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92)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第二次世界大戰始末(6)
(欲深入了解,點擊文底有橫線記事看詳文)
華東戰場
8月11日蔣介石命令受過精良訓練、配備德式武器的87、88師移防上海市郊,以分散在華北日軍的力量,蔣介石與他的德國顧問法肯豪森也堅信「上海必須固守」,因為華北平原無險可守,日本機械化部隊可橫行無阻,而上海的街道與水道,則有利於中國輕武裝部隊作戰。[39] 頭幾天的激烈巷戰,蔣介石的嫡系中央軍精銳把駐紮在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逼退到碼頭的日軍陣地,可是強大的日本海軍艦艇的炮火,卻擋住了中國部隊的猛攻。
在接下來的十天內,日本七萬五千名援軍在上海附近登陸支持作戰,同時蔣介石也在上海部署了七十一個師,約六十萬的士兵作戰,包含了幾乎全部的中央軍德式訓
練部隊、新組建的中國空軍、以及廣東、廣西的愛國軍閥部隊。中日軍在上海狹窄的巷弄里進行巷戰,雙方都死傷慘重。[40] 8月14日,雙方首次空戰,陳一白、高志航給敵機以重創。從15日開始,日軍開始了對南京的持續轟炸。指揮淞滬會戰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先是馮玉祥,後蔣中正親自兼任。11月20日,中國軍隊在傷亡25萬人之後,被迫撤退上海自此淪陷;由於下達撤退命令過於倉促,後方國防工事交接發生失誤,加上中國抗戰初期軍隊訓練素質低,使撤退演變為潰敗。同一天,中國政府宣布將首都和所有政府機構由南京遷往陪都重慶,而軍事作戰中心先遷往武漢直到武漢會戰,
後再遷往陪都重慶。雖然第二次淞滬會戰中國方面在戰術上失敗,但在戰略上成功將日軍移往中國東南,使日軍主力陷入山川河流衆多的地形,導致日軍無法佔領全
中國。上海守軍的抵抗掩護了黨政機關學校和工商企業轉移往內地為抗戰保留了元氣。日軍攻佔上海之後向中國首都南京進攻。12月12日,唐生智命令中國守軍「突圍」,南京城隨即陷落。日軍以持續數月的南京大屠殺作為打擊中國民眾士氣的手段,殺害無辜的中國人約三十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為26萬)。下令進行南京大屠殺的日軍上海派遣軍(後改稱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是松井石根,殺戮最嚴重的第六師團師團長是谷壽夫。
在桃山時代是豐臣秀吉的居城。後來德川家康以兩次大坂之役(冬之陣、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此後大坂城成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
城郭含城下町等周長約7.8公里,與江戶城初期(內郭)相當,大約是老上海縣城的規模(江戶後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長約15.8km,相當蘇州府城的大小)。
明治時代,將大坂城畫為陸軍基地,並在東側廣大的空地上興建大阪砲兵工廠。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為美軍空襲的目標。
1928年(昭和三年),大阪市市長關一提議重建大阪城,並在半年內募得市民捐款150萬元。1930年(昭和五年),天守動工,以鋼筋水泥復築,隔年完成。這座復興的天守並未忠實複製豐臣或德川時代,基本上以德川時代的白漆風格為主,但最上面一層重現豐臣時代的黑漆描金風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阪城四周受到美軍猛烈空襲,雖然復興天守此次僥倖無事,但先前逃過戰禍的週邊建築卻劫數難逃。日本敗戰後大阪城被美軍接收,1948年時美軍不慎引發大火,又失去了紀州御殿。1950年代開始正式的復修及學術調查。1959年發現了豐臣時代的遺跡。大阪城現今為大阪城公園。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這是時光膠囊聽說五千年後才會打開
大阪城內設置了時光膠囊(Time Capsule),裡面放置了許許多多了現代的東西。等待數百年後,若優機會將之取出,就是真正的時光膠囊了!!
時光膠囊:1970年萬國博覽會時設置,裡面放置著當時的日用品、電器、衣服等具代表性物品,每隔100年會打開後再埋進該世紀的代表物,一直持續到5000年後
裡面放了2098件20世紀的物品,用當時最新的密閉保存技術將這些物品保存在特殊金屬容器裡,要讓5000年後的人作為歷史的參考..下一次打開是在2070年。
時光膠囊的物品.十大物品是當時所有日本人票選出來的.最能代表所屬的那個世代物品.將物品裝入一個特製的容器內.挖一個坑將容器深埋地底.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任天堂的馬利兄弟
轉載:http://tw.myblog.yahoo.com/hidekataki/article?mid=1049&prev=1063&next=1022&l=f&fid=29&sc=1
(1) 大阪城公園の桜 Cherry blossoms in the Osaka Castle Park上傳者:panacealand(點擊入網路觀賞影片)
(2)日本三名城 大阪城. 2012年12月上傳者:miyacame(點擊入網路觀賞影片)
下回姬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