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主報告: 嗣後上網記事 以短文 為主,配合多量圖片,感謝上天賜給我機會,能繼續完成我身為先代人應盡傳承使命心願。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55)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溪湖民藝戲曲史(9)
民藝類(4)
東寮里胡厝慶雲軒(北管)
胡 糶 口述:
以前北管是慶雲軒,與福安宮合。叫子弟戲,這些學北管的子弟,叫他們來教腳步,叫子弟戲,不是北管戲。有穿戲服
生意人演子弟戲,多好看,烏龜當小生,做旦,總經理做大花,演個意思、意思,大家都算是有職業的人。工作之餘來這邊娛樂,在福安宮演,溪湖街仔的人比較多。
汴頭︰錦樂軒.
汴頭有分北管、南管、八音吹,我們是屬於正北管,稱為汴頭錦樂軒,請大村一位先生來教北管,叫慶仙的人,日據時期,我十五六歲就去學,今年已八十四歲,以前
的先生很有責任,由大村用拐杖一步一步慢慢走來,學一期(館),一館一百二十天,以一百天為主,當時請多少錢已記不得了,學生花錢,供給三餐,晚上供給花
生當點心,先生教導很盡力,以前較少工廠,白天種田,晚上到曲館唸曲,打鼓,當時學生約有五、六十人,現在只剩下三、四人,就有人說為怎麼不傳承給年青 人,以前學的時候,要行先生禮,現在年青人則是煮點心給他吃,他們也不學,社會變遷如此,各位先生、小姐,想想有何辦法能讓北管繼續傳承,我們花時間來教
是沒關係, 這個北管西皮,福祿都有,福仔是用椰絃,用竹管絃是西皮。日據時代是沒有被禁止,禁古樂時,歌仔戲台也不可以做。
曲本還在,我就說到這若有好機會請大家告訴大家,;北管在舊保安宮。
(楊宗烈口述)楊竹樸:我十幾歲就有參加武館,當獅尾,老師是自己庄裡的「洪分」(外號:臭塗師)教的,請別地方的人叫「部長」,以前我父親那是「清誥師」教的,再來我二十歲後就沒有參加了。
里長伯:使人最懷念的是以前最出風頭的「楊文開」,以前鹿港打架,他一喊擋住五分車,坐五分車前去鹿港,之後他就名聲大噪,…..學武的人比較愛打架,去溪湖街上都響噹噹,沒人敢惹。
到現在武館沒有失傳是因為獅頭還有人在舞,年青人都還有人去學舞龍舞獅,像入厝還有踩七星及八掛,若是出陣還有二、三十名。
以前武館就是汴頭最轟動,還有三塊厝(中山里),一樣大庄頭及姓楊的。
溪湖茶店仔、酒家最多,汴頭人去經營的人很多,因為經 營像現在特種行家,會請有武打基礎的行家當保鑣因為這種行業最怕有人來白吃白喝,若有十家茶店仔,其中八家都是汴頭人開的,溪湖民國四、五十年時,很轟 動,比台北江山樓還轟動,常有從台中到溪湖茶店仔,到二十幾年前才移至台中,也算是溪湖特種營業的末期,現在只剩二間茶店仔。
大竹圍︰振興館
大竹里陣頭,民國三十八年左右,光復後,日本時代有獅陣,光復後是庄內揍熱鬧。那個時候只有拳頭館,光復後才有獅陣,武館是振興館,南館差不多十幾年前就無啦,四、五年前開始一些年青人在慶安宮學大鼓。
未完待續…
★★★★★★★
旅遊寫真簿:加拿大觀瀑賞雪(2)
尼 亞加拉瀑布位於美、加邊界的尼亞加拉河上(Niagara River),尼亞加拉河帶著美國四大湖的水,匯流至安大略湖(Ontario Lake)。從上游觀看,不過是涓涓細流,可是匯集後的水量卻大為驚人,成為一股奔騰不息的巨流,流到了懸崖,一瀉千里,超過180英尺的高度再加上洪流 的巨大衝力,沖刷出7公里長的峽谷,澎湃的氣勢,猶似千軍萬馬,在峽谷迴盪不已,令岸邊的遊客無不像著魔一般,目瞪口呆,深深被尼亞加拉瀑布的爆發力震憾。
尼亞加拉瀑布的彩虹橋(英語:Rainbow Bridge)是一座以鋼建成的拱橋結構,橫跨尼亞加拉河(即美加邊境)連接美國紐約州尼亞加拉瀑布城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尼亞加拉瀑布城。大橋共有4條行車線(每方向兩條)及行人通道,橋跨為289.5米。在彩虹橋以北約16公里,另建有一座與彩虹橋設計接近的利維斯頓-昆士頓橋(Lewiston-Queenston Bridge)。
彩虹橋建於較早期的蜜月橋舊址附近,蜜月橋又名瀑布景觀橋(Fallsview Bridge),官方名稱則為上鋼拱橋(Upper Steel Arch Bridge),於1938年1月27日因河上冰暴而倒塌。
未完待續...
下回加拿大第二部觀瀑賞雪(3)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