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主報告: 嗣後上網記事 以短文 為主,配合多量圖片,感謝上天賜給我機會,能繼續完成我身為先代人應盡傳承使命心願。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77)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農曆二月二日慶典雖無文史資料可稽,但根據代代先人傳述,此確為湖仔內本是楊姓一族一年一度沿襲甚久之傳統性節慶。
後因通婚,地方繁榮,社會結構更迭,如今已擴大成為不分姓氏之角頭性之大節慶矣。按湖仔內各庄各房先人,約於前清康熙中期,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年間,先後紛紛自大陸遷來斯地墾荒定居。
自始先人幾乎全是從事農牧,直到幾十年前亦然。當時農牧生產,幾可稱是「土地公飯」,因此人人極為祟信天神,尢對土地公更為尊奉。是故各房先人共同塑造一尊土地公神像供奉。
二月二日是土地公生誕,先人即利用此日抬出土地公神轎繞境釘符,以求五榖豐登、人畜平安,各庄頭均出獅陣及各種藝團隨駕助興。又因為農牧生產之主要勞力來源,牛畜更是不可,或缺,戶戶無不飼養牛隻,牛群雞犬比比皆是。
某年境內竟發生牛瘟,情形極為嚴重,影響農牧甚大。牛隻乃先人所以賴以生存者,豈可耗損,然而先人們對此浩劫幾乎束手無策。這時幸聞胡厝有一尊「順正府大王公」極為靈聖。
先人為求萬無一失,乃徵得胡姓族人同意,迎接該尊「大王公」神像蒞境督陣,會同本境土地公實施繞境釘符。果不負眾望,瘟疫盡除,合境人畜均護平安。自此先人們視該尊「大王公」為至聖,不肯釋手。
後迭經與胡姓長老協調,始得允諾將該尊大王公神留在境內,各庄輪流供奉,惟每年繞境釘符,隊伍必須經由胡厝以便大王公回鑾,並讓其族人膜拜為條件。湖仔內人氏,亦年年能嚴守此約定,沿襲至今莫敢或怠。
總之:此一活動原本純為楊姓驅除瘟疫,祈求全境人畜平安而發,族人為紀念此一有意義活動,自始年年舉辦活動。後因通婚社會更迭,逐摲擴大成為不分姓氏之角頭性大節慶,亦即成為湖仔內區域特色,深具靂史意義之傳統性節慶矣。
最初釘符繞境各庄頭派隊參加,各庄隊伍會聚於第一支符址(北勢尾聖媽廟北邊)然後依序實施釘符。全程計有五支符二十幾公里里行程必在一天內趕完(一天抬神轎,行走二十幾公里,非足夠的體力及考量時間是無法達成,因此釘符活動如賽跑必須趕速才能完成。
不知內情的人,將此繞境釘符活動以「羊仔(楊)走椆」)形容之,因此,記述此傳統紀念神聖活動同時,向不知內情的人士解說,並盼望了解。
★★★★★★★
當時昌德勒開國君王是納努克(Nannuk),第二代君王瓦卡帕提(Vakapati),及丹迦迪夫(Dhanga Dev)、亞修瓦曼(Yashovarman)等幾位君王。在西元950-1050年之間,是卡修拉荷的全盛時期,當時印度教寺廟多達80幾座之多。13 世紀回教勢力開始入侵,14世紀時印度完全被回教徒統治。由於回教徒否定偶像崇拜,所以這裡的印度教寺廟全部遭受摧毀,從此卡鳩拉荷被世人遺忘,長達5世紀之久.. ..
《理論之二》:為了保護建築,防止雷擊和惡魔侵襲。據說時常化身為暴雨、雷電的惡魔因陀羅(Indra),特別喜愛色情刺激,如果寺廟上刻有這種畫面,因陀羅就不會威脅寺廟的安全。
《理論之三》:性愛雕刻是密教(梵語「曇特羅」,Tantra)儀式的圖解,類似於藏傳佛教密宗的「歡喜佛」。密教神秘主義認為:人體乃宇宙之縮影,宇宙生命是男性活力(濕婆)與女性活力(性力,即「沙克蒂」)結合的產物,因此男女兩性交媾的儀式也是一種修行模式,修行者通過它來實現
「人神合一」,獲得靈魂解脫的極樂。進一步推測,卡鳩拉荷的眾多神廟在昌德拉王朝時期說不定是舉行密教狂歡儀式的場所,神廟甚至可能豢養了大批姿色迷人、精通《愛經》的「廟妓」,雕刻中的裸體女像正是那些「廟妓」的真實寫照!
《理論之四》:卡鳩拉荷的工匠們可能只是在用石刻表現他們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或許昌德拉王朝是一個道德鬆弛的世俗社會,浮雕上的畫面在當時並不被認為是淫亂、墮落和猥褻,而是日常的、優美的、歡快的場面,或許是當時人類最純真的象徵。
另一種說法,認為這些雕刻是在地面上完成的,平視這些畫面原本應屬自然呈現,
一旦把雕刻豎在廟牆上,因視角誤導,則顯得不可思議。
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密教(Tantrism)造型。密教在8至14世紀在北印度十分流行。
教義上認為,人體是宇宙的縮影。宇宙永遠處於創造、持和轉化過程中,宇宙中的所有能量都存在於人體內。男女在交媾過程中可以體驗到人體與宇宙合一的情景。
「性」並非現代開放者的話題,人類歷史從遠古走來一直就伴隨著這個永恆的旋律.. ..我們有幸進入印度這處唯美的建築國度,探尋曾被掩蓋著的偉大詩篇~
儘管世人對於這些雕刻的主題和動機,提出許多不同見解,但無可否認地,卡鳩拉荷寺廟的雕刻,就其造形、線條、姿勢、體態、神情與信念,都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創作。
我站在古文明的氛圍裡,感受那份偉大宗教力量所帶來的結晶,高聳、雄偉,令人讚嘆不已..
卡鳩拉荷性廟群已於18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儘管世人對於這些雕刻的主題和動機,提出許多不同見解,但無可否認地,卡鳩拉荷寺廟的雕刻,就其造形、線條、姿勢、體態、神情與信念,都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創作。
我站在古文明的氛圍裡,感受那份偉大宗教力量所帶來的結晶,高聳、雄偉,令人讚嘆不已..
卡鳩拉荷性廟群已於18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下回:鹿野苑 (佛陀與五弟子初次講經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