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

可連線網頁的電子書!一書(片)在手如擁有一探不完、求不盡的圖書寶庫!

將 Google 設為首頁!

【每日】新聞 股市 氣象 星座 政治 (雅虎網)

序 言

身在台灣島上的咱,不管原住民、新住民,早來慢來,同住台灣的居民,都必須知道,咱四百年間,遭受波濤起伏的過去歷史。關于台灣史記的書冊多種,如一一閱讀,非常費時,因此利用退休閒餘,依據各類史記,以通俗的台語七字四句連,濃縮台灣歷史以供參考。並藉此能使島民,深省過去,思考將來,如何祥和相處,同心一致,為台灣前程而努力。初次以台語四句連來表述,如有,句詞、錯字應更正之處請多多指教。

野島台灣

台灣人的台灣史- [ Translate this page ]

台灣歷史年表- Wikipedia- [ Translate this page ]

台灣史- [ Translate this page ]

台灣”名稱的由來- 簡 - [ 轉為繁體網頁 - Translate this page ]

先說台灣古時代,島立海中如仙界,昔時稱呼叫薘萊,荊棘叢生滿島內,

叢林鹿猿處處在,野獸活動深山界,平原野花遍地開,人跡稀疏如天涯,

台灣舊稱據傳留,漢代三國稱夷州,隋代被稱謂流求毗舍耶是南宋授,

明代號稱為東番,明末清初改台灣,又說平埔台窩灣,社名簡稱似正傳,

高山族群山獵富,平埔農耕平地住,生番熟番有區分,生番獵頭惡習存,

明清文獻蕃呼稱,高山族群族分明,各族語言不通情,數群異族各自行,

平埔以外有九族,人口最多阿美族,人數第二泰雅族,台灣南端排灣族,

常住高山布農族,阿里山上魯凱族,卑南溪岸卑南族,嘉義平原有曹族,

蘭嶼島上雅美族,新竹五峰賽夏族,狩獵捕魚農耕作,各族群居各自樂。

漢人墾台史

台灣移民史- 簡 - [ 轉為繁體網頁 - Translate this page ]

唐代漢人始移台,以前偶爾漁船來,甚少定居本島內,只為天變避風颱,

福建沿海陸地帶,天旱饑饉民受災,為求生存渡過海,唐朝以後移民來,

初在澎湖島嶼界,羅漢結群走天涯,防雨避風草寮內,捕魚墾地打拼栽,

澎湖土瘦乾燥地,雖只產薯豆梁麥,海產豐富獲量多,居定接眷來歸家,

時至南宋的年代,澎屬晉江縣轄界,乾道七年據記載,建屋二百澎島內,

繁榮召引商業界,由澎轉運船往來,貿易擴至南洋海,墾民由此轉往台,

官派駐澎水軍在,也成海上的要塞,兩宋初時重台海,貿易延榮北港來,

兩宋五代江山失,唐土改朝換蒙人,元朝有心營台澎,派官安蕃欲統治,

奈因九族各部落,原始觀念守山麓,不願隸屬的群族,苦心安撫難說服,

明撤澎湖巡檢司,拆屋禁墾制度施,百姓被迫返鄉里,時是洪武二十年,

同年施行海禁令,禁止百姓再出境,時嚴時鬆二百年,使民無奈偷渡行,

禁令領海成真空,廢棄澎湖聚賊黨,趁機海盜猖獗狂,偷渡百姓險難防,

明朝萬曆三十年,剿倭明將沈有容,東番記中有記載,住台漢番互交融,

施琅述萬曆末年,渡台漢人已萬餘,荷蘭一六二一年,侵占台灣殖民治,

名曰東印度公司,兼管台灣的政治,樟糖米鹽輸出去,收購鹿皮獲大利,

荷蘭侵台稍早時,明鄭芝龍在海裡,劫富濟貧為名義,組織海盜揮賊旗,

天啟六年連四載, 福建一帶遭旱災,無雨地乾糧難栽,饑民徘徊滿境內,

芝龍降明後建議,招撫災民墾台去,分銀發牛厚措施,赴台拓荒盛一時,

移台高潮共三回,芝龍招民笫一批,成功率領第二回,清禁偷渡第三梯,

芝龍有子名成功,智勇雙全威四方,反清復明大願望,深明大義氣如虹,

芝龍降清勸子隨,忠孝兩全真難為,堅拒父招立烈志,大義滅親守明旗。

鄭成功驅荷治台

鄭成功- Wikipedia

歷史文化學習網- [ Translate this page ]

鄭氏治台- [ Translate this page ]

明朝遺臣鄭成功,忠君堅志復明皇,一木難支傾家崩,孤軍萬事難暢行,

廈門率船有九百,欲據台澎為基地,先攻澎湖振軍勢,養軍蓄銳整軍齊,

澎湖出發圖攻台,船入鹿耳門溝內,攻打安平的要塞,軍勢高昂荷兵敗,

鄭爺驅逐荷出界,矢志復明朝天拜,溫和施政撫蕃界,漢蕃共和民安泰,

荷蘭佔台三八載,史傳洋船過台海,初見台灣真驚駭,美麗寶島來讚台,

西班牙人佔北部,荷蘭入侵據南都,荷蘭趕牙吞北部,府城艋舺全歸荷,

牙人淡水紅毛城,遺留寶島有名聲,荷蘭建築赤崁樓,府城遺蹟也出名,

再說鄭軍攻台時,軍兵三萬七千二,萬餘兵員後續蒞,總共兵數五萬餘,

為籌軍糧費心計,寓兵於農屯田制,從事拓荒墾田地,安撫番界教農藝,

集眾農耕教訓營,農物生產薘勃榮,時清厲行遷界令,收容渡民五萬名,

鄭氏開拓的區範,諸羅瑯礄及鳳山,半線竹塹水沙連,淡北雞籠也墾田,

再說永曆十六年,遠避緬甸永曆帝,遭清吳三桂擒逮,押往雲南害去世,

病中鄭爺知悉時,激憤難抑滿心悲,朝拜先帝憤嘆死,時為永曆十六年,

據台甫滿五月餘,年僅三九英年時,世子鄭經接繼起,鄭氏治台三世代,

1683年清派提督,施琅率兵來征台,鄭軍難敵被打敗,告終治台十七載。

台灣歸清版圖

清領時期台灣文化史- [ Translate this page ]

滿清佔據下的台灣- [ Translate this page ]

滿清的禁止移民政策- [ Translate this page ]

明朝殘勢已清離,清將台澎欲放棄,施琅力說保台澎,清始派官來治理,

台灣荒蕪的孤島,高山河流原野埔,無屬任何的彊土,1684始歸清版圖,

清朝無意在台灣,只重荷鄭的產權,眼看墾民勢非凡,禁止擴墾防造反,

荒蕪野地不准耕,拓荒開墾全面停,並施禁止偷渡令,阻止移民嚴格行,

福建廣東地一帶,當時兵亂遭戰災,社會不安經濟敗,失業人口盈境界,

饑餓農民為求生,不惜生命偷渡行,犯令冒險懷悲情,九死一生大慘景,

台灣海峽黑水溝,葬身無數的人口,寄身破舟任海流,搏鬥生死的關頭,

三申五令禁偷渡,求生移民勢難阻,民為生計違法度,蜂擁冒死尋生路,

禁令開始於1682,1760年止78年,原鄭代20萬數字,偷渡多增60萬餘,

禁令雖發如空文,依據統計數字分,1763年666.040人,845.770是1778年份,

1782年912.920人,1811年漢人增數,2.003.861人之多,可見渡民志堅固。

台民反清記

三年小反五年大亂- [ Translate this page ]

清代前期台灣兩次大規模農民起義- - [ 轉為繁體網頁 - Translate this page ]

台灣民間的歷次反清鬥爭- - [ 轉為繁體網頁 - Translate this page ]

清朝治二百年餘,苛政使民起反意,貪官猖獗人不齒,民心漸漸萌背離,

清朝視台為異境,差別政策不平等,經濟剝削高稅政,迫民難忍起反清,

墾農大眾反清政,諺語描述當年景,言云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世情,

1696新港吳球亂,1701劉卻起造反,朱一貴率眾30萬,1721也起大反亂,

吳福生反1732年,1770年黃教起義,1786年由林爽文,帶民將近百萬餘,

反暴廣及有千里,1795二陳再反起,周全光愛兩名字,高夔起抗1811年,

1821林永春起義,許尚楊良斌繼起,1824年揮反清旗,黃斗奶是1826年,

張丙起義1832年,1843郭光侯起反,1853林供再反起,李石抗清1853年,

1854吳磋續造亂,1862年是戴朝春,1888年有施九段, 九段反於彰化縣。

外國侵台史記

羅發號事件- Wikipedia- [ Translate this page ]

歷史愛好者- 日法侵台與近代的台灣開發- 簡 - [ 轉為繁體網頁 - Translate this page ]

牡丹社事件_百度百科- 簡 - [ 轉為繁體網頁 - Translate this page ]

清朝治台的末期,各國威脅迭次蒞,清朝衰微無力氣,放任被人來侵欺,

1867美國羅妹號,遇颱漂流到南台,全遭原住民殺害,美方訴請清排解,

台灣清官吳大廷,答稱蕃非管轄境,美方派鑑又出兵,欲討公道蕃界行,

先由海上用炮擊,派181員陸戰兵,進攻蕃界打不勝,副鑑長頭被斬刑,

美蕃雙方面談論,蕃曾被殺懷宿恨,化解仇恨解糾紛,還頭和解定約文,

1871牡丹社事件,日船遇颱漂來台,漁民54人被殺害,訴請清廷加制裁,

清覆曰蕃皆化外,野蠻不歸服王化,日告清廷要代伐,動員軍隊征蕃界,

日軍登陸攻石門,奇襲制人攻無防,殺人燒屋逞威風,歸伏牡丹旁57莊,

強悍排灣勇士群,反擊打退日本軍,日軍退守龜山屯,等待本國派援軍,

清廷聞悉大事情,派陸海軍台灣行,府城派駐沈葆楨,了解雙方的軍情,

日方見勢已不利,七次談判求賠錢,索賠300萬咬定,後付50萬來排平,

鴉片戰爭為契機,睡獅清朝始覺醒,革新改革提倡時,防衛外患已來遲,

英國阿片穫大利,則徐毀焚阿片起,外國侵犯不斷離,封建清朝勢已微。

清廷治台史

台灣史~台灣清治時期- 如幻人生瞬間過快樂享受趁即時- Yahoo!奇摩部落格- [ Translate this page ]

台灣清治時期- Wikipedia- [ Translate this page ]

清治台1684年起,先派施琅來治理,乾隆時派藍鼎元,福康安來執政治,

同治年間沈葆楨,繼派銘傳治台政,兩位各政用心行,改革庶政而揚名,

首提總督沈葆楨,調整區域施行政,南北平行全島衡,建立防外謀事成,

撫蕃解禁通蕃界,開闢三路倚山崖,帶兵親自闢東西,打通山路至東台,

興建鵝鑾鼻燈塔,歸紅頭嶼為清界,建成功祠供民拜,改革台政功勞大,

台灣巡撫劉銘傳,光緒年間治台灣,驅逐法軍雞籠海,勵志將兵氣高昂,

為防外患建砲台,建鑑巡邏領海內,聘請德日軍事界,調訓精兵抵外害,

覺知時代的進步,經濟推進需另謀,推展交通農工商,貿易擴至南洋路,

1890基隆新竹境,克苦建造鐵路成,設商務局理商政,海外貿易大繁榮,

鼓勵農作存糧豐,築湖蓄水建堤防,埤圳灌溉四方通,改良農品富庶農,

各政革新需經費,收支不平難施為,施行土地重清丈,正確征稅圖平衡,

清丈彰區十三堡,公正處事民映好,開明知縣蔡麟祥,公平征稅官民和,

繼任墨史李嘉棠,糊塗清丈起風浪,民怨四起齊反抗,九段率眾反官方,

1891銘傳被迫退,接任官員守舊制,革新五年費心多,徒勞無功功儘廢。

台灣人抗日史

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 [ Translate this page ]

台灣人反奴隸的傳統- [ Translate this page ]

台灣人台灣- [ Translate this page ]

拾壹、乙未割台和台灣抗日史- [ Translate this page ]

羅福星等領導的苗栗反日鬥爭- [ Translate this page ]

打開台灣發展史- [ Translate this page ]焦吧哖事件

霧社事件-莫那魯道- [ Translate this page ]

1894甲午戰爭起,清敗降日舉白旗,李鴻章伊藤博文,1895馬關的會見,

馬關條約讓日治,是明治廿八年時,割台消息傳出去,島民抗日遍地起,

當時官吏唐景崧,被推總統做英雄,名號台灣民主國,國旗黃虎威難強,

景崧無心守台灣,虎旗只揮十二工,捲銀潛逃廈門港,懦夫名傳萬代人,

台灣遭受大劫數,無首抗爭亂腳步,幸有烈士劉永福,衛國投入抗異族,

堅志毅然做領導,誓死護台不避逃,被推總統堅拒做,只志抗日打倭奴,

台南統率義民軍,清朝不理軍援斷,難抵南北日夾攻,兵窮糧盡難守防,

孤掌難鳴失台南,退守安平英護航,萬險撤回廈門港,英勇志節感動人,

雖敗猶榮人讚譽,與日血戰有旬餘,大挫敵方的銳氣,保台護土盡忠義,

詩人楊文萃有詩道:

龍驤莫制虎牙磨 待旦將軍獨枕戈 欲為危時撐大局 肯輸壯志屈么償

賀蘭冷陷睢陽郡 藝祖終思大渡河 畢竟天亡非戰罪 幾回擊楫淚滂沱

當年抗日有兩派,士紳階級暨農界,士紳大陸渡台來,官吏豪商的後代,

封建思想心機重,無意留台打倭人,抗日為名來摭掩,伺機潛返大陸港,

墾荒大眾就不同,祖先渡台來拓荒,已認台灣為故鄉,抗日鬥爭志堅強,

台灣本地墾民兵,英勇作戰阻日征,雖是墾民的抗爭,使日20年才平,

20年台灣抗日爭,日本輕視黑旗兵,估計只有兵九千,無疑墾民鬥不停,

1907北埔事件起,蔡清琳攻警察署,再佔北埔支廳府,廳長等官遭斬首,

1912林圯埔事件,劉乾林啟禎率領,為竹權起反殺警,與日鬥爭而留名,

1912有土庫事件,首謀黃朝領眾拚,菜刀鐮刀鬥生命,被捕枉死監獄城,

1913東勢角起義,攻擊東勢角支廳,拂曉襲擊日官驚,賴來成仁留名聲,

1913關帝廟抗日,革命領首李阿齊,打日手段用智計,集會謀事在墓地,

同志暗號用髮製,計劃五甲莊先制,由關廟攻台南衙,不幸被覺難遂計,

1914苗栗羅福星,鑑於國父革命成,遊說抗日南北行,募達十萬餘民兵,

中南北部起響應,全島到處與日爭,日軍強壓始平定,福星被捕受斬刑,

台灣抗日最慘情,首屈一指焦吧哖,首腦人物余清芳,江定羅俊誓同盟,

清芳抗日熱烘紅,屢次監禁志更強,西來庵會蘇有志,志合將此庵裡藏,

西來庵為根基地,以庵王爺的旨意,到處說服農兄弟,結黨革命共起義,

先襲甲仙埔支廳,後攻南莊警察營,義軍人多敵軍驚,殺死官警數十名,

焦吧哖戰犧牲大,日軍強硬義軍敗,清芳逃亡走天涯,1915被捉遭殺害,

可憐百姓也受災,被疑同黨就殺害,百姓棄莊離鄉界,悽涼風吹空莊內,

焦吧哖的大事件,大審才使令人驚,被告人數共1957,被判死刑866名,

國際嗶然大震驚,日本議會也出聲,終由天皇賜大赦,可惜已執行95名,

1930年10月27日,原住民莫那魯道,莫馬赫坡社頭目, 日治壓制心不服,

集結泰雅族部落,運動會場大報復,奇襲日人血染谷,殺死130餘日族,

日方動員一聯隊,陸空雙擊大攻圍,峻嶺絕崖為擋箭,抗日族群堅對峙,

日軍最後用毒氣,毒染草木都枯萎,寧死不屈自行死,霧社有建紀念碑。

日治時代的台灣人

臺灣抗日運動- Wikipedia- [ Translate this page ]

台灣文化協會- [ Translate this page ]

台灣日治時期- Wikipedia- [ Translate this page

日治時期學校教育之漢文課的時代意義- [ Translate this page ]

台灣之光--日治時期- Yahoo!奇摩部落格- [ Translate this page ]

古稀囈語:大東亞戰爭- yam天空部落 配給制

1895第一代總督,樺山資紀來治台,施軍政管台澎界,三百萬民在轄內,

1896年始廢軍政,佈總督府官制定,行政組織基礎成,總督擁權有敕令,

密佈警察權專治,保甲制度加扶持,特別會計的制度,高稅剝奪台灣錢,

日治台灣的時期,大肆壓制論政治,言論出版被監視,觸犯被捕受凌遲,

1919民主思想起,朝鮮萬歲事件時,感需隱蔽殖民制,假象開明的政議,

教育也是受限制,日小台公差別隔,欲進政系難通過,防民思想出問題,

1919年設農職校,半讀半作舉鋤頭,台中台南增師範,卒業專教公學校,

1922台北設高校,高等教育漸抬頭,北醫專科等諸校,日後眾生與日鬥,

1921年10月17日,文化協會初成立,台灣民族意識逞,渭水奔走而促成,

渭水姓蔣擁大志,從醫極力抗日治,抗爭在學就開始,被日拘留十次餘,

回顧反帝國主義,於1912- 26年止,民族自決湧潮起,台灣人民求自治,

林獻堂等為代表,文化協會的名義,促台議會的設置,可說自治抬頭期,

1921,7月蔣林見,協商成立協議會,推林獻堂為總理,加入會員數1022,

會員網羅各層階,醫師律師工商界,地主學生也在內,目標一致欲護台,

台灣文化的協會,文化發展美名下,喚醒台胞想詳細,台灣是咱台灣的,

協會促使新思想,民族自決大方向,策劃獨立在暗中, 目的抗日圖自強,

日改派文官總督,田健治郎來主持,1921回復評議會,任台代表入參議,

日緩異議論者計,1923成立公益會,任辜顯榮林能徵,正副會長來發話,

1934先任辜顥榮,戰爭爆發1842年,加進許丙簡朗山,林獻堂入貴族會,

帝國主義的日本,假借民主的名分,自治政體來欺群,殖民政策依然存,

台灣農民佔多數,辛勞養成勤儉路,柔順打拼兼忠厚,被欺壓制都讓步,

日本徵收多稅制,農產米糧運內地,農民勤勞像牛馬,宛如日本的奴隸,

台灣政治警察制,威風凜凜權力多,被稱大人高姿勢,眾人看他如鬼叉,

取締小販舉一例,沿街叫賣杏仁茶,看著警察梏梏爬,碗公槓破四五塊,

警察掠來警察衙,雙腳齊齊跪落地,大喚以後不敢賣,可見警察的權勢。

戰時体制下的台灣人

祖靈之邦- 日本戰時強擄中國人伕日人來台證實與反省- ---歷史篇- 新聞區

dropmenu戰時体制下的台灣人

1937中日戰爭起,台灣捲入戰體時,物資被運戰地去,農民拼額半小死,

大量米糧被征去,田地冬尾糊蕃薯,三飩蕃薯來充飢,半飽半餓渡日子,

米油鹽肉配給制,大口小口記詳細,為生大家就想計 暗藏米糧成大勢,

有的藏在草綑內,也有設法地下抬,自己種作自己栽,不得自由真悲哀,

隱糧藏米犯大罪,日本警察真嚴格,想盡辨法來取締,抓著你就大問題,

應運而生也咪市,物物交換先開始,米糧換物及換衣,嘸免常穿五彩旗,

蕃薯過飩不餓死,無布摭身最可悲,一補再補變彩旗,補久布身變冬衣,

配給布料代纖維,FIBRE 是布名字,未洗新衣就破去,褲底一裂無稀奇,

農民布袋做農衣,防寒擋雨兩相宜,如此耕農的裝備,戰時田庄常看見,

鳳梨纖維較粗絲,璦麻織布雖較硬,手織布料流行起,涼爽土布渡戰時,

洗衣茶粕麻眛子也用化澱火灰庚面布破爛變條糸洗面代用剪舊衣

番火配給無夠用三飩無火真僥倖蔗粕切條存火種鄰居引火傳過間

當年豬牛要登記,合法屠宰上肉市,配給肉類有定期,排隊買肉憶當年,

婚喪喜慶配較多,數量有限難應客,鄰居集簿去購買,相扶相助如一家,

欲吃豬肉靠也咪,偷殺豬肉暗上市,賣買偷來甲暗去,被捉充公加罰錢,

欠銅缺鐵非常時,大家要摃窗鐵支,婦女咒咀繳金器,學生動員拾銅鐵,

到了戰爭的末期,盟軍空襲繁激時,水螺那陳大家避,行理背來甲背去,

囝仔驚駭哭啼啼,防空壕內變常居,人心惶惶如等死,觀念多數都偏移,

生前有機享口福,勝於家財萬貫祿,戰災家財多難保,也有高樓換隻鵝,

日本倡導皇民化,1941台灣皇民會,禁止台人講台話,欲將台骨蓋日皮,

獎勵台民改日名,骨氣強硬台灣子,不理不採不改名,只有少數從令行,

1939廈門海南島, 被日攻陷成戰埔,台人被任巡查補,派遣戰地受勞苦,

1941戰火再擴大,戰展南洋各島界,世界大戰惹戰災,禍殃台灣受災害,

受害最大青年輩,軍屬軍夫任官配,送去戰區當砲灰,多數有去無返回,

1942公佈新兵制,美名志願兵名下,柔軟勸說半強制,實際被迫不敢推,

1842,6月中途島,日軍敗戰亂腳步,節節敗退難守護,台灣變成炮火路,

台灣軍事基地化,米機日夜來轟炸,港口工廠受炸破,交通生產全面垮,

青年都被徵集去,婦女老幼留故里,互扶互助併生死,防空壕內過日子,

謠傳米軍要攻台,人心恐惶難安在,幸得米軍無攻來,琉球替台遭戰災,

米軍二顆原子彈,廣島長崎毀大半,日皇聞悉心疼痛,宣告投降無條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日子,1945年10月25日,祖國接政來治理,

先在1943年12月,開羅會議有決議,台灣歸屬國府治,接收管台派陳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