説團勸説,希望蔣中正在各方利益沒有太大損失的情況下,與日本達成停戰協議。[來源請求]
受此影響主張與日本媾和的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到達越南。他在1938年12月29日發表「艷電」響應近衛聲明,提出與日本「恢復和平」。作為當時中國的第二號人物,
汪精衛在戰爭最為緊張之時的這番言論,被視作公開的叛國投降打擊抗戰士氣。[來源請求]1939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召開臨時緊急會議,永遠開除汪精衛黨籍並撤銷其一切職務。之後發生「河內刺汪案」,蔣介石派出特務企圖暗殺而不果。3月,汪精衛在軍統策劃的刺殺事件中生還,這使得他徹底投向日本,並於5月在上海與日本開展秘密談判,年底秘密簽訂《日華新關係調整要綱》。1940年,汪精衛在日本的保護下來到南京,以「還都」的名義於3月29日成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53]:132。 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德國簽署《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同年十月十日,中共中央隨即提出:「結束一黨專政,召集能真正代表民意的有權力的國民大會,制定憲法,實行憲政」,並抨擊在國民黨執政下,毫無政治自由可言[54]:124。
1941年4月,蘇聯與日本簽署《日蘇中立條約》、《共同宣言》,其宣言內有:「……蘇聯誓當尊重滿州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日本誓當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中共則表態全力支持[55] 並為此發表社論[56] 。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寵惠發表聲明,強調東北四省及外蒙均為中華民國之領土,蘇日共同宣言對於中國絕對無效。
★★★★★★★
旅遊寫真簿:金澤兼六園櫻花
金澤市
金澤市位於日本海側金澤平原,剛好位於北陸的中部。於安土桃山時代,本能寺之變後前田利家遷入金澤城得以發展。江戶時代由於屬穫封最高的一百萬石,有「加賀百萬石」之稱的加賀藩的城下町,是當時是日本第四大都市,人口超過十萬,僅次江戶、大坂和京都市。
旅遊寫真簿:金澤兼六園櫻花
金澤市
金澤市位於日本海側金澤平原,剛好位於北陸的中部。於安土桃山時代,本能寺之變後前田利家遷入金澤城得以發展。江戶時代由於屬穫封最高的一百萬石,有「加賀百萬石」之稱的加賀藩的城下町,是當時是日本第四大都市,人口超過十萬,僅次江戶、大坂和京都市。
在廣達 100000 平方公尺的兼六園 內,主要有「霞ケ池」與「瓢池」兩個水池,而注入「霞ケ池」的「曲水」,乃引自 10 公里外的犀川,原本是 1632 年(寬永 9 )完成的金澤城防火用水,橋上架有虹橋,月見橋,雁行橋,雪見橋,花見橋等石造小橋。園內植滿 11800 多株老櫻與老松,其中不乏百年的老樹。整個兼六園 可以說是江戶時代的林泉回遊式庭園的代表。小橋,流水,植栽,造景,飛瀑,湖水,所有庭園組成的要素都具備,加上兼具「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等六大意境,「兼六園 」的確不愧為日本三大名園之首。
金澤城公園 兼六園 可見到金澤城,金澤城是
是前田利家模仿豐臣秀吉的大阪城建造的,歷史中記載建於16世紀的金澤城是「繼大阪.駿河之名城」,有著非常華麗的天守建築,可惜在慶長7年因落雷而燒
燬,因為沒有史料記載它真正的樣子,所以後來天守也沒有再重建。目前城內除了三十間長屋、外壁城牆及石川門等遺跡之外,其餘的都在多次的祝融之災中焚毀,
走過是連接兼六園與金澤城的石川橋就會到達石川門,橋下就是直通通的大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