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87)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第二次世界大戰始末(1)
(欲深入了解,點擊文底有橫線記事看詳文)
中國抗日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是20世紀中期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全面戰爭,戰場主要在中國大陸。相對於被視為近代第一次中日戰爭的甲午戰爭,亦稱為第二次中日戰爭[2];由於戰爭時間約為八年,亦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為抗戰[3]。該戰爭也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亞戰事。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侵佔了中國東北,此後又陸續在華北和上海等地挑起軍事衝突,國民政府當時採取妥協的政策避免衝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之間的戰事隨即全面爆發。在戰爭的最初幾年,不但中國投入大量軍隊與日本抗衡,即使當時國力遠高於中國的日本,也動員全國之力投入戰爭,例如隨即大量增加公債發行,並發起了日本全國性的「消費節約運動」[4]。(資料來源:依據維基百科(Wikipedia))
三千院與妙法院、青蓮院、曼殊院以及毗沙門堂同屬天台宗五箇室門跡,擔任歴代天台座主(天台宗的最高職位),地位崇高。華麗的殿宇、精心設計的庭院、鮮豔的花草營造出優雅美麗的景緻,是造訪大原時的必經景點。
作為天台宗五箇室門跡之一,日本平安時代曾讓皇室貴族居住過的三千院以優雅美麗聞名。寧靜的三千院位於呂川及律川中間,後面有小野山,周圍環繞著堅固的石牆,頗具門跡寺院的風格。
三千院的最佳景點是正殿-往生極楽院。往生極楽院是日本藤原時期(894年~1285年)建造的49間常行堂(念佛堂)中唯一現存的御堂(安置佛像的殿
宇)。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的阿彌陀佛三尊以慈悲為懷的面貌迎接造訪的旅客。由正殿繼續往前走,可抵達7月盛開的八仙花苑及不動明王的金色堂。金色堂台階
旁的金色水據說可保佑長命百歲。洗了手後,到金色堂及觀音堂拜拜。拜完後繼續走不久,可看見日本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製作的石頭佛像,當地
居民親密的稱此石頭佛像為「翁地藏san」。傳言,只要沾水即可醫治小孩的尿床。
趕到三千院已超過參觀時間(08:30-16:30)因此無入院參觀非常可惜,
幸院外鄉村山野丘有一片盛開櫻花群拍拍照留念
。
位處京都北部大原的三千院,可能由於緯度較高的關係,櫻花一般會比較晚開,但比其他的景點略遠。
收費:600 yen開放時間:08:30-16:30交通:1. 京都站乘京都巴士17至「大原」,徙步10分2. 乘地下鐵烏丸線「國際會館前」轉京都巴士19至「大原」,徙步10分例年花見:4月中旬網頁:http://www.sanzenin.or.jp/
圖片:www.mapple.net
翁地蔵小故事
從前,在三千院旁的小野山山麓住著一位燒炭的老翁。老翁燒的炭為天下第一炭,名聲散波遠至京城。老翁的炭被當作和歌及書畫的題材,為了一賭這名炭,由三千 院造訪的人從沒斷絕過。老翁去世後,居民則在曾經是爐灶的地方蓋了土地公廟以懷念老翁,也不知從何開始,這土地公被稱為「翁地藏」。
附錄 :43:24分鐘賞櫻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