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主報告:
嗣後上網記事 以短文為主,配合多量圖片,感謝上天賜給我機會,能繼續完成我身為先代人應盡傳承使命心願。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6)
人生經過八十歲 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
囝仔時代民間如何醫療疾病
在此單元也略談囝仔時代民間如何醫療疾病概要。
囝仔時代最期待的是放藥仔的人來訪,他們會贈送圍在他身邊的囝仔,各種玩物,如三色的紙球, 亞不倒(不倒翁) ,牙箸等物,當時商理人 (商人)就會,欲擒將先射馬的道理,,討好囝仔群推廣顧客。
吊在壁頂,藥袋中最先消失的是仁丹,其容器設計的輕巧可愛,約有一寸長的圓筒形,上蓋用旋轉型對孔倒出仁丹,囝仔非常喜愛其造形,帶一盒仁丹在身上到學校感覺很驕倣神氣,因此藥袋中消失最快物件,共次是神藥此藥治肚痛甜甜涼涼很可口,因此消費也大。
1,由西、漢醫,當時(1940年代)溪湖庄內只有三所西醫診所,一為日人開的山內醫院,另二所是楊本(後當庄長)開的濟世醫院,陳萬居開的萬居醫院 ,其他雖也有二、三所漢藥房駐有漢醫較有名的有「池先」、「阿敏先」、「石頭先」等,一般輕度的打傷、骨折都由拳頭師父,或民間療法來治療。
2,當時民風是中流家庭以上才有找醫生,重病者都送去大館(設有病房可住院,並有手術設備的大病院),送去大館是很嚴重的病人。
3,除此之外當時以藥治病另一門是由放(寄)藥仔,由藥商將各類成藥裝成一袋寄放民間家庭備用,按期派人到家換補新藥包,並結算被用過的藥費,寄放各家庭的成藥,內中有頭痛散、軍令丸、胃散、仁丹、神藥、面蘇麗丹姆膏、外傷膏藥、薄荷玉等備用。
一般肚痛當時是多利用家庭寄放藥袋內的神藥(脹風痛),胃散(悶悶痛),熊膽塊(大痛)來應用,另外鹽炒熱用布包熱鹽溫腹肚緩和腹痛。
以上是兒童時代所聽的民間療法。
參考資料
日治時期「寄藥包」在臺灣似乎是遊走於法律邊緣的藥品銷售管道,總督府曾透過衛生警察試圖管控民間的成藥銷售,但效果顯然有限,官方雖然訂有相關規定,寄藥包仍因為價格較低廉、具便利性、效用不比西醫用藥差,反而更受大眾歡迎。
★★★★★★★
旅遊寫真簿(賞櫻(5)
靜岡玉露之鄉
點擊照片放大觀賞
2005/04/12於靜岡玉露之鄉拍攝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