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10)路漢腳小廟百姓公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10)路漢腳小廟百姓公 



少年若無一擺戇,路邊哪有百姓公

英雄公:
關於英雄公,在小時候,我們有聽過長輩說,大概在清朝那時候過來的樣子,那時候過來聽說是從鹿港那邊下船過來,英雄公在大陸,拳頭很厲害,那時從鹿港過來,要教我們武術,就是從鹿港那邊打聽來的,打聽那些人較有錢或者有興趣學武? 就一路問到溪湖來。

那時溪湖稱湖仔內,我們姓楊這裏稱湖仔內,他從鹿港買一頭赤牛騎來的,因為是從大陸來的,所以講話那個腔調不一樣,結果他要教我們拳術,那我們這邊的人都聽不懂,但都很有興趣學拳術,以前的人如果學會一手拳術,人家就會說他可以爬上天上去了,表示很厲害,以前我們這邊有人學,但學沒有很多,那時的人很兇,為了一句話聽不懂,湖仔內的人就用打的,就把人打死了,有很多人功夫都很好。

這邊很多人都打不贏,可是猛虎不敵猴群,他從赤牛上跳下來,這條路大概有一尺寬而已,一條田岸路,有人在出入走動這樣,那車是不能通行的,那時就從赤牛身上 跳下來,然後拳頭就往赤牛身上打過去,結果牛就跌下田岸了,大家把他圍毆的眼睛都睜不開,後來看到有一個涵洞,就往那裡鑽進去,大家也拿了長棍等器具一直 往洞裏面打,打到他都出不來了,裡面都沒有水,之後也沒有死,到了晚上就逃了出去。

英雄公後面也就是湖西國小後面這一片,都是長滿了菅茅草的旱地,沒有種稻子,整片都是,我們以前都會升柴火,都會到這裏檢菅葉,有個女人來撿菅葉的時候看到 了他,英雄公就跟這位婦人說,請不要說出去,因為他全身都是血,女人看了之後,會怕,然後就說出去了,叫她別說,她還去說,講下去之後,就又被打,最後就 打死了。

打死以後,大家就給祂拜!之後,聽說很興旺。這邊的人,大家攏給祂祭拜、發落、計畫,給祂拜拜,很早就很興盛了。連發落,就是籌備的意思,大約有二十幾年了。重建好幾次了。
我跟你說,這個英雄公,這一、二年都我們在發落,撿錢要來花這些錢,很靈驗,像北勢尾、大突頭等各處都有人會來這邊添油香。對, 發落之後,做戲做好幾個月。
從我所知道的,英雄公頭一次戲是誰做的,你知道嗎?我們北勢尾的一個臭欽他們庄中央那裏,有人生病很嚴重,來這裡許願,如果讓他好,就會來幫他做戲,那時要做戲還找不到地,這裏還是老言他們的豬稠,之後才搭在我們田中央過去社區牌子旁邊,布袋棚就搭在那邊做,然後我就看說奇怪, 怎麼會有人在那邊做戲,我就很奇怪是誰在那裏做戲?幾次了。(楊堯麟口述)就過去看,他做的這是第一場。大約有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哦。(楊堯麟先生口述)

這至少有一百八十年以上了。最早之前,簡單是用個菅草圍著。也有竹管,風雨和時間久了,就腐朽掉。重建差不多有二十年左右了。之前還有在廁所那邊,那時候有 建一間小小間的。
以前有用菅草圍著,然後又改成竹子,然後再遷移到溝仔邊去,溝仔邊有一棵榕樹,後來倒了結果把廟壓倒,才遷到這邊來,遷好。
唐山客 路漢腳
「紅柿若出頭,羅漢腳目屎流。」即句流傳佇民間的俗語,形容當初移民到台灣的唐山客,佇台灣無某無猴,若寒天一到,變成「有路無厝」,就無知如何過冬,
充分表達出移民的心酸。

1662 年施琅攻打台灣了後,康熙皇帝頒下了「移民三禁」,最主要是禁止帶家眷來台,所以來台灣的移民絕大多數攏是獨身仔,有的好運參平埔族的女子結婚,有的煞揣 ()無牽手,無家後,無田園,無頭路,最後只好淪為游民,迄()陣的台灣人稱呼即種人叫「羅漢腳」。
「羅漢腳」往往滯()無定所,天氣好的時,凊采 佇路邊、簷前跤倒咧睏,但是紅柿若出頭,表示立秋來到,天氣開始轉涼,從此日子就歹過了。

有的羅漢腳有穡頭(工作)就做, 來維持日常生活;若無穡頭通做的時,為著卜生活只好淪落變「乞食」,所以民間有「乞食伴羅漢」即句俗語。
羅漢腳仔佇庄跤(鄉下)的生活,若像「水流破布」,愈沖愈破。所以有的羅漢腳,只好流落街頭討趁,變成都市的「游民」,漸漸形成一種社會力,威脅著社會的安寧。
清朝台灣有兩大民變事件,朱一貴事件 (1721),林爽文事件(1786),主要的成員攏是「羅漢腳」,羅漢腳仔變成互人利用的工具,甚至生命白白來送死,真是使人同情。

「少年若無一擺戇,路邊哪有有應公」,即句民間的俗語是咧表示,唐山的一寡「戇少年」,當初並無三思而行,就離開原鄉,移民到台灣,一時舉頭無親,煞四界流浪,終其尾喪身在他鄉外里,變成孤魂野鬼的「有應公」受人祭拜。這是希望變成空,慘死在他鄉外邦的一段辛酸的故事。

羅漢腳仔「有路無厝」、「病無藥,死無蓆」、「死後,無人哭」。在生進前,舉目無親,四界流漢,死後更加無人辦後事,屍體暴露佇路邊,所謂「路傍屍」,任由風吹雨沃()。過去的民俗傳統,認為無倚無靠、無後嗣的鬼魂,因為無人祭拜會變成「惡鬼」。所以一寡民間善士,就替遮兮(這些)「路傍屍」收埋,起廟仔,並且定時祭拜,這就是「有應公」廟仔的由來。即款的廟仔,常常出現佇莊跤的角落,或者是田園邊、墓地的附近。
一般無了解的人,往往當做「土地公」廟。 其實台灣早期「祭厲」的風俗,相當的流行,無論佇鬧熱的大都市、亦是偏僻的田莊,攏設有「有應公」的廟仔。「有應公」又稱「大眾爺」、「大將爺」、「萬善爺」等稱呼。

「羅漢腳」是清朝台灣社會的一種特殊的角色;「有應公」卻是清朝台灣民間信仰中的一種特殊的神明。演變到尾仔,台灣有了「搶孤」的民俗,用即款的活動來祭拜、布施俗稱「好兄弟」的孤魂野鬼,這是一種「有求必應」的功利活動,嘛是一種「人道關懷」的普渡活動。(取材自網路) 

下回: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9):溪湖鄉音溪湖腔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9)溪湖鄉音溪湖腔


溪湖鄉音溪湖腔
溪湖鄉音,他鄉人謂:「海口腔」出生於溪湖在此長大的人 ,並不感覺有什麼異樣,至長大,有客居他鄉的機會,始覺溪湖確實有特有的鄉音「溪湖腔」其代表性是:「鄉的」

如說「鄉的物件」溪湖地區發此音是「那個東西」之意,芳苑方面發音為「雄的」較接近溪湖腔口,但南北部「那個」都說「彼路物件」「彼種物件」「彼項物件」等說法,尤其是在南部說:「鄉的物件」他們則解為南部慣用同音的「兇的物件」即「很髒的東西」之意,因此初交時常常為音同,意不同而鬧出很多笑話。

單咱溪湖興隔鄰員林,就有很大的口腔差異,溪湖腔口是重音粗壯屬所謂「海口腔」,員林方面腔口較輕音悅耳稱為「內面腔」。

口腔調(彰化縣為例)

大約,分有泉州漳州兩種口音。

泉州腔調﹕
泉州口腔較重音,所謂海口音,多數在彰化縣沿海一帶所謂海口人的口音,海口音亦有差異,尤其是鹿港腔最有強烈的特式。
鹿港人到處,一開口就知是廘港人。
一般泉州系,如鹿港發音是切尾音發聲。
鹿港人則,尾音牽長,說鹿港N,尾音牽長發音特式以外,人、物名稱也有不同之處,如囝仔鹿港人稱干仔,袋仔稱銅櫃仔等。

漳州腔調
漳州口腔輕聲音,稱謂內面腔,多數集居於員林、埔心、永靖一帶居民的口腔。
其音調,舉例如下﹕員林發音為灣林永靖發音煙靖田尾發音為田馬、等。
話尾加一音,也是內面腔特式。
如例﹁請你吃拔仔喂﹂、﹁過來這邊喂﹂等。

在此有趣的比較一下:如「」海口腔說「疑鴨」內面腔說「」,「」海口腔講「魚仔」內面腔講「耳仔」,「」海口腔講「」內面腔講「」,「」海口腔講「」內面腔講「」,「」海口腔講「」內面腔講「」,「妹婿」海口腔講「婿講「婿」。

將一句「要去街尾買馬尾」用海口腔與內面腔,來發音時有如下的趣事。

「要」海口腔講「糜.內面腔講「嘜」,「去」海口腔講「去」內面腔講「氣」,「街」海口腔講「雞」內面腔講「圭」,「尾」海口腔講「尾」內面腔講「馬」,海口腔講「買」內面腔講「馬」,「馬」海口腔講「馬」內面腔也講「馬」,「尾」海口腔講「尾」內面腔講「馬」,連句發音海口腔說:「糜去雞尾買馬尾 內面腔發音是:「嘜氣家馬馬馬馬」

「泉州腔」就是「海口腔」,而鹿港口語是保存最好的泉州腔,但代表的意義就是最嚴重排外,未曾融合。

而「漳州腔」就是「內埔腔」,宜蘭有百分之九十三 是漳州腔,除了由於宜蘭三面環山的地形與其他地區有相當的阻隔外。
主要是當時整個蘭陽平原仍是平埔族的地盤,原本居於台北盆地的漳州人因為械鬥敗落不得不 離開台北,挺而走險入墾當時番害仍然十分嚴重的蘭陽平原,械鬥勝利的泉州人盤據台北盆地未進入蘭陽平原。
這是宜蘭能保有標準的漳州腔的原因,然而操漳州腔 的宜蘭人大多並非漳州人的後代,而是漢化的平埔族。
宜蘭吳沙廟僻居一隅,沒落敗壞是最好的證明



    下回:



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8)鄉土小人物傳記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8)鄉土小人物傳記

鄉土小人物傳奇:

憨直可愛的空蓮霧 1930年代至光復初期,在本鎮活躍的鄉土人物,「空蓮霧」楊是本鎮人,農家子弟,體格粗大,稍有跛腳,性憨直、忠厚、不貪、不取,脾氣傾略暴燥性,上代留下田地,由其兄弟經營,不識字,一生不婚,人對面稱呼「阿于」,一般人稱他謂「空蓮霧」。

凡鎮內公、私,無人願意做的事,他都自動幫忙做,而不計報酬。
如大小廟會雜務,必有他自動出現幫忙,搭戲台、掃廟庭、燒茶水等雜事都樂意做。
其是鎮內有喪家,必有出現「空蓮霧」,棺木、迎棺行列中,舉大燈者他都有份,做師公「道壇」中扮演角色更多采多姿,搭道壇、掛道壇吊圖、他都插一手,燒茶水,甚至鎮內喪家多,道士不足時,他也穿道服雖站在末席,他都能勝任,並善於葬後的清廳、倒靈後的棄物處理工作,幫忙喪家不少。

忠實的他不計較酬勞,只以服務他人為樂,平時一包香煙、一頓飯就滿意,鎮人知其不貪取都以紅包賞謝其勞。

因他插足喪事久而久之,已熟悉喪事固定行事,喪事什麼時候要做什麼,要備什麼物品,喪禮中或行列中漏、錯事項,他都能指出,點醒喪家。

其他除,較粗動工作以外,不論公私、貧富他都自動服務(台語謂為雜插)。因此本鎮有一句流行語:「你像空蓮霧」表示「你很雞婆,雜擦」之意。

「空蓮霧」只是一鄉野的憨直粗人,可是其留給鎮人印象是,可敬、可愛的小人物,使人永久懷念 

溪湖的陳達「俏友」:
記憶中約在1936年間,街內的街頭巷尾,出現一位中年人,肩負一對米籠擔,籠中兩頭各放幼兒一人,口唸,勸世「句聯」徘徊在街中,他就是張,人稱他「狂(肖)友」。

他因受喪偶,事事不如意打擊,致產生極度憂鬱症的「張友」是本鎮人,家有薄田,識漢字,務農為生,因配偶留下嗷嗷待哺三子,使他不知所措,家內的巨變,日日鬱卒,積鬱成疾,精神發生異常。
他整日喃喃自語,異常中的他仍愛子如命。他過去就,狂愛台灣民謠,自編「句聯」歌詞,自娛、娛人,能出口成詞。

因此狂亂中,他唯一不亂的就是繼續唸他的句聯,他不接受人家的施捨,鎮內人同情他,憐憫他,故意叫他唸「句聯」藉口給他酬金援助。

依稀記得他所唸歌詞是,勸人行善、做人道理等類,句句感人肺腑,最難得的是人家出題,他就隨即,唸出合題的詞句,使人佩服。

可與「恆春陳達」並駕齊驅,真是時也,命也,運也,時代造成埋沒此田庄奇才。

迷你裙,赫本頭創始人「火丑」:
1960年代--1970年代在本鎮經常出現一位,貌不揚,視力稍差,手持竹杖,肩懸掛一個布袋的,年約四十歲的嬌小婦女,她就是最受兒童歡迎的「火丑」。

「火丑」出生於鄰鄉埔鹽,望族世家,父兄都是地方士紳,在政界、教育界活躍,只有她自幼性格特殊,思想與人不同,住在家中終年病魔纏身,在外漂浪即無藥病癒,因此經常在外漂泊。

家人為此經常動員找人,並對她的要求都百依百順,她到荳蔻年華時,要求要結婚,家人也派媒人找對象,但都談不成。
可是她堅持要做新娘,家人為使她完成新娘願望,也備辦一套嫁粧,用花轎八音吹,在庄內巡一環再抬回家中,她知被騙而痛哭一埸。(數年後真的結婚並生一女,據說其女仕母至孝。)

有一次算命先生說,她是千金身,乞食命,因此家人就日間,任其在外活動,活動地方大部分都在溪湖街上。

她扮裝奇特,頭髮剪不規則的短髮,人稱「火丑頭」(相似數年後的電影女主角羅馬假期的奧多利赫本的髮型),穿超膝蓋上的短裙(相似後來流行的迷你裙),兒童最喜歡她,她到何處都有兒童圍繞著要她跳舞,她也樂意,她跳舞,兒童在旁口喚「澎 恰恰、澎 恰恰」拍手助興(相似後來世界大流行的恰恰舞)。

她不積極向人家求討,人家給她也不拒絕,可說是一位奇特女人,其為方便、輕鬆的,短髮、短裙、快樂亂跳的洽洽舞,想不到後來竟成世界性的大流行。


她無形中成為流行的先端者,值得列入本鎮小人物傳記之中。

下回: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7)童,民謠:搖啊搖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7)童,民謠:搖阿搖

 童.民謠  
古早流行於民間的童、民謠。兒童時代,只是以對(罩)句順口而唸七桃(唸的玩玩)而以。
其實多數所編童、民謠其含意之深奧,慢慢加以探討,不難發現古早人之用意及其智慧。
童謠中句句都含有教育、處世的意義不可忽視。大家共同來探討、趣解其奧妙之處。

搖啊搖:

搖啊搖,唐山盜挽茄,茄子也未黑,月娘生查哺,查哺未滿月,擔田坡,田坡重, 擔箸弄,箸弄輕,擔菅真,菅真扶,牛喂喂。

趣解:
啊搖(古早偷渡來台墾民,以小船搖過風險的黑水溝 唐山盜挽茄,(苦心帶來種籽)茄子也未黑,(青黃不接期未收成)月娘生查哺,(「月娘妻名」妻生子查哺未滿月,擔田坡, 田坡重,(產婦未滿月就開始勞動,擔田土,因田土重,不堪其勞)擔箸弄,箸弄輕,擔菅真,(改為擔較輕的箸弄,做灶腳三餐事,尚有餘假刈菅葉)菅真扶,牛喂喂,(提菅葉飼牛)
編作小故事
先民乘小船在大海中,如一片樹葉搖搖晃晃, 涉險偷渡過黑水溝來台,開墾荒地,將大陸帶來種籽播植,農作物逢青黃不接的季節,尚未收刈時,隋同來台共甘同苦的妻產下一子,雖喜得一兒,但農作物尚未收,致喜憂參半。賢慧的妻女雖坐月中,就欲幫夫做農耕工作,可是產後體力尚未復原,情形下,心有餘而力不足,笨重的農耕工作,擔不起。改為做較輕的廚房工作,炊三餐。輕鬆廚房工作做完也不休息,刈草飼牛及飼養六畜。

此童謠描述先民夫妻入墾台灣同心協力奮鬥的故事。

白鴒絲擔糞箕:

白鴒絲擔糞箕,擔到溪仔墘,撥一倒,卻著道光錢,買大餅送姨。
趣解
白鴒絲擔糞箕(古早農民省吃儉用致身瘦,腳如白鴒糸,如此身材尚在重勞動)擔到溪仔墘,撥一倒(擔到溪仔乾體力不支倒地)卻著道光錢,(清道光年間通用的銅幣)買大餅送大姨。(不獨享,分為親戚共享)

描述古早貧困樸實墾民們互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童謠

紅龜分您吃:

咚、 咚 開門,紅龜分您吃,您那有, 昨日娶心媳婦,那怎縮,都者煣,那怎軟,三升配二管。
趣解
咚、咚開門,紅龜分您吃,(為敦親睦鄰,分喜給鄰居)您那有,昨日娶心媳婦,(作天娶兒媳,紅龜是喜慶所用的粿,古云龜萬年象徵長壽之意)那怎縮,嘟者煣,(經再蒸過的粿會變柔軟好吃),那怎軟,三升配二管,(要做好粿米要,糯米三升配硬米二管 )。

旨在教人,紅龜粿的用途、食法、作法。

雷公咐咐陳:

雷公咐咐陳,阿媽坐轎來巡田,巡著一欉柳枝,柳枝生茶瓶,茶瓶生杆仔,杆仔雙頭紅,紅的挽起來吃,青的送丈人,丈人噢嘮好,阿兄娶阿嫂,阿嫂水喨喨,阿兄打咕嚮,咕嚮長,咕嚮短,門扉後家禮,搬幾仙,搬三仙,一仙食菜,一仙拜佛,一仙阿彌陀陀佛。
趣解:
雷公咐咐陳(突變事件)阿媽坐轎來巡可能平埔族媽巡著一欉柳枝,柳枝生茶瓶,茶瓶生杆仔,杆仔雙頭紅,(勤勞有所獲)紅的挽起來吃(成熟的自已食)青的送丈人丈人噢嘮好(可以貯藏青的送岳父,他讚口說好)阿兄娶阿嫂,阿嫂水喨喨(懂得尊長人,因此阿兄娶得美嬌妻)阿兄打咕嚮 咕嚮長 咕嚮短 門扉後搬家禮,(門扇後即房間,在房間打咕嚮 咕嚮長 咕嚮短 恩愛)搬幾仙 搬三仙(生幾,生三一仙食菜,一仙拜佛,一仙阿彌陀陀佛。

一個懂得養心,一個懂得敬神,一個懂得佈教,三子都教育成善行之人。

十二月歌:

正月正,娶新娘拜公廳,二月二宰豬公拜公祀,三月三桃仔李仔平頭擔,四月四桃仔來李仔去,五月五西瓜滿街路、六月六尖擔滿田角、七月七龍眼黑榭榴裂(筆),八月八拔土豆藤挽土豆外、九月九風箏鐵馬叮嚨哮、十月十人收冬,揋土龍,搗米請無工、十一月算來種菜子、十二月過年存糯米。

趣解:正月正 娶新娘拜公廳(嫁娶多),二月二 宰豬公拜公祀(敬祖先),三月三 桃仔李仔平頭擔(桃、李盛產期),四月四 桃仔來李仔去(桃盛產,李季,五月五西瓜滿街路(西瓜大量上市),六月六 尖擔滿田角(農忙期,擔稻草的尖擔在田間忙的出出入入),七月七龍眼黑榭榴裂(筆)(龍眼、榭榴盛產季),八月八 拔土豆藤挽土豆外(土豆收成期),九月九 風箏鐵馬叮嚨哮(農閑期可以放風箏騎鐵馬遊樂),十月十 人收冬 揋土龍搗米請無工(農忙期無處雇用人工)、十一月 算來種菜子(播種菜子季),十二月 過年存糯米(準備糯米做粿過年)

簡介一年中農作物的產季及行事。

鯉魚要娶某:

鯉魚要娶某,鯽仔魚打鑼鼓,田囝(蜻蜓)舉旗喚艱苦,水蛙扛轎目土土,(眼凸凸)龜擔燈,鱉打鼓,鮕獃做媒人,土虱做查某。
趣解:
鯉魚要娶某(形態最帥當新郎)鯽仔魚打鑼鼓(雄鯽春季在水面散精跳躍活動如打鑼鼓)田囝(蜻蜓)舉旗喚艱苦(蜻蜓四翅如旗),水蛙扛轎目土土(水蛙眼凸凸)龜擔燈,鱉打鼓,鮕獃做媒人,土虱做查某

描述水棲昆、動物生態,富有教育味。

籠(抰)咕雞

籠(抰)咕雞 白蛋 一粒食 一粒舔 放雞子 尋雞蛋 要走也不走 不走要捉死狗 注咕喔 咕喔。
趣解:籠(抰)咕雞 白蛋(雞籠中失雞蛋)一粒食 一粒舔(發現雞蛋正被狗弄吃)放雞子 尋雞蛋(先疏開小雞 專心尋救雞蛋) 要走也不走 不走要捉死狗(向狗遍走遍喚 走開 走開不走要啄死你) 注咕喔 咕喔(併命示威姿勢)

描述母雞救蛋之勇敢感人心肺故事

火金姑:

火金姑來吃茶 茶熱熱陪芎蕉 茶冷冷吃龍眼 龍眼滑滑吃蘭核。

趣解兒童篇:
火金姑來吃茶(閃閃熾熾飛舞的螢虫,來吃茶共玩)茶熱熱,陪芎蕉(請你飲熱茶及吃香蕉) 茶冷冷吃龍眼(如可玩久茶冷卻,還有龍眼可吃)龍眼滑滑吃蘭核(龍眼滑滑也有蘭核欣賞)。
仲夏夜乘涼的兒童與螢光蟲的純真心靈交織。

趣解成人篇:火金姑來吃茶(在飛舞的火金姑,請來吃茶)茶熱熱陪芎蕉(茶熱熱,可解為前段時間,有香蕉?可陪) 茶冷冷吃龍眼(茶冷冷,表示後段時間,有龍眼?吃) 龍眼滑滑吃蘭核(龍眼滑滑妳就吃蘭核?)

此篇(限制級)純為博君一笑。

人插花:

人插花,你插草,人抱,你抱狗,坐轎,坐糞斗,人睏紅眠床,你睏屎礜仔口

趣解:
人插花敬神用花你插草日人敬神用稻草(締繩しめなわ
人抱嬰,你抱狗日婦常抱狗)現代狗是富有人家之寵物,抱狗者可炫耀身份,一隻名犬十,八萬也無稀奇。
坐轎,坐糞斗人力車
人睏紅眠床,你睏屎礜仔口日人寢室連便所)
現代睏屎礜口是(套房)普遍社區住宅都有附設

日治時代諷刺日本人的民謠。

附錄:俗語趣連詞成故事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天無絕人之路,一枝草一點露,人生到處有芳草, 天公疼憨人,積善之家有餘慶,千里姻緣一線牽,有子有子命,無子天註定,子不教父之過,言教不如身教,養子有成親之榮。
此篇是文字遊戲,有興趣可試試看!

下回: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6)之4談古說今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6)之4古說今

古說今;

前所談都是傳說的靈異論事,其餘小說、戲劇中各種令人興奮、大快人心、奇異事物,如吐劍光、掌心雷、騰雲駕霧、蓮花化身等是囝仔時代最愛看,在幼少心靈中最憧的事物。將神怪事物,比比現代科技產物會很有趣的對比,如古早的,吐劍光則現代的短槍掌心雷是手溜彈、騰雲駕霧是坐飛機空中飛行、蓮花化身是複製人…

註:複製人英語: human cloning ,或音譯作: 克隆人 ),是用複製技術來複製出一個和被複製的人相同基因的一個人或者部分組織 ,是一種無性生殖 複製人這個術語一般用來指人工的複製人; 雙胞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是通過自然的複製方式來發生的「 複製 」。

談古說今趣比︰
第一段︰
古早悟空,一把十萬八千里,現時飛往,月宮遊賞非稀奇,
古早神仙,騰雲駕霧真神,現在凡人,天空旅遊能隨時。
第二段︰
古早隱身,幻影千里傳音聲,現時無線,衛星傳訊顯音影,
古早移山,倒海水淹金山寺,現在一顆,原子毀滅廣島市。
第三段︰
古早觀星,望斗測象論天文,現時天文,精密科技知風雲,
古早仙術,蓮花化身復靈魂,現在科,發達能以複本尊。
第四段
古早傳說,九層天外非是虛,現時太空,星際交往非神秘,
古早仙術,是外太空的神秘 現在科技,只是仿古的初期。

論:今比一比
:樊梨花移山倒海使人連想到:
今:台灣1999921凌晨14715.9秒﹐「9·21大地震」; 國姓鄉九份二山大崩坍,將近40名村民活埋在難以估計的土石底下,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縱、11306人受傷、近11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
台灣9·21大地震 震威相當于八顆原子彈
中央社報道說,台灣國立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陳朝輝表示,此次四川地震的能量約是台灣921地震的20倍以上,約是二戰結束前美國投擲在日本長崎、廣島的那種原子彈,252顆爆炸的總和,威力相當驚人。

白蛇水淹金山寺:
古:白素貞在法海留我情郎,收我寶貝後,圖施報復,騙來四海龍王,興雲布雨,銀濤湧浪,淹上金山寺
她本欲溺死這滿寺的禿驢,以消此恨,想不到法海早知她有此一著,付與眾僧靈符,看見水到,念動真言,將袈裟抖開,眾僧將靈符向水丟下,只見水勢倒退,銀浪滾下山去,可憐鎮江城內不分富貴貧賤,家家受難,戶戶遭殃,溺死許多人
白氏不知會導致此悲慘結局,看了大驚,覺得自己犯了個彌天大罪,逃回清風洞中去。
慈悲為懷的法海,不和他的僧徒自入地獄,對水倒灌入鎮江城溺死無數生靈的慘事,卻只以一句總是天數使然輕描淡寫地帶過。
即使後來許仙下山,在斷橋與白蛇相會敘情,回到錢塘老家,生了兒子,安居樂業,與世無爭,法海仍跋涉而至,讓不知情的許仙持缽將白蛇罩住,鎮於雷峰塔下。
事實上,法海只是無情而僵硬地執行天上神明所交付的意旨而已,在執行此一懲惡伏妖的任務中,法海的水退金山拆散美滿家庭,其實比白素貞這個暗影所犯的罪孽更為深重。 取材自網路

今:水淹金山寺可連想到印尼大海嘯:
OO四年十二月廿六日發生的大地震以及後來引發的大海嘯,橫掃南亞及東南亞沿岸地區,嚴重破壞印尼蘇門答臘島地區。
島上不少市鎮被痍為平地。道路、學校、與醫療設施均蕩然無存,截至一月十日為止,印尼的死亡人數估計超過113,306人,失蹤者超過10,073人。
因為缺乏乾淨用水、適當的遮風蔽雨處所和公衛設施,逃過一劫的生還者如今卻面臨日增的致病危機。許多家庭的生計不繼,還得面對失去家人及朋友的傷痛。
(移山倒海←→大地震)
古早移山倒海能移動大自然的仙術,是不是,作家將當時發生的大地震、大洪水靈機一動編入小說內,加強劇情可看性也未可知

今:一顆原子毀滅廣島市
194586早上815分,日本城市廣島被投下原子彈。
這是一次集科學、技術、軍事及政治於一身的賭注,寫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時刻,自新墨西哥首次測試直到原子彈真正投下廣島,歷時僅僅只有三星期,原子彈投畢後,有接近十萬人即時死亡。
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飛臨日本廣島市區上空,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小男孩是一顆鈾彈,長3米,直徑0,7,內裝60公斤高濃鈾,重約4噸,梯恩梯當量為1.5萬噸。炸彈在距地面580 空中爆炸,在巨大衝擊波的作用下,廣島市的建築全部倒塌,全市24.5萬人口中有78150人當日死亡,死傷總人數達20余萬。

8月9日,美軍又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長崎市約60%的建築物被毀,傷亡8.6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37%。8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美國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軍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戰爭帶來的嚴重災難。日本人民成為戰爭的受害者,同時也親身體驗了原子彈造成的無窮遺患。截至2007年8月,廣島因受原子彈傷害而死亡的人數已達253008
(數字來源取材自網路)

人生步入歲月
人生行到歲月,是人生路程已到最高峰時期,在這高峰上如何下坡,是黃昏族必須重新計劃之人生行程的重要階段。

回顧人生必經的「423」過程,4 則四腳爬嬰兒期,2是二腳走的成年期,3是靠杖三腳行的老邁期。

在世人類不論貧富此「423」過程都是必經的過程,四腳爬嬰兒期,是仰賴雙親保護養育期,二腳走是人生,學習、獨立,成家,立業,競爭、生存的奮鬥期,三腳行是人生衰老期,此期是人一生努力的收穫結算期。

一生,春耕秋刈收穫的,不論收成多少,就是咱一生所做作為﹙積德﹚的結果。在剩下時刻不多,餘暉照亮晚霞的美景下,要盡情欣賞、運用此短暫時刻,此時刻能保持健康、快樂,是最重要應有條件。

附錄:
日本儒學,大學者貝原益軒(16301714)在所著的《養生訓》卷第八〈養老訓〉
其實身體的成長,就是向著死亡一步一步逼近。但是,身體的衰老和精神的衰老併不是一致的。

確實隨著年歲的增長意味著身體的老化,但身體的老化併不等於精神的老化。宣傳健康產業的廣告,把永葆青春說成是人的本能,但永葆青春真的是好事嗎?


從文字的起源來看,是同義。這其實意味深長。老意味著思想成熟的。所以中國人稱教師為老師,而不是日語中的先出生罷了即先生的稱呼。還有,與日本人喜歡看起來年輕相比,中國人有種喜歡看上去年長的傾向。
這是否也可以說是相對於外貌的年輕,而更重視人間的成長呢。

人生十年曰,學。二十曰,冠。三十曰,有室。四十曰,而仕。五十曰,服官政。六十曰,指使。七十曰,而傳。八十九十曰

二十歲的弱冠現在日本也成了不成熟的代名詞。孔子在《論語》為政篇中,提到三十而立,過了三十歲作為人間才剛剛開始,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總算對自己的人生產生自信,五十而知天命,頭發中開始夾雜著艾草一樣白髮時,開始領悟人生的真諦,工作上也得到了磨練。

到了六十歲,不用再聽別人的命令,只要指使別人就行了。被形容為耆艾的五十歲六十歲,就是生涯中的頂峰吧。

於是七十歲的,人雖然老了,但心境逐漸變得平穩,以人生的收穫來告誡後輩,自己也感到人生的樂趣。

到了八十,九十歲,視力退化(耄)體力也減退了,但即使視力和體力衰老,更能品嘗人生的歡樂。


上述的《養生訓》於1713年出版,也就是益軒84歲的時候,為自己又增長了一歲而高興,品嘗著老年的喜悅的作品。

 翻譯: 璐穎(桃山學院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碩士

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