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1,古早的台灣過年(一)談先祖由唐山過台灣的歷史



慶祝新春

古早的台灣過年(1)



古早的台灣過年

台灣過年由於島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來台開發,因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台灣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每到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台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牲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從這天起,"過年"也就開始了。

台灣的 過年從農曆12月24日「送神」以後,就開始有過年氣氛,據長輩家人說,「送神」這項儀式,是指家家戶戶的灶神會上天去面見「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向其呈奏家中人口在那一年的言行作為。從那天開始,家裡的垃圾就不能拿到屋外倒掉,要等到元月初四「接神」那天,才能將去年12月24日以後累積的垃圾加些年糕 等祭品果類及金紙,放入「畚箕」拿到屋外丟棄。在當時以為是當然的習俗,就現今觀念來看,有礙環境的汙染,因此只守初一至初五隔開禁止始能丟垃圾,現在大清掃後垃圾,除夕夜前就全部由清潔車運走。

除夕之前,依舊習,也都要進行室內外全面大掃除,備辦年貨,忙得不亦樂乎。任何民俗文化的形成,都有它的時代背景。例如拙文的題目「台灣過年」,指的是日治時代陽曆(新曆)過年,台灣人稱它為「日本過年」。因為日本人過的是陽曆年,而台灣人過的是陰曆年(有人說舊曆或農曆)過年。當時台灣人與日本人的過年,不但時間有差異,過年的諸多形式與習俗也都不同。

台灣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做甜糕(年糕)、菜頭(蘿蔔)糕、發糕、菜包等糕點類。尤其在蒸甜糕(年糕)的時候,家中大小人口都不能在廚房裡說出不吉利的話語。尤其蒸發糕是件重要的事,傳統中認為觀看發糕蒸熟後「發」的狀態,就可以預測家中來年的運勢。

然而,現今家庭幾乎都沒有蒸各種糕點的蒸籠設備,而且現在的職業婦女忙於工作,應該也沒有做各種糕點的方法與手藝。有的家庭為了拜拜,選擇到市場購買糕點來應付民俗形式,甚至有的根本不在意,將一切都免去。

早期吃年夜飯主要是希望能團圓圍爐,就算是在他鄉工作謀生的子弟,也會排除萬難回家團圓。萬一有不得已的原因無法回家,吃年夜飯時,家人也會為不能返家的子 弟在飯桌上擺一副碗筷,以示全家團圓。然而所謂「圍爐」是指飯桌下放個燒木炭的烘爐,以表示熱氣騰騰,並祈願新的一年家運也能如此順利發展。

近幾年的年節氣息,有愈來愈淡薄的趨勢。有些人在年關以前就攜眷出國旅行,絲毫沒有所謂團圓與圍爐的風俗意識;有人的年夜飯則到飯店裡吃,並在飯店宿泊過年;有些家庭的年夜飯,則是先向餐廳預訂送到家裡。早年吃完團圓的圍爐飯後,說吉祥話、發紅包、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現在好像幾乎是子女送紅包給父母的居多。這是因為醫藥發達,居住環境改善,致使父母的年齡多數能延長到七、八十歲以上,並倚靠子女奉養。早期為人父母者,到五十歲就算是老人了,所以早年父母包壓歲錢給幼小的子女,是很自然的事。而現在已經能賺錢的子女,在過年包紅包給年邁的父母,也算是應該吧!

談先祖由唐山過台灣的歷史

溪湖楊姓開基祖敦素公︰

大房下各房派先祖概自第八世、九世、十世約於前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

間紛紛自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二十四、五都夾水頭鄉、珠山之麓遷居至本鎮西部,本名湖仔內(包括汴頭、大竹圍、阿公厝、大厝內、協發內、大突頭、北勢尾、田中央、車站、竹頭仔)等地。

正陳公派下居田中央,其中章圭、章唱、章秤三昆仲諸公,約於咸豐元年(1851年)始自祖籍遷居於後壁溪湖(現衛生所及中小企銀北側),為前清時最後一批來台者。

五代相傳製麵業

其中章秤公是我們直系先祖,來台後以製麵為本業農為副業,據說最多時擁有三十餘甲,多數放租給佃仔耕作,當時四叔公 「有為」明治三十四年一月十日蒙眾佃人撰舉為公共大義圳長至三十七年,明治三十七年被命仕溪湖區庄長(資料來源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是地方名人。

家業是拍大麵業(手工製麵)當時拍麵是將小麥用石牛磨,磨成麵粉,再以純手工切製條條軟Q的大麵,入嘴可口,現在的機械麵是無法與古早(昔時)手工麵論比,此手工拍麵傳統製法,是祖傳的,來台以後都以此行為主業。

家業是製麵業(手工製麵)當時拍麵是將小麥用石牛磨,磨成麵粉,再以純手工切製條條軟Q的大麵,入嘴可口,現在的機械麵是無法與古早(昔時)手工麵論比,此手工拍麵傳統製法,是祖傳的,來台以後都以此行為主業。

至於本業的拍大麵(製麵工作)我懂事時已不必用牛磨製粉做麵,都用日本內地運進來的麵粉拍麵(每袋麵粉22公斤)。

手工拍麵工作過程

一,五羊就是五兄弟

祖傳代代拍大麵 哈禮獨偕相

手工拍麵伊著 愛苦練

手工大麵伊著 Q飩飩 噯喲大麵Q飩飩

二,古早拍麵有三寶

麵壺麵槌甲麵刀 哈禮獨偕相

麵壺攪麵伊著 愛苦練

攪額雙手伊著 像鐵搥 噯喲雙手像鐵槌

三,拍麵麵槌有七尺

槌打麵龜變麵蓆 哈禮獨偕相

坐槌拍麵伊著 愛苦練

坐甲腳尻伊著 紅記記 噯喲 腳尻紅記記

四,麵刀全部靠工夫

粗條幼條隨心出 哈禮獨偕相

麵刀切麵伊著 愛苦練

切甲大麵伊著 像柳絲 噯喲 大麵像柳絲

切甲大麵伊著 像柳絲 噯喲麵像柳絲

 

  工作台應設置中根柱、麵板、切麵台,並應備有竹製捲棒、.麵槌,麵刀、攪麵陶壺、備鹽水大缸等用具。中根柱是拍麵作業的核心工具,以長約七尺左右,直徑約一尺,用堅固雞榴柴木幹將木幹的三分之二埋入地下,露出地面的木幹挖一個約五寸深,四寸闊的圓洞,在圓洞插進麵槌,將麵板上的龜模形麵團(由陶質麵壺攪楺過的麵粉形如龜甲模的麵團),以人坐在麵槌上壓成扇形,再跳躍壓平,此作業須將壓平麵塊折疊四方形後,再用槌跳壓,重覆作業四、五次的麵團成為四角形平滑的麵皮,所謂〈粗皮〉是一般師仔工﹙學習工﹚的工作範圍,由粗皮進入〈幼皮〉工作如欲成為好吃軟Q的麵,需師父工﹙熟練工﹚操作。

幼皮工作,將粗皮壓平的四角長方形的麵皮,用竹製捲棒捲成圓筒形,將麵捲棒抽出後,以熟練的適度平均壓力,用麵槌輕輕跳躍壓光滑麵皮,使麵皮以平均厚度展開,經數次重覆作業後的麵皮,變成平均約0.2mm厚,長約十餘尺的麵皮,將此麵皮下層約置六寸寬,再層層疊成三角立體形狀,移上切麵台用麵刀切成麵條。

手工製麵第一重要是材料的分配,麵粉、庚仔粉、鹽分度數等配合適當,才能保有特殊味覺及軟Q口覺的傳統古早味。

以上是傳統古式手工拍麵的過程。

逢年過節一晡市

兒童期最愛﹙最喜歡﹚逢年,過節,動員拍麵師父日繼夜不休,拍大麵的場景,尤其是跟通宵達旦,不休工作的師父們,到午夜吃點心,大麵庚、;麵粉粿仔湯、綠豆湯雖是非常平凡的點心,但其滋味是忘不了的。

如此大場面的工作是,清明節、媽祖生、五月節、重陽、冬尾謝平安等的前一天,就開始,到節日中午結束為止,不但動員拍麵師父,店口也全家老幼總動員,阿母秤麵﹙用掛秤垂的秤仔勾平底竹編製的籠仔(通稱秧仔)秤重量﹚,田中央親堂區仔叔包辦算賑(逢年過節都自動來幫忙),我們囝仔負責用報紙包裝,鹽草(一種晒乾水草)縛麵,店內節日當天一上午中,非常無閒(忙碌)中午後全部銷售一空,大人稱節日市是半日市。

對米.英宣戰至二二八事件製麵業半停頓

昭和十二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戰爭,日本佔領大陸大半處處優勢。

昭和十六年十二月八日,日本突襲真珠灣而與英、米交戰起,物資開始施行配給制,製麵業因麵粉來源缺乏,製麵本業頗受影響暫停營業,至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始再漸漸復業,日本敗戰後日本麵粉來源已杜絕,只靠大陸運入之鳳凰、長城、有恆、牡丹等雜牌麵粉,其入台期日數量不定,因此光復初期還是半做半休狀態,加自民國36228日發生二二八事件,社會發生動亂,更加不能順利營業。

台灣二二八事件後,製麵方法也漸漸機器化,需求量也急增因此,擴展製麵干(乾麵)五羊牌為商標,傳統配方及製法保持知名度。

五羊商標由來

時局穩定後製麵事業也漸漸進入軌道,我們五兄弟共同商議以制定一種“商標”來維持商業信譽。

自幼喪父(我十六歲時),由母主事,兄弟五人以尊兄為父,協力四十餘年,共同建立起來的祖傳五代製麵基礎,為紀念同甘共苦,以「回、來、川、恭、華」五兄弟名末字為考慮定商標主旨並示其含意︰

”商者必須出資帶利歸。

”商者必須尊以道得利。

”商者必須盼客流不息。

”兄弟必須同心敬如賓。

”兄弟必須協力同享榮

並選柔順和平為商標主題,是盼望兄弟五人,如羊善性合群,嚴守商業道德,處世善以待人為主旨而定之。

凡是五羊下世代族人,勿忘,萬條柳絲同根源,絲絲永遠心相連!!

祝福 大家平安過年!!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