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浸水王爺與雨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浸水王爺與雨

溪湖鎮湖東里蘇府王爺生日必有雨奇事
彰化縣溪湖鎮湖東里,有奉祀蘇府王爺,蘇府王爺農曆四月十二日生日一定會落雨,有時前一天很熱,甚至當天日間也晴天,但總會落雨,不在日間,也會在夜間突然落陣雨,每年這天都落雨,很少例外的奇事,因此居民也將蘇府王爺尊稱為「浸水王爺」。

湖 東里(俗稱內四塊厝)地勢低窪,地頭名也被稱為四塊厝湳,昔時北自三塊厝荷包崙三仙國王廟前,南廷續到後溪劉厝一帶,都是低窪沼澤地,每逢下雨就氾濫成災,大水數日不退,農作物嚴重受損,尤其在農曆四月中旬,落雨的機會特別大,因此里內供奉的蘇府王爺生日這天,全庄為祈福平安,舉行盛大祭拜,並以古俗辦流水式宴席大請客,四、五十年前此俗尚在,後因隨社會風氣改變只大祭拜,不請客。

蘇府王爺
訪問:湖東里南天壇負責人洪焜墉先生:神明的事情曾聽老一輩說:以前從一塊木頭雕了三位神尊,包括蘇府大王爺、二王爺、三王爺。大王爺 在鹿港奉天宮、二王爺帶來溪湖湖東里,三王爺在台中,但不記得是哪裡。但是這個說法和鹿港那邊不同,鹿港說我們這裡是從他們那裡分出來的。不過兩座廟關係良好,四、五十年前鹿港蘇府王爺出巡時,第一站就先來我們這裡。

蘇府二王爺原本是我們湖東洪姓族親(敦煌堂,來自泉州府南安縣)的私神,因為戊戌年大水,竹頭仔(今河東里竹頭仔)蔡姓居民遷至本庄,也和洪姓一起拜二王,後來蓋廟後私神就成大家一起拜了。

蘇天宮裡有很多神尊,原本只有蘇府二王爺和清水祖師,原本在南天壇現址放了十多年,民國七十八年開路(常青街),才蓋了蘇天宮。
因為本宮二王爺千秋時,老是會遇到下雨,因此又有「浸水王爺
」之稱。

祭祀活動:
癸巳年爐主、首事捷報
當選之爐主、首事名單。本廟以蘇府二王爺為主神,故以二王爺聖誕為最重要的祭典。
建築概況:
蘇天宮外觀
蘇天宮外觀,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蘇天宮為一座二層樓建築,一進三開間。左右各有一道水泥梯上下樓。廟前增設鐵棚做為拜亭。
一樓正面
蘇天宮正面 
一樓內部
一樓內部
蘇府千歲
蘇府王爺
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
龍邊奉祀五營
龍邊供奉五營
福德正神
土地公
一樓太子爺
一樓太子爺
二樓神房
二樓神房
觀世音菩薩
二樓主祀觀世音菩薩
二樓太子爺
二樓太子爺
   填表人姓名 謝錦鴻
填表日期
2012年11月30日 08時00分

從小就久聞鹿港奉天宮蘇府王爺之盛名,稍長後知道其為臺灣蘇府王爺之開基祖廟。有關該廟王爺之由來,有這麼一段故事:
  王爺泉州人,因佐戚繼光平倭有功,調升內閣,上京途中,夜宿客棧,聞五瘟神之語,遂知因泉民暴殄天物,上天將降禍泉州百姓。王爺大驚!奪五瘟神之瘟疫藥服下而亡,五瘟神將經過情形轉奏天庭,天帝感動,遂赦免泉民之罪,王爺升天為神,為天帝之文判。

   蔡公去祭忠臣廟,此去金科脫了斗;曾子回家日落西,馬到長安留四蹄。
  蔡去掉下面之「祭」;科去掉右邊之「斗」;曾去掉下面之「日」;馬只留四點,合起來近似於「蘇」,因此知王爺之尊姓為蘇,蘇府王爺之信仰從此開基,至於為何分為大、二、三王爺,故事中沒有交代。奉天宮日後甚至還分靈至大陸,香火鼎盛。

傳說︰
蘇府三千歲
『蘇府三千歲』又稱蘇府三王爺,以目前鹿港鎮街內奉祀蘇府王爺的廟宇,其開基祖廟多數可追溯自鹿港奉天宮以及金門伍德宮二廟。
其中奉天宮的信仰活動則是鹿港所有的蘇府王爺信仰中最為興盛的信仰系統。若以耆老傳言之信仰緣起,傳說祀神緣起於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由大王爺率其兩位神弟〈二王、三 王〉的神柴自行漂來,當初神柴即由鹿港東石漁民鄭和尚的先祖所拾獲,因夜發毫光顯靈而開始奉祀。
當時便以神柴遵照王爺的指示而雕刻為大王、二王、三王的神像,並由值年爐主分別供奉著。
至於蘇府三王爺的造型則兼具文武裝束,腳著繡花紅鞋,身材與大王爺相似。      

傳聞鹿港北頭蘇大王開基於康熙年間,而靠海邊的北頭地名係由蘇大王神駕駐留庇佑鄉民,以致形成『北頭』地名,若詳查鹿港各角頭的發展,是可發現『北頭』這個地名,在鹿港發展史上是相當早期便已經出現的地名,而其範圍內所包含的郭厝、後寮仔、東石等次級的角頭地名。
則是經歷區城內人群逐漸聚集興旺起來後,並隨地域族群組成的顯著特色,才再產生的地域再分化之次級地名,清代早期尚未發展出明顯的村落特色來。 
此外,據清代所保留的手抄本中,在清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便已可舉行盛大的南北大總巡,以及在這之前還記錄有『庚戌 四月廿七 祭港』時之神名、牲禮祭品等。
經查清代屬『庚戌』年的有四:
一、是雍正八年〈一七三零〉;
二、是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零〉;
三、是道光三十年〈一八五 零〉;
四、是宣統二年〈一九一零〉,其中三, 四兩個年代皆在道光年間第一次大總巡之後,可以排除這兩個年代的可能性;至於雍正年間時,鹿港尚未正式開放正口,得直到乾隆四十九年才開放與蚶江對渡,故於乾 隆五十五年『庚戌』舉行祭港是最為可能的。 
據此蘇大王的祀奉年代,至少在乾隆年間就已存在了,而上述【彰化縣志】載有廈郊商於清乾隆三十四年創建王爺宮,也可作為另一項相關例證,又前述泉州衙口橋 頭村的水靈殿,更言於清乾隆三年即已迎北頭蘇府大王爺之香火去供奉,又將蘇大王奉祀的年代往前提。
故可推測至少鹿港在發展到清乾隆年間,已有未建廟的北頭蘇府王爺壇和埔頭街廈郊商萬春宮兩間崇奉有蘇府大王爺。蘇府大王爺的造型英偉為文官裝束,腳踏金獅。
蘇府二千歲
『蘇府二千歲』又稱蘇府二王爺,以目前鹿港鎮街內奉祀蘇府王爺的廟宇,其開基祖廟多數可追溯自鹿港奉天宮以及金門伍德宮二廟,其中奉天宮的信仰活動則是鹿港所有的蘇府王爺信仰中最為興盛的信仰系統。若以耆老傳言之信仰緣起,傳說祀神緣起於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由大王爺率其兩位神弟〈二王、三 王〉的神柴自行漂來,當初神柴即由鹿港東石漁民鄭和尚的先祖所拾獲,因夜發毫光顯靈而開始奉祀。當時便以神柴遵照王爺的指示而雕刻為大王、二王、三王的神像,並由值年爐主分別供奉著。蘇府二王爺的造型則高大威武,屬武裝裝束..
『蘇府三千歲』又稱蘇府三王爺,以目前鹿港鎮街內奉祀蘇府王爺的廟宇,其開基祖廟多數可追溯自鹿港奉天宮以及金門伍德宮二廟,其中奉天宮的信仰活動則是鹿港所有的蘇府王爺信仰中最為興盛的信仰系統。若以耆老傳言之信仰緣起,傳說祀神緣起於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由大王爺率其兩位神弟〈二王、三 王〉的神柴自行漂來,當初神柴即由鹿港東石漁民鄭和尚的先祖所拾獲,因夜發毫光顯靈而開始奉祀。當時便以神柴遵照王爺的指示而雕刻為大王、二王、三王的神像,並由值年爐主分別供奉著。至於蘇府三王爺的造型則兼具文武裝束,腳著繡花紅鞋,身材與大王爺相似。
參考影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國王廟.白馬.楊長舍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國王廟.白馬.楊長舍
霖肇宮
溪湖霖肇宮創建於萬曆十五年(1587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廟,主要奉祀「巾山、明山、獨山」三山國王,座落於彰化縣溪湖鎮大溪路上,是籍客家的三山國王信仰重要據點[1],而信徒遍布七十二莊之多,每年都有拜祖接香的儀式,是廣東客家分布在河洛佬地區最重要的信仰之一[2]

源起於萬曆十四年(1586年),當時由廣東省揭陽縣弟子馬義雄、周瑜森二人攜帶故鄉河婆鎮霖田祖廟所勒封『三山國王』的香火,渡海在鹿港登岸後,奉國王聖瑜,往東行抵達荷婆崙開墾,隔年地方眾弟子倡議立廟奉祀,名為「霖肇宮」。
霖肇宮初創時為茅屋,供奉三山國王神位祖牌,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邀廣東省河婆鎮雕塑名師恭塑國王聖像三尊奉祀,其在道光十 二年(1832年)而始建大廟,因香火鼎盛又經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翻修,近年因感念廟宇老舊,在民國78年(1989年)由劉主任委員新發領導, 乃倡議重建,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完工謝土安龍、神威庇民、無疆之福、生生不息、直至永恆,規模宏偉、廟貌巍峨,惜古意盡失。
目前廟中古物僅存正殿神龕上高懸掛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嶺南弟子所獻之「鼎峙英靈」匾及廟後涼亭內道光十五年(1835年)知邑事楊桂森數度探堪地輿思有以致之,「霞盃勝地讖文」石碑,上以篆文刻有「前有濠、後右阿、水西流、安樂窩」描述荷婆崙當時的地理形勢[3]

相傳唐代文豪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時,當地洪水泛濫成災,居民向這三座山祈求止雨,果然雨過天晴,韓愈便奉這三座為三山神。到了北宋時期,三位山神屢次顯靈助宋軍平亂,宋太宗就分別賜封三位山神為清化威德報國王(大國王,巾山國王)、助政明肅寧國王(二國王,明山國王)、惠威弘應豐國王(三國王,獨山國王),合祀為「三山國王」-神職為代天巡狩監察天尊。
以下列出三山國王各自姓氏及聖誕[4]

李新瀨先生訴說:相傳從前有富紳名楊長舍者,看中此地地理,強行 在此霸占購宅,且故意將馬匹栓於廟內而行干擾,入夜,國王顯靈,似聞馬兒因遭鞭苔狀負痛嘶號,天亮視之,地上紅磚皆為破碎,惟楊長舍不因國王預警而有所覺,且謂:除非鯽魚跳上屋頂,否則不願離開,旋即楊宅內正有人以炭火烤鯽魚做餐,忽有一貓兒將鯽魚連炭火啣上屋頂,以石頭丟之,貓棄魚而逃,該宅舍乃起火延燒,自此楊長始悟,神意者此,信不誣也,乃悻然遷離,荷婆崙愈為昇平. 註:楊長舍者,楊振文是也,清乾隆時期本地鉅富,協助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之亂,賞戴花翎按該地前方一片沼澤,鯽魚俯拾皆是,楊長舍故以此為喻。
   
楊長舍請地理師和國王鬥,國王曰:楊官大,等時間到,自行會離去,楊長舍欲開挖廟後一小溪,壞國王風水,請人白天挖好,隔天早上又完好如初,後得真人相授,用計破之,小溪開成但流出紅水,直到民國初年,尚還流出紅色的水,鄉民謂之龍血。

三山國王並非是客家人的特有信仰,在此居住者並無客家人,惟所分祀之他廟,則必屬客籍移民居住者無疑。
每年國王神誕,還從花蓮、宜蘭、台東等地來此「祖廟」進香者絡繹於途。
   由于國王奉旨在臺開基,佈施善德,救民由于水火之中者,彰顯神蹟不可勝算,因此『荷婆崙』頓成為吾心靈深處嚮往之聖地,于是眾弟子咸感神功,歷數次倡議修廟,又塑像奉祀,至今廟貌雖小,但神思廣被,護祐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者也,歷來由于神庥靈驗,信徒益眾,且因當時先民廣事開墾,弟子播遷,遂延衍于溪湖、埔 心、田尾、永靖,等鄉鎮之大部份村落,世世相傳,善男信女,無不虔誠奉祀,迄今已達412年矣。
 (感謝 荷婆崙霖肇宮管理委員會協助完成本網頁)。
楊清仁編著 民國87年8月8日


口述歷史:
耆老開講歷史 彰化縣文化局執行
承辦單位:施金山文教基金會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報告書撰錄
感謝 施金山文教基金會主任 故李秀芳小姐熱心探訪溪湖鎮史實
 間:8914(週三),上午九點三十分至十一點
主訪人:李秀芳
施昌盛:
那三塊厝是出這個和新村在賭,和三山國王在賭,霖肇宮啊。

主訪人:
是怎麼賭?
施昌盛:
它這間廟去綁馬啊。

主訪人:
綁這隻馬,這個故事是怎樣啊?
施昌盛:
這個故事是三塊厝,中山里啊。
陳淑娥:
在竹仔下有人講,三塊厝內故意綁馬。

主訪人:
綁馬綁在哪裡?
陳淑娥:
綁在廟內啊!

主訪人:
綁在廟內做什麼?
陳淑娥:
讓它亂躦動啊!

施昌盛:
不是亂躦啦,是亂踏啦。
陳淑娥:
讓那間廟倒下去就對了。

主訪人:
為什麼這麼壞心?
陳淑娥:
那間廟,他們這邊沒有在拜啊,那是有人來才有拜啊。
陳淑娥:
都是竹子腳。

主訪人:
三塊厝是什麼人讓它綁馬的?知道嗎?
施昌盛:
那叫做楊長界。

主訪人:
去綁馬就對了,主要是廟想要讓它倒哦!
陳淑娥:
他們竹子腳的人在講。

主訪人:
竹子腳的人?
陳淑娥:
竹子腳就是那些客家人啦,就是這邊有份的人就對了。

主訪人:
在那邊拜的人就對了,那綁一綁後來怎樣?
施昌盛:
  那綁一綁後來這鹿港一個姓既,叫做既發,就是三山國王拜託他,他是法師啦,在做紅頭的法師啦。

主訪人:
三山國王顯靈哦,叫他來主持爭議?
施昌盛:
對啦,叫他來幫忙啦。

主訪人:
叫他來解決這件事情,那後來是怎麼解決?
施昌盛:
他就知道爐神要對民,那楊長界有錢有勢啊,楊長界以前很有錢啊,還有做官,做到進士的樣子,才有馬。

主訪人:
養馬?
施昌盛:
對,做到進士啦。

主訪人:
還有馬場哦?
陳淑娥:
去把它綁馬啦,那後來怎麼解決的?

施昌盛:
後來那間厝讓他敗掉了,那間厝變作醫院啊。
主訪人:
那一間厝?楊長界他家嗎?
施昌盛:
對,他們這間房子有地理啊。

主訪人:
那這位既發去敗地理哦!
施昌盛:
那它這間房子的地,以前就是李功垂他們那裡。

主訪人:
也是在中山里嗎?
施昌盛:
李功垂較早有做主任會長啊,那它這個霖肇宮叫做荷婆崙啊,它就是好像是裂開啊,所以三山國王廟的地西邊,崙仔會比較多就是因為,李功垂他們的地,那楊長界以前有地就是在那裡,後面是沙崙啦,才有地理,那有地理,這個神尊去叫這法師仙人來,那仙人才來看,那看一看就真的有耶,那真的有算是地理讓他敗去了,才有辦法啊,那他這個神尊也是在上面穿衣服穿很亮的,要把它燒掉,也是這個學法術下去跑,三塊厝墳墓那邊和大村這邊也有堀啊,路有堀上面也有堀,這些堀仔現在還在啊,就是堀仔都賣掉,楊長界他們的,也是去冬尾時,哦,這是還有一回,這後來的,這敗地理以前,就是這個鯽仔魚,三山國王去跟既發講,說這鯽仔魚上厝頂才會敗啦。

主訪人:
哦,魚仔會跑到屋頂上去?
鯽仔魚
施昌盛:
對,鯽仔魚跑到屋頂上面才會敗,那堀仔是他們的,那時候就是他們的公族說挖一挖的,那挖乾了鯽仔魚就來很多啊,他們孫子就鯽仔魚煮的不吃,要吃烤的,那才看到炭火在烤,就讓貓仔咬走跑到屋頂了啊,就燒掉了。

主訪人:
屋頂被燒掉了,所以鯽仔魚真的跑到屋頂,所以他們家就這樣敗掉?
施昌盛:
就燈火拿下去引,就著火了,那間房子燒掉就敗掉了,是這樣。

主訪人:
所以霖肇宮那間後來也是蓋起來,愈蓋愈大間,那楊長界要把它敗,也敗不掉,反而自己敗掉,那三山國王也是很靈驗,那邊的三山國王的委員聽說也不是當地人嘛?
施昌盛:
他楊長界很多次了啦,他以前也算是有牌的,他算武將。

陳淑娥:
我想說奇怪,荷婆崙為什麼都說竹子腳的人來拜?因為我是嫁到那裡。
主訪人:
那一帶怎麼會叫竹子腳?

陳淑娥:
它那裡有寫竹子腳,什麼人什麼人拿錢來蓋的啊。
主訪人:
那都是哪一帶的人?

陳淑娥:
看看是說,我先生有的是他伯父,有的是他叔叔,那他們就是竹子腳那邊的人。
主訪人:
永靖,竹子腳在永靖那裡。
施昌盛:
你們竹子腳要去永靖那裡,也有一間關帝廳,那裡也是三山國王啊。

主訪人:
荷婆崙那邊也聽說有地理的哦?
施昌盛:
  也是龍穴啦,這條龍可能放很遠,以前就是散形寫沒有字,官有高嘛,不知道是要挖什麼堀仔,那寫沒有字啊,那他這個煞神就是楊長界這個人很勇很鐵齒啊,選那個最壞的日子,他就故意在作祟啊,挖堀要作祟啊,算是楊長界人很勇,他算是武將啊,只有喊一聲而已,那些工人就榨油啊,用花生油下去爆的,為什麼現今這油把它裝的滿滿的,會都乾掉了,他這間廟的香火會斷掉阿,沒有說二十四小時都在燒,這廟公就有心要讓它亮,以前是沒有這電燈,又半夜過又人少,很兮微啊,人口少啊,不會熱鬧啊,以前有是只點這燈火而已,對吧,那人在睡,像半夜去睡覺,就是靜悄悄啊,黑漆漆的,燈火都熄掉了,那他這散神來這賣,來這抹燈油啦,才被廟公碰到,把他腳踏下去,就是故意的就對了,那他這煞神才跟廟公講,說他是不得已的,他就是要擺在那個油箱內,結果卻寫沒有字,椅子被那個鋤頭撇到,那他這個廟公,整天在清理那些屎,都要氣死了,說不可以就放他走,那你要抹,你就抹好沒關係,被那個油潑到的,你就要抹好,這個廟公也是有去問這個煞神,祂說要他用,那什麼時候才可以埋,祂也是說這回這次就要埋,就是這樣來的。

主訪人:
煞神就是那個魚仔嗎?
施昌盛:
煞神哪是魚仔,煞神就像是這朱砂散,五路散,這煞是好幾百種的。

主訪人:
那妖魔鬼怪呢?
施昌盛:

也是算煞啊,他那個是包含千煞,萬煞,那祂這煞神就是像朱砂啦,有的是分工,像有頭路跟沒有頭路的。

三山國王傳說故事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鄭姓口述歷史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鄭姓口述歷史

溪湖鄭姓
1,溪湖鄭姓世居彰化廳二林上堡溪湖庄溪湖,今彰化縣溪湖鎮平和里十鄰(鄭偉修先祖時代移入,稱“鄭厝”篤農世家)。
2,世居彰化廳二林上堡大突庄土名大突,今彰化縣溪湖鎮大突里二、五鄰(鄭清河先祖時代移入)。
口述歷史 :
主訪人:您是說溪湖街最早來居住的就是您們鄭家和花厝?
美桂老師:
  不是啦,我們二家的房子比較傳統古式,是三合院。再來就是街上十字路口比較有厝較熱鬧,不然都是稻田。從我們朝鮮樓以南都是田地。還有大眾   這間以前也是有開旅社,也就是飯店的意思。市場就是前面這個,那時候都是用水泥柱架起來,上面覆蓋屋頂,覆蓋瓦片安全瓦,都是平房低低的。市場也是不久前改建的,楊宗喜當鎮長的時候改建的。

主訪人:
您所瞭解的溪湖街這裏的角頭老地名除了花厝,還有什麼呢?
美桂老師:
  鄭厝,我告訴你,你若走到農會那邊去,還有一個太平樂,那就是我叔叔開的菜店,以前的酒家。

主訪人:
它的建築型式和朝鮮樓很像嗎?
美桂老師:
  沒有,它的前面是樓房,後面是藝旦,藝旦就是有才藝的人,會彈琵琶唱歌,人又長得漂亮,有錢人家的少爺或達官顯貴,就招待在後面的廂房,也就是藝旦間,在那裏飲酒作樂,談琵琶唱歌。

主訪人:
它的外表看起來是巴洛克風格洗石子的立面嗎?
美桂老師:
  不是,是紅磚砌成的樓仔厝,樓仔的地板也是木板,太平樂的表面還留著,但改很多,已經看不太出來了。以前前面樓上樓下是擺桌椅讓客人用餐的酒家,後面是日式的,木板榻榻米,做得很漂亮。

主訪人:
光復後生意還很好嗎?還是只在日據時代興盛?
美桂老師:
  光復後就沒了。

主訪人:
那時候來光顧的客人除了在地人外,還有其它地方的人仕嗎?
美桂老師:
  別地方的人來的也很多啊,因為那時候菜店很少啊。我的叔叔那時候賺了不少耶,他的名字是鄭老奎,太平樂的老闆。

主訪人:
可否請您描述一下小時候看到溪湖街的情形嗎?請問您是幾年次的呢?
美桂老師:
  民國27年次,我小時候中街比較有樓仔厝,以前的彰水路從現在的豐盛麵包店以北的地方,都沒有什麼房子,很荒野,魚池窟水窟很多,到處長滿了菅芒草,我們做小孩子的,都不太敢走到那邊去。

主訪人:
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呢?
美桂老師:
  就光復後才一直發展起來的。

主訪人:
您知道中街名稱的由來嗎?
美桂老師:
  那個時候就是那條街最熱鬧啊,通媽祖宮。

主訪人:
在日據時期是不是又分街頂和街尾?
美桂老師:
  對。

主訪人:
怎麼分呢?是以員鹿路和平和街區分嗎?
美桂老師:
  以十字路區分,頂邊比較熱鬧,但是靠近媽祖宮也是平房較多,平和街這條街也是有樓仔厝,也有的是樓仔厝有的是平房,後來才又慢慢蓋起來。農會也大都是田地蓋起來的。農會對面有條巷子進去,以東是鄭厝以西是花厝,現在的路從劉厝前面拆一條從這邊來。

主訪人:
您知道溪湖街上是誰先搬來的嗎?
美桂老師:
  我不是很清楚。

主訪人:
您小時候曾到太平街一帶去看過嗎?
美桂老師:

  有啊,這裡有開一家五洋製麵條行,再上去有一家五羊做大麵的工廠,那裡有一條巷子進去,就是溪湖國小附設的幼稚園。這條街以前都是茶店撞球間很多,這裏還有一家戲園,這裡就是迄逃街就對。所以人家都說溪湖最多茶店。那太平就都是大酒店,有藝旦和高尚的菜店女人專門陪酒,純玩樂不是隨便只為性關係。我覺得以前比較純樸,不像現在很沒品。
鄭姓- 維基百科..連結網路

河南滎陽是鄭氏發源地,全球目前有1200萬鄭氏後裔,分佈在美國、馬來西亞、泰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是鄭國開國後的三代君王,分別被鄭氏後裔稱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被尊鄭氏三公
滎陽城東南角檀山腳下、鄭上路與310國道交會處的三角地帶,鄭桓公與兒子鄭武公、孫子鄭莊公雕像目視東方,腳步沉穩,自關中走來中原,落腳在滎陽的大地上。
鄭氏三公紫銅雕像高28.1米,於20041029日在滎陽在滎陽舉行的中國·滎陽首屆鄭氏文化節暨紀念鄭桓公受封立國2810週年慶典大會上宣告落成。
據有關史書記載,在秦末到晉代期間,鄭姓漸漸分佈到今天的浙江,陝西,山東,
湖南,湖北,四川,江蘇,安徽,河北,山西等一些地方。唐代初期,河南一部分鄭氏移居到 ..姓氏起源 - 堂號 - 家譜 - 昭穆
台灣省鄭氏人口更為集中。據1954年統計,全台灣省約有鄭氏17552戶,以6口之家計算,人口應有10萬。排全省第12位。 1970年出版的《台灣地區人口姓氏分佈》一書,統計表明當時鄭氏總人口約316635人,16年增長3倍。台灣各地大都成立有鄭氏宗親會,是由紀念鄭成功國姓會演變而來。
鄭成功 
昭穆︰
昭穆 鄭氏昭穆是管輩數的。按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或墓地的輩次排列,以始祖居中間,以下父、子(祖、父)遞為昭穆。左為昭二、四、六世(雙數),位於始祖的左方;右為穆三、五、七世(單數),位於始祖右方。用以分別宗族內部的長、幼、親、疏關係。祭祀時,子孫也按此規定排列行禮。昭穆後來也用於泛指一般宗族的輩分。
  • 永春桃源(渡台):"水木相濟,偉業必成。 "
  • 台北縣鄭銘登先生提供:"初可必克承,孫烈有明徵,寸晷堪為璧,千尋任爾登。"
  • 台北縣鄭日新先生提供:"家光德業,永世克昌,詩禮敦志,早蜜顯揚。"
  • 台北縣鄭彬輝先生提供:"允子得孫,伯仲叔季,永世克孝,家修庭對,保錫景福,萬有千歲。"
  • 新竹鄭松泉先生提供:"白明作則,天子維君,萬邦百官成式。"
  • 苑里鄭應山先生及台北市鄭澤生先生提供:"開宗叔伯朝,德台昌履鼎,晉觀大家風,彥士正揚延,文光昭奕世,禮法振宏名,纘緒千秋業,延綿慶顯榮。
鄭和..連結網路
在公元一四○五至一四三三年這段短暫的時間,總兵太監鄭和所指揮的寶船船隊,七次英雄式的遠航,遍及了中國海與印度洋,從台灣到波斯灣,並遠及中國人心目中的黃金國-- ...

鄭和銅像
鄭和下西洋..連結網路

鄭和下西洋---中國歷史上最燦爛輝煌的航海傳奇。鄭和於西元一四O五年,奉明朝永樂皇帝隻命首度下西洋,西元一四三三年,其所率領的第七次下西洋船隊返抵中國,這歷時二 ...
參考影片:鄭和下西洋

結語
蒐集入墾世居,拓荒建設溪湖鎭,辛勞先民的口述族譜,各姓氏別介紹全部結束。
首先感謝彰化縣文化局故李秀芳小姐,到溪湖各里開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將埋藏民間歷史發掘出來,再亮光於世其功最大!並同時感謝愛鄉熱心人士提拱寶貴歷史資料,謝謝大家,共同留給後代咱故鄉溪湖歷史為傲。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花姓口述歷史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花姓口述歷史
溪湖花姓
溪湖花姓世居彰化廳二林上堡溪湖庄溪湖,今彰化縣溪湖鎮平和里九鄰(花金川昆仲先祖時代移入,稱“花厝”名望世家)。
花家古厝


家古厝
姓為溪湖第五十大姓,根據民國 99 年 4 月戶政司的統計,佔溪湖鎮總人口數 0.15%。花支脈祖籍泉州南安,就分布在鎮上平和里的花厝,即是家古厝所在。派下花文彬先生曾任第十六屆溪湖鎮平和里里長,而花茂棽先生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臨床心理學博士,現任台大心理學系教授,而外嫁氏家族的前議員楊花昭娥女士、衛生所代理主任的花含笑女士也都是地方上赫赫有名的人。姓家族人才濟濟,多從事與醫療有關的事業,也不乏在教育界服務奉獻的子孫,更有熱衷文史工作紀錄、熱心公益、地方教育的人。 

補記“路人”網友提供下記有關花姓記事!
據「姓氏考略」說,古代只有華姓,沒有花姓,
到漢初,有部分華姓改為花姓,

另外春秋戰國時,何與花發音相近,
也有人說花姓是來自何姓的音誤
所以花姓與何姓、華姓有密切關係。
台灣的花姓多數來自福建泉州同安或南安,
亦有不少是原住民改姓而來
原住民改姓花的則散居在各縣市,
尤以台南縣、高雄縣、花蓮縣、台東縣等為多見

由福建移民來台的花姓主要有四大支系:
 一、台北市的大直支系,是渡台祖花時傳後裔。
 二、彰化縣福興鄉元中村支系,是渡台祖花朝軫的後裔。
 三、彰化縣溪湖鎮及花壇鄉橋頭村支系,是渡台祖花永的後裔。
 四、台北縣三芝鄉支系,是渡台祖花立山的後裔。

花氏始祖周文王
2010年6月6日 ... 花姓《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百家姓》注:花姓“系出華氏,古无無花字,通作華。后专專用花为為花草之花,故華姓亦有改为花姓者。 ...
台灣的花姓後裔
台灣的花姓後裔,則大都源自於大陸福建同安,全台有四大聚落,人數約兩千餘人。而四大落各分別位於臺北大直北縣三芝石門彰化福興高雄橋頭,同屬同安四世祖花赤的後裔。根據花氏宗親會所編印的族譜,花姓遠祖發跡於山東東平郡。位於本島北海岸三芝鄉花村祥說,家族發展的歷史已是遷移來台的第六代,來台發展已超過一百年。
百餘年前,福建族人因生計困難,跨越台海渡台投靠早先已來墾荒的親人,而多落腳在三芝北海岸一帶。花氏族譜記載,三芝、石門的花姓是同兄弟,早年生活相當艱苦,分家後仍保持密切連絡,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祭祖日,全族人都會扶老攜幼參加,至今從未間斷。花村祥說,歷史上姓花的名人不少,像是唐代上元年間的名將花敬定,曾討平四川叛亂,大詩人杜甫還寫過一首「贈花柳詩」讚美過他;另外,還有元代的花世輔、明代的花雲都是大名鼎鼎、功績顯赫的大將軍。且除了酣戰武功之外,花族也有不少文采雅士,在明清兩代為官。

[编辑] 郡望

望族居東平(山東東平縣東)。在長期播遷的過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在:東平郡—漢東平國地。治所在無鹽(故城在今山東東平東)。移治須昌(故城在今山東東平西北)。南朝宋置郡,轄境相當今山東濟寧汶上東平等縣地。
  • 東平郡:漢有東平國,南朝為郡,治無鹽(在今天山東省東平縣、泰安縣一帶)。隋唐曾以鄆州為東平郡,治須昌,在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北。宋宣和時以鄆州為東平府,治須城,即今東平縣。明清為州。民國改縣。

[编辑] 字輩

  • 福建同安花氏字輩:發文廷宗,世載國應,爾時景朝,立愛致敬,雲眜繼起,源流光慶,敦本安仁,建中秉正,詩書克承,詔謀永定,孝友傳家,子孫豐盛。
  • 昆陵花氏字輩:球支系子姓,蟄綿生富貴,榮華勤儉興,大啟光前烈。

[编辑] 不停歇地遷徙

  • 花姓於正史出現始於唐代,除驍勇過人,曾討平四川段子璋謀反,而為大詩人杜甫所讚美的上元年間的名將敬定外,尚有《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的倉部員外郎花季陸。據《姓氏考略》所載,花姓望出東平,望即郡望或地望,指世居某郡和其發祥之地。 
  • 唐末五代時期,北方動盪,民不聊生,北方民眾南遷甚眾,他們播遷於四川、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
  • 宋元之際,花姓除遍及北方大部分省份外,在江南之地的分佈已日趨擴大,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均有花姓入居。
  • 明初,山西花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此後花姓逐漸播及廣西、雲南、貴州以及北方之遼寧,並有沿海閩粵福廣的花姓入遷臺灣。
  • 清康乾年間以後,山東等地之花姓伴隨闖關東的風潮入遷東北三省及內蒙之東北區。
  • 清嘉慶年間以後,繁衍于貴州貴陽的花姓甲第連翩,榮登龍虎榜,極大的壯大了西南花姓的聲望。
  • 自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東遷和南遷的遷民,其後裔分佈於蘇、魯、豫、皖、冀等地。
花木蘭是中國文學作品中的一位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其真實性不詳。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北魏,最初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